APP下载

协调校内外资源 共建新时代少科院

2024-03-29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徐丽姣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所班级活动

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 徐丽姣

“少年科学院”(以下简称“少科院”)是学校少先队借助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以提升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开展研究性科技活动为特征,以全体少先队员为服务对象的少年儿童自我教育的社团组织。少科院作为小学生做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在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自建校起就致力于建设具备学校办学特色的少科院,通过开展少科院各类活动和研究,切实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学校实情和时代要求的少科院建设方案。

一、组建少科院的架构和体系

学校少科院是以全体少先队员为服务对象的少年儿童自我教育的社团组织。学校少科院在少先队领导下建立,由大队委牵头、科技辅导员具体落实。

(一)组建少科院体系架构

学校邀请黎鹤龄老师作专业指导,少先队与科学组教师协同配合,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章程“四有”基本要求完成整体架构。

第一,确立少科院名称。学校以“心有根创无限”为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乐享生命的童创之谷”,为继承其意,故取名为“童创少科院”。

第二,确立章程。少科院章程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学员队伍、活动资源等方面。学校在制定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章程进行优化,在试行中发现不足,再次修订,最终形成正式章程。

(二)校内建立研究所

少科院研究所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场所。学校研究所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定主题的特色研究所,另一类是基于班级建立的班级研究所。

1.特色研究所

特色研究所由指导教师指定研究主题,组织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定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学校现有3D 打印、科创空间、向阳心语等特色研究所。其优点是研究目标聚焦,且学生兴趣方向统一,能够有效开展研究;缺点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2.班级研究所

为了弥补特色研究所的缺陷,学校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所。班主任为研究所辅导员,带领全班学生参与研究,研究主题由学生民主投票选择,研究过程与班级学习过程同步,最后在班级内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和交流。

学校现有走读城市研究所、节气文化研究所、双碳示范研究所、童创茶缘研究所等。班级研究所的优点在于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中形成科学研究的氛围,尤其是与班级文化相结合,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和资源,获得研究成果。

(三)校外共建活动基地

校外阵地主要是指与学校共建的“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具有一定的科技教育功能,可供少科院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随着新时代少科院的建设发展不断更新,校外活动阵地需要应对更多样的需求,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少科院教育活动要深入实施,需要推进校外活动阵地转型、升级为校外教育基地,加强社教机构与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的联系,发挥协同育人的价值。

为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学校通过发掘企业、家庭、高校、社区等校外资源,建立了以下基地。

1.福童茶园

研究员们在福童茶叶合作社体验制茶工艺,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观察茶叶生长以及采摘、制作过程,在实践中展开科学探究。

2.中铁十四局

学校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探大国重器 寻工匠精神”实境课堂研学课程,以中铁十四局建宁西路工程项目部为少科院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研学中感受大国重器的卓越品质。

3.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校定期在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研学课程、博士讲座,将大学的实验室资源、人才资源与学校少科院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科创实验,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结合校内外资源丰富研究内容

长期从事少科院研究工作的黎鹤龄老师认为,如今科学研究已经走出书斋,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部分,不具有研究力的公民,在现代社会很难有良好的发展,研究力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已经成为现实。学生具备了研究力,在现代社会才会有高质量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也就是具备了优质的生活力。

学生研究力的培养要根植于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选取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研究内容与校内班级文化相结合

“一班一品”是学校的传统班级文化特色,基于班级文化产生的研究内容,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学生的研究又能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1.走读城市

四(1)班的学生以“读城之旅,悦享山河”为班级文化主题,将线上与线下系列活动相结合,通过查阅、筛选、整合资料等方式研究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2.节气文化

四(2)班的学生以中国传统节气为班级文化,围绕节气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在真实发生的系列活动中积累研究素材和经验。

3.种植养殖

一(4)班的学生以青荷为班级文化,利用教室的阳台种植绿植,通过观察、记录、写日志等方式研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内容在家庭生活中产生

家庭既是科学教育的实习场,也是科学学习的教育场。因此,研究内容也可以从家庭中产生。

学校的“科创小课堂”由科学教师负责,每周发布一个主题任务,讲解实验要点,由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释实验原理,拍摄实验过程,积累过程性资料和研究素材,为后面中高年级开展更高要求的研究作准备。

(三)发掘校外课程资源,充实研究内容

少科院研究不限于校内,更要在广阔的校外发掘可能的资源。学校与周边社区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向日葵种植

浦口区永宁街道张圩社区向日葵种植基地协助并指导少科院的研究员们在校内种植向日葵,研究员们以“去除向日葵低端老叶与不除老叶对向日葵生长影响”为课题开展研究,获得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茶叶的生长

福童茶叶合作社是学校少科院的校外实践基地之一。少科院的研究员们定期去合作社的百亩茶园开展研学活动,他们还将茶苗栽种到校园中,亲手翻土、栽苗、浇水、施肥,对比不同土壤对茶苗生长的影响,从中发现可以研究的课题。

(四)与高校联盟,助力科技创新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具备一流的研究资源和条件。学校通过将大学实验和小学研究相结合,利用高校的人力、场地、科学技术等资源为少科院的科创活动提供支撑,为研究员们拓宽研究视野,培养其科学精神。

研究员们走进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亲身体验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听科普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近距离参与科普实验。只有学生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并把创新和研究当成一种习惯,其创新和研究的个性才有发展的机会。

三、有序开展少科院活动

开展少科院活动既有固定的课程时间,也有依据任务和特定节日发布的主题性活动,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基于科技类活动和竞赛开展少科院活动

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类活动贯穿整个学年,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和竞赛,少科院以参赛为目的,不定期开展提高性科技竞赛活动,如科学小课题研究、机器人竞赛、模型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集训活动,让一部分对科技创新有兴趣且能力突出的学生能够得到发展,取得成绩,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少科院内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

(二)利用每周班队会时间,定期开展少科院小研究课程

学校少科院活动只有明确课程性质和目标,才能长期发展下去。课程要实现扭转落实,必须有课时支撑。学校少科院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时间开展小研究课程,以中队为单位,由班主任和科技辅导员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从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到制订课题的研究计划,从选择研究方法到组织课题的实施,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课题研究的规律。

固定的活动时间能够让学生对小研究形成正确的态度,避免因为缺乏监督和反馈导致研究变成形式主义,草草了事,督促学生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并严格实施,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三)举办专家指导会和讲座,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教师是学生开展小研究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对学生的小研究必须起到全过程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要给予方法和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研究能力。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指导必须走在前面,避免出现“盲人指路”的乱象。

第一,教师自己要做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撰写论文,开发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熟悉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第二,学校邀请少科院专家进校开办讲座,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指导,对部分课题进行修改和建议,由此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举办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科技创新人才

少科院的活动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能够对学生的研究进行督促和指导,对自己孩子的帮助也会更加全面深入,效果也更好。

家校结合的土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对家长进行科技教育方面的指导,如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中需要留存的资料,以及科技类活动和竞赛的类别、要求等。专业的指导能够帮助家长更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新时代少科院的初心与使命是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建设新时代少科院需要在规范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内资源,开发校外资源,从家校社携手到高校人力、物力的支撑,在多方的协同共育下,打开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研究所班级活动
“六小”活动
睡眠研究所·Arch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