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火龙药灸治疗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2024-03-27帅品花黄丽君熊润萍
帅品花 黄丽君 陈 静 熊润萍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腰肌劳损是指急性、反复性腰肌损伤等因素所导致的腰部软组织病变,该病引发的腰部软组织充血、肿胀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及活动障碍,一系列症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发病群体的日常生活[1]。中医根据腰肌劳损的发病机制,将其归入“腰痛”范畴,认为该病的形成与风寒湿困、气血瘀滞等有关,其中风寒湿困所致腰痛者被归为风寒阻络型,对应的治疗应围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展开。临床既往针对腰肌劳损患者常采用针刺、艾条灸等疗法,其中针刺能够发挥改善腰部气血循环的作用,艾条灸具有祛湿散寒、温经活络的作用[2]。艾条灸虽有助于温阳散寒,但施灸期间仅对局部穴位进行操作,调畅整体气血的作用偏弱。为进一步扩大药灸作用范围,有学者[3]发现,针刺联合火龙药灸可对传统灸法进行优化,加强药灸对病变部位一整个区域而非单一穴位的温热刺激作用,有助于增强祛风散寒功效、促进热灸部位血运加快。基于此,笔者围绕针刺与火龙药灸对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的疗效进行分析,望为中医腰肌劳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 年3 月—2022 年2 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腰肌劳损风寒阻络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33 例)及观察组(33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4例;年龄48~70岁,平均(59.86±5.03)岁;病程4~29个月,平均(16.85±5.04)个月。观察组男21 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9.89±5.02)岁;病程3~31个月,平均(16.92±5.01)个月。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前瞻性研究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落实。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出现反复性腰背部疼痛;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风寒阻络型辨证分型标准,腰背部冷痛重着,舌质紫暗或出现瘀斑,舌苔白腻,脉沉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腰椎疾病。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火龙药灸治疗。针刺流程:取大肠俞、肾俞、委中、承山、关元俞、腰夹脊、阿是、气海俞作为主穴,取后溪、腰阳关及腰痛点作为配穴。使用40 mm×0.35 mm 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刺入上述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0.5 h,期间使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重庆市康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KLD-1)照射。每天1 次,持续治疗14 d。火龙药灸流程:待针刺治疗结束后,患者体位转为俯卧位,对腰背部腰1~5 督脉线、腰1~5 夹脊穴、悬枢、命门及腰阳关穴所在部位施灸。首先制备药液,取丹参、木瓜、杜仲、独活、乌梢蛇各6 g,地龙、红花、白芍各5 g,当归、鸡血藤各7 g,三七、桑寄生、生地黄各8 g,蜈蚣3 条制成药酒,混合姜汁30 mL 及95%酒精[江西健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赣卫消证字(2010)第A036 号]500 mL,置于药壶内制成火龙药液。首先拔罐10 min,接着在各个施灸部位表面依次盖上1条干毛巾、2条湿毛巾,将混合的药液喷洒于覆盖的毛巾上,将火龙药液点燃,过几秒待患者自觉施灸部位发热即扑灭。重复上述喷洒、点燃、扑灭药液操作5 次,每次操作时间间隔3 min,首次操作时间控制在25~40 s,后续操作时间控制在20~30 s。完成后对痛点进行局部按揉,擦净操作区域皮肤。2 d一次,持续治疗7次。
对照组应用针刺联合艾条灸治疗,针刺治疗方法参考观察组。艾条灸流程:待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回旋灸,取俯卧位,取除委中穴、承山穴以外的其他主穴,使用20 cm×2 cm 艾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赣药制字220090358,规格:22 g)施灸,每个穴位施灸15 min,2 d一次,持续治疗7次。
1.4 观察指标(1)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腰痛症状量化积分[6]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腰椎活动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活动障碍,腰背部冷痛重着等症状消失,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下降≥95%;显效:腰椎活动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活动障碍,腰背部冷痛重着等症状显著改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下降70%~94%;有效:腰椎活动度有所改善,存在轻度以下活动障碍,腰背部冷痛重着等症状好转,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下降30%~69%;无效:腰椎仍存在中度以上活动障碍,临床症状未改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下降<3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该量表评估内容包括腰部压痛、疼痛、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失眠情况,各项目按照情况由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给予0、2、4、6分,各项目得分之和为总分,分数与腰痛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量化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中压痛、疼痛等项目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中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量化积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量化积分比较 (±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总分20.75±3.25 21.58±3.04 1.071 0.288 2.75±0.801)2)3.43±0.851)3.347 0.001例数33 33时间治疗前33 33治疗后压痛4.75±0.58 4.78±0.56 0.214 0.831 0.80±0.261)2)1.02±0.331)3.008 0.004疼痛4.96±0.79 4.89±0.84 0.349 0.728 0.82±0.371)2)1.09±0.401)2.847 0.006功能障碍3.69±0.88 3.71±0.89 0.092 0.927 0.77±0.211)2)0.95±0.271)3.023 0.004日常活动3.70±1.14 3.67±1.18 0.105 0.917 0.54±0.171)2)0.71±0.261)3.144 0.003失眠3.26±1.03 3.28±1.03 0.079 0.937 0.53±0.171)2)0.69±0.231)3.217 0.002
3 讨论
腰肌劳损多为腰背部软组织积累性损伤持续发展,导致周围韧带、筋膜组织受损且神经受压所致。中医学关注到了风寒湿邪侵体对该病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风邪入体会加剧气血阻滞程度,而正气不足会扰乱脏腑功能,进一步加重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的作用,形成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针对该病的治疗应当积极消除体内蓄积的风寒湿邪,改善气血运化功能[7]。
为有效控制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病症发展,本次对比针刺联合艾条灸、火龙药灸治疗效果后发现,针刺联合火龙药灸疗效优于针刺联合艾条灸,前者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后者,提示前者在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治疗中作用较显著,可进一步减轻病症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本次取关元俞、气海俞、腰夹脊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培补元气,对纠正风寒湿邪侵体所致气血运行受阻有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机体施以温热刺激,可促进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药液深入经络,发挥温中散寒作用。相对于作用于单个穴位的传统艾条灸来说,火龙药灸的作用面积较大,药灸期间所产生的温热刺激较持久且深透,有助于强化药灸的阴阳调和、疏通气血、温经散寒作用[8]。火龙药灸药液中丹参、红花、当归等药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独活、乌梢蛇为祛风除湿良药,蜈蚣息风解痉。融合上述药物作用,以喷洒、加热的形式促使药液深入腰肌劳损病变区域内,可在刺激穴位的基础上发挥腰部督脉统领作用,进一步调和诸经,增强温阳散寒功效。气血循环及经络传导作用得以改善,可为腰背部提供充足的气血支持,扭转机体精亏劳损状态,促进脏腑调节功能恢复,稳定机体微循环,消除经络气血阻滞的威胁因素,确保腰背部这一气血运行重要通道发挥调和作用,减少机体内风寒湿邪的蓄积,扶助正气,防止外邪侵体,最终提升疗效。火龙药灸与针刺联用,可减轻风寒湿邪侵体、经络阻滞、气血瘀滞,改善腰背部气血循环,扭转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状态,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防止反复性疼痛加剧患者不适感,减轻腰肌劳损病变对其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火龙药灸可缓解风寒阻络型腰肌劳损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提升疗效,减轻各项病症对患者睡眠、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