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校企协同实施研究

2024-03-27赵海峰崔吉张燕超扶文树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

赵海峰 崔吉 张燕超 扶文树

摘要: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剖析学徒制实施中的瓶颈问题,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要求,以数字孪生技术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例,通过打造校企混编师资队伍、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路径,探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中国特色学徒制;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1-0049-04

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1]。国家以法律形式从宏观上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供政策支持。中国特色学徒制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提升产业转型动力、破解发展难题[2],吸引职业院校、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链长等优质资源参与,在教育、产业、技术等方面形成强强联合和资源配置,打造聚焦区域中高端产业发展的高水平育人生态圈。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西门子开展数字孪生技术产业生态圈的学徒制培养为例,阐述中国特色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存共赢良好合作氛围构建方式。

一、学徒制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存在运行机制不通畅、育人效果不佳、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预期不匹配等问题;在育人过程中依然面临企业的主体角色作用发挥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困境,产教融合仍靠外力推动[3]。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方式之一——学徒制也存在诸多实施困境。

一是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意愿不强。在学徒制和订单班模式中,企业参与的大多是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实际授课的企业师资不是很多,且难以监控教学质量;学生对企业文化、就业岗位了解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合作企业的认同度;有些企业存在师徒管理不到位、就业安排滞后等问题,导致学生留任率不高。

二是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实效不高。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推广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均提到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但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对校企协同育人做了相关规定,而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顶岗实习、就业安排等核心环节未细化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徒制实施的实效。

二、校企协同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价值

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主要有订单班、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共建培训机构及创新创业基地[4]。学徒制是校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育才模式,通过校企一体化的结构新体系、合作新模式、培养新模式、目标新体系和考评新体系来加以构建[5]。中国特色学徒制继承和发扬传统学徒制的优势,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能够标本兼治地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满足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需求,是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中国特色学徒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校热企冷”的顽疾,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度合作的同时,有效实现育训结合,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的技术技能传承、多样化人才培养,服务高端化产业和产业高端化[6]。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实现“双高计划”的有力举措,将纵深推进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同频共振[7],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中国特色学徒制明确了学校的主体驱动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将企业由人才培养结果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培养岗位的“提供者”、考核结果的“评价者”、培养结果的“受益者”,实现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振师资水平、促进高水平科研服务。在培养模式上,中国特色学徒制具有三方面的优势[8]:一是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内生动力。即企业为自己量身定制所需人才,充分激发培养动力,有效满足发展人才需求。二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体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的科学性。三是采取“企校双元、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全流程全方位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强化产教过程性融合。中国特色学徒制一般采用“一课双师”教学模式,由学校教师承担课程理论部分和基础实践层次的教学,企业教师承担职业技能实践部分的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发挥校企师资育人合力。

三、校企协同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路径

当下,职业院校正以“深度融合、资源对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宗旨,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双高”院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西门子共建数字孪生技术技能平台,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学校引导企业参与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创业就业等工作,在人才培养全流程中彰显行业自身主体地位,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增值赋能,探索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新方式。

(一)打造校企混编师资队伍

目标一致、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是成功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有力保障。学校在与西门子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注重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學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素养。学校成立西门子工业软件应用研究工作室,作为混编师资队伍的交流和在校办公地点。校企共建“数字孪生虚拟教研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省微型伺服工程研发中心”,为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提供交流、合作与学习的平台,发挥各自潜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人才培养。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平台、校企共建的混编师资队伍,学校教师全部获得西门子PLM教员国际认证证书,并在生态圈企业内跟岗实践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企业工程师则定期来校开展工作与交流,参与新进教师“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熟悉教学业务,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教材编写、课程教学研讨,达到省级“双师型”认证水平。

(二)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体系

1.制度共建共守。除共同遵守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关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外,融合主体各方还要商议制定学徒培养的相关协议或合作框架,以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并制定出台执行层面的文件制度,以便于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校与西门子签订了共建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共同开展PLM认证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协议,约定双方的权责和管理运行制度,为有效探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制度保障。

2.平台共建共管。学校非常重视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由学校教学校长和企业高管共同担任组长,教务处等多个行政部门、相关二级教学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相关部门人员为组员,统筹管理学徒培养相关工作,保障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协同育人有序、合规、良性推进。健全准入、任用、培养、聘任等系列制度,建立科学全面动态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校企共建的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全面引进西门子工业数字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具备典型的生产性实践特点,将西门子真实智能柔性生产线搬进校园,包括可编程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视觉技术、伺服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云平台、WMS仓储管理系统、MES系统等。同时,基于产品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软件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践训练,满足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需求。学生(学徒)在校内就能体验到企业真实典型场景,实现“学校即工厂”的效果。

3.资源共建共享。秉承“开放、合作、共生、共赢”原则,校企双方在人才资源、场地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方面充分共享,保障资源多元化和丰富性,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秉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西门子公司积极参与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学徒培养教学工作。校企基于现代学徒制共建的数字孪生技术技能平台,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等,都可应用在普通班实践教学;同时,校企协同开展第二课堂、专业社团、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孵化、师资和企业培训、社会服务、学术活动、国际证书培训认证等工作。

(三)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生态圈理论的数字孪生技术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圈企业群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群)协同育人,既服务于产教联合体发展,又有助于构建产教共同体新生态。学校积极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西门子的国际龙头企业优势,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组建一个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于智能制造高端化产业和产业高端化,培育数字孪生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基于生态圈理论的数字孪生技术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和就业空间,又有利于提高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链和创新链支撑。

借助合作企业(群)优势,瞄准未来3~5年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有效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生态圈良性运行,助力合作共赢。校企协同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育人方式,基于岗位技能,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分段培养,建成了一批优质资源库,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结合典型场景岗位工作实际,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因材施教,引领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提升学徒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1)[2022-10-0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

[2]蔡梦莎.中国式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逻辑、实现策略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7):57.

[3]曹渡帆,朱德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5):8.

[4]杨莉娟.职业院校赋能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及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4):86.

[5]曹叔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意蕴、核心要义与现实表征[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9):8.

[6]肖海华.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2):2.

[7]邱懿,何正英,杨勇,等.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实现路径,深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赛道[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33.

[8]邱金林.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6):25.

责任编辑:贾凌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业边缘生态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实践”(D/2021/03/82)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1-05

作者简介:赵海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职业教育;崔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蘇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技术、职业教育;张燕超,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设备检测技术;扶文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伺服控制技术、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