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性·人文性·表现性

2024-03-26刘峻名马搏宏

乐器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文性表现性艺术特征

刘峻名 马搏宏

摘要:历史语境中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主要运用了改编、编曲、原创三种创作手法,尤其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改编和编曲作品相对较多,因此产生了“钢琴改编曲”这一体裁。从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作曲事业的发展,以及作曲家、钢琴家创作思维的不断迭新,原创曲数量日趋增多,虽然这些原创曲目在音乐风格上具有前卫性的特征,但仍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追求,坚守着“以中为体,中西结合”的实践原则和传统。本文基于对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作品的探究,从民族性、人文性、表现性三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  艺术特征  民族性  人文性  表现性

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音乐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时期,在众多钢琴艺术家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的拓新实践中,完成了钢琴中国化、民族化的进程,使这一西方乐器在五千年泱泱古国中熠熠生辉,巩固了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的地位。进入21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方面继续前行,一方面得益于百年来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积累的传承;另一方面新生代中国作曲家、钢琴家的加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时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近十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原创中国钢琴作品为例,着重从艺术特征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以此而抛砖引玉,望引起人们对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的关注。

一、民族性:精神内涵与时代表达

在音乐史上,关于民族性的探讨,始自于19世纪中期以来由欧洲诸国作曲家运用本民族历史、文化、音乐元素而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代表如俄国的“五人团”、捷克的斯美塔那、挪威的格里格等。何为民族性,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果戈里有一个形象且精辟的概括:“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模仿农妇穿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因此,在创作和表演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时,音乐起到传承民族精神载体的作用,而民族精神则是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从百年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实践看,民族性是最为明显的审美特征之一,尤其在音乐作品方面,作曲家们为达到钢琴中国化和民族化的目的,力争挖掘和运用民间音乐元素,运用标题化的方式去表达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人生理想和生活情感,体现出了与传统音乐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当代原创钢琴音乐创作中,新生代作曲家们继续坚守了前辈先贤们的创作理念,虽然在创作技法的运用上比较现代和新颖,但是在民族性内涵的呈示和传达方面则体现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继承性精神,不断开掘音乐民族性的内涵和价值,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以钢琴艺术实践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这既体现出了中国新生代作曲家们在创作上所彰显出的高阶思维,又体现出了一种发自肺腑的本真使命。

从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民族性的表现看,主要体现在精神内涵和时代追求两个方面。首先,从精神内涵看,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当代原创钢琴音乐民族性的主题,如肖瑾涵创作的《岁首寅时》,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为表现内容,通过对北方民间鼓乐节奏元素的运用表现了“神州万里同欢庆”的热闹场面,表达出来年国富民安、物阜民丰的愿望;由杨泽昊创作的《四圣》,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探索创作和表现的元素,将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四方”与传统神话中的“四圣”进行对应,并以传统书法艺术中的墨法规则作为创作技术的灵感来源,由此而表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情,与早期中国钢琴音乐在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所追求的“高、大、全”形象不同,此曲注重从传统文化表现的角度倾诉着当代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其次,从时代追求看,在当代原创钢琴音乐中,不乏有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问世,体现出了表现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以刘博雅创作的《摘星》为例,此曲为纪念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而作,全曲采用了具有弹性节奏和速度变化特征的“散板”,表现出了对当代中国航天科技研发成果的赞美之情,同时采用了标题性的创作方式,每一个乐段分别冠以不同的标题,以此而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浩瀚太空探索的历史脉络。刘豫徽创作的《榫卯》系列钢琴作品,注重以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术作为表现对象,表现了由历史传承而来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默默无闻但成就斐然的工匠们的赞美之情。

二、人文性:素材挖掘与文化探索

音乐作为一种人文性艺术形式,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教学、传播、传承、乐器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皆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思维意识和艺术探索。其中在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中,这种人文性特征體现得最为明显。首先,在以乐谱文本和音响文本为载体的情况,凝聚着作曲家和表演家对社会生活的关切、对时代发展把脉、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对艺术风格的呈现,同时也是作曲家与表演家个人情感的深情告白。其次,从音乐创作的角度看,在音乐作品中需要做到“言之有物”,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心理情感的融入和整体音乐意境的构筑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彰显,才能形成具有价值性的艺术品格。因此,作曲家采用何种素材进行创作或者如何对素材进行加工而体现出作品的人文价值性,应是作曲家的毕生追求。再次,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从表演的角度,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实践都是一种文化探索的过程。在西方不同历史和文化阶段如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所产生的钢琴作品,虽然是作曲家的个人成果,但又无不体现出了时代、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是如此,百年来所产生的众多钢琴作品,也都集中体现出了作曲家和演奏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的理解。

在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实践中,在素材挖掘与文化探索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注重从中国古代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元素,体现出了对历史的追溯,并与当下文化发展充分地结合,实现了跨时代的文化对话、交流和碰撞,达到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目的。以姚恒璐创作的钢琴组曲《十二生肖》为例,此曲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属相文化、纪年文化、命理文化、动物崇拜文化作为表现对象,以动作的性格与形象塑造作为音乐的浅层表现,以对传统的文化探索与阐释、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呈现与传承作为深层表达,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除此之外,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作曲家将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水墨画法相结合,实现了不同文化艺术品种之间的交汇与互融,而以钢琴演奏的形式将上述元素进行统合,又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二是注重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不断开拓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起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地域、多民族的国家,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交流的加剧,为中国少数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老一辈作曲家丁善德、廖勝京、桑桐、倪洪进等创作的《新疆舞曲1-2号》《火把节之夜-云南风俗纪事》《彩虹-鄂温克舞曲》《苗族民歌主题钢琴小曲22首》等作品,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人文风情画。新生代作曲家群体在继承老一辈作曲家创作成就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原创的手法,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舞曲、民间乐曲为素材,通过钢琴表现方式激活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命活力,使原本存在于山水、村寨、族群之间并以口传心授为传播途径的民间音乐重新获得了生存、传播与传承的价值。由吴子涵创作的《衍·笙》、赵一儒创作的《恩都里》等作品,均是近年来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作为素材而创作的优秀作品,从中也能够体现出新生代作曲家走向民间、走向田野、寻求创作元素的实干精神。如《衍·笙》就是吴子涵在西南之行中因听到苗族芦笙的旋律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后的作品,正是这一芦笙旋律引发了作曲家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思考;从《恩都里》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看,作曲家自述其创作灵感源于多年前由家乡老艺人演唱的一首民歌,在民歌中常以“恩都里”结尾乐句的歌词,而作曲家通过对辽宁地区满族民歌的调查,发现很多民歌也以“恩都里”作为结束句的歌词,后证实“恩都里”在满语中为“神”的意思,表达了满族人民对自然、大地万物的敬畏之情。由此可知,正是由于新生代作曲家们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够把握民间文化的根脉,从更深、更广的层次和范围中挖掘创作素材。

三、表现性:多元风格与技术运用

在艺术学语境中,风格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特性。在“以中为体、中西结合”“地域、民族元素与传统、现代作曲技法结合”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背景和特点下,造就了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出多元风格特征。在当代原创作品中,这种多元风格特征可以说体现地更为明显,既包含着以地域、民族传统音乐语言为特色的作品,又包含着运用具有创新性特点的现代作曲技术的作品,可谓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从整体上概括和展现出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

由陆禹辰创作的《南闸印象》和刘睿昕创作的《亚丁随想》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两部具有地域性风格特点的优秀作品。《南闸印象》创作于2021年春,为作曲家在江苏淮安市进行田野采风之后创作的作品,素材为南闸民歌《十二只舟船》,作曲家将民歌旋律中的纯五度、小三度、大二度音程作为引领全曲发展的“种子”,通过五度音程叠置和弦和分解和弦的处理手法,刻画出了白马湖波光粼粼的景象;在乐曲的插部中,则通过分裂式和弦与附加音和弦的融合运用,结合苏北地区民间花船舞、劳动号子的节奏,表现出人们在节庆中喜悦开怀、欢欣鼓舞的场景。《亚丁随想》创作于2021年年末,为作曲家在川藏地区采风后的作品。乐曲通过标题化的处理方式,将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牧歌·牛铃·转经”“果卓与弦子舞”“盐湖雪景”三个场面,将自然盛景与人文风光融为一体,以气宇脱俗的意境、精致细腻的音乐语言以及豪迈放达的情感表达出了对川藏地区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在创作手法上,以增四度、小二度、大三度音程作为旋律发展的“基因”,采用非八度人工音阶技术和从川藏地区舞曲音乐中淬炼出的节奏元素相结合,惟妙惟肖地塑造出了令人信服的音乐形象和极具感染力的人文情怀。

由葛清创作的《第十八钢琴奏鸣曲“诗意”》和王芮嘉创作的《逐“影”》是两部以中国古典文学元素作为素材的优秀作品。《第十八钢琴奏鸣曲“诗意”》创作于2016年6月,乐曲的素材和意境取材于由唐代李商隐、王建创作的《夜雨寄北》和《新嫁娘》两首诗作,运用了奏鸣曲式将两首诗作分布于不同的结构中,其中《夜雨寄北》位于呈示部和再现部,《新嫁娘》位于展开部和尾声。此曲的特殊之处在于运用了西方艺术歌曲和中国古代琴歌的表现手法,由演奏者以弹唱的方式表现,将声乐旋律与钢琴声部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钢琴声部的伴奏和协奏功能,虽然在技术运用上比较传统,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凸显出了创新性和新颖性。《逐“影”》的创作素材源于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人生三种境界的阐述,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此曲的创作中,作曲家根据对王国维论句的解读,将作品布局为“悬思”“苦索”“顿悟”三部分,运用了不同音程叠置的和弦、重音移位的节奏变化、主调与复调织体的交错等技术,由此而升华出在当代社会纷纭变革中人们所坚守的生命理想和生活追求。

结语

中国当代原创钢琴音乐作品是在继承老一代作曲家、钢琴艺术家成就的基础上,由新生代作曲家、钢琴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成果,体现出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当代钢琴音乐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性、人文性和表现性三个特征,则体现出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不难发现,新生代中国钢琴作曲家群所取得的成就是斐然的,是不负众望的。尤其是在民族精神的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以及在作曲技法的创新运用方面展现出了他们的理想目标、价值归宿和时代责任。当然,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性、人文性和表现性特征的挖掘、探索等方面还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今后一代又一代中国钢琴音乐人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陆惊呐.艺术美与世情美:中国钢琴作品的双重审美领域[J].四川戏剧,2020(04):106-108.

[2]夏雨.传承匠心精神 铸造文化风骨——“百花争艳——中华钢琴100年”系列丛书的中国风格阐释[J].出版广角,2020(01):94-96.

[3]张忠平.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现代和声思维的拓展[J].中国音乐,2019(09):142-154.

[4]丁菲菲.新时代中国钢琴基础教育的思考——基于三百年钢琴教育发展演变的启示[J].中国音乐,2019(03):154-160+178.

[5]蒲方.迈向中国钢琴新征程——评星海音乐学院“中国钢琴作品研讨会”[J].人民音乐,2018(10):36-39.

猜你喜欢

人文性表现性艺术特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