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24-03-24张红岩

兰台内外 2024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服务模式

基金项目:黑龙江东方学院校级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HDFKY210220);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实践,编号2021-052-B)。

作者简介:张红岩(1981—),男,汉族,黑龙江拜泉县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实问题,包括规模较小、图书资源不足、工作人员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以及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文章提出了智慧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数字化馆藏建设、智能化服务管理和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的对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将为提升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环境;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智慧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承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图书馆的作用愈发凸显。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环境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信息快速传递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民办高校图书馆在面临规模较小、图书资源不足、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创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以期为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现实问题

1.规模较小,图书资源不足

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的情况,其面积和馆藏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学校历史较短,导致图书馆积累的资源相对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的经费相对有限,图书馆在资金投入方面可能无法与一些顶级高校相比,导致馆藏资源无法得到大规模扩充。部分民办高校在整体规划中可能没有给予图书馆足够的重视,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其他方面,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积累的图书资源也相对有限。历史的积淀是图书馆资源丰富度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民办高校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此外,民办高校可能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导致馆藏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图书馆工作人员水平较低

在民办高校图书馆中,存在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表现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等方面。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民辦高校图书馆的规模相对较小,可能会面临招聘条件相对宽松的情况,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难以胜任复杂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部分工作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服务热情。在图书馆工作中,与读者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一些工作人员可能存在服务态度不够周到、耐心不足的情况,甚至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影响读者的使用体验。

3.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在民办高校图书馆中,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的经济实力相对有限,可能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导致无法开展大规模、高水准的信息化建设。这在数字化馆藏建设方面尤为明显,因为该项目涉及硬件设备设施、软件开发、数字资源采购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能缺乏对新技术的及时了解和应用能力,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与时俱进。此外,版权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数字化馆藏建设涉及文献资源的版权问题,而民办高校图书馆可能缺乏对版权问题的清晰认识和规范管理,可能会在数字化馆藏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法律纠纷或者资源使用上的障碍。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是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和人才限制以及版权问题上。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1.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与服务导向

在智慧环境的浸润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应以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更高效、精准的服务导向为目标,推动图书馆在智慧环境下的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应当以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紧跟时代步伐,将创新、实践与知识传承贯穿于办学全过程。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应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投入,积极整合优质网络资源,以满足学生、教师对于多样化知识获取的需求。此外,还应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支持。

2.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市场导向

在智慧环境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具有更为显著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纽带,其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智慧环境下,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收集、整理并提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性、前沿性文献资源,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使其在日新月异的产业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3.规模相对较小的高度个性化服务

在智慧环境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规模相对较小成为天然优势。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相对较小的学生群体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聚焦于每位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通过借助智能化技术,图书馆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学习习惯,从而提供更贴心、高效的服务。同时,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互动更加紧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支持与指导。

三、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优化措施

1.数字化馆藏建设

(1)确定数字化馆藏建设规划与目标

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建设至关重要。必须明确数字化馆藏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以确保其有效推进。规划阶段需要全面评估馆藏资源的现状,明确数字化馆藏的范围和目标,根据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方向,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例如,针对工程类专业,可以重点建设与工程技术相关的数字化资源,以满足学生和教师在该领域的需求。

(2)拓展资金渠道,增加数字化馆藏建设资金投入

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馆藏建设,必须拓展资金渠道,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针对教育和科研资源建设的资助项目,争取到相应的项目拨款,用于数字化馆藏的建设与更新。此外,民办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基金的申请,特别是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相关的科研项目。通过在相关领域展开研究,提升学校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从而获得相应的科研项目资助。另外,民办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积极探索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数字化馆藏建设中。

(3)建立数字化馆藏资源审核与标准体系

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的关键在建立健全资源审核与标准体系,以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合法性。成立专门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审核团队,该团队应包括具有相关背景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资源的审核工作。审核团队应制定详细的审核流程,明确资源的采集、审核、整理以及存储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程序。同时,应建立审核记录和档案,以便追溯和评估审核结果。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制定详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审核标准,包括资源的格式、质量以及版权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标准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际需求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做评估,及时整改或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资源。

(4)强化防护措施,确保数字化资源的安全与合法性

数字化资源的安全和版权保护是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安全与版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备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措施,以防止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资源丢失或损坏。在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和使用过程中,要注重获取合法授权,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购买正版数字资源、与版权方合作等方式获取合法授权;二是建立数字化资源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和使用相应的资源。同时,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保护数字化资源的安全和合法性。

2.智能化服务管理

(1)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服务流程

在数字化馆藏建设中,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馆藏管理,自动识别、分类和索引图书。这样的智能系统可以大幅缩短图书整理的时间,提高馆藏的可用性。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资源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兴趣,精准地推荐相关的数字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2)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精准了解用户需求

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数据分析,精准了解用户的阅读偏好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借阅记录等信息,挖掘出用户的阅读偏好和兴趣领域。同时,还可以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和点击行为,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和服务推荐提供依据。

(3)部署自助服务设施,提升用户服务便利性

在智慧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部署自助服务设施,提升用户的服务便利性,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可以引入自助借还书机,让用户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行操作图书的借还。用戶只需通过刷卡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即可完成借还书的流程,节省了等待人工办理的时间,提升了办理效率。例如,用户借还书可以在晚上或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来操作,也可以避免高峰期的等待排队。还可以设置自助查询终端开展图书的检索和查询,了解图书的位置、借阅情况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提供导航功能,引导用户前往所需图书的位置,提高了用户在图书馆的查找效率。

3.用户体验提升的对策

(1)设立移动端服务App,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在数字化馆藏建设中,设立移动端服务App是推动图书馆服务智能化的关键。通过建立专属移动端应用程序,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数字化馆藏资源,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根据用户兴趣推送相关书籍、提供定制化的阅读建议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实现馆藏资源的搜索、借阅和阅读,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2)制定个性化服务推荐策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可以制定个性化服务推荐策略,特别是在数字化馆藏建设中。通过深度挖掘用户的阅读历史、偏好和评价信息,图书馆可以建立精准的用户画像,为每位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推荐。在数字化馆藏资源中,个性化服务推荐策略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例如,用户在App或图书馆网站上登录后,系统可以根据其过去的借阅记录和阅读偏好,为其推荐具有相似主题或作者的数字化图书,不仅提高了用户对馆藏资源的发现效率,还增加了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3)运用社交媒体等互动方式,增强用户参与感

为了增强用户参与感,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运用社交媒体等互动方式,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图书馆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定期发布图书推荐、最新资讯、活动通知等信息,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图书馆可以在某博、某信等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分享与图书、阅读相关的内容,引导用户参与讨论和互动。还可以组织线上互动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在线讲座等,邀请专家学者或领域内的意见领袖参与,与用户展开深入的交流与互动。

(4)定期开展用户体验评估,针对问题实行改进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用户体验评估,以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实行改进。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反馈表格等方式,向用户征询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例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在网站或App上发布用户满意度调查表,了解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并收集他们的改进建议。还可以组织小型的用户讨论会或焦点小组讨论,邀请常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参与讨论,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体验,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四、结论

随着智慧环境的发展,民办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模式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智慧环境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市场导向以及个性化服务,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推动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玉立.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探析[J].华东科技,2022(7):79-81.

[2]李慧敏,周 英.网络环境下普通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以绵阳城市学院图书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2,(23):109-111.

[3]张石光.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高质量建设初探——以黄河交通学院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22(6):140-142.

[4]陈 旭.民办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河交通学院图书馆为例[J]. 时代报告(奔流),2022,(7):113-115.

[5]孙小平.民办高校图书馆社区教育信息平台构建探讨——以南通理工学院社区教育平台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4):17-19.

[6]赵春芳.智慧图书馆视域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分馆服务与管理研究[J].山西青年,2020(3):233.

(作者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服务模式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创新思路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