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变”与“不变”

2024-03-22车慧

出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特点内涵

车慧

摘 要:主题出版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始终引领着文化出版事业发展的航向,成为主流价值导向熔铸人心的一片沃土。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扩展,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出版社在新时代背景下既要随机应“变”,又要以“不变”应万变,正确处理好主题出版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做强做优主题出版。

关键词:主题出版 内涵 特点

出版,让知识传播、思想延续、文明交融有了相对稳固的桥梁和载体,使文化的基因得以延续、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流传。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出版是“十四五”时期出版工作的重要板块,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强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时代进步、书写发展成就,做好主题出版,是出版人的神圣职责,也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的首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的价值意义、功能功效愈加凸显,逐渐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扩展,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出版社在新时代背景下既要随机应“变”,又要以“不变”应万变,正确处理好主题出版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贡献。

一、主题出版的源头活水

“主题出版”这一概念来自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主要是出版机构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2012年“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征集标志主题出版走向成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题出版也被提升到国家出版战略的高度。[1]

时至今日,“主题出版”这一文化工程从提出到实施已历经二十余年,从初期探索到成长实践,现已进入成熟稳健期[2],国家不断加大对主题出版的扶持,从最初申报选题数量不足1000种,到2012年的1000余种,再到近几年的2000余种,重视和加强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新常态。

二、主题出版“不变”的机理

主题出版不变的是它的特性,这是其灵魂所在。主题出版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蕴含主题鲜明、时效性强、公益性强的基因,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既要代表、宣传党和国家的意志,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普及群众,切实发挥主题出版物的积极作用,对社会长足发展和持续稳定起到精神支撑的特殊功效。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出版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人民性、教育性特征,这是其“不变”的机理。

1.政治性和时代性

主题出版是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出版,是政治上层建筑在出版业的集中体现,政治性是主题出版的本质属性。时代是永恒的主题,主题出版是时代精神的展现。主题出版的使命就是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反映时代最核心、最关注、最重要的课题。政治性和时代性是主题出版的核心和方向。对主题出版工作来说,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推出一大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新创造的出版精品。

2018年以来,主题出版的首要方向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的,其次就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同时,当年召开的重大会议、举办的重大活动、发生的重大事件仍是主题出版的选题方向之一,对纪念历史、记录历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人民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做“经得起人民评价”的主题出版物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出版理念的重要方面。[3]主题出版要顺应人民期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出版需要精心策划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价值導向,是主题出版物“双效”统一的题中必然之义。[4]近几年的主题出版物已经不再是“高大上”的“官方”读物,更多的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大众读物,从人民群众视角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讲好中国故事。比如,2021年关于主题出版工作部署的通知中“鼓励‘大家写小书,推出一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浅出表达的大众化读物”,要求“面向不同群体推出一批吸引力、感召力强的分众化作品”和“通俗读物”;2022年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在贴近读者、接地气上下功夫”;2023年的通知明确“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出版导向,提高思想内涵、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

3.教育性

主题出版是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主题出版应成为引导价值观建构的教育活动。[5]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得到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但是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无法判断这些信息、知识的正确性。主题出版正是可以发挥其教育功能,利用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帮助读者认识真相、找到真理。如2019年主题出版要求“牢牢抓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职责,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2020年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培育公民文明习惯”;2021年提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2022年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2023年的重点方向之一“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出一批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优秀读物”。

三、把握主题出版“变”的脉络

主题出版承载着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伴随时代变迁,出版业深入发展,主题出版也在不断推进和发展。其内涵和影响力随之得到扩展,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重大会议、活动、事件和理论问题,逐渐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生态发展等方方面面。其内容形式也不断丰富,既有学术理论专著,也有大众普及读物;既有文学作品,也有绘本画册,等等。于是,主题出版从顶层设计,到内容载体,再到宣传推广,都随之发生变化,出版社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变”求发展。

1.变任务为使命,化被动为主动

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出版单位始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初,主题出版被认为是一项出版任务,大多出版单位处于被动完成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激励政策的不断优化,多年的摸索和历练,读者群体的积累,出版单位的观念也在转换,主题出版已经不仅仅是执行党和国家的要求,而是成为出版单位光荣的使命和担当,是出版社一项重要的出版内容。

出版社领导班子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前瞻眼光,亲自牵头主题出版的策划工作,将主题出版计划融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主题出版长效生产机制。组建主题出版项目策划团队和优质的编辑团队,做好作者资源的开发与维护。同时,营销等人员参与其中,分工合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化被动完成为主动策划,积极推动主题出版工作。

2.从“接天线”到“接地气”,化公益性为“双丰收”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做强做优主题出版的根本遵循。

进入新时代,主题出版物不再是“高处不胜寒”,一味地宣教,而是平易近人,走入寻常百姓家。主题出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在导向上“接天线”。内容方面,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从小切口入手,讲百姓关心的话题,讲百姓身边的人或事,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即使是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读物,也可力图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其可读性。总之,主题出版物也可以让百姓有兴趣看、愿意看、看得懂,做到“接地气”,这也契合当前主题出版大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虽然主题出版物以公益性为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随着“接地气”的出版物越来越被百姓认可,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事实证明,主题出版不仅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也可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出版社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作者资源,将“高、精、深”的内容,用朴素、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读物,这样不仅可以使知识得到普及,发挥了主题出版物的教育功能,还能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变单一性为多样性,化时效性为长久性

新时代,也是融媒体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主题出版物无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营销手段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内容形式方面,在图书中植入二维码,拓展图书内容,让图书富有立体感;文字不易阐述的内容,可以用视频或音频讲解的方式呈现。同一题材的图书,可以针对不同读者群进行定向编写,比如专业版、大众版、教材版、青少年版、绘本版,做到“物尽其用”,还可以将图书数字化,转成电子书、有声读物等。这些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营销形式方面,主题出版要利用新媒体“提升线上线下发行能力,健全广覆盖、多层次、多样态、可持续的发行网络和服务体系”,注重与热点事件、重大活动相结合进行宣传推广。网站、公众号、直播平台等网络渠道,都是销售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比如,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宣传片,发布精彩的片段、图片等,先进行预热。待图书出版后,可组建读者交流群等,对图书进行交流、分享,增强读者黏性。开发衍生品,增强出版物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4.化本土化为国际化

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也在增强,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声音。由此,走出去图书逐渐被重视,成为主题出版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不断加大对走出去图书的支持力度,鼓励将中华文明、中华精神、中华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读懂中国。主题出版物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打开窗户,让中国声音进入世界舞台。近年来,主题出版要求“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向世界推介更多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文艺精品”。

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适合走出去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还要有专业的翻译,涉及环节繁多且复杂,单靠某一家出版单位,尤其是中小型出版社,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出版单位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建立联合出版机制,再通过建立联盟、跨行业跨领域多元化合作,搭建起海外营销渠道以及数字出版平台等,增进合作动力,共建出版走出去合作新生态。[6]

四、结语

出版社实施主题出版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机遇。新时代,出版人要深刻认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增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切实承担主题出版更好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征程,出版人要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持续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生产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做好主题出版,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設。

(作者单位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特点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传播中国声音:谈学术与主题出版的“走出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