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对比

2024-03-18杨爱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2期
关键词:血钠酮体血钾

杨爱华,王 允

(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儿科,山东 东平 2715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危险并发症之一,病因一般为严重的糖代谢紊乱[1]。DKA 患儿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多尿、脱水、腹痛等,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针对小儿DKA,临床多采用胰岛素治疗,但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可能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献报道,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相比,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DKA 患儿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基于此,本研究以100 例DKA 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比较大剂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DKA 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DKA 患儿100 例,时间2019 年3 月至2022 年1 月,均来自我院。纳入标准:符合DKA 的诊断标准;年龄≤14 岁;患儿监护人签署了自愿入组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胰岛素过敏或抵抗;治疗中断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大量组和小量组,各50 例。大量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1 ~14 岁,平均(5·77±0·58)岁;其中含停用胰岛素20 例,合并感染15 例,饮食习惯不良14 例,昏睡1 例。小量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1 ~13 岁,平均(5·69±0·41)岁;其中含停用胰岛素19 例,合并感染15 例,饮食习惯不良14 例,昏睡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对血糖、血气指标进行分析,评估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同时开展钾盐水补液等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大量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国药准字H32024567)用药形式为静脉注射结合皮下注射,用药剂量为0·11 ~0·20 U/(kg·h),治疗时间共持续4 h,胰岛素总用量维持在0·44 ~0·80 U/kg,生理盐水总用量维持在250 ~1000 mL。小量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国药准字H32024567)用药形式为静脉注射结合皮下注射,用药剂量为0·05 ~0·10 U/(kg·h),治疗时间共持续4 h,胰岛素总用量维持在0·20 ~0·40 U/kg,生理盐水总用量维持在250 ~500 mL。在两组患儿治疗的过程中,严密观察其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尿酮体转阴时间、DKA 纠正时间、血糖下降速度、住院总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钾、血钠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低血糖、低血压、高渗性昏迷、脑水肿、低钾血症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酸中毒相关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乳酸(Lac)、β-羟丁酸(β-HB)、血清硫胺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等)用%表示,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 血糖水平、尿酮体转阴时间、DKA 纠正时间、血钾水平、血钠水平等)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

由表1 可知,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尿酮体转阴时间、DKA 纠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量组的血糖下降速度较大量组慢,住院总时间较大量组短(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血糖下降速度[mmol/(L·h)]尿酮体转阴时间(h)DKA 纠正时间(h) 住院总时间(d)小量组(n=50) 6.89±0.38 8.91±1.22 5.44±0.20 19.20±1.33 7.22±0.82 15.51±1.33大量组(n=50) 7.01±0.44 9.02±1.45 8.12±0.69 19.15±1.44 7.15±0.44 17.58±1.77 t 值 1.460 0.410 26.379 0.180 0.532 6.611 P 值 0.148 0.682 <0.001 0.857 0.596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水平的对比

由表2 可知,两组治疗前的血钾、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量组的血钾水平、血钠水平均较大量组高(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水平的对比(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水平的对比(mmol/L,±s)

组别 血钾 血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小量组(n=50) 4.78±0.55 5.36±0.28 133.78±13.55 143.82±14.77大量组(n=50) 4.80±0.51 5.02±0.33 133.80±13.75 138.12±13.55 t 值 0.189 2.437 0.007 2.011 P 值 0.851 0.041 0.994 0.047

2·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由表3 可知,小量组治疗期间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大量组低(P<0·05)。

表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酸中毒相关指标的对比

由表4 可知,两组治疗前的CO2CP、Lac、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O2CP、Lac、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酸中毒相关指标的对比(mmol/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酸中毒相关指标的对比(mmol/L,±s)

组别 CO2CP Lac β-HB 血清硫胺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小量组(n=50) 7.12±0.55 22.32±2.11 13.51±1.77 3.82±0.55 2.01±0.10 0.38±0.05 6.15±0.33 16.25±1.40大量组(n=50) 7.13±0.44 22.18±2.55 13.52±1.78 3.91±0.44 2.03±0.14 0.40±0.06 6.18±0.44 16.11±1.55 t 值 0.100 0.299 0.028 0.904 0.822 1.811 0.386 0.474 P 值 0.920 0.766 0.978 0.369 0.413 0.073 0.701 0.637

3 讨论

小儿DKA 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患儿会出现高血糖、酮体生成和酸中毒等表现。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导致葡萄糖无法充分利用和代谢,同时也阻碍了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正常代谢,具体病理机制如下:(1)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小儿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从血液中吸收进入细胞内,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当胰岛素不足或受体抵抗发生时,细胞将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2)葡萄糖利用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产生能量,这使得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进行产能代谢,从而引起高血糖表现。(3)脂肪酸代谢紊乱: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机体为了获得能量会启动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形成酮体。酮体是一种代替葡萄糖的能量来源,当胰岛素不足或抵抗时,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脂肪酸在肝脏中过度氧化,产生大量的酮体,使血液中酮体的浓度升高。(4)酮症酸中毒:大量的酮体积聚在血液中会导致血液酸化,使血液pH值下降,产生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严重干扰了酸碱平衡,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总之,小儿DKA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不足或抵抗、葡萄糖利用减少和脂肪酸代谢紊乱。这些病理变化导致了高血糖和酮体的出现,最终引发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并发症,一般是由合并感染、停用胰岛素、饮食习惯不良等引发[3]。DKA患儿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发展至死亡的结局。目前,针对小儿DKA 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胰岛素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4]。但关于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效果、安全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 血糖水平、尿酮体转阴时间、DKA 纠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CO2CP、Lac、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乳酸(Lac)、β-羟丁酸(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小儿DKA,小剂量、大剂量胰岛素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补充胰岛素能够有效缓解DKA 患儿的病情,减轻相关症状。本研究中,小量组治疗后的血糖下降速度较大量组慢,住院总时间较大量组短(P<0·05);小量组治疗后的血钾水平、血钠水平均较大量组高(P<0·05);小量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低血压、高渗性昏迷、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大量组低(P<0·05)。由此可以看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DKA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还可以控制血糖的下降速度,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血钾、血钠水平。究其原因主要为,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虽然能够获得较快的血糖控制效果,使患儿的渗透压迅速降低,但也十分容易导致低血压、脑水肿、低血糖等不良事件,治疗的安全性较低。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够对患儿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起到更佳的调控作用,使胰岛素与相关受体更好地结合,对肝糖原的分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患儿的血糖水平,抑制酮体的产生,最终达到治疗酮症酸中毒的目的。总结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DKA 的优势,具体包括:(1)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小儿DKA 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够提供外源性胰岛素,改善患儿体内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使葡萄糖利用率得到提升,进而能恢复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2)抑制脂肪酸代谢: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脂肪酸的过度代谢,减少酮体的产生,通过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脂肪酸的氧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酮体浓度,从而减轻或消除酮症酸中毒的症状。(3)恢复酸碱平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够帮助机体恢复酸碱平衡,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减少酮体的生成,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液pH 值。(4)预防并发症: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酮症酸中毒可以预防电解质紊乱、脱水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总之,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DKA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脂肪酸代谢,恢复酸碱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DKA 患儿恢复至正常的代谢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DKA 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相比并无较大差异,但在血糖下降速度的控制、血钾及血钠水平的改善幅度、低血糖等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均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效果。

猜你喜欢

血钠酮体血钾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