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究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2024-03-15江苏省无锡市尚贤万科小学姚晓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旅行课文情境

江苏省无锡市尚贤万科小学 姚晓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引入了“语文大单元教学”这一概念,以单元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位,以教材为导向,以具体任务为支撑,充分开发课堂内外资源,深入挖掘文本价值,构建更具连贯性和深度的语文教学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语文大单元教学与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在实际教学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教师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明确学习主题,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精心构思具有内在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使教学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深度研究教材文本,确立大单元学习主题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美丽中国”为中心,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展现了祖国的壮丽,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本单元以“家乡”架构单元内容,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巧妙地分布在四篇课文中。在“语文园地”中,将教学内容分成六个板块:“识字加油站”以火车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新的汉字;“字词句运用”可以与《黄山奇石》课后习题融合,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写话”鼓励学生学写留言条,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其表达能力;“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重在加强词句的积累;“我爱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综合考虑这个单元选编的文本和训练重点,它涵盖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在仔细研读文本后,笔者紧扣“美丽中国”这一单元主题,设计了“我的旅行手账”总任务,以学习主题为引领,整合教学内容和课内外资源,构建并实施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主题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备生活性和儿童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积极探索自然之美,使文学知识具有实用性,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生活中有所体验。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建立进阶式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可见,要想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低学级学生而言,将语文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美丽中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我”想去看看,让人自然想起“旅行”。笔者创设“我的旅行手账”教学情境,将单元内容分成三个任务,设计了九个学习活动。基于此真实情境,笔者将识字与写字、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字词句的运用以及写作等多种语文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置于新的情境任务中,不仅能够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家乡的可爱,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图1)

图1

三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我的旅行手账”这一大任务进行设计,彼此之间紧密相连,层层推进。任务一“我的旅行路线”,旨在通过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取散布在四篇课文中的省份、城市、景点等信息,将枯燥的生字词学习转化为有趣的识字地图制作。任务二“跟着课文去旅行”,通过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资源,落实了本单元要求的“积累优美语句”的语文要素,为走出教室、探索家乡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任务三“我是家乡代言人”,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索中运用所学知识,领略家乡美景,积累优美语句,提升审美素养。每个子任务都包含了三个具体的学习活动,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学习链,共同指向大情境的主题目标。

三、以任务驱动为线索,设计探索式学习活动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保持全局意识,将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有机融入大目标、大任务和大情境之中,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获,习有所得。在本单元两大语文要素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大任务“我的旅行手账”,将单元的学习目标融入教学中,重新组合了教材资源,整合了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甚至拓展了相关的课外资源。笔者设计了三个子任务和九个学习活动,以任务为导向,推动学生整合学习。

(一)任务导学,激发兴趣

在学生准备开启旅行之前,教师可以让他们分组制订旅行攻略。通过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旅行的目的地,利用散落在单篇课文中的省份、城市、景点等信息,绘制旅行路线图,将原本单调的生字词学习转化为有趣的识字地图制作。接着,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设计一张从无锡到目的地的火车票,以此来巩固并落实语文要素。这些课前任务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文本,学习方法

在任务二“跟着课本去旅行”情境下,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连贯的学习活动,包括“游山” “玩水” “赏风情”。学生通过学习《黄山奇石》,能够感受到山的奇特;学习《古诗二首》《日月潭》,能够感受到水的美丽;学习《葡萄沟》《画家乡》,则能体验到丰富的物产和淳朴的民风。在“旅游路线”的学习框架引导下,学生积累了词汇和句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将识字学词、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机融合到大任务和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和探索,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使学习更具连贯性和实际性。

(三)内化迁移,融合提升

本单元的写话训练是让学生给妈妈写一则留言条。然而,留言内容与整个单元的主题联系不够紧密。为了更好地贴合单元主题,笔者在“家乡美食我来夸”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更贴切的任务,即要求学生给朋友写一则网络留言条,发微信邀请他们来无锡做客,品尝当地美食。用了学生熟悉的微信留言取代传统的纸质留言,将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在真实情境中培养交际能力。

此外,在学生完成“旅行手账”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语文知识,还涉及地理、美术、美食等其他领域。这不仅体现了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融入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成长看得见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由教师主导,评价过程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果,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从而导致教学越来越僵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相比之下,大单元教学倡导教、学、评为一体的设计,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检查、反馈等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寻找个人价值,并激发其朝着更高的标准迈进。

(一)评价目标更明确

教师要在“我的旅行手账”主题情境下的三大任务与九大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大任务。笔者将评价贯穿于每一个任务和活动之中,确保评价目标明确,聚焦单元要素,并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二)评价主体更多元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多个主体积极参与,包括学生自身、同伴、教师以及家长等。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任务一“我的旅行路线”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旅行攻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寻找景点,在地图上标注这些景点,并规划旅行路线。最终,学生需要结合“语文园地”的内容,设计一张火车票。这个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方式,考查他们的信息搜集、口语表达、倾听和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见表1)

表1 任务一评价单

(三)评价方法更丰富

这次评价采用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全新形式。除了传统的线下学习评价之外,笔者在任务三的环节设计了线上评价,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彩笔画家乡”作品、“家乡美食我来做”的照片、“我是家乡小导游”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与大家分享。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在互读、互赏和互评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借鉴,进而自我反思。这种互动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引导和教育,充分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

因此,推进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将学习任务置于核心位置,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从而在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旅行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