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粒径玉米对鸽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4-03-11吴芸萱王泽武李凤鸣

中国饲料 2024年5期
关键词:鸽蛋胆红素粒度

付 睿, 王 静 , 阮 超, 吴芸萱, 王泽武, 李凤鸣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喀什昆仑翠翎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喀什 844000)

在家禽饲料中, 约有3/4 的日粮消耗与能量有关,能量饲料是决定家禽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其中饲用玉米是最重要的能量饲料, 在家禽饲养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家禽来说,饲料颗粒大小是影响其生产性能及能量代谢的重要因素。谷实类饲料的种类和家禽所处的生长阶段决定其粉碎粒度对家禽生产性能的作用效应(Allee 等,2009)。传统观点认为,饲料颗粒越小,越有利于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从而提高养分消化利用率(周佳萍等,2007)。 已有研究评估了玉米粒径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Rubio 等,2020;Mtei 等,2019;Xu 等,2017)。然而,由于试验因素、进料形式和粒度范围广泛的差异,结果并不一致。 Xu 等(2017)观察到粗磨玉米能够改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而Mtei 等(2019)仅注意到采食量增加。 Rubio 等(2020)报道,在开食期和生长期,未观察到玉米粒度对体重、采食量或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但目前关于玉米粒径对鸽生产的影响鲜见报道。塔里木鸽,别名叶尔羌鸽,属肉蛋兼用型品种,是我国特有的地方品种鸽之一,耐粗饲,能适应新疆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条件。 鸽具有喜食谷物的天性, 但与其他家禽一样在生产中也存在挑食现象, 在实验室前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玉米的浪费量较大, 塔里木鸽具有较明显的择食性,猜测这可能与饲料颗粒大小的不同有关。因此本试验以改善玉米原料利用为出发点, 旨在研究不同粒径玉米对塔里木鸽生产性能、 蛋品质及血浆生化的影响, 为玉米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塔里木鸽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 本试验选用塔里木鸽为试验动物, 在新疆喀什昆仑翠翎鸽业有限公司塔里木鸽养殖基地进行。

1.2 玉米原料的制备 根据前期鸽养殖情况调研结果,从当地市场选取两种粒径不同的玉米,并分别通过10 mm 和6 mm 筛网进一步进行选取;同时对大粒玉米采用专业饲料加工设备进行粉碎, 分别采用孔径为4.0、2.0 mm 筛片粉碎获得。不同颗粒大小的玉米饲料, 按照颗粒粒径分为大颗粒玉米(10 mm,BC 组)、小颗粒玉米(6 mm,SC组)、粗粉碎玉米(4 mm,CC 组)、细粉碎玉米(2 mm,FC 组)四类。

1.3 饲养管理 采用封闭式鸽舍笼养,使用传统的三层鸽笼, 单个鸽笼规格50 cm×40 cm×40 cm(长×宽×高),每笼配有自动饮水器和饲槽。 舍温20 ~30 ℃, 鸽舍相对湿度50% ~70%, 自然通风,自然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提供保健砂。定期清洗料槽和水槽,清理粪板,日常管理及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并定期进行鸽舍消毒。

1.4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24 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塔里木鸽120 对。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 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0 对。试验预饲期为3 d,正饲期为70 d。 每个处理组日粮原料种类及含量均一致, 玉米粒径大小为唯一差异因素。 基础日粮以玉米、小麦、高粱、豌豆为基础, 分别用不同粒径的玉米代替基础饲粮中的玉米原粮,辅以其他鸽所需的保健砂及多种维生素,配制日粮配方。 试验期间,饲粮均储存于避光、干燥的环境中。 试验鸽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生产性能测定 试验期间每天收集每笼鸽的剩料,称重并记录饲喂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并对鸽的产蛋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记录。 在试验初期和末期分别对鸽进行称重记录, 计算平均日增重。

总采食量=试验期(70 d)内各组鸽的总耗料量之和;

平均日采食量=试验期总耗料量/试验期天数;

总增重=试验期终末体重-试验期初始体重;

平均日增重=(试验期终末体重-试验期初始体重)/试验期天数;

料重比=总耗料量/总增重;

由于采用单笼饲养一对鸽的饲喂方式, 因此上述数据均以笼为单位计算。

产蛋率/%=已产蛋数量÷产蛋鸽数量×100;

式中:已产蛋数量为每只鸽一个月内所产下的蛋的数量,产蛋鸽数量为该月参与产蛋的鸽数量。

产蛋间隔=鸽产第一窝蛋结束到下一次产蛋开始所间隔的天数。

1.5.2 蛋品质的测定 各试验组分别采集20 枚试验蛋参照标准NY/T 823-2020 进行蛋品质的测定,鸽蛋均在产出后24 h 内进行测定。

蛋重:采用FA2204 电子天平对鸽蛋进行称重并记录(精确到0.01 g)。 蛋形指数:用游标卡尺对鸽蛋最大横长与纵长进行测定 (数值精确到0.1 mm)。蛋形指数=鸽蛋长度/鸽蛋宽度。蛋白高度:用游标卡尺测量蛋黄周围蛋白层中心部分3 个等距离点的高度,取其平均值。蛋黄高度:将鸽蛋中的蛋黄分离后,用游标卡尺进行蛋黄高度的测定。 蛋壳厚度:鸽蛋钝端、中间、锐端蛋壳碎片,去掉内、外壳膜后采用游标卡尺进行蛋壳厚度的测定, 精确至0.01 mm。蛋黄重:将鸽蛋打破后,分离出完整蛋黄并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蛋壳重:将蛋壳去除蛋白及内壳膜后,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 蛋白重:用总蛋重减去蛋黄重与蛋壳重之和即为蛋白重。

哈氏单位计算公式:

式中:H 为浓蛋白高度,mm;W 为鸡蛋质量,g。

1.5.3 血浆生化指标测定 试验第71 天清晨对鸽进行空腹称重。每组随机选取5 对鸽,进行翅下静脉采血, 用5 mL 的肝素钠抗凝采血管收集血浆,于3000 r/min 的条件下离心15 min,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分装于1.5 mL Ep 管, 于-20 ℃冰箱保存。 血浆中尿素(UREA)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总蛋白(TP)采用双缩脲法,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法, 总胆红素(TBIL) 采用化学氧化法, 葡萄糖(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 (TCH) 采用GPO-PAP 法,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双试剂直接法,谷丙转氨酶(ALT)采用赖氏法,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采用微板法。 以上指标按照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进行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软件作初步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各组间的平均值采用Duncan 氏法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的标准,P<0.01 作为差异极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粒径对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鸽的平均日采食量随着玉米粒径的减小而降低,BC 组的总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CC 组和FC 组(P<0.05),其中总采食量分别高出10.5%、11.6%; 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高出10.35%、11.61%;BC 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CC组和FC 组(P<0.01),分别高出63.0%和69.2%;玉米粒径对鸽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产蛋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2 玉米粒径对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玉米粒径对鸽蛋品质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随着玉米粒径的减小鸽的平均蛋重降低, 各组间蛋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BC 组的平均蛋重最大,且较FC 组高出6.00%;BC 组的蛋白重量显著高于CC 组(P<0.05),高出9.3%;玉米粒径对鸽的平均蛋重、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黄高度、蛋壳厚度、蛋白重量、蛋黄重量、蛋壳重量及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3 玉米粒径对鸽蛋品质的影响

2.3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1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氮代谢及总胆红素的影响由表4 可知,BC 组的总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CC 组(P<0.01),高出54.0%;玉米粒径对鸽血浆中的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LB/GLB)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氮代谢及总胆红素含量的影响

2.3.2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血糖、 血脂浓度的影响由表5 可知,玉米粒径对鸽血浆血糖、血脂无显著影响(P>0.05),但BC 组的总胆固醇(T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相较其他三组高,SC 组的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组, 四组中CC 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均最低,FC 组的葡萄糖含量最高,总胆固醇含量最低。

表5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中血糖、血脂浓度的影响mmol/L

2.3.3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中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6 可知,SC 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FC 组(P>0.01),高出50%;玉米粒径对鸽血浆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表6 玉米粒径对鸽血浆中酶活性的影响U/L

3 讨论

3.1 玉米粒径对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目前,关于饲料粒径及粉碎粒度对家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鸡上,而且由于试验日粮的加工方式和试验动物的生产情况不同,试验结果不尽相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家禽的采食量是最直观的指标,家禽采食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家禽的生长及营养物质利用率(宋春玲等,2004)。Nir 等(1990)分别用锤片粉碎机和辊式粉碎机粉碎出不同粒径的谷料:细(555 μm)、中(702 μm)、粗(888 μm),发现饲料粒度越大,肉鸡对其的采食量也越大;有研究表明,饲喂不同粉碎粒度(781、950 、1042、1109、2242 μm)的玉米豆粕日粮给3~6 周龄的肉鸡,采食量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而增加(Parsons 等,2006);Safaa等(2009)研究发现,日粮中谷物粒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产蛋鸡的采食量。 在本试验中,随着玉米粒径的增大,鸽的采食量有递增趋势,且玉米粒径为BC 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CC 和FC 组,与前人的报道一致。 高天权(2007)的研究发现,玉米基础饲粮的粉碎粒度由600 μm 增加到1500 μm,蛋鸡的采食量明显增加,产蛋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张春兰等 (2010) 用不同粉碎粒度(671.56、824.97、1001.7 μm) 玉米基础饲粮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了各试验组的产蛋率。 本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玉米粒径的增大,产蛋率有升高趋势,且玉米粒径为BC 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CC 和FC 组,表明应用10 mm 粒径玉米的混合日粮饲喂鸽, 能够提高鸽的产蛋率,这与上述高天权(2007)等和张春兰(2010)研究结果一致。

3.2 玉米粒径对鸽蛋品质的影响 蛋品质主要包括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指标。 蛋形指数用蛋的长径与短径之比表示,标准禽蛋蛋形指数一般在1.30 ~1.35。哈氏单位用来衡量蛋的新鲜程度,是现在国际上对蛋品质评定的重要指标和常用方法, 新鲜蛋的哈氏单位在80 以上。 蛋壳厚度对商品蛋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蛋形指数均在1.30 以上,且哈氏单位均在83 以上。 高天权(2007)研究表明,蛋鸡的蛋重有随玉米粉碎粒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Hamilton 等(1995)和Deaton 等(1989)的研究显示,饲喂蛋鸡玉米粒度为814 ~873 μm 的基础饲粮, 各组间鸡蛋哈夫单位无显著差异,张燕鸣等(2015)研究发现,通过筛片孔径为4.5 mm 和8.0 mm 的饲料,粉碎粒度对鸡的蛋重、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 甘悦宁等(2014)研究发现,将玉米在4.0、6.0、8.0、10.0 mm 的筛片孔径下粉碎, 配制成饲粮饲喂略阳乌鸡, 研究结果表明各粉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中不同玉米粒径对鸽蛋品质的无显著影响,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一致。

3.3 玉米粒径对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液作为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存在, 与机体的代谢、生长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液指标的变化是机体健康和代谢情况的直接反映 (齐云等,2006)。 血液中总蛋白主要来自肝脏合成和肠道吸收,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其中白蛋白占总蛋白的50% ~ 60%。 血液中蛋白质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影响氨基酸的沉积和身体蛋白质的合成。 血液总蛋白水平越高,体内蛋白质合成效率越高,表现为鸽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越高。相反,这表明蛋白质合成效率下降。球蛋白在血清总蛋白中占很大比例,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 增加球蛋白的数量可以抵抗外来特异性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来保护身体(林谦等,2012)。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是机体免疫水平的指标,也是脾脏免疫功能的反映。 同时,白蛋白含量也可以反映身体的蛋白质代谢, 白蛋白含量的增加表明体内代谢活动旺盛。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在衰老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解后,会形成一种称为胆红素的黄色化合物, 这些胆红素被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在肝脏中,胆红素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糖苷,在胆道系统中被输送到肠道,最终排出体外。除了红细胞的分解产生的胆红素,肝脏和肠道中也会产生少量的胆红素。总的来说,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红细胞的分解过程(王俊东等,2004)。 本研究结果显示,CC 组鸽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提高,表明适当减小玉米粒径能够增强鸽的免疫功能; 但BC 组的总胆红素相较其他三个试验组偏高, 这可能与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该试验组个别鸽即将面临产蛋,可能损伤其组织器官,或使大量红细胞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有关。

葡萄糖是动物代谢活动和快速反应需能的最有效营养素,也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和肌肉组织等代谢的唯一能源(周玉香等,2012;杨凤,2000)。肉鸡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参与糖代谢,为机体供应所需的能量,血糖浓度可以反映机体活力程度(张金金等,2020)。 崔大鹏(2012)研究表明,在生长后期(42日龄),饲喂胶质玉米的肉鸡血糖浓度具有高于饲喂粉质玉米的肉鸡的趋势,提示肉鸡对于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也受玉米类型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玉米粒径对鸽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动物机体的一项重要指标, 可以与甘油三酯一起反映机体脂质代谢情况。在血液中的胆固醇存在于脂蛋白中,主要包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疏通动脉,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会对动脉造成损害。 甘油三酯可以分解产生能量可用于给动物体供能。 甘油三酯在机体中可以起到合成胆固醇的作用,同时甘油三酯还可以成为脂肪组织,发挥贮藏能量的作用, 甘油三酯在血液中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情况。 崔大鹏(2012)研究表明,在42 日龄,饲喂胶质玉米的肉鸡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高于饲喂粉质玉米的肉鸡, 提示玉米类型显著影响肉鸡的脂肪代谢, 这与它们各自不同的淀粉组成可能有关。 另外, 与低粒度玉米(1.5 mm)相比,高粒度玉米(3.0 mm)可显著提高肉鸡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在本研究中,玉米粒径对鸽血液中的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HDL 和LDL 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血液中的酶具有高度特异性,其活性可以反映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和功能状态,当机体代谢旺盛或出现损伤时,血液中酶的活性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邵丹等(2014)及魏莲清等(2019)研究表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主要在机体中参与脂类代谢以及蛋白质代谢, 能够反映肝脏功能, 碱性磷酸酶与体内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尤其是肝脏、肾和骨骼等。 血液中ALT、AST 和ALP 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水平和功能状态 (Zhang 等,2021; 胡新旭等,2013)。 本研究中玉米粒径对鸽血液中ALT、AST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但BC 组鸽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 这可能是由于该试验组的鸽肝、肾等器官代谢旺盛引起的。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10 mm 粒径的玉米混合日粮对塔里木鸽生产性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明该粒径的玉米更适合应用于塔里木鸽养殖中。

猜你喜欢

鸽蛋胆红素粒度
规模化蛋鸽养殖场鸽蛋自动收集系统设计
鸽蛋的生产和贮藏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矩阵的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方法
红枣海参鸽蛋汤
基于粒度矩阵的程度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鸽蛋并窝和调仔并窝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