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元穴性特点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 *

2024-03-11吴丰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关元穴下腹部关元

吴丰圆 靖 媛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关元穴属于任脉,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为小肠募穴,同时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关元穴在现代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1],还被应用于养生保健、预防疾病[2],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虚损性病证[3]。而养生保健可防治疾病、延缓衰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因此可以初步理解为关元穴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1 衰老的病因病机

衰老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内外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逐渐且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各种功能衰退或紊乱,如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内环境稳态下降、免疫力失调、皮肤皱纹等[4]。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表现为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的衰退;衰老细胞的积累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形态变化,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衰老机制与传统致病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增加神经、免疫、生殖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5]。不仅老年病会加速机体衰老,衰老也是老年病的重要发病因素,故衰老机制复杂,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时常共存而相互影响,病因病机相似,难以严格区分[6]。但衰老对健康和寿命的负面影响十分明确,可以说,衰老的治疗目标就是健康和长寿。

中医药自古崇尚养生保健、积精全神,其延年益寿的追求和现代抗衰老的治疗目标不谋而合。历代医家对于衰老的病因病机,从五脏虚损、气血亏虚或不畅,到病理产物阻滞,皆有论及[7]。在这一过程中,尤以肾与衰老的关系最为根本[8];同时衰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以痰浊、瘀毒为标[9]。故近年来有研究者[10]提出“虚-瘀-衰老模式”的衰老机制观,即衰老是机体的一种自然转归。但在虚损状态下,人体缺乏气血精微濡养脏腑和皮肤官窍,加速衰老;在瘀堵状态下,气血精微运行受阻,不能濡养脏腑和皮肤官窍,加速衰老。故虚、瘀、衰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1.1 虚损致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肾藏衰,形体皆极”,指出肾中精气盛衰主持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人体的生命过程随肾气充盛而成长,继而随着肾气的衰减而衰老,且肾气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衰老与否、衰老速度快慢及寿命长短。先天之精藏于肾,肾气为肾精所化,能够调节机体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其化生肾阴、肾阳,又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肾为一身元气之所系,元气由肾中所藏先天之精所化生,获得后天之精的资助而壮大,通过三焦自下而上分布全身,从而激发和调控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故其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1]。元气虚衰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如《难经·十四难》言:“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1.2 病理产物致衰 病理产物既是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又是加重衰老的关键因素,如痰浊、瘀血等[12]。痰浊的形成与五脏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痰内滞脏腑、外达皮肉,使脏腑失养,进而加快衰老进程。化痰已成为延缓衰老的重要法则之一[13]。

肾虚致衰是衰老的本质因素,但随着人体肾气渐衰,无力运血,致使气虚而瘀;肾阳不足,难以温脉,致使血寒而凝;肾阴不足,虚火灼液,致使血黏而滞。肾虚导致瘀血加重,使血脉受阻,组织缺血缺氧,脏腑得不到滋润濡养,则正常代谢与生命活动受阻,机体受损。

综上所述,病理产物能成为衰老的病因或加快衰老速度。

2 关元的穴性特点

“穴性”不仅是穴位的定位、经络脏腑归属和寒热属性,更是一种需要从临床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功效理论[14]。作者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第5版《中华医典》软件系统所载著作作为文献检索源,以“关元”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篇章后,分析关元穴作用。一方面,因为补益的穴性,关元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积冷虚乏”的疾病和阳气亡脱的危重症,最常用于中医内科肾系病证,在养生保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也有应用,如三伏灸、功法锻炼。另一方面,关元穴能调节全身的气血和水液代谢,体现调任通督、行气活血、利尿通淋等“通”的特点,在临床中治疗气血津液异常有关的疾病,如奔豚、石水、癥瘕积聚、疝气等。综上所述,关元穴的作用可概括为“补益为要,补中寓通”。

2.1 补益为要

2.1.1 关元穴名探意及养生内涵 古人对于关元穴及其所在位置的重视,从关元穴的命名也能窥知一二。“关”在古代指控制门开关的横木,引申为关口、隘口,是往来相交出入之要道。《高式国针灸穴名解》言“元”指“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元气”最早用来表示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老子探讨天地起源的问题时提出道生元气,元气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天地人,说明元气具备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发展条件[15]。关元穴是全身惟一以“元”字命名的腧穴,因此后世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的说法,也有依凭之处。

作者认为,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下腹部是下焦所在位置,内有肾、膀胱、胞宫、小肠等脏腑。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在下腹部处于中央位置。关元的近治作用,诸如泌尿生殖病、经带胎产病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应用,或许和古代医家把关元穴作为内部结构指代的思路有关。下腹部的脏腑除了消化、泌尿、生殖之外,还具备更深层的中医内涵。一方面,下焦有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的功能。另一方面,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一身元气所系;且受道家、养生家思想的影响,下腹部在气功中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重要部位。因此关元穴在治疗方面引申出蓄藏先天精气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虚损病证。

在古代朴素的延年益寿、修身全形的思想认识中,下腹部在全身中具有根本地位,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近居中处,频繁作为各种部位指代,赋予了这个穴位更多的养生内涵,如关元可指代丹田等养生家在修炼中运用的位置、为精气神所存之地。下腹部在传统功法中也是重要的锻炼部位,对关元穴进行艾灸等干预,也能起到类似功法锻炼的效果。作者认为,关元穴和下腹部的联系是古医家认识到其补益功效和延缓衰老作用的条件之一,古医家对关元穴养生保健防衰的认识和当时穴位所处位置的特殊认识有关。

2.1.2 关元穴保健延寿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探讨 从宋朝开始,古人在虚损性病证甚至危重症的救治中,逐渐确认关元穴补虚培元、回阳救逆的功效,集中完善了其阴阳双补、温阳益气为主的穴性,如在《医心方》中关元穴应用于“阳暴绝”。南宋《扁鹊心书》是燕赵针灸学派窦材的著作,窦材重视扶阳,擅用灸法以补脾肾,追求保健延寿,其中关元穴是本书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窦材认为关元穴补益作用显著,“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16]。且关元穴不仅能补虚培元以治疗虚损病证,还能回阳固脱以救危重症,在中风、咳嗽、虚劳、消渴等常见病表现出虚损或危象时均可应用。同时有“再灸关元穴,则肾气复长”“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灸关元穴以固性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频繁将关元穴与“肾”“元气”“长寿”相联系。自此关元穴抗衰老的作用得到发掘。

后世医家则在此基础上对关元穴的穴性和临床应用做出了更深层的探索。关元穴被频繁应用于治疗“夹阴伤寒”,如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其温热穴性亦被广泛认可。经过时间线梳理,关元治疗脏结、呃逆、女劳疸、中寒、消渴直到清代都有持续的应用,大部分医家认为关元穴在其中主要起到补肾的作用。而对于关元穴培元固本的理论也有不少阐释,如清代《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关元穴,乃元阳元阴交关之所也”;《王仲奇医案》:“关元者,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女子系胞即为命门”;清代《辨证奇闻》:“元气藏关元中,上通肺,下通肾”,将关元穴定义为人身元气之处。以上均为关元穴成为延年益寿的补益要穴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2.2 补中寓通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对关元穴的穴性认识较为模糊,以通调全身经脉气血的作用为主。《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病机为任督二脉受病,腹背阴阳不和导致躯体疼痛,体现了关元穴调任通督的整体作用。《灵枢·寒热病》所述关元穴治疗内伤与外感兼夹导致的“体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关元穴单穴应用,体现了其调和气血营卫、扶正祛邪的作用。历代关于“三结交”所指的具体经脉未能达成共识[17]。但作者认为,至少在《黄帝内经》成书的时代,关元穴已经被作为交会穴看待,是多条腹部经脉的气血交会处,这是关元穴能通畅全身气血的理论基础。

在培补元气的认识之外,关元穴利尿通淋、行气活血的通利作用,在后世中也得到总结和运用。晋朝《脉经》具体记载了关元穴的位置和其作为小肠募穴的特殊性,所治病位以中下焦为主,涉及后重便血、湿盛溏泄、小便不利、小便不禁、小腹痛、癥疝、月经不调等,其功效为调畅气血津液,以近治作用为主,体现了固摄与通利的双向调节作用。“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大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妇人伤胎,肺金耗损,致使心火偏盛,下移胞胎和小肠,壅滞气机。关元穴属任脉,任主胞胎,有培元固本之功,同时是小肠募穴,能导赤通淋,故也能导心火下行,治疗小便不利[18]。这是对关元穴补益与通利功效结合运用的较早记载,被后世医籍反复引用。晋朝《针灸甲乙经》将关元应用于癃闭、疝气,《小品方》将关元应用于消渴,《肘后备急方》将关元应用于霍乱,隋唐《备急千金要方》则将关元主治扩展到泄泻、痢疾、遗尿等二便疾病,元代《卫生宝鉴》将关元运用于癥瘕、恶露等经带胎产病。分析上述疾病的病机,可知关元穴对于气滞、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导致的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

3 关元穴性特点延缓衰老的理论分析

关元穴延缓衰老的临床应用记载明确,有医家将其和丹田、命门相联系,但古代医家大都认为,关元穴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以补肾填精、培元固本为主。现代学者多认可肾虚为衰老的主要病机,关元穴可帮助机体积累足够的气血精微,以抵御内外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不管是生理性衰老还是病理性衰老,关元穴均能从根本病机上起到扶正缓衰的作用。

同时,除了脏腑虚损,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等,以及经络不畅的影响,也是致衰的重要因素。从关元穴近治作用的角度看,肾与膀胱相表里,调节尿液生成排泄,关元穴属下焦,如沟渠之通导发挥近治作用,帮助机体排泄痰饮等代谢产物;关元穴内应胞宫,也能治疗月经不调、恶露癥瘕等经带胎产病,女子孕产以血为本,故关元穴有调血行血的作用。关元穴作为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脉循行从足走腹胸,经脉所过范围广阔,关元穴作为可开可守的“关口险要之处”,能通调经脉,调节全身的气血津液运行,是治疗许多全身性疾病的基础,正所谓“气不行则滞、血不行则瘀”,气血精微停滞、病理产物堵塞、全身经脉不通会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后果,最终使脏腑官窍失养而衰。故关元穴“补中寓通”的作用特点和衰老的病因病机逻辑上相契合,可以在临床中运用及验证。

4 结语

古今文献研究丰富了关元穴延缓衰老的内容,为经脉医学在防病保健中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穴位源流的古籍整理,可以借鉴专业性更强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可以扩展到古今关于关元穴主治的病、症、证、证素、配穴、刺灸法等,筛选出优势病证和优势配穴等。

衰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关元穴延缓衰老的研究还有很多困难,如主治证候名称及其概念的规范难以统一;缺乏动态性研究;辨证方法复杂,不能单纯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去理解穴位功效等。关元穴“补中寓通”的穴性延缓衰老功效是否具有特异性,也需要在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总之,对关元穴穴性的溯源,使穴位主治得到了更全面、立体而有时序的体现,可以为关元穴抗衰老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搭建桥梁,也为进一步研究关元穴“补中寓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新颖细致的方向。

猜你喜欢

关元穴下腹部关元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关元穴—足三里联合针刺用于防治七氟醚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