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

2024-03-10冀辰

今古文创 2024年7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实证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非遗音乐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一部分,其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总结非遗音乐传承对文旅产业的积极影响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和措施,促进双方互惠共赢。

【关键词】非遗音乐传承;河北文旅产业;实证研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7-01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7.0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课题《非遗音乐助力河北文旅产业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HB23-YB082)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河北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创新发展对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将河北省非遗音乐与旅游产业结合并达到互促发展,进而推动河北地区共同富裕也将成为重点的探讨内容。

(二)研究意义

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非遗音乐文化遗产。研究非遗音乐传承在河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音乐传统,以避免其逐渐消亡。

2.推动河北文旅产业发展。通过研究河北地区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方向,推动该地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3.拓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可以探讨如何将非遗音乐纳入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其商业潜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研究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可以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民众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非遗音乐传承的特点

非遗音乐传承从字面意上是指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在音乐领域中的传承和发展。它包括口头传统音乐、器乐演奏、音乐表演等形式,是一种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文化艺术。非遗音乐传承的特点如下:

1.传承性:非遗音乐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通过口传心授、师徒制度、家族传承等方式,使非遗音乐的技艺和传统知识得以保留和发展。

2.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多样,非遗音乐傳承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和宗教的音乐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

3.流变性:非遗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域影响,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紧密交织,呈现出继承和发展并存的状况。例如热河二人转源于热河五音大鼓、莲花落、地平蹻以及满族“道瓦喇”等多种民族民间曲艺形式基础上融会贯通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音乐形式,后东传至东北,受地域影响逐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东北二人转。

4.综合性:从构成因素来讲,非遗音乐往往是文学、舞蹈、音乐、舞台表演、舞台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

5.创新性:非遗音乐的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原有的形式,还需通过创新和融合,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和艺术需求的变化,例如与传统的评剧戏曲艺术与电影、电视业的结合等。

(二)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1.现状。文化资源方面,河北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如长城、避暑山庄、明清皇家陵寝等;自然景观方面,河北拥有华北平原、太行山、燕山等自然景观。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能够以此吸引大量游客,提供充裕的旅游资源。交通方面,河北省地处京津冀地区,交通发达,河北省内各地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能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行条件。

2.挑战。河北省毗邻首都,在旅游方面与北京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的重叠使河北的文旅产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省内部分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和旅游服务等都需要进一步投资与改善;旅游产品方面,则过于依赖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缺乏新颖性和多样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河北省发展速度较快,需并重文旅产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截至2018年5月,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承德市、保定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蔚县) ①;截至2021年6月,河北省共有16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总数居全国前列。②总体来说,河北省的文旅产业发展已有所建树,但仍许应对诸多挑战,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创新力,注重文化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以提升河北省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的关系

非遗音乐,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1989年联合国的文件的规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就是指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即文化与旅游产业,是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旅游方式传播和展示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省文旅产业存在以下关系:

首先,非遗音乐可以成为促进河北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非遗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如河北鼓吹乐、河北梆子等,这些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可吸引众多爱好者,成为河北文旅产业的亮点。

其次,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可直接带动河北省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对非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可通过创造新颖的演出形式等内容,开拓市场需求,打造音乐旅游产品和进行相关演出活动。

此外,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促进河北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大对非遗音乐的保护与研究,培养更多的非遗音乐传承人,并打造合适的场所和平台;提供经济保障和艺术保障,增强非遗音乐传承的可持续性,为河北省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非遗音乐的传承发展与河北省文旅产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保护与发展非遗音乐,可以丰富河北省文旅产业的内容和形式;而通过河北文旅产业的发展,对当地非遗音乐的传承保护、传播推广、知名度提升等方面能够起到发扬光大的作用,以此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案例分析

(一)评剧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实践

评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清末以莲花落、蹦蹦为基础,先后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等音乐和表演艺术发展演变而成。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演了《小女婿》《刘巧儿》等一批剧目。③评剧在传承与文旅产业结合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实践:

评剧在全国各地都有专业或民间的评剧团体,如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唐山评剧院等评剧院,各种评剧艺术团、评剧实践基地等。其中,唐山师范学院培仁历史文化街评剧实践基地持续开展评剧表演、评剧鉴赏、评剧研学等形式多样的评剧文化活动,推动了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评剧活动方面,2000年,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现已成为我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评剧艺术盛会,河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唐山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续写了中国评剧事业的新的成就与辉煌。④其他还有定期在全国各地都举办相关评剧演出活动,诸如唐山唐韵评剧票友大赛、丹东评剧百花节、奉天落子评剧专场等。

广播电视节目方面,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新闻网在2023年联合推出《非遗里的河北》系列短视频,此系列短視频中就包括评剧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电影电视业的发展,评剧也顺应时代潮流,在创作创新的同时也与电影电视相结合,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影音资料,如评剧电视剧《成兆才》《小白玉霜》《生死场》等,其中评剧《花为媒》的版本就有1963年的电影版、2008年的电视剧版与2022年《CCTV空中剧院》的舞台版。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评剧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发展较早,影响广泛,评剧团体积极参与文化旅游项目,既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培养新一代评剧演员和艺术家,传承弘扬了评剧的艺术传统。同时,通过积极开展评剧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工作,举办评剧表演、讲座、培训等活动,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评剧,推动了评剧艺术的发扬光大。

(二)热河二人转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发展实践

热河二人转是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在热河五音大鼓、莲花落、地平蹻以及满族“道瓦喇”民族民间曲艺形式基础上,不断吸收、衍变、融会贯通形成的北方各路二人转曲种。

新中国成立后,那福全师徒学习改编剧目,分别创作了《小拜年》《白毛仙姑临凡》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宽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先后创作了《常青指路》《滦水情长》《滦水情歌》等热河二人转曲目,并在国家、省、市曲艺汇演中取得很好成绩,对继承和发展热河二转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的热河二人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既保留传统的精华又有创新,使这一曲种焕发出新的青春。

虽然热河二人转在2012年就入选了省级非遗名单,但在承德除宽城外的其他地区仍然少为人知,更不用说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因此,热河二人转传承在与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融合与互惠与评剧相比仍需在现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四、建议与措施

(一)非遗音乐传承的政策支持

1.加强非遗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遗音乐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障力度,保护其权益;加强对非遗音乐传承机构的支持和监管,鼓励开展非遗音乐传承和推广工作。

2.加强非遗音乐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为非遗音乐传承人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建立专门的非遗音乐传承人岗位,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其职业化水平。

3.加大对非遗音乐传承的财政支持。增加财政投入,用于非遗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音乐项目的培训、演出和推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非遗音乐保护,提供资金和其他形式的支持。

4.建立健全非遗音乐传承的评价和认证机制。建立健全非遗音乐传承人的评价和认证机制,并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估。通过评价和认证,提高非遗音乐传承人的声誉和地位,增加其社会认可度;加强对非遗音乐传承工作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二)非遗音乐传承与河北文旅产业的合作机制

非遗音乐传承与文旅产业的合作机制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交流与互动。非遗音乐传承人和文旅产业从业者可定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资源。通过交流,传承人能更好了解市场需求,调整音乐传承内容形式。例如以市为单位进行小范围交流互动试点,集思广益,试点内定期推出非遗音乐与文旅产业融合的产品,选拔评比后上报省级试点进行评比,评选优秀作品进行省内推广。

2.场地共享。文旅产业集团可以为非遗音乐的演出和展示提供场地支持。例如,文旅景区设立专门表演场所,为传承人提供演出的舞台。同时,传承人也可通过在文旅景区的演出,吸引更多观众和游客,增强非遗音乐的影响力,引起群众兴趣,扩大传播范围。

3.资金支持。文化旅游部门可以为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并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投资,通过合作共同筹集资金,支持非遗音乐传承的项目和活动。

4.跨界合作。非遗音乐传承人和文旅产业从业者可进行跨界合作,从而达到创新非遗音乐的呈现形式。例如,将非遗音乐融入文旅演艺的场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出身临其境的音乐表演形式;文创产品方面,可通过设计纪念品的形式,例如将丰宁满族剪纸与热河二人转相结合,用剪纸剪出热河二人转的表演形式等方式,以此强强联合。

5.宣传与推广。文旅产业可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为非遗音乐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一定支持。通过在景区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游客了解和认识当地非遗音乐,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合作机制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可为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创新元素。

(三)培养人才与推广省内非遗音乐

1.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设立针对河北省内非遗音乐的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培养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才。这些机构可提供专业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培训,包括传统乐器演奏技巧与河北省内非遗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等。同时,也为学员提供实践和演出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表演技巧和经验。招收学员可分为非遗音乐爱好者与专门从事非遗音乐工作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化类别,如舞台演员、乐器伴奏、剧本编写等。

2.加强非遗音乐教育。学校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省内学校教育中增加非遗音乐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例如在省内中小学与高校设立河北省非遗音乐社团,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就能了解非遗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并培养对非遗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学校还可与专业化培训机构联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民间音乐艺术与实践的机会。

3.组织演出和推广活动。通过组织非遗音乐的演出和推广活动,向公众展示非遗音乐的魅力和特色。在学校、社区、群众彩色周末等场合举办音乐会、演出或比赛,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同时也可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展示非遗音乐的表演视频和音频,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非遗音乐的新媒体平台和互动体验。通过在线教学、音乐APP、虚拟音乐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非遗音乐;还可通过拍摄广告、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扩大该项非遗音乐的影响,提升其传播效果。

注释:

①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hebei.gov.cn)。

②河北省14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hebei.gov.cn)。

③评剧,辞海(cihai.com.cn)。

④文旅品牌,从发源地到高地——唐山市推动评剧艺术创新性转化为城市名片(tsggwl.com)。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李爱真,吴跃华编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冀辰,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实证研究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