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学习引领小学劳动周的设计与实施

2024-03-10谭建娣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摘要] 劳动周作为具有一定持续性与劳动强度的实践育人方式,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劳动周,为劳动周育人提供综合性劳动内容、延展开放性劳动空间,并转化为持续性劳动实践。研究以五年级“风筝制作”劳动周为例,提出主题选择、目标设定、内容设计、实施操作、评价方式的实践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实现劳动周育人,并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 劳动课程;项目化学习;劳动周;具身学习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不难看出,新时代劳动教育,以时空延展的校内外劳动周实践培养劳动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然而,现实中小学劳动周时间偏短、活动形式单一、劳动价值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结合校本实际情况,设计与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劳动周,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与尝试的实践课题。鉴于此,研究者从劳动周组织与实施的要求出发,将项目化学习引入劳动周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在丰富实践内容、延展实践空间、优化实践形式等方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劳动周设计与实施的探索。

一、以项目化学习引领劳动周育人的价值

更加凸显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劳动周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为目标,以集体劳动为主,具有一定劳动强度与持续性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周的设置丰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而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解决而进行的跨学科主题学習,是以真实情境为背景,将真实的问题融入学习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和参与度,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劳动、带着问题参与劳动的习惯。项目式学习基于真实情境、跨学科实践、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等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劳动周实践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的问题,为劳动周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趋向综合的实践内容。

更加凸显实践空间的开放性。开放的空间,即一种能够打破边界、包容差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与展示自我,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周实践中来。因此,我们需要在劳动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充分表达的空间。这种开放性空间是学校劳动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劳动周教育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空间。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倡导合作探究,注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寻找证据、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恰好契合了劳动周活动联动校内外育人资源的理念,可以为劳动周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

更加凸显实践过程的持续性。持续性是劳动周实践的重要特点。与传统的劳动实践不同,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从事某一项具体的劳动,而是让学生在项目设计、任务实施、成果展示等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项目式学习恰恰具备了持续性实践应用所学知识的优势:一方面,项目式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自主解决。持续性的探究活动,需要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自由探索、交流、分享和创新,以助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总结能力。项目式学习重视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体现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完整性,这也是项目式学习与劳动周育人的完美契合点。

二、以项目化学习引领劳动周育人的策略

1.劳动周主题选择:基于学生兴趣的实践选取

为实现劳动周育人价值的真正落地,以及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效果的充分彰显,劳动周活动应有主题引领并贯彻始终。劳动周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在实际的主题选择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主题大多与周边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如何将传统文化、地域特点与学生兴趣点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是选择劳动周主题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劳动周主题选择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地域文化与项目化学习相结合,要深度开发地域资源,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劳动周育人的实效。

以“风筝”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更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华传统教育开始回归,越来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风筝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为更好地体验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制作工艺,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在确定劳动周主题时,选择了“风筝制作”,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风筝文化的历史与发展,学习中国传统风筝造型及制作方法等。该劳动周主题的选择既考虑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考虑到学生传统工艺劳动技能的获得,为劳动周育人的良好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劳动周目标设定:围绕核心素养的解析调适

劳动周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个性差异等,遵循育人导向,突出实践性,体现育人价值。从劳动周主题内容上看,不同劳动主题培养的劳动核心素养各有侧重。育人目标的设定,应围绕劳动周主题,从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角度出发,对劳动周活动的育人目标进行解析与调整。

一般而言,劳动周活动目标的设定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崇尚劳动的情感。不难看出,劳动周活动目标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各个方面应当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在明确了“风筝制作”劳动周主题的内涵与要求后,我们针对劳动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结合学生在劳动周活动中的表现,确定相应的目标,即劳动观念:通过风筝制作系列劳动,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艰辛,理解、传承传统手工艺,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正确观念;劳动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制作风筝,掌握设计、制作、放飞等各个步骤的要领,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和习惯:通过风筝的制作和放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劳动精神: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敢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劳动效率的提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探究和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

3.劳动周内容设计:安排科学合理的系统任务

安排科学合理的系统任务,就是将一个项目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统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项目化学习中,这样的系统任务就是“脚手架”,它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子任务,再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这种系统任务可以是一个大项目或多个小项目。劳动周内容的系统任务设计需要以项目化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劳动周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与整体实施,充分发挥劳动周的综合育人功能,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劳动周全过程。对于刚接触项目化学习的学生来说,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或不熟悉的任务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体规划,借助主题历史溯源、构成解析、实践应用与意义衍生的“脚手架”进行任务的分解。据此,学生可以通过渐进式的实践活动逐步解决问题,了解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思维模式。

“风筝制作”的劳动周活动中设计了“风筝溯源”“风筝构造”“风筝制作”“风筝飞天”系列主题活动。首先,围绕“风筝溯源”“风筝构造”两个主题,对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风筝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了解风筝起源与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其次,对风筝的历史脉络与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初步学习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主要特点;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风筝构造”“风筝制作”两个主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寻访与制作展示,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分组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查找、查阅书籍、向教师请教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风筝构造”到“风筝制作”,再到“风筝飞天”,学生对风筝的认识不断深化,對劳动的认识不断提升。由单一的“风筝制作”上升到对“风筝”文化、结构、技艺的感知,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的意义。

4.劳动周实施操作:注重具身学习的反思体悟

具身学习是指,学习者不是仅仅通过语言、符号、模型等进行认知活动,而是通过身体活动来理解和认识世界,其核心理念就是学习者身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劳动周活动作为一种身体实践活动,其过程更强调学生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具体实施操作中强调动手操作、劳动实践。教师应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同时使其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此同时,学习活动的形式应当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综合运用主题探究、项目学习、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劳动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到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广泛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与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展自我反思,体悟具身学习的奇妙之处。

以“风筝制作”为例,学生选取“如何制作一只飞得又稳又高的风筝”作为主要探究任务。以往这一环节中驱动问题的设计均以结果为导向,极少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感受。比如,部分教师会为了提问而提问:风筝线要扎几圈才牢固?诸如此类的问题减少了学生的探究机会,是因为其没有从学生本位角度入手。在探究风筝制作的环节,教师可以适度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寻访民间手艺人(也可采取线上互动模式),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扎、糊、绘、拴”四个制作步骤,并且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可以分工协作,记录每个步骤的制作要点。而在风筝放飞环节,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放飞尝试,如果起飞不能成功,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尝试改进,最终品悟严谨求是、精益求精与勇于创造的优秀劳动品质。

5.劳动周评价方案:驱动素养内化的多元评估

驱动素养内化的多元评估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实现学生素养的内化,并推动学生素养内化随劳动周进程动态发展。这种动态发展,一方面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评价中将学习效果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促进学生素养内化的评价方式。因此,为了实现劳动周活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维度的多样化等目标,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周评价体系。一是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劳动观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三是注重学生在劳动周中所获得的体验感悟、创新意识与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四是凸显学生在劳动周中所获得的发展潜能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

例如,对于“风筝制作”劳动周的整体评价既要在每个项目任务结束时进行即时评价,又要在整个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活动的效果。具体到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在“风筝制作”的评价过程中,可以开发相应的评价量规,对制作成品进行打分,以评价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劳动精神的发展情况。此外,上述劳动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计划书、记录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劳动小论文”“手抄报”等形式,呈现自己对于风筝文化、风筝制作的活动感悟,以此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文化理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展开全面评价。借助海报绘制、图文结合等方式,学生的思路得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而评价反馈则能使整个活动得到有效梳理,从而使整个活动的效果得到提升。

三、以项目化学习引导劳动周育人的要点反思

1.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周保障体系

劳动周实践的场域关联性强、人员涉及面广,实践的空间很多在课外、校外,因此在育人资源的挖掘、转化与利用上,要注重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现有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周保障体系。一是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以家委会为依托,实现与家庭、社区的有效对接,形成劳动周教育合力;二是通过家访、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QQ群等途径,构建家校共育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三是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专家走进校园指导学生开展劳动等。通过积极实施社区劳动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丰富地域性文化的劳动周学习项目

为了实现劳动周育人价值的深层次转化,劳动周的开展不能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而应将劳动教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融入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设计劳动周地域实践的项目菜单。一方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每个学校所在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都是开展劳动周的重要资源。在劳动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加工,确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周实践项目,以增进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构建地域性劳动实践活动体系。将劳动周与研学活动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参加“少年传承千年非遗”体验营等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演变、工艺制作过程、地域特点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动手实践,体验非遗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3.完善半开放实践的劳动周安全预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劳动周的组织与实施要“切实保障劳动安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劳动周,既是对劳动周育人价值的一种全面审视和重新理解,也是对劳动周育人过程中安全教育的一次检验。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半开放实践的劳动周安全预案。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安全因素,合理分配好时间和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其次,在开展劳动周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这不仅包括了对学生的防护,还包含了对参加活动的其他群体的防护。最后,要建立劳动周安全管理机制。由于半开放实践中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较多、任务较为分散,并且涉及多个小组,各成员之间需紧密协作,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参考文献]

[1]顾建军,管光海.系统建设劳动课程落实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

[2]颜晓程,何云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实施建议[J].中小学班主任,2022(16).

[3]李洪修,刘梦臻.具身认知视角下劳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5).

[4]亓培育,肖如艳,赵月婷.整体协同视野下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2(20).

[5]谭建娣.“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措施探究[J].智力,2023(03).

[6]汪丹.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J].天津教育,2023

(17).

谭建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让“口语交际”焕发活力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项目化学习初探
以培养学生STEM素养为目标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