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学名著阅读中融入生命教育

2024-03-10朱海燕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阅读生命教育

朱海燕

[摘要] 文学名著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名著阅读中融入生命教育,应基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这三个维度,结合中小学语文各学段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相关书目,充分挖掘生命教育元素,并把握好文学阅读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开发设计专题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获得阅读审美体验的同时,增进对生命的认识,促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 生命教育;文学名著;名著阅读;教学融入

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服务于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目的。教育与生命之间的这种天然的本体性关系,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所有课程的价值旨归。文学名著以生动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曲折的情节呈现人物的命运,展现作家对生命的思考,是广受中小学生喜爱的读物。文学名著因其内含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文学名著融入生命教育,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外,还要加强整本书的阅读指导,通过专题集中研讨、经典片段细读、作家经历聚焦和情境任务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增进对生命的认识,从而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全面把握生命的内涵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一种生物体的存在形式。冯建军教授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存观出发,认为生命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物质存在,也是精神性存在。这样的精神既包含着真理,也包含着意志、直觉、激情和信念,是认知与情感、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因而,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维度来把握生命的内涵:

一是自然生命。和自然界动物体一样,每个人都是肉体之身,有本能冲动和身体欲望,遵循生老病死规律;没有自然的肉体之身,人就不能成为人。教育必须立足学生的自然生命,同时又要强化学生对自然生命的认识,树立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生死观。《浅水洼里的小鱼》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的是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暴风雨过后,一群小鱼被海浪抛在了海岸边上,一个小孩把它们一条一条地捡回海里。一个大人看见了,说道:“这么多,你救得了吗?谁又在乎呢?”小孩一边扔鱼,一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小孩所在乎的就是小鱼的自然生命,珍惜所有的自然生命,既是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命的尊重。

二是精神生命。与动物相比,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使人的生命扬弃了动物自在的本能,成为自为的精神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每个团体都有共同的信念和价值。正因为人有精神,人才超越了动物的生理本能,获得了自由,享有了尊严。小说《红岩》里的许多英雄人物,正因为有顽强的精神生命,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死亡威胁才能泰然处之,虽只是肉体之躯,却成为钢铁战士。小说中这样描写受刑后的许云峰:“一床破旧的毯子盖在担架上,毯子底下,躺着一个毫无知觉的躯体……看不见被破毯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若不是强大的精神生命(革命信念)支撑,许云峰如何承受敌人的酷刑,又如何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是社会生命。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与他人交往,扮演着社会角色,履行社会义务,行使社会权利。这时候,人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人,还具有社会人属性。人的社会生命属性,引领和提升了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三维;这三维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融通,传承与创造了伟大的生命传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形象。从年少无知、惹是生非的小孩子到革命意识萌发、走上革命道路,再到英勇顽强参加筑路工作,最后凭着崇高理想,坚持创作,实现生命的伟大意义。保尔在生命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自己。除了与《红岩》一样表现出人物的顽强精神生命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在以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生命成长的过程,所以保尔身上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提到的亲情、恋情和友情等。而且,保尔身上既有很多闪光点,又有很多“阴暗面”,他也做过傻事、错事,触犯军纪,在生活和爱情上也有過悔恨,陷入绝境时也曾动摇、绝望。阅读小说中这一可亲可敬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从而理性地处理好自己生命成长中的“社会矛盾”,最终像保尔一样“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不断提升社会生命价值。

二、中小学文学名著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

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认为“文学是人学”,文学反映人的生活,表达人的欲望与追求,以语言塑造丰富的生命形象,生动表现生命的自由。从广义上讲,作家文学创作的目的是通过作品来影响读者的生命,塑造读者的生命。《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文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能够提高人对生命的思想认识,陶冶生命道德情操,培养生命审美情趣,涵养生命精神价值。下面,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各学段的学习内容,结合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分析书目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如表1所示)。

三、中小学文学名著阅读融入生命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中小学文学名著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虽然非常丰富,但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了解生命的常识、关爱生命的健康、敬畏生命的伟大、正视生命的磨难、护佑生命的成长、实现生命的理想等方面。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加强生命教育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对阅读内容和方式进行指导,并适当保证课内阅读时间,同时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好课外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阅读,通过充分的个体阅读获得完整阅读体验。名著阅读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能将文学名著阅读完全放到课外,这无法保证课外阅读的成效。

2.把握好文学阅读与生命教育的关系。文学阅读是具有丰富审美体验的阅读,是学生、文本、作家之间的亲密互动。以阅读为关联,读者获得了阅读的意义,提升了思维能力,增强了情感力量。如果离开文学阅读,光谈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往往成为假大空的说教。生命教育正是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及曲折的故事为载体,让那些文字、那些音符、那些画面在学生的阅读中,迁移转化为学生生命的精神力量。

3.把握好常態阅读与专题阅读的关系。基于新课标要求,名著阅读属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内容,应当按照学段要求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好常态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同时,为了融入生命教育,在组织常态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开展专题阅读活动,充分聚焦生命教育主题,发掘生命教育元素,开展主题实践,从而不断地将生命教育引向深入。

具体来说,主要的方法及示例如下:

【方法1】

专题集中研讨:生命中的“真心英雄”

——探究文学名著中主人公的“英雄”特质

【设计意图】从精神生命维度设计活动,通过对名著中英雄人物品质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诸多优秀品质(示例见下表2)。

表2 人物品质梳理

主题 文学名著中“英雄”人物的品质

著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

《老人与海》

英雄人物 保尔、孙悟空、老人

英雄品质 坚强勇敢、信念坚定、创造奇迹

生命教育启示 英雄是最美丽的生命之花,每一个英雄都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代言人

【方法2】

经典片段细读:生命中的“智慧箴言”

——品读文学名著中的哲思语录

【设计意图】从精神生命维度设计,通过探讨名著中“智慧箴言”的来龙去脉,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示例: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品读1: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保尔在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的墓地产生的感想。这段话既是对牺牲战友生命的悼念,也是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思考。

学生品读2:生命因短暂而宝贵,更因奉献而崇高。保尔将生命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把生命奉献给谁呢?

学生品读3:生命不碌碌无为就要有所贡献,不虚度年华就要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生命之花才能绚丽多彩!

【方法3】

作家生平聚焦: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跟着作家一起成长

【设计意图】从社会生命这一维度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名著作者的生平故事,重点关注作家的社会交往与个人经历,特别是作家独特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情感形成过程,以汲取人生智慧并获得生命成长启示。

示例: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家的故事,如鲁迅受“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而弃医从文的故事,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而口述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安徒生“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而决定给孩子写童话的故事,史铁生身残志坚却坚持创作的故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毅然决然来到延安的故事,马克·吐温的人生趣事……这些作家的故事,有的励志,有的感人,均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乐观开朗的价值观念,以及深刻睿智的哲学思考,往往与其作品水乳交融,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养料”。通过聚焦名著作者,有助于名著阅读的价值提升及功能拓展,因此可作为生命教育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方法4】

情境角色体验:生命中的“美美与共”

——在文学名著里享受精神的畅游

【设计意图】从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维度设计,带领学生进入作品情境,观察和体验名著人物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深入理解名著(尤其是小说)中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透视生命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冲突与抉择、抗争与无奈,进而深刻理解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价值。

示例:学生的情境角色体验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采用影视观看模式。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生动还原故事的社会背景,真实展现故事的动态过程,形象观察生命个体精神意志的形成过程。

二是采用角色扮演模式。回归故事现场,体验交往冲突,以虚拟对话的形式,体验名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观察不同生命个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感受独具个性的生命形态。

三是采用情境对照模式。尤其针对生命挫折教育,当学生遭遇成长困境时,可采用情境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现实处境与名著中主人公的挫折处境相比照,体察自己与名著人物在情绪体验上的异同,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愿望与他人利益、团队进步结合起来,站在更高的时空方位上看待个人挫折,从而增强生命的理性认知,克服非理性冲动,利用挫折培育“成长型”思维,就像孙悟空、保尔、鲁滨逊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老一辈革命家,史铁生、张海迪等作家一样,学会接纳人生暂时的失败,并从中找到逆转的路径。其实,名著中的人物之所以伟大,除了精神生命伟大外,更在于他们社会生命的伟大,他们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以“共享共担”的生命道德成为人们传颂的英雄榜样。在名著阅读中,通过启发学生反复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个经典哲学问题,指导学生以名著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会为生命“自我立法”,将个人生命追求汇入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征途之中。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阅读生命教育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