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联手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

2018-05-29钱慧珍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劳动教育

钱慧珍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被学校、家庭、社会忽视,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指出应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切实联手,合作共建“劳动教育”网络,构建多样的劳动课程、开展丰富的相关活动、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课程 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82-02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针,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我们的劳动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学校弱化,劳动与技术课经常被占用,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从课表中删除了,缺乏劳动教育的师资、场地、经费,部分教师甚至把劳动当作学生不做作业、不守纪律的惩罚措施;二、家庭软化,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家长甚至连孩子在学校的值日工作也亲自代劳;三、社会淡化,社会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此外,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陈腐观念还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或是不爱劳动,或是不会劳动,或是对劳动人民缺乏相应的尊重,对劳动成果也不懂得珍惜……这些问题如若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影响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共同承担起劳动教育的责任,要以学生为纽带,通过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劳动教育”网络,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一、家校联手,构建多样的劳动课程

首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学校应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上好劳动课,确保一周至少一课时(也可视情况将课时相对集中),通过学科教学与实践,让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其次,除《劳动与技术》教材外,学校还应结合实际,在社团中开设家政(包括电器维修、室内装饰、缝纫、编织等)、烹饪(包括煎、炒、凉拌,拼盘、糕点制作等)、手工(包括折纸、剪纸、刻纸、泥塑、串珠等)、小发明(包括科学小发明、废物利用小发明等)、小制作(包括纸艺、布艺、陶艺等)、小实验(包括物理小实验、化学小实验)、园艺(包括养花、插花、盆景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篆刻、皮影、版画、青铜造型、面塑、扎染、刺绣、捏泥等)等课程。

此外,每一位家长的职业、兴趣、知识、阅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和方法都不相同,可以有效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学校在开设这些与劳动相关的社团课程时,要充分挖掘家长的课程资源,聘请有劳动特长(技能)的家长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能传授。如果家长是农民或农技员,可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收种方式;如果家长是木工,可向学生传授木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家长是糕点师,可向学生传授各类糕点的特点和制作的方法;如果家长是厨师,可向学生传授家常菜的烹饪工序和技巧……总之,学校可根据家长资源,开设丰富的校本劳动课程。此外,学校还可利用家长的人脉,聘请社会上的园艺师、民间艺人、交通警察、消防员等不同职业的人员进课堂,以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劳动知识和技能。

二、家校联手,开展丰富的劳动活动

家庭和学校要想实现真正的合作,必须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达成共识,建立信任。毋庸置疑,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还得在相关的劳动活动中进行。

在校内,首先要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校园每个地方、每一株(片)植物都包干到班,责任到人;其次,各班可以在教室开辟一个“生物角”,让学生种植一些观赏性盆栽植物,责任到人轮流护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校园开辟专门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区域,并让学生认领“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如果可能,还可适当开展养殖活动,让学生学习饲养一些喜欢的动物,如鸡、鸭、鹅、兔子、羊等。教师一般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欠缺,因此,学校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聘请有经验的家长来校指导学生进行动植物的种植和养殖。此外,学校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和手工劳技展演、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也应邀请家长参加,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举措和孩子在劳动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把劳动教育搞好。

在校外,社区中不同单位、不同机构的软硬件,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社区各种公共文化机构和服务机构(如圖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电影院、医院、商场等)等社会教育资源去统筹、优化、完善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加强学生之间的劳动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在家里,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场所,早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教育并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也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屋子以及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如亲子美食制作、亲子种植、亲子大扫除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因此,在劳动方面,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要在为孩子做榜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三、家校联手,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

建立合作渠道、拓宽合作方式,保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和联系是实现家校合作的关键。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手机短信、飞信、QQ群、微信、APP、家校通、电子邮件等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便利性等特点,既可文字表述,也可对话交流,还可视频沟通,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父母、社会相关人员要通过这些平台,及时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与数据共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反馈与评价是劳动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运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劳动技能,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学校、家庭可以合作制订“劳动小能手”评比细则,依据劳动课程目标,科学地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可分“实践成绩考评(家、校、社区)”“竞赛成绩考评”两大板块,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应以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为主,包括生生间的评价、师生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相关社会人员的评价等,做到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学生成绩达90分以上可获得劳动奖章,学校可以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分管德育的校长亲自给学生颁发劳动奖章,并将获得劳动奖章的“劳动小能手”的事迹在学校宣传栏和校园网上进行大力宣传。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后,教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学生以绘画、主题小报、体验文章、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分享交流劳动的快乐与收获,升华对劳动的认识和情感。

家校合作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民族的振兴富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这两种人类基本的教育形态应相互渗透、相互合作,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