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子宫脱垂选穴规律
2024-03-08钟卓辰王轶蓉
钟卓辰,王轶蓉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子宫脱垂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据统计,近50%女性会出现子宫脱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69岁发病率最高[1]。目前,西医采用盆底肌肉训练、子宫托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子宫脱垂[2]。但保守治疗的周期长、见效慢,有诱发阴道炎和阴道溃疡风险;手术治疗损伤大、恢复慢,术后复发率较高[3]。针灸治疗不良反应少,已广泛用于子宫脱垂治疗,疗效显著[4]。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子宫脱垂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3年5月1日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相关文献,检索式为:(针灸OR针刺OR灸OR电针)AND(子宫脱垂OR阴挺)。检索日期为2023年6月23日。
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符合子宫脱垂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病例数≥20例);③治法: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如针灸、针刺、灸法、电针等,也可结合其他疗法;④有明确的穴位处方。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子宫脱垂临床诊断标准;②没有明确取穴的文献;③综述、个案及验案、病例报道、动物实验研究、Meta分析、数据挖掘等文献;④针灸治疗为对照组的文献;⑤重复发表文献仅保留1篇。
1.3 数据分析
参照《经络腧穴学》[5]、《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6]对腧穴名称进行统一规范。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纳入文献数据录入Excel2021建立针灸治疗子宫脱垂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26.0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得到文献896篇,筛选后纳入文献86篇,共涉及腧穴70个,总频次为604次。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
2.2 腧穴频次统计
70个腧穴包括57个经穴,12个经外奇穴,1个阿是穴。使用频次≥10的腧穴共15个,见表1。
表1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高频腧穴(频次≥10)
2.3 腧穴归经
70个腧穴共涉及11条经脉,频次最高的经脉为任脉(181次),其次为足太阴脾经(68次)、足阳明胃经(66次)、督脉(63次)、足太阳膀胱经(50次),涉及腧穴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14个),见表2。
表2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腧穴归经
2.4 腧穴分布部位
分析所选腧穴与其体表分布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涉及7种腧穴部位,腹部使用频次最高,为322次,占总使用频次的53.31%,其涉及的腧穴最多,为28个。其次为下肢部(161次)、头面部(57次),见表3。
表3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腧穴部位分布
2.5 特定穴
70个腧穴共涉及13种特定穴,见表4。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交会穴(289次),其次为募穴(101次)、合穴(66次)。
表4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特定穴
2.6 经外奇穴
70个腧穴共涉及经外奇穴12个,出现频次共94次,占总使用频次的15.56%,分别为子宫(48)、提托(19)、维胞(15)、提宫(2)、维宫(2)、下极俞(2)、环上(1)、环中(1)、气门(1)、腰眼(1)、中闸(1)、子肠(1)。
2.7 关联规则分析
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90%,得到34个关联项集,关联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气海-关元、气海-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关元。支持度>30%的腧穴组合见表5。腧穴关联规则网络见图2。
表5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腧穴关联规则(支持度>30%,置信度≥90%)
图2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腧穴关联网络(支持度>30%,置信度≥90%)
2.8 聚类分析
对使用频次≥5的22个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连接方式为组间连接,方法为皮尔逊相关系数,聚类树状图见图3,冰柱图谱见图4。
图3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高频腧穴(≥5次)聚类树状图
图4 86篇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研究文献高频腧穴(≥5次)聚类冰柱图
按照冰柱图中聚类数目为5进行分类,可将腧穴分为5类:第1类为维胞、提托;第2类为脾俞、神阙、维道;第3类为太冲;第4类为横骨、大赫、归来、中脘、曲泉、曲骨、太溪、次髎、肾俞、中极、三阴交;第5类为子宫、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
3 讨论
针灸治疗子宫脱垂常用腧穴前3位为关元、三阴交、百会。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调理冲任、固肾培元等作用。从部位来看,关元与胞宫位置相近,针刺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研究发现,子宫由T10~L1交感神经节段及S2~S4骶髓副交感神经节段支配,关元由胸髓T12节段支配[7],可见,关元与子宫在脊神经节内有重叠,针刺关元可能引起子宫功能改变。子宫脱垂病机与脾、肾关系密切,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百会别名“三阳五会”,灸百会可升阳举陷、固脱止遗[8]。周辉等[9]研究发现,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针刺关元、百会治疗子宫脱垂,能显著提高患者盆底肌障碍评分,同时改善机体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表达水平。王园园[10]研究发现,在益气固脱方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脱垂,取关元、百会、三阴交等腧穴,可有效改善盆腔、筋膜血管供应,提高盆底肌肉、神经的兴奋性,恢复韧带弹性,增强其支撑作用。
针灸治疗子宫脱垂高频腧穴分布在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考》载:“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可见,任脉、督脉通过沟通阴阳表里调节气血、促进循环,益气升提固脱。冲任不固是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之一。脾、胃二经通过冲脉、任脉与胞宫紧密联系。《灵枢·经脉》载“其直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足太阳膀胱经通过背俞穴将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之间。谭快玲等[11]采用雷火灸、盆底康复联合Kegel运动疗法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伴腰骶部疼痛患者,雷火灸选用关元、气海、中极、百会、八髎等腧穴,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发现,加用雷火灸可明显增强患者盆底肌张力,营养骶神经,同时缓解子宫脱垂引起的腰骶部疼痛,提高老年女性生活质量。
腧穴分布以腹部、下肢部为主。腹部就近取穴,取关元、子宫、气海、提托;下肢远端取穴,取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照海。蔡蕊等[12]研究表明,气海、关元、中极、子宫、提托等与胞宫相邻的腧穴可有效改善盆腔血供,增强神经、肌肉敏感性,促进宫体运动,使子宫回缩,治疗子宫脱垂。韩江余等[13]研究表明,艾灸子宫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疏调气血,提升下陷。陆森伟等[14]将103例Ⅰ度子宫脱垂患者分为电针结合Kegel训练组(治疗组)和单纯Kegel训练组(对照组),治疗组选穴均位于腹部,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快慢肌收缩放松功能及肌群协调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选用下肢腧穴可发挥其远治作用。如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合穴,可生发胃气,补益后天之本。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后多数子宫脱垂患者能感觉到子宫收缩,表明足三里可增强盆底韧带张力,促进子宫脱垂的恢复[15]。照海可补肾滋阴、活血行气,以固摄冲任胞宫,《针灸甲乙经》载:“妇人阴挺出,四肢淫泺,身闷,照海主之。”
特定穴多用交会穴、募穴、合穴。交会穴应用最多,以任脉交会穴为主。任脉主通,手足三阴经交会于任脉,得任脉经气而气血通畅。任主胞胎,任脉虚损则气血无力运行,无法维持胞宫在正常位置,出现子宫脱垂。针刺任脉可直接调节胞宫生理功能,升提举陷。俞募配穴法治疗子宫脱垂,俞穴、募穴与脏腑之气联系密切,如中极为膀胱募穴,临近膀胱与子宫,具有温肾助阳等功效。募合配穴法治疗子宫脱垂,取募穴中脘、天枢配合穴足三里,起到调节经气、振奋阳气、益气固胞的效果。
腧穴配伍方面,支持度较高的组合为气海-关元、气海-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关元等。气海属任脉,为诸气之海,能大补元气、调理下焦、培元固本。张艳等[16]研究表明,艾灸气海可使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气海与关元均为人体下丹田的代表穴,下丹田包括女子胞宫,是肾精闭藏之处[17]。二者配伍可益精填髓、补脾固肾,与百会配伍可调气扶正,固摄冲任胞宫。足三里与关元均属强壮要穴,《外台秘要》载:“三里养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容贤冰等[18]研究表明,艾灸强壮要穴能增强机体T细胞与NK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调节全身各经脉之精气,激发人体正气,调整诸阳,达到升阳固脱之效。丁长稳[19]研究表明,艾灸气海、足三里、关元、百会等穴可调动人体元气,滋补机体中气,有效治疗子宫脱垂。
腧穴聚类共分为5类。第1类维胞、提托,维胞可维系胞宫、提托使胞宫回升,二者相配为临床常用穴对。第2类脾俞、神阙、维道,脾俞补脾益气、化生气血;神阙回阳救脱,为下焦枢纽;维道为足少阳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维持气血运行连贯,对于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三穴相配补中兼疏,使胞宫气血得以濡养疏调。第3类太冲,太冲为肝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对于肝经虚热型子宫脱垂患者,针刺太冲可祛邪、扶正、补虚。第4类为横骨、大赫、归来、中脘、曲泉、曲骨、太溪、次髎、肾俞、中极、三阴交,此类腧穴多位于脾、肝、肾三经及任脉上,肾与胞宫相系,为冲任之本;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为子母之脏;脾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任脉起于胞中,对于脾肝肾气血亏虚型子宫脱垂患者,数穴合用可先后天同补、滋养阴血。第5类为子宫、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对于气虚血弱、阴阳失衡型子宫脱垂患者,可统调气血阴阳。5类腧穴体现了补中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举陷、气血阴阳并调的子宫脱垂治疗思路。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子宫脱垂取穴遵循以虚为本、补中益气、补肾固脱的治疗原则。基础穴组为关元-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子宫-气海,临证加减。取穴体现远近配穴、募合配穴等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