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给男人的诗

2024-03-08侯志明

青年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孟昶赵明诚花蕊

在诗的长河中,有一种怨诗,是女人写给男人的,是写她对他的思念、思念不得产生怨恨的。这些诗是二人之间情感的表达,没有超越男欢女爱的个人情欲,我以为是一种小怨。但还有一种怨诗,虽然也是对所爱之人的怨,但超越了个人,超越了情欲,她参照的横坐标是家国大事,纵坐标是人生节操,因此,非但不是一种小怨,而且还是那样卓尔不群、振聋发聩,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又一个显眼的标高。

花蕊夫人:更无一个是男儿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的名字叫《述国亡诗》。

读完这首诗,我觉得就像在闹市里低头走路,迎面遇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大声喊了我一声,让我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又欣喜若狂。这首诗就是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打动了我的心,让我久久地沉浸其中,动弹不得。这,怎么可能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她,又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花蕊夫人,这个名字知名度并不高,即使在诗人的范围内。

有关她的资料很少很少。在妇女地位普遍较低的中国古代,一个女人能留下太多的记载是不太可能的。历史上,认为她名费氏,四川成都青城人,也就是今天的都江堰人。她出生在一个什么家庭,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有的也是后人的猜测演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天府之国的这块沃土上,在风景如画的山里边,在汩汩流淌的岷江边,她的相貌一定是出众的,女人本来就是水做的嘛。她是因为有才有貌才走上历史舞台,走到后蜀主孟昶身边的,成了孟昶的夫人。

孟昶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应顺元年(公元934年)正月,他的父亲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始称“后蜀”。七月,孟知祥病逝,孟昶即位,时年16岁。

孟昶当了皇帝后,有两位女人对她影响很大。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花蕊夫人。他的母亲姓李,“累从征伐,备历艰难,性尚慈俭,居恒戒后主固福寿为务”。在母亲的要求下,起初孟昶虽然无非凡才气,但还很努力,做了不少治国理政发展安民的事情,但最后还是做了一个亡国之君。后蜀的国运虽然和大势有关,但和孟昶后期的不谋国事,不图进取更直接有关。宋朝从起兵日算起,只用了66天就把它灭了。后蜀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30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亡国之主大体有个共同点,基本都是富二代富三代,许多东西都是继承来的,不知道来之不易,开始时勉强还有点理想和抱负,但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不久就丧失了。他们的玩儿法就是吃老本,绞尽脑汁地玩乐,骄奢淫逸地享受,不谋国事,不图进取。孟昶先是和别的女人骄奢淫逸过日子,后来又认识了费氏,把这种生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孟昶和费氏第一次见面,就被她的美貌深深打动。一见钟情是俗而又俗的相爱,她和孟昶的相见相爱,仿佛是从梦中唤醒,人未见情已钟。他见了她,立即拜贵妃,并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别名,花蕊夫人。这是当时男人能给女人最好的称呼。孟昶,后宫美女如云,但花蕊只她一朵。美貌是先天的,诗人的才华是后现的,这两样东西都很珍贵而难得,即使上天也绝不轻易地把这两样东西在一个女人身上进行组合,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美人兼诗人也是无比稀缺的。但是,这次,上天不知因为什么疏忽了,把这两样东西一起给了她。这种组合就像玫瑰,好看也有刺,当你沉溺于艳丽时,刺会提醒你注意。但你被刺痛后,花朵会抚慰你。这是温柔和清醒的组合,有一种长久的功效。

把花蕊夫人收藏到后宫后,孟昶过上了淫歌曼舞不理朝政的日子。他们哪里开心去哪里,怎么舒服怎么过,过了一天算一天,甚至把他的母亲也忘得一干二净。更危险的是,他把军权交给了一个出身为小沙弥但精通阿谀奉承的王昭远。花蕊夫人在玩儿高兴后,在玩儿累后,或者在玩儿腻后,总还是觉得不应该天天这样,就时不时地劝孟昶:男人还是要做男人的事,一國之主还是要谋一国之主的事,要强兵,要习武,男人都要有个好身板,好身板不是给女人的,应该给他的功业。

但孟昶左耳进右耳出。

终于,有一天他提前耗尽了自己的定数,走到了尽头。

赵匡胤兵临城下时,后蜀国的高层知道玩完了,集中起来开了最后一次会,集体做出决定:上表请降。此时,有好几个男人不免担心自己的头颅、家族的命运,便放声哭起来。哭总得有个理由吧?好端端一个国家亡了,自然是理由,但怎么亡的?谁的过?骂老大孟昶吧,不敢!骂其他人吧,人家不让。想想只有一个人骂也无妨,不会反击,何况也不在场,她就是花蕊夫人:就是你这个狐狸精把主子迷住了,你就是亡国的根源啊!

很多男人此时异口同声地把亡国这么大一口黑锅甩给了花蕊夫人。

中国历来就有“女人祸水论”或“红颜祸水论”,这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理论。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一理论已经更加完善。所以,读过一点历史知识的人并不陌生。而且,好像不止中国,外国也有“祸水论”,我记得美国诗人梅里美就作过一首诗,大意是,“女人是祸水,美好只两次,一为爱情虏,一在临死时”。也算带有普遍的国际性。

花蕊夫人当然不能、不敢也不想背这口锅,于是就写了这首辩解的诗。花蕊夫人那意思是,后蜀亡了,怎么亡的?你们男人心知肚明,却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睁着眼睛说瞎话,怪怨一个小女子,这公平吗?君王城上树起投降的大旗的时候,你们文武大臣哪一个不知道?而只有我们这些女人们还在宫里边一无所知。你们有十四万全副武装训练有素养尊处优的精壮男儿啊,职责就是保家卫国的,但当家国灭亡时,你们齐刷刷地缴械投降了,有一个男人站出来吭过一声吗?

她跳起来给予反击,这一击,把后蜀所有男人击得灰头土脸,在历史上也没有了一点颜面,包括她的夫君孟昶。

我佩服她是在这里。

唐代诗人罗隐有《西施》一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应该是第一个不服“红颜祸水论”的诗人,至少通过文学表达这种观点的他是第一人。花蕊夫人是不是读到过这首诗?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也无需探究考证。但文人诗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是,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基因,这是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方式和渠道。

不幸中的万幸是,缴了他们械的是历史上一位有德有才有谋的男人,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难堪。让后蜀归附北宋后,照样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毕竟是亡国之君嘛。但孟昶在开封待了三个来月就一命呜呼了。他的死法,几乎成了历史上他们这种人的一个共同死法:好吃好喝地被养着,但养着养着就突然暴病身亡了,这似乎也成了一条历史的规律。

孟昶死后,他的母亲没有哭,以酒酹地,说道:“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也。吾今何用生为!”之后绝食而死。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花蕊夫人是死不了的,因为眼下有人不想让她死。

因为她的姿色和才气,赵匡胤对花蕊夫人早已垂涎欲滴,孟昶死后,也不顾她是掳掠而来的战利品,像猫馋肉一般,不再掩饰自己对花蕊夫人的贪婪,直接把她弄到了身边,弄到了床上。

但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吧,她也死了。对于她的死,后人说了三种原因,一是根深蒂固的“红颜祸水”论;二是赵匡胤身边人的羡慕嫉妒恨;三是她在插手立太子这样的事。

我觉得这三种说法都有可能,但也只是可能,没有一条是可靠确凿的,但其死和她是一位诗人有关是可以肯定的。过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对女人的赞美。还说,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头,甚至低头都不行,最好成为一个傻子。她显然不懂,她却是个聪明的诗人。好吧,做你的诗人吧,你都把自己的男人和十四万男人钉到耻辱柱上了,谁还接近你,谁还愿意留你?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诗人的悲剧人生。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有的人,平常看起来道貌岸然,正人君子,可是到了危难时刻,就变节变色,一摊烂泥。

诗言志,真正的诗人不向世俗低头,吐真言不违心,大概也就是她这个样子了。她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弱女子直面男权,为妇女争取地位的诗人。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

李清照,读者不陌生。她写了很多词和诗,而且每一首都打动人。但在她所有的诗词中,有一首最简洁、最明了、最犀利,每读之,如洪钟大吕,令人身心震颤。那就是她的那首《夏日绝句》,很短,20个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读一遍忘不了,读两遍就浸入骨髓,由不得时时打量一下“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李清照,1084年出生在如今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镇。父亲李格非是当朝的进士,也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文识字。出生在这样一个生活优裕的书香门第士大夫家庭,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家庭的见识和影响,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使她从小就志存高远、爱憎分明、文采出众、气质不凡。

李清照的恋爱是自由的,婚姻都是自己做主的,就这几点,就是那个年代少有人能比的。

有一年元宵节,赵明诚在相国寺赏花灯,忽然遇到了李清照。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也听大人们说起过员外郎家里的这位才艺过人貌美如花的千金,本已赞赏不已,羡慕不已,早想着何时能一睹芳容并领略其才华。不想,在此时此地相遇,真是大喜过望。虽然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他们介绍自己,但爱慕之意油然而生。赵明诚回去后,便和父亲说了自己的心事,后人演绎说,赵明诚是通过一首打油诗说出心事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我不大信,就赵明诚的学识,不至于这么粗俗。父亲和李格非算同事,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后,便派人去向李家求亲。两家门当户对,这门亲事也就一求即合。

两家都同意后,李清照18岁那年就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了。这年应该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崇宁二年(1103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他是个文人,没有多少做官的天赋、心计,仕途并不平坦,常常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大观元年(1107年),父亲赵挺之去世,赵明诚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终于有一天遭蔡京诬陷,被夺去官职。于是,他只好带着夫人家眷回到青州乡里,过起乡下人的日子。有乡亲们的帮衬,日子过得并不艰难。尤其是他对金石之学特别酷爱,精神上也就不空虚了。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成为夫妻后,也许是受夫人学识和情趣相投的影响,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 。他们在老家青州住了13年,这13年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幸福的一段时期,也是二人感情最和谐的时期。他们由显贵变成了百姓的同时,也由身不由己变成了随心所欲,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他们搜罗奇书,共同勘校,整理题签,仔细把玩,互相评价,偶尔以文会友,遍访名人。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作了一首《醉花阴》词寄给丈夫,诉说了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对夫人的感情,对夫人的才艺赞叹不已,决定好好写几首,回寄夫人,让她瞧瞧自己的真情实感、气质才华。于是,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写成若干首,其中一首中还夹杂了李清照的几句。心里没底气,就找到友人陆德夫评鉴,陆看完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中国文人的追求。大约在政和七年(1117年) 前后,赵明诚又想去当官了,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仕途奔波生活。李清照则依然留在青州老家,从此,夫妻俩有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分离生活。

宣和三年(1121年) ,41岁的赵明诚任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知府。这一年,李清照38岁。赵明诚作为一地州府长官已经有能力将李清照从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团聚。于是,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前去与赵明诚相聚。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赵明诚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有下属向他报告说,御营统治官王亦有图谋叛乱的迹象,提请赵明诚多加留意,做好应对准备。但赵明诚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做任何应对准备。有一天,王亦果然造反,赵明诚听到后,想起部下的提示,此时追悔莫及,以为彻底完了,就找了一根绳子,跳下城墙逃跑了。他没有想到他的下属是有准备的,王亦一露头就被他的下屬击败了。到天亮时,下属押着叛贼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跑了。叛乱平定之后,赵明诚因此被朝廷革职。

这件事,不光对赵明诚打击很大,而且对李清照打击也很大,可能影响到了丈夫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不久,赵明诚又接到任命前往湖州上任,这时局势更糟。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时赵明诚就站在她身后。

这首诗对赵明诚有多大的影响?谁也说不清。但是,肯定有影响。任何一个男人,当自己的老婆公开宣称“我至今想某个男人时”能没有反应?赵明诚不久就得了一场病,只是疟疾病,但再没有好起来。这年,他卒于建康(南京),年仅49岁。

我觉得,这年赵明诚诸事不顺都和这首诗有点关系。从这首诗里,他照见了自己的很多东西,比如,猥琐、贪生怕死等等。这些东西挤压着他的精神,打击着他的精神。也许从诗人的角度,李清照说的是一件事,而并非哪个人,但事是人做的,他不能把自己置之局外。过去,两人太好了,如今,一个急转弯,他受不了了。他是个大学问家,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人格悲剧、性格悲剧,能不知道吗?精神垮了,一根稻草就会把人压死,这是常事,合情合理。

李清照写诗不让须眉,做学问不让须眉,做人也不让须眉。写诗是自己的能力,做人是受她出身影响的,她高贵傲慢,藐视世俗平庸。这一点,花蕊夫人比不上她。如果说花蕊夫人用诗言志,告诉人们男人不该是那样的话,那么,李清照用诗言志,告诉人们女人心目中的男人应该是这样的。

她们两个,一个有幸见证了五代的灭亡、北宋的建立,一个不幸地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两人都经历了两个朝代的变迁。很遗憾两个人一头一尾,没有交集。但大宋文人诗人的气质在她们两个身上都有显现。

诗言志,她给后世的文人树立了又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蔡文姬: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一生嫁了三个男人,除了带给她眼泪,没得到一点儿依靠;一生生了两个儿女,除了带给她骨肉分离的痛苦,没得到一点儿快乐和回报。不幸若此,世界上的女人还有第二个吗?

这个女人就是蔡文姬。

蔡文姬又名蔡琰,名琰,字文姬。陈留郡圉县人(今河南杞县),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生卒年不详。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她的一生很不幸,先嫁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她为左贤王所掳,封为妃子,生育了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把她赎回,许配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流传下来。

《胡笳十八拍》很长,这里请允许我将其中每一拍摘录如下: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此殃;

十七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这是首不忍卒读的诗,一首读之令人抽泣、令人号啕的诗。

人生总是不幸的,但是历史上没有一个女文人的不幸能与她比。人生的痛苦遭遇几乎全部让她品尝了一遍,经历了一遍,或者说人生不幸的烙印在她身上都能找到。

第一不幸是时代不幸。生逢乱世,汉代衰微,三国鼎立。“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战乱年代,对有的男人是机遇,但对所有的女人都是不幸。在战乱中,她被掳掠,生不如死。

第二不幸是家庭不幸。上无哥姐下无兄妹,父亲又屡遭挤压,冤死狱中,可谓孤苦伶仃。

第三不幸是婚姻不幸。一个女人一生嫁了三个丈夫,却没有一个成为她的依靠。第一任丈夫是門当户对的卫夫子,可是死得早,结婚不到一年,没给她留下子嗣。第二任丈夫是异族,匈奴的左贤王。她是被掳掠而去的,做了人家的妃子。在一起生活了十年,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第三任丈夫是曹操手下的一个小兵丁,是曹操撮合的。

第四不幸是骨肉分离,也是她最大的不幸。她深沉地眷恋乡土,但一旦要离开居住十二年的塞外,抛别亲生的儿女,那种痛是撕心裂肺的。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她道出了苦的根源。她被掳掠去本来只能做奴隶,但左贤王赏识她,爱她,让她做了王妃,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但曹操统一北方后,要花费重金赎她回来,这她也没想到。曹操好像做了一件大好事,但他忘了,他这一赎,造成一个幸福家庭的破裂,一个男人失去了爱妻,两个孩子失去了母亲,一个母亲失去了丈夫和子女。无论是为了什么,他都不该这样做,不该干这件违反人伦的事,这件事也把她彻彻底底推进了永远不能自拔的痛苦深渊。有说曹操是“怜其父无子嗣”,有说是爱才惜才,有说是因瘟疫人口骤降等等。无论哪一种理由,对蔡琰来说都不应该成为理由。

那么,她可以拒绝回汉吗?当然不可以。这是政治,这是外交,这是圣旨,抗旨不遵以及所有这些上升到超越她个体意义的意义,对一个从小就受汉文化影响的文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相比之下,晚于她的文成公主是幸运的,早于她的王昭君是幸运的。她和她们比,人生多了诸多不幸,而最大不幸在于她被迫回汉。如果没有《胡笳十八拍》这部伟大的作品,她可能成为另一种代表。智慧威武的曹孟德,一生不知道做过多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事,但这肯定是其中一件。如果他能推己及人换位想一想,也许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这次是旧病未愈又添新伤。

在文姬的三任丈夫里,只有左贤王使她成为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高贵的夫人,其他两个没给过她任何想要的。但是,最遗恨的也是这个左贤王,最终如此轻易地将自己的爱拱手相让。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是的,她太薄命了,试想,如果有夫君的保护,她何至于被掳掠?如果有兄弟姐妹照料,她何至于被掳掠?如果有一个有势力的家长,她何至于被掳掠?如果有子嗣,她何至于被掳掠?她嫁了三个男人,在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保护过她。从卫仲道到左贤王再到董祀。董祀家徒四壁不说了,结婚后还犯了法,而且是死罪,最后还得靠她去求人保命。她如果不出面,董祀只有死路一条。那她也许要找第四个丈夫。这太残忍了!她可能意识到了,为了董祀,为了她自己,顾不上披头散发,顾不上单衣光脚,就鸡啄米似的磕头求人。生活把她折磨得没有了一点尊严,她的人生不幸就此达到了高潮。

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给她带来过分娩之苦,也带来过天伦之乐,但带给她更多的是骨肉分离的痛,苦和痛相加大于乐。两个孩子没有一个反哺过她,不过这不是孩子的错。“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我们仿佛看到她悲楚地捶胸泣血。一个女人,不幸若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天有眼吗?神有灵吗?这是作者满怀“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抑的感情,绞肠滴血般的痛苦”(郭沫若语)对天地神祇的诅咒。这是一个女性身上很难看到的粗犷甚至粗野。在这种巨大的痛苦面前,我隐约感到她的心里发生的巨变:汉民族的“温柔敦厚”去他的吧,我需要外族文化的力量来表达适合我的情感。于是,她成为一个有独特标识的诗人。

苦难出诗人。没有苦难就没有蔡文姬,就没有《胡笳十八拍》,这同样是写给男人的一首歌。她书写的固然是自己,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有国難、民难,然后才是家难,才是人生的苦难。她用优美而饱含激情的语言艺术把苦难怨恨谱成一首歌,千百年来让后人传唱不歇。

蔡琰用生命诠释了“苦难出诗人”这一命题时,又给我们竖起了另一个文学的标高,让后来者无限敬仰。

【作者简介】侯志明,内蒙古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参与制作影视作品《天上菊美》《邓小平遗物故事》《绝代芳华》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人物》《青年作家》等刊,著有散文集《行走的达兰喀喇》《少点精致的俗相》;现居成都。

猜你喜欢

孟昶赵明诚花蕊
一只白蝴蝶
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考证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采 蜜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