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系列报道提升传播力的“四种思维”
2024-03-08李广西
作者简介 李广西,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2021年,柳州市出台《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柳江连续三年全国水质排名第一,并围绕生态治理和保护,做好水经济的文章。柳州市通过一条河流治理的实践,生动讲述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故事。本文从“以党报思维加强高起点的新闻策划、以生态思维讲述高水平的鲜活故事、以历史思维探秘高品质的真相、以传播思维进行高强度的融合互动”几个层面,分析柳州日报社《九曲柳江千里行》报道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做好大型系列报道提升传播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四种思维;水经济;传播力
2023年11月8日是记者节,柳州日报社推出《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的融媒体作品迅速火爆“出圈”,此前,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宣传《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暨《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座谈会。会上,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对这组报道给予极高赞誉。从2023年3月28日开始,《柳州日报》隆重推出《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总共20多万字、51个整版、200多张图片。报道在《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和“柳州1号”APP上传播,阅读数突破300万次,网友频繁互动,点赞转发。一条河流的新闻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传播力呢?本文从党报思维、生态思维、历史思维、传播思维四个方面来探究其成功经验。
一、党报思维:高起点的新闻策划
(一)围绕中心:加强报道策划
作为地方党报,柳州日报社一直坚持党报思维,彰显党报品格,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精品生产和大型系列报道策划。比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报社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后来报道结集出书,荣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19年策划的《地火燎原/柳州及周边地区革命斗争往事》,连载出版108个整版、40多万字,结集出书后,成为柳州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读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策划《“广西机械工业摇篮”五菱柳机工业历史探秘》系列报道,广受各界关注,2022年策划《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用100个“一”讲述柳州惊奇,诠释为民初心,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力作。
(二)提高站位:提升作品影响力
积累沉淀,厚积薄发。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作品的积淀,2023年初,柳州日报社抓住契机,推出新策划——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市实现水质“三连冠”。对于这一新闻热点,柳州日报社再次运用党报思维进行高起点的新闻策划。
柳州日报社深刻认识到,多角度、全景式讲好柳江故事,揭秘一条河流连续三年排名全国水质第一背后的故事,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贯彻落实了柳州市出台的《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是,依托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的智力、人力、传播力等方面的优势,联动柳州市人大常委会、柳州市水利局、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对柳州人引以为豪的母亲河——柳江进行千里溯源、寻访,挖掘柳州立法保護母亲河、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工业城市宜居嬗变等一系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故事。
由于政治站位高,这组策划具有很强的决策参考性。策划内容以柳江流域“九曲十八湾”为整体布局,在追溯柳江源头的同时,进行柳江流域沿岸环境综合治理的监督报道,同时深入挖掘柳江的人文历史。通过采访摸底,不断调整思路,最后形成“源头探秘”“上游觅踪”“干流惊奇”“下游华章”四个部分。它以“河”为经纬、“治”为目标,将宣传和贯彻实施柳州地方性法规融入采访报道中。
(三)增强文化意识:拓展作品思想性
报社在具体报道中,也十分注重运用党报思维。比如,从环境治理方面,柳江是全国典范,水质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十分值得书写。从人文环境方面,柳江两岸不仅诞生了柳江人等古人类文明,千百年来,还有柳宗元等历史名人留迹,也有刘三姐文化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多民族的聚居,演绎了民族融合的精彩进程。同时,在经济发展上,柳江沿岸乡镇也是柳州市乡村振兴发展变化的缩影。
基于此,柳州日报社对这组策划的定位是既要写水,又不止于写水,既要看柳州,又要跳出柳州看柳州。报道站在全局视角,展现了柳江流域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多方面的成果,以一条河流作为外界观察柳州的“样本”,为人们带来宝贵的经验启示。
二、生态思维:高水平的鲜活故事
2023年7月,《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刊登连载4个月后,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河湖处的关注和肯定。《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的采写过程,是一次对“深度报道有可读性”的实践与探索。报道以生态思维高水平挖掘、以报告文学的方式鲜活讲述,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新闻的精神,让一个个反映生态思维的鲜活故事立体呈现、绽放光彩,使深度报道生动可读、深入人心。
(一)生动的细节:写实柳江故事
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写实柳江故事。在柳城县凤山镇,记者采访了家族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李美鸾。奇幻的童年、浪漫的爱情、艰辛却踏实的生活……她将所有的热爱和梦想都倾注在柳江上——这正是她呵护柳江的原因。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益贝砂场(融水二标段砂场),这里曾因长期往柳江上游的融江偷排泥浆水,柳州日报社记者3次深入现场暗访调查,揭露砂场偷排泥浆水的事实,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融江(融水段)范围的违法网箱养殖、盗采河沙等江砂湖库“四乱”均整治处理完毕,江河湖库面貌明显改善。
(二)体验式讲述:写活柳江故事
在整个报道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以亲身体验的方式生动讲述柳江故事。比如,在柳江源头和出海口,记者都喝下了一口水,用最直观的味觉帮助大家感受柳江水质保护的成效。再比如,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采访时,记者体验了一把当地苗族特有的镰刀理发习俗,帮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滋养出来的民俗文化。
可见,记者通过多种写作方式,写活了故事。报道中,新闻特写、报告文学、文史考证、数据旁证等写作手法交替出现,让文章在具有思想性的同时,兼具知识性、文学性,让人读起来感到真实可信、鲜活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三、历史思维:高品质的真相探秘
(一)历史的眼光:使作品更具厚重感
所谓历史思维,就是高度重视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指导现实工作。《九曲柳江千里行》系列报道,是涉及国计民生重大主题的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一线深度调研报道。柳州日报社坚持历史思维,用高品质的真相探秘,揭示柳江水环境、水经济、水文化变化发展的深层原因,力求使深度报道具有厚重感。
在报道的采写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如在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采访时,记者探寻还原11年前龙江镉污染事件的真实现场。历史上这场污染“阻击战”,守住了柳州上百万人以及下游无数人民的饮水安全。以史为鉴,显示如今清清柳江的来之不易;追昔思今,也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在写柳江串联上下游水运交通,带动粤桂黔三省区经贸往来时,报道运用了很多历史故事来佐证,增加了历史的纵深感。如贵州省第一辆汽车是从珠江口出发,乘船逆流而上经柳州,到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码头上岸,贵州省榕江县75岁的放排老人口述万排竞发的历史,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采访时挖掘出一系列如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与柳州的“独家故事”等。从这些历史故事的回溯中,读者不仅感受到了柳江为两岸人民带来的福祉,也感受到了文化自信。
(二)文化的力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报道的历史思维还体现在,它既挖掘丰富翔实的基层创新探索典型甚至经验教训,又关注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观点,为推进水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柳州市档案馆的专家及工作人员认为,《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让人感觉亲切可读,用鲜活的历史故事书写和彰显了城市文化。
在柳江上游融江两岸采访时,记者发现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洞中至少有169方摩崖石刻,时间跨度从唐代延续至民国。宋代理学大师程颢,文学大家苏轼、黄庭坚,状元张孝祥、易祓等名人均在此留有笔墨。探究真仙岩吸引文人墨客“打卡”的原因,竟是洞中有融江支流灵寿溪形成的“水月洞天”奇观,让人赞叹水脉在柳州形成的文脉。有了这些采访,就有了《“漂”在融江上的古县城》《清清融江长安古镇的似水流年》《一块断裂石碑成“国宝”》等报道,用历史思维写成的一篇篇作品生动有趣、意味深长。
报道还记录了许多流传在柳江上下游沿岸的民间故事,并通过实地寻访,探秘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如记者在宜州市下枧河两岸了解刘三姐的故事,在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中听92岁老人讲述珠郎娘美的凄美爱情故事,并用历史思维和采访事实重新审视故事。民间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历史思维让读者读罢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四、传播思维:高强度的融合互动
《九曲柳江千里行》系列报道在柳州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上发布后,读者评论留言总数高达上万条。这种高频率的互动,反映的是这组报道内各种传播形式高强度的融合。正是这种传播思维,把好题材打造成了融媒体精品力作。
配备精干多能采编人员队伍。为做好这组系列报道,报社派出了“融合战队”——由一名副总编辑带队,集文字、摄影、视频记者为一体的采写小分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既能完成文字采写,还能玩转无人机、出镜直播、剪辑视频。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成为优秀融媒体作品的第一生产力。
同时,报社新媒体部成立互动运营小组。加强与受众互动,及时进行引导,提升话题热度。新媒体编辑把从留言评论中获得的一些报道线索、观点启发,推送到全平台评论区,以“评论增长评论、以话题产生话题”的运营模式,让报道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获得几何级数的增长。
“内联外引”,联动采访。系列报道沿着柳江从发源到入海的足迹,行程跨度大,采访对象涉及范围广。因此,只有与不同地区的地方党委、政府、媒体,相关工作人员实现融合联动,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采访调研。
创作多样式的新闻作品。柳州日报社充分运用近年来打造的融媒体平台,把同一新闻素材加工成适合不同平台传播的形式,多点开花;全媒体平台传播,全方位收获流量。
如在“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报道以“悬念式标题+故事性文字+多配图排版”的形式,在18点至22点时段头条位置发布,让受众在茶余饭后以“追剧”的形式看新闻,增强了用户黏性、收获了流量,也为发布平台“圈粉”不少;在《柳州日报》上,报道以图文通讯形式出现在“深读”版面上,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厚重感;在“柳州1号”视频号上,采访过程中抓住短视频传播新闻点、随拍随发的20条视频新闻,方便读者实时跟进采访最新进度,先睹为快让新闻“鲜”一度。故事式的笔触引发了读者的“追剧式”关注,系列报道在“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进行连载,单篇阅读量达1万次至3万次不等,众多网友成为微信公众号的忠实粉丝。
系列报道连载完毕后,柳州日报社结合11月8日的记者节,在百里柳江的游船上配合策划了一期以《九曲柳江千里行》为主题的小记者活动。这场活动让护水理念深植童心,也让这组新闻报道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此外,柳州日报社还发挥视频拍摄和H5制作的优势,再次派出视频拍摄团队重走采访路线,制作出主题视频、主创访谈视频、H5手绘长图看柳江等一系列融媒体作品,融合傳播九曲柳江的故事不拘泥于形式,大开大合,娓娓道来,直抵人心,让读者更加了解柳江、亲近柳江、保护柳江。
五、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开展大型系列报道如何“叫好又叫座”,使正能量获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是值得媒体人探索实践的主题之一。
柳州日报社在《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中,善于运用党报思维、生态思维、历史思维、传播思维“四种思维”,通过图文通讯、微信推送、短视频传播、H5作品等融媒体手段联动等实践路径,实现大型系列报道的“一鱼多吃”,全媒传播收获流量,提升报道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经验和路径值得借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