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开展“乡村振兴”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08邓平

新闻潮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观测

作者简介   邓平,河池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河池日报社社长(兼)

【摘 要】新闻媒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既是见证者、传播者,也是引导者和推动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河池日报》持续两年开设“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动态追踪报道12个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过程中的创新措施、生动实践,提供了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样板,同时也为其他地市党媒开展乡村振兴报道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观测;动态追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3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网站发布文章表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各级新闻媒体必须与时俱进、因时因势,及时调整报道的方向和重点。地市级党报应立足基层,密切关注“三农”工作,在承担宣传、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河池日报》借助地方主流媒体优势,创新改进方式方法,持续开设专栏,组织记者深入乡村一线蹲点采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到广袤田野中抓“活鱼”,从乡村振兴的主题中寻找报道小切口,报道最鲜活的乡村振兴故事,切实做到用朴实贴近的新闻语言、多元详尽的视角报道群众最为关心的事情[1],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媒体力量。

《河池日报》开设的“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是广西地市级党报中最早开设的“乡村振兴”报道专栏,持续时间长,发稿量大,在读者和社会中反响良好,部分报道被腾讯、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转发,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效果。该栏目荣获第35届(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专栏类)一等奖、2022年度城市党报新闻奖(新闻专栏类)三等奖,在2023年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品牌推进大会中,入选“全国报业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报道)”。

一、动态追踪,从个性中找共性,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河池日报》作为中共河池市委的机关报,着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鄉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宣传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的第一年,同年12月16日起,《河池日报》开设“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并选取5个县(区)的6个脱贫村作为乡村振兴观测点,2023年4月,再增加6个县(区)的6个典型先进村作为观测点。在版面、人力上加大倾斜力度,对这12个村进行长期观测报道,及时反映新变化、新亮点,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

(一)观测点实现县(区)全覆盖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开设之初,河池市乡村振兴局推荐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永吉村、板岭乡永仁村,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等6个村作为观测点。这6个村都是脱贫攻坚时期的明星村,有的产业发展特别好,有的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的是革命老区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这6个村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取得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成效,“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每周刊发一期,以记者或者第一书记的视角,及时报道观测点的新鲜事。 2023年4月起,增加金城江区五圩镇三境村、宜州区庆远镇马安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乐村、天峨县坡结乡尧山村、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赐福村、凤山县乔音乡文里村等6个村作为观测点,做到了11个县(区)全覆盖,“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更具权威性、代表性。

(二)新闻报道做到领域全覆盖

两年来,河池日报社派出记者,扎根乡村一线,对观测点进行长期跟踪报道,每个季度至少下村采访一次,与农民交朋友、聊家常,村里有什么新鲜事,村民都会主动“爆料”。“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每周刊发一篇稿件,至今已刊发稿件105篇,覆盖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领域。报道以典型事迹、典型人物为着力点,解剖麻雀、见微知著,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小视角、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展现大目标,透视农村农业的变革与发展,以及农民思想和行为上的深刻变化,让乡村振兴报道真实客观。

二、各有侧重,透过现象看本质,报道五大振兴的亮点故事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河池日报》根据每个领域的特点,仔细观察,深入挖掘报道五大振兴的亮点故事,总结其蕴含的规律。

(一)抓住产业振兴关键,探寻群众增收新路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环。做好乡村振兴的宣传报道,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产业振兴的报道。一方面,要立足地方产业优势,加大组织策划力度,宣传推介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助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园区化,逐步实现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例如,河池近年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河池寿乡牛、河池桑蚕茧等30多个农业品牌越来越响,销售渠道也随之越来越宽,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要挖掘乡村振兴的典型,总结地方好经验、好做法,以媒体影响力推动工作进展[2],为其他地区提供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和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刊发的105篇稿件中,产业振兴类稿件有35篇,占全部稿件的1/3。开栏首篇《“蚕宝宝”将军故里安家记》报道的就是产业振兴的典型,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是开国少将覃国翰的故里,因山多地少,一直发展不起像样的产业。2017年,村“两委”决定“无中生有”发展桑蚕产业,目前桑园面积已经发展到75亩,年产蚕茧5280公斤,产值达24万多元。记者采访深入扎实,报道详细讲述了丹桂村发展桑蚕产业的做法和经验,无疑让众多大石山区的群众看到了希望。目前河池有近23万户约90万人通过种桑养蚕发家致富,河池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19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一。又如,《永吉村:澳寒羊当上乡村振兴“领头羊”》报道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永吉村养殖澳寒羊,《环江:陈双果飘香 厂富民增收》报道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大力发展水果种植……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详细记录了12个村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宣传扩大了各村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也为其他地方产业振兴提供了借鉴。

(二)盯紧人才振兴基础,选树样板典型人物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新闻媒体必须关心、关注乡村人才问题,为人才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做好政策解读宣讲,让更多人才留在农村。要大力宣传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以及相关部门搭建的创业平台等,让农村的政策吸引人才、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才。其次,要讲好“带头人”的故事,让身边的榜样讲话。针对各地涌现出一批志在“三农”、群众认可、成绩突出、带动示范作用强的典型,新闻媒体要发挥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这些群众身边的典型,通过“望、闻、问、切”展现所见、所听、所想、所思,创作出接地气的、有温度的文章[3],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导向作用。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例如,《90后小伙回乡当“猪倌”》讲述了返乡青年创业的励志故事,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仁村90后小伙韩忠良2016年回到家乡开始养猪,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养猪场已扩展到3个,年产生猪8000头,韩忠良被评为都安县创业进步青年,还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牙凤京:争当种植“土特产”的致富带头人》关注的是留守农村的优秀代表,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53岁的壮族妇女牙凤京,种植了300亩油茶,村民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种植油茶1500亩。《高安村的“领跑人”》报道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高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彩虹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报道的这些“人才”,既有致富带头人,又有村干部,都是群众身边的榜样、标杆,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加强文化振兴保障,深挖本土优秀文化亮点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方能行稳致远。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和保障。新闻媒体作为文化宣传阵地,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渠道,理应在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报道各地推进移风易俗的好做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舆论氛围。河池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6%,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达13项。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展现各地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新渠道、新载体,全面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振兴的新闻报道,把笔触和镜头对准12个观测村的群众,以小细节、小故事展现文化振兴的积极成效。如《特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报道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王尚小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学校每天都要上传统文化课程,如跳猴鼓舞、陀螺竞技等,成为南丹的“文化名片”,推动了地方特色教育、文旅事业发展。《三境村:“她力量”为乡风文明加码》报道金城江区五圩镇三境村的14支“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10支妇女文艺宣传队和1支“桂姐姐”宣讲志愿队,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为乡风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同合村:文明乡风润心田》报道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组建红白理事会,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尚。这些报道讲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感人故事,营造了文化振兴广泛弘扬、人人参与、全面行动的良好氛围,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充盈。

(四)围绕生态振兴支撑,讲好绿色发展故事

生态振兴是其他四个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和起点。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扮靓”乡村,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永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增强群众的环保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通过挖掘、整理、宣讲绿色发展故事,让群众真正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如《永吉村:守护生态环境迈向绿色村居》,报道该村拆除垃圾焚烧炉,改用“户投—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置生活垃圾,让永吉村的山更绿、水更清、村庄更美丽。《永仁村: 全力创建“秀美人家”田园综合体》报道永仁村积极争取资金,创建“秀美人家”田園综合体,让百姓能够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真正享受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果。

(五)夯实组织振兴根本,关注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乡村组织振兴不仅是党组织的振兴,而且也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的全面振兴[4]。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振兴在各类组织振兴中起着牵头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成效的好坏。新闻媒体要走村入户采访基层党员和群众,实地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鲜经验、遇到的困难问题,全面反映基层党员干部心声、意见建议,生动展现在党建引领下,乡村焕发的新风貌、新气象,推动每一个农村党支部都成为党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挖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如《东里村:打造革命老区精神文明高地》报道“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的故乡——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治理,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同合村:党建引领奏响振兴曲》从另一角度报道了“负面”典型转变的过程。2017年,该村党支部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换村党支部书记后,在新的村党支部带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也取得巨大发展,一个无资源、无产业、无区位优势的“三无”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这些直接来自基层党组织一线的新闻报道,避免了理论的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让组织振兴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三、久久为功,立足基层一线,创作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做好乡村振兴的报道,讲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农”故事,既是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新闻媒体肩负的职责使命。从《河池日报》开设“乡村振兴·河报观测”栏目两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做好乡村振兴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乡村一线,久久为功、深耕细作,才能写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一)保持一颗爱农村、爱农民的心

媒体记者只有走出去、俯下身、沉下心,才能体察民情、倾听民声、知晓民意。要与基层干部、普通农民群众多交流多接触,带着真感情走近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需求,感受他们的理想与希望,反映一线基层在乡村振兴中的所思所盼所获,讲好老百姓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

(二)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脚力

相对而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例子要比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多、容易找,但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深入一线,进村入户是搜集第一手素材的唯一途径。媒体记者必须走到农户家中,走到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用脚力带动眼力,将脑力融入笔力,记录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三)训练善于发现、勇于发现的眼力

基层干部群众对身边的变化可能熟视无睹,需要媒体记者去发现、去挖掘,这是媒体记者的基本功。特别是长期与他们保持联系,可以第一时间从“寻常”中看到“异常”,掌握发生的新变化,再梳理、提炼,写出的报道就会更加可亲、可信、可感。

四、结语

新闻媒体要做好乡村振兴报道,既要立足新方位、把握新形势、找准新坐标,传播好、解读好党的“三农”政策方针,总结好、报道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舉措、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又要把笔端、镜头对准一线普通干部和农民群众,用持续的常态化的新闻报道服务“三农”,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推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潮

参考文献

[1]王翠,孔玉瑶,张锡杰,王筱.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J].青年记者,2022(14):86-88.

[2]何兰生.讲好振兴故事,放大“三农”音量[J].中国记者,2022(1):21-25.

[3]潘登.如何在深入调研中挖掘地方“三农”重大题材亮点:以《广西日报》的实践为例[J].新闻潮,2023(5):63-65.

[4]杨东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J].党建研究,2018(8):20-22.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观测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磁暴恢复相后期超低频波观测分析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