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2024-03-08马志军
马志军
单元整合需要教师找到单元知识间的关联性或共通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整合教学的目的。在语文学科中,单元文章是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而设置和编排的,且单元文章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故而,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该教学策略的效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水平的整体进步。
一、立足单元整合开展诵读训练教学
诵读是语文学科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常用该手段帮助学生熟悉文章以及扫清阅读障碍。但是,诵读的作用远多于扫除阅读障碍这一点。在学习语文文章时,学生能够通过诵读文章,感知情感变化、体会文字美感、感受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习《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文章。在对文章进行单元内容整理时,可知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相应的文章也与“爱国”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围绕“爱国”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训练,体会“爱国”这一思想情感在不同文章中的具体呈现。在学习《古诗三首》时,学生需要分别完成对《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的诵读训练。首先,学生需要知晓三首古诗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怀的。在《示儿》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在诵读中,学生会感受到作者那种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的情绪变化,而这也是学生在诵读时应充分体现的内容。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诗时,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可知,作者是借助乐景表达哀情,如青山、楼宇、歌舞、游人醉等,都是作者眼中的景色,但从这些景色中却看不到欣欣向荣的面貌,反而是激起作者对家国腐朽的叹息、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基于此,在诵读时,学生需要读出眼中有美景、心中有家国的情绪状态,以此来呈现诗中的爱国情怀。在学习《己亥杂诗》时,学生会发现本首诗的情感与前两首又有不同。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恃风雷、重抖擞、降人才”等能够激发人们豪情壮志的词语,抒发自己渴望变革、期盼未来的美好爱国情怀。故而,在诵读时,学生需要充满豪情壮志、充满理想,以抒发作者振兴国家的思想。
至此,在诵读训练中,学生需要先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进行诵读练习,这样便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诵读能力。
二、立足单元整合开展整组练说教学
整组练说是指以口语交际为主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在“口语交际”这一教学阶段,才开始进行表达练习教学,且是以单独练习的方式,这就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重技巧,不注重内容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进步。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以单元文章为整组,借助单元文章间的关联性特征,引导学生在任一篇章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便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组织学生进行整组练说,让学生在练说中提高表达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达到有效训练、扎实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文章《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时,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借助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中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思路,并完成口語表达练说。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要求有首有尾、有逻辑。如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文章中运用红日、山河、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来表现中国少年应是英姿勃发、屹立潮头的,体现国家积极发展、前程光辉灿烂的情感。而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可从两个方面思考答案,其一是中国少年是风雨飘摇背景下稳如磐石、心有担当的少年;其二是中国少年是少年中国的青春元素,也是承担未来中国发展的基石。因而,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合理组织语言,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其他文章的课后习题练习口语表达。
至此,在进行整组练说教学时,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课后资源为主,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立足单元整合开展同类对比教学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阅读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学生也是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对此,在单元整合教学下,教师可以采取同类对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进行不同文章的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在面对文章时,便可以做到整体分析、关联分析,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性运用,从而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进步。
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章的对比学习,让其做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一篇细致讲解、一篇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借助前一篇的学习方法,理解与分析后一篇文章。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需要了解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笔墨刻画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怎样理解文章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句子。在分析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运用概括法提炼文章核心、划分文章结构;然后再细致分析文章句子,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刻画圆明园等,进而让学生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文章《小岛》。同理,学生需要先整体阅读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知晓本文具体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然后再具体分析文章,如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刻画小岛环境、具体如何体现小岛环境的艰难。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前一篇文章习得的知识与方法,也对后一篇文章进行了全面学习,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至此,在同类对比课堂中,学生借助对两篇或多篇文章的对比学习,一方面可以发现文章间的不同,做到对不同内容的精准掌握,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比思考能力,锻炼其知识迁移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时,笔者提出了诵读训练、整组练说、同类对比三种教学方法,这三种不同的整合策略分别对应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对比分析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持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基础。故而,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单元知识内容,培养其分析与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扎实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