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4-03-08王子涵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周瑜诸葛亮探究

王子涵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理解新课标内涵、确立教学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汲取了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是国家围绕语文教育现状提炼的新要求,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教师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基础理念内涵,快速实现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以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为其学好语文知识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准确把握教材,探索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与教材改革、学生学习变革相辅相成。教师在确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后,通过准确理解教材的结构、主题和内容,整合优化知识板块,探寻更适合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思维能力,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1. 把握教材特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特点,掌握课文的篇数与体裁、单元主题的内涵,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任务群重组为课堂教学内容,对各知识板块对应的练习方向、数量与难度做出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探索更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思考、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将其被动做任务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读、自学和自悟。教师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积累、口语表达、阅读与写作等板块知识的教育功能作用,实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2. 把握学习成长目标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以及教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譬如之前教师以分析、讲解、提问、板书为主要手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在教师是课堂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兴趣、意识和习惯为前提,以产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听、想、做、说为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拓展积累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实现从知识记忆结构向知识应用结构的转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

二、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思想启发是变革其学习方式的目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利用好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1. 点燃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其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大,且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精神。也就是说,教师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社会活动、自然现象、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历史概况等知识为支点,建构学生的认识体系,引导其通过观察、体验、鉴赏、审视、感悟等实践理解语文内涵,认识语文意义,获取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与思考创造条件,使其保持学习的专注力,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的,学习过程是自然而发的,学习结果是在教学评价中体现的。

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之后,笔者提问:“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做?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提炼蔺相如有哪些高尚品质。”有的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到蔺相如的爱国精神,有的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有的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到蔺相如的道德品格。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笔者带领学生回归渑池之会、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文本,引导其抓住故事主题、关键词句、关键人物等展开质疑。学生通过故事人物的视角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释疑,最终提炼出更多的学习心得。

2. 形成共鸣, 引发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应只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发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进行更广泛的思维碰撞,相互取长补短,才是实现共同进步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通过合作巩固学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教师依托灵活的分组,明确的分工和明晰的方法,确保学生高效地合作学习。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笔者首先提出:“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周瑜的计谋的?想象一下整个事件中诸葛亮和周瑜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基于《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片段,教师引发学生对该故事情节的想象,对上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当部分学生对诸葛亮和周瑜有怎样的心理变化产生疑问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通过解读文本,有的学生认为:“周瑜是非常痛恨诸葛亮的!”有的学生质疑:“既然周瑜这么痛恨诸葛亮,为什么不直接将他杀掉呢?”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一定很讨厌周瑜!”有的学生质疑:“既然讨厌周瑜,为什么要与他共事呢?”根据学生的观点和质疑,笔者顺势推荐“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让学生阅读,使其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总结的环节中,组内学生概述故事内容,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表达出来,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助纠正。可以说,整个过程是回顾、提炼、分享、应用知识的过程。另外,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端正了学习态度,还养成了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3. 激活思维,深化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授其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探究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材料,以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引导其发现问题,使其在论证和辨析中进行有思想的表达,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深入挖掘知识的应用技巧。

如在学习《好的故事》一课时,笔者以课题实践研究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作者鲁迅的作品集拓展课本知识,弥补单一作者单篇课文学习丰富性和完善性不足的问题,以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为先导,如鲁迅有怎样的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鲁迅的作品有哪些风格特点等,使学生立足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在寻求、认识和分析问题中建构认识方法,在比较、分析和推理中提炼知识,进而攻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好的故事》的课题实践研究,笔者按照“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建议——整理材料,形成结论——形成小论文”的步骤实施,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实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建构完善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推动其思维能力从低阶向高阶的发展,教师应当立足新课程标准理念改革课堂教学,通过点燃氛围,促进自主学习;形成共鸣,引发合作学习;激活思维,深化探究学习,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有思想地表达:语文学习方式变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48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周瑜诸葛亮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