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4-03-08王卉甜
王卉甜
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与焦点,科学、数学、语言、思维、学习、教学、评价等,都应该建立在信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本质,从而主动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思想地表达,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
1. 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应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在保证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设置能够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全面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想认知与领悟,借助新课改实施作用,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培养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培养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
2.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阅读理解教学,学生会逐渐提升理解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不断培养学生视图能力,促使学生逻辑思想和表达思想得到快速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3. 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实现思想的表达与传递,有利于其展开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促进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与培养。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拥有独立思维能力,成为新时代会表达、有思想的接班人。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现状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心智不成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另外,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有限,其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思想表达会存在片面性,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些不利于教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 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师生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导致教学失去趣味性和新颖性,大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倘若教师仍然选择传统教学方式,忽视趣味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况。
3. 教师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缺少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忽视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有些教师忽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与推广,凭借自己原有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对新课改实施背景与要求并未深入解读,不重视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影响语文教学改革进度的开展,难以为学生制订更加适合且恰当的教学方案,忽视学生个性化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路径
1. 巧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角色扮演,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取真实生活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思想表达的欲望与兴趣。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为学生组织一次实地考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全面分析与考虑学生实际生活状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抓鸟这项任务,并将抓鸟的过程记录下来。在学生体验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会提出相关问题:“当我们抓到鸟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在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下,学生认识到鸟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应该受到保护,因此,抓到鸟之后就要放掉小鸟。同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树立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愿景,为写出更加饱满的内容奠定基础。
2.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心理学专家认为,学生只有经常动脑、动手、动口,并积极地发现与分析问题,才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复杂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同时,問题也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突显针对性与连贯性,确保问题提出的质量与效果,争取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黄山奇石,然后通过多媒体,将黄山奇石的景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如临其境,然后再引入课本知识内容。在课文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教师向学生提问“仙桃石”这一名称的由来,并对其中涉及的生僻字进行提问。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景观。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丰富讲解内容。
3. 解放学生天性,放飞学生思想
从价值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促进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想法非常天真,并且充满了奇思妙想,在其思想萌芽的时刻,教师多给一点宽容和鼓励,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与创造性学习,这样会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在教学《小猫钓鱼》时,教师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问题,然后由另一名学生回答。在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能够专心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找准时机提出问题:“如果课文中的小花猫一直玩下去,就会一无所获,你们觉得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玩也可以学到本领。教师询问学生:“玩可以学到哪些本领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思想,说出玩可以学到跑步、跳跃、爬树、扔球等等,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本领有什么用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然后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说出学会爬树在关键时可以逃命,学会跳跃可以拿到高处的东西,在学生积极回答与思考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融洽与轻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4. 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有效性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一般会引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认知与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根据本文主要描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海底声音、明暗程度以及动物等因素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三点作为主干,然后向外延伸绘制分支,最后绘制成为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与推广,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师通过问题情境与探究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探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说出心中想法与思想,并学会表达与分享,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与观念,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有思想地表达:语文学习方式变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48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