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的低年级小学语文口头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4-03-08乔卫丽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口头生字课程标准

乔卫丽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与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对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文字是必不可少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一、二年级的表达与交流版块提到:“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作业的量,更要关注作业的质。同时,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更让教师开始关注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领域。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口头作业作为一种作业形式,既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模式比较单一,缺少切实的指导,学生完成口头作业的质量不高,而教师的评价也比较滞后,导致口头作业的成效甚微。其实,小学语文口头作业,还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布置与实施。本文就结合低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探讨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口头作业的设计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出低年级小学语文口头作业设计的路径。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作业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生的思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只有发散思维,才能在语言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这也提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年段要教的语言知识点,找准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思维。针对以上的特点,语文口头作业要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案例1 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头作业目标(见表1)

教师布置口头作业,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再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才有明确的方向。

二、基于年段特点,丰富作业内容

新课标倡导教师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完成口头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语文口头作业的基本内容有: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拼读生字拼音、书空要书写的字、用字或词语练习说话等。而形式可以有: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形式融合在不同的作业内容中。

1.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朗读背诵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朗读背诵还是增强语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课文的生字和内容,教师可以布置手心书空和大声朗读的作业。

案例2 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语言文字积累作业设计

(1)认读课文后面10个生字。按正确笔顺在手心里书空“了、子、人、大”。

(2)不加字、不漏字,字字音准,大声背诵课文。

(3)生活处处有汉字:请学生找一找带有“木字旁”和“口字旁”的字。

第一项是认读生字,就是要借助拼音,先拼一拼音节,再读一读生字,达到拼音复习和生字复习的双重目的。而手心书空是一种有趣的形式,学生在自己的手心里写字,这种奇妙的感觉难以言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发现,每到这个环节,学生都信心满满地伸出自己的小手,准备写字。教师利用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写字的特点,设计“小黑板书空”作业: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写一写生字,左手伸展抬起,右手食指伸出,其他手指自然握好,做好姿势后说出来:小黑板,竖起来。写“了”字,一笔“横撇”,二笔“弯钩”;写“了”字,一笔“横撇”,二笔“弯钩”,三笔“横”; 写“人”字,一笔“撇”,二笔“捺”;写“大”字,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捺”。

第二项就是朗读的作业,所谓“熟读成诵”,让一些在课堂上还没有背会的学生回家再继续背诵。大声地背诵给家人听,也是一种自我展示,能够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项作业则是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其实,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将作业引入生活中,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阅读拓展,提升素养

新课标对学生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需要一个良好的閱读习惯支撑,而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坚持。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是统编教材开辟的新内容,这个栏目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家长为助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共同学习为主线,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对于第一篇文章《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师可以作为范例,引导家长与学生开展亲子阅读,拓展课外知识,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案例3 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语言文字运用设计

这张阅读单提示了家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提示了家长如何和学生一起读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是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人物,采用一年级学生喜乐见闻的形式,与家长一起读一读、演一演,体会故事中的快乐。而第二项指向语言表达,学生在谈论感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这本书提供的“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内容来看,基本是比较传统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一年级上册最后一篇“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联系实际生活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而传统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

3. 看图说话,锻炼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学段要求与具体内容,希望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并且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挖掘其语言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接触教材时会发现文本中出现了不少插图。在识字单元的《口耳目》中,除了有“耳、目、口、手、足”五个字外,还有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很好的教材资源。

案例4 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冊)语言文字运用作业设计

(1)请学生看着这幅图,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进行描述。例如,谁在哪里做什么。

(2)(选做)学生还可以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分层式的作业,也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平台。

三、借助家校平台,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不仅涉及内容的布置,还要兼顾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有些口头作业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挖掘生生间的学习资源。

1. 作业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为例,教师除了借助图片、视频以及学过的言语材料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推理、判断、表达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来引导学习。学完一课,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第1课作业:

选择三个自己喜欢的字,说说记字的好办法。

观察大自然,任选一个句式说一说。

句式(1):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_______从树上落下来。

句式(2):天气_______,树枝_______,_______雪花从空中落下来。

第1项作业是基础性作业,第2项作业进行分层练习。句式(1)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叶子飘落的样子,从而体会秋天的美景,感受对秋天的喜欢。教师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音乐伴奏下,请他们来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学生会想象叶子是慢慢地、轻轻地、打着旋、翻着跟头、跳着舞……从树上落下来。

句式(2)是让学生通过大自然,借助句式,联系生活来进行想象和表达。学生的语言生成是丰富的:天气冷了,树枝白了(结冰了,光秃秃的,盖满了雪),一片片(雪白的、翻着跟头的)雪花从空中落下来。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的文本语言得到积累与迁移。

2. 作业的评价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口头作业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录下来,发送到学习平台。教师利用家校互动平台的优势可以实现多元评价。在听完学生的作业后,教师可以及时评价,比如,“点个赞”“送个花”,还有一些学生读错,需要教师及时纠正,教师既可以反馈到作业里,还可以当面反馈,给予个别指导。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细致地点评每个学生。

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生生之间的评价资源。比如,学生进行“和大人一起读”,请其与家长一起读读故事,并将语音或视频上传平台。在这个平台,每个家长和学生都能听到,在听完同学的内容后,可以给予评价。

同学的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比如,同桌互听,按学号互听,按喜欢的选择性听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给予评价。这就涉及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学生在评价时,教师可以提供评价标准,以评促学。评价标准如下:

总之,口头作业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并设计形式多样的口头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口头作业成为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口头生字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读儿歌识生字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生字辨识大闯关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