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口舌操联合冰棒冷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

2024-03-07余凌燕施家芳施碧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6期
关键词:口舌冰棒洼田

余凌燕,施家芳,施碧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州 350001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由脑血管的突发破裂或者血管堵塞引起,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脑卒中后出现的吞咽障碍是其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2]。因此,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上不断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其中,针对吞咽功能康复,穴位按摩被用来刺激与吞咽相关的穴位,以调节和增强相应的肌肉活动和神经功能,促进吞咽协调性;在此背景下,口舌操与冰棒冷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案被引入并备受关注[3-4]。口舌操是一种运用舌头和口腔肌肉的特定动作来促进咀嚼和吞咽功能恢复的方法,而冰棒冷刺激则通过刺激口腔和咽喉部位,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有望改善吞咽困难问题。为进一步探讨穴位按摩、口舌操联合冰棒冷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诊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 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随机编号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共45 例,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40~75 岁,平均(61.29±3.24)岁;脑卒中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05±0.45)年;经诊断,30 例属于缺血性脑卒中,15 例属于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时间10~30 d,平均时间(21.19±2.04)d。观察组患者共45 例,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39~76 岁,平均(61.31±3.28)岁;脑卒中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08±0.42)年;经诊断,29 例属于缺血性脑卒中,16 例属于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时间9~31 d,平均时间(21.22±2.06)d。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信息,结果为P>0.05。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确诊符合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合并吞咽障碍,符合《中国社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与照护专家共识》[5]标准;意识清晰;能够顺利完成沟通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心肺功能障碍;合并传染性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中途出院或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口舌操、冰棒冷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①口舌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掌握口舌操的基本动作,包括:微小、吹哨、张口、闭唇、鼓气、内缩、伸舌、翘舌、左右咧唇舌等。每日勤加练习,每次练习时间20~30 min,每日可重复进行多次,以患者自身感受为主。②冰棒冷刺激:选择大号棉签,结合患者口味不同,将其浸泡至糖水、醋水、盐水内,然后放入冰箱内急速制成冰棒。冰棒冷刺激时调整患者体位至坐位,通过无菌纱布对患者舌尖进行牵拉,利用自制冰棒依次对患者前基底处、咽喉处、腭弓处轻力拍打,控制力度,以免产生恶心、呕吐感。通过自制冰棒分别对患者玉液、金津穴位进行刺激,告知患者练习空吞咽动作。每日冰棒冷刺激护理2 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采用穴位按摩疗法,对特定穴位进行施压、按揉和揉动,以缓解吞咽功能障碍。需分别在枕部、面部、咽喉选穴,其中风池、风府位于枕部;颊车、下关、承浆位于面部、廉泉、两侧夹廉泉则位于咽喉。先以拇指的指端进行点按,对每个穴位均需逐渐施加压力,再逐渐放松,每穴点按持续5 s 左右,重复10 次即可。再以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按揉方向与穴位所在皮肤保持垂直状态,持续5 s 左右,重复10 次即可。最后以手掌大鱼际对穴位所在实施回旋式推揉,揉动时需逐渐施加力度,每穴重复推揉10 次即可。每个穴位反复按摩时间保持在5 min 左右,每天开展2 次推拿,共需开展14 d 治疗,进行7 d 后休息1 d。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 个疗程的干预。

1.4 观察指标

1.4.1 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通过洼田饮水试验[6]对此次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告知患者端坐,饮用30 ml 温开水,记录用时及呛咳情况。1 级:优,能够1 次顺利完成水吞咽;2 级:良,分2 次以上,能无呛咳情况下咽下;3 级:中,能1 次咽下,但出现呛咳情况;4 级:2 次及以上完成水吞咽,且伴有呛咳情况;5 级:频繁出现呛咳情况,且不能全部咽下。正常吞咽功能:1 级,5 s 之内;可疑吞咽障碍:1 级,5 s 以上,或2 级;吞咽功能异常:3~5 级。

1.4.2 干预前后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 参照吞咽困难亚量表[7],评分标准如下:如患者仅能完成简单的吞咽训练,尚无法经口完成进食的行为,则视为1 分;如患者可以完成摄食训练,则视为2 分;如患者能够经口少量进食,但仍需营养支持辅助,则视为3 分;如患者可顺利经口完成1 种或2 种食物的进食,则视为4 分;如患者能够经口完成3 种食物的进食,则视为5 分;如患者可顺利完成3 种食物的经口进食行为,且无需营养支持辅助,则视为6 分;如患者除部分难以下咽的食物类型外,对大多数食材均可顺利经口进食,则视为7 分;如患者可自主完成日常进食,且无需医护人员从从旁观察监督,则视为8 分;如患者已经具备正常的吞咽功能,则视为9 分;如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进食功能,则视为10 分。

1.4.3 生存质量评估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量表[8]完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评估活动,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物质四个维度,26 个条目,各个方面评分设定0~100 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佳。

1.4.4 吸入性肺炎 统计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 进行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对比[例(%)]

2.2 干预前后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相应分项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1 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22%,对照组发生7 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56%,比较差异χ2=4.939,P<0.05。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变之一,会引发脑内循环功能异常,发病特征为急性、快速性等。导致脑卒中的诱因相对较多,如血管狭窄、阻塞、破裂等会引起局部循环系统障碍,导致急性病症的发生。脑卒中的危害在于缺血、缺氧的异常状态对脑实质细胞、神经细胞的损伤,短时间缺血缺氧会直接引起细胞的死亡,从而使某一神经功能表现出障碍的情况,其中吞咽功能发生率较高。在脑卒中的过程中,由于神经细胞的受损,控制吞咽功能的能力也会相应受到影响。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其原理在于患者的迷走神经、吞咽神经、舌下神经出现损害,进而造成真性或假性球麻痹,出现舌运动时间延迟、吞咽肌肉功能下降问题。中医将因脑卒中而导致的吞咽障碍划归入“喉痹”“暗痱”范围,其病根在于脑部,病症体现在咽喉处[9]。如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严重,不仅影响心理状态,进食行为等,甚至可能因呛咳、误吸等出现肺部感染、窒息死亡。常规干预比较简单,且针对患者口舌方面训练内容较少,无法满足患者预后需求。因此,寻找有效的康复方案,重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按压、揉动或刺激,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首先,穴位按摩刺激特定穴位,可以通过传递神经冲动,影响大脑中的相关神经传递途径和调节中枢,从而增强或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有助于改善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和顺畅性。其次,穴位按摩的刺激可以促进穴位周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从而提高咽喉肌群的协调性和力量,改善吞咽功能。再次,穴位按摩的刺激有助于促进穴位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同时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有助于恢复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最后,穴位按摩可能通过促进神经营养物质的供应,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能促进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建,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10-11]。

口舌操和冰棒冷刺激通过刺激口腔和咽喉区域的肌肉和感觉,促进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机制在于:①口舌操通过特定的口舌动作,刺激口腔和咽喉肌肉的运动,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这些动作包括微小动作、吹哨、张口、闭唇、鼓气、内缩、伸舌、翘舌、左右咧唇舌等。通过不断练习这些动作,可以增加吞咽肌肉的力量,提高吞咽的协调性,减少吞咽困难和食物误吸的风险。②冰棒冷刺激利用冰棒或浸泡在不同口味液体中的棉签来刺激口腔黏膜和咽喉区域。冷刺激可以引起口腔和咽喉的肌肉收缩,增加咽喉区域的感觉刺激,从而增强吞咽反射和肌肉功能。通过将冰棒轻力拍打在患者前基底处、咽喉处和腭弓处,以及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吞咽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并帮助患者学会空吞咽动作[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口舌操和冰棒冷刺激对改善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能意味着这种联合干预方法在改善吞咽功能方面更加有效,相比仅采用穴位按摩,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吞咽能力。这为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有效干预方式。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穴位按摩联合口舌操和冰棒冷刺激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干预后的观察组在吞咽功能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与改善。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相应分项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穴位按摩联合口舌操和冰棒冷刺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观察组出现1 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22%,对照组发生7 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56%,P<0.05。由此可知,穴位按摩联合口舌操和冰棒冷刺激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总而言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通过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口舌操、冰棒冷刺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有效改善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改善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口舌冰棒洼田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作业布置:不妨费点“口舌”
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巧用冰棒棍
冰棒的由来
南瓜山药盏,口舌生津原滋味
消失的作案工具
冰棒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