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2018-01-02张艳
张艳
【摘要】教学中,一提到作业,就会默认为是“书面作业”,其实,学生作业除了书面形式还应该有口头形式.数学教学中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重复讲了很多,习题操练了很多,课后学生仍不会做.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卷面作业究竟能够多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这个反馈过程是不是太长?为此,笔者尝试加大口头作业比重,让学生在表露思维动态时“能说会道”.
【关键词】口语;答辩;表达;策略;优势
口头作业的即时性、便捷性使审题、解析、表述等思维过程连贯有序,教师可以即时掌握学生思维动态,实现和学生的思维对话,即时做出有效评价.学生也能够及时了解答题成绩,找准认知误区,扫清思维障碍,找到调整改进方向.
一、口头作业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目标、评价的不同,口头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说算理和算法:一些简单作业,如口算、估算等,让学生口答,当然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说出结果后,还应对算理、算法作简要说明.如,20×70=1 400,算出结果后,学生应该能解释:利用乘法口诀“二七十四”算出初步结果后,直接在“14”后面添加两个“0”.
说方法和思路:不同的人考虑问题会有不同的角度.数学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只需学生说出思路即可.
例如,罗列一些数据,问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题目:学校体育器材室有篮球13个、足球39个、皮球15个、排球26个.情境很简单,但可以解决多个显性和隐性问题.根据信息,学生可以直接解决“皮球多少个?足球多少个?”这样的读数问题,也可以解决“求和”“求差”的读数计算问题.此外,部分学生还会发现“排球是篮球的2倍”“篮球是足球的13”等倍数、分数问题.一题多问,激发学生兴趣.
说过程和结论:一些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口述过程及结论.数学中有很多动手体验数学的内容.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教师和书本为根本依凭,书面表达实验过程及结论很困难,但是通过“说”的方式就显得切实可行.
二、口头作业的命题策略
口头作业要便于口答,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和口头表达能力弱的都能发言.命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如教学“确定位置”后,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地理位置,设计一道辨认方位的题目:指出学校食堂、图书馆、厕所、门卫室等各在学校的什么方位.该题考查学生能否准确辨认八个基本方位,转换观察点和参照物,能否准确描述相对方位.通过口头交流,让他们经历分析、推断、描述的过程.口头作业出题时,要整合教学目标,注意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重视培养塑造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课程,笔者梳理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为了深化理解与强调应用,笔者设计了两道口头作业题,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然后分组交流过程与结论.
(1)用12个边长是4 cm的小方块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试着说说你的拼法?并计算出新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用32根3 cm长的木棒,摆出相同的正方形,最少能摆出几个?最多呢?说说你的方法?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要求:先用学具摆弄,然后在稿纸上画一画,最后用数字算一算;然后遴选最有代表性的一题组内交流.言之成理得10分,表述完整精彩再加5分.
上述两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通过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发现:第(1)题,拼法不同导致拼出的长方形形状也不一样,不管怎么拼,虽然长方形周长发生变化,但是面积始终保持不变;第(2)题富有创造性和自主性,除了常规的分散方法,还有连体共边组图的情形,因重边的条数又可以分很多种类,周长和面积均发生变化.这样,“说”和“做”交替互补,做到“知行合一”.
三、口头作业的明显优势
口头作业冲破了“卷面笔墨答题”的局限,能把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入数学活动中,在形式上使作业生动有趣.学生多种感官被积极调动激活,参与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自我展现的机会覆盖全员.答题方式规避了书面作业的刻板、单调、沉闷等缺陷,量少时短,减轻学生的审题疲劳和情感麻木.同时,口头作业可以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或“×”的机械评判被鼓励性点拨性的语言取代.口试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实时完成自主建构;面试的过程更能完整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路径,师生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互动交流,指令和反馈信息都能及时交互作用.“口头答辩”的过程也能展现个性风采,容易感染和带动他人,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
口头答题让分析、推理、表达的过程高度整合,连贯流畅,学生在这一套完整的思维集合反应中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同时口头答题能加大思想方法的传播广度和速度,能够让教师、同学及时了解发言者的想法,并得到最迅捷的批评建议.通过一个学期两个平行班的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对比试验,笔者发现,加大口头作业的比重,会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表达倾听、分析思辨等能力收效惊人.
口头作业为师生、生生之间搭建了及时沟通的桥梁,增进师生、師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灵魂碰撞.通过“说”作业,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同步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对学生学习理解中的困惑和错误做出准确诊断和及时纠正,避免将学生学习中的自然偏差简单归咎为态度不端.“学困生”将是口头作业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的问题会原生态当场暴露出来,为教师后期的辅导工作提供原始“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