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定襄留晖洪福寺

2024-03-07张子凡

文史月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正殿乐亭重修

张子凡

留晖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南7.5千米的南王乡留晖村中,坐北朝南,总体平面为长方形,东西72.3米,南北52米,山门及侧门部分呈八字形凹进,占地面积约3760平方米。《山西通志·文物志》记载,留晖洪福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天王殿)、攒尖阁(圣母乐亭)和正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寺内保存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六面经幢一座、元泰定元年(1324年)《重修洪福寺碑》一通,明清历次重修碑刻九通。1982年,洪福寺被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留晖洪福寺文物保护所。2006年,山西省文物局对洪福寺进行全面维修。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在山西方志中早有记载。清雍正版《山西通志·寺观四》载定襄县有“洪福寺三:一在西郦村,一在刘晖村,一在高长村”。现仅存留晖(刘晖)村一座。村名“刘晖”源自七岩山东魏摩崖碑铭“刘石增晖,符姚重焕”,刘指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刘渊(山西五台人),石指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清代光绪年间,“刘晖”被改作“留晖”,取夕阳西下、落晖尚存之意。

据寺内现存经幢记载,洪福寺始建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以前。元代《重修洪福寺碑》记:该寺重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因旧增新,扩而广之。……土木之雄,耽耽腾腾,如鸟斯革,如翚斯飞。高阶峻宇,十栋五楹,轮焉奂焉,为之一新。至于寓僧之室,委积之库,烹庖之厨,方丈斋房,皆有品味,无不毕备,七十余间。置田三百余亩,居货储粟,盈积库庾,与昔增盛。”可见当时的留晖洪福寺,规模宏大,美轮美奂,盛极一时。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大雄宝殿内彩绘壁画,塑立诸佛、菩萨像,栩栩如生。明隆庆六年(1572年),重修地藏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钟鼓楼和马王庙,又于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伽蓝殿并东西角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关帝庙。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大钟一口。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真武、关帝、二郎、龙王、牛王诸神殿,并圣母乐亭,工程较大。竣工后,“金碧辉煌,光照林谷,钟磬流亮,响彻云霄。前此凋零之况,焕然改观矣”。光绪十八年(1892年),又重修大佛殿、伽蓝殿、域台牌坊及观音殿等。

留晖洪福寺由中轴线建筑、东西配殿及东西两个跨院组成。中轴线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山门)、圣母乐亭、大雄宝殿(正殿)。东西配殿有东侧的二郎殿、七岩圣母殿、白衣大士殿(已毁),西侧的伽蓝殿、地藏殿、龙王殿。对称排列,布局严谨。东跨院为关帝庙,现存带抱厦关帝殿一座;西跨院原为禅院,现为留晖洪福寺文物保护所。

大雄宝殿?即正殿,是洪福寺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东西长17.50米,南北宽7.50米,高7.65米,占地面积131.25平方米。殿为砖石台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五檩梁架结构,斗拱一斗三升。正殿内的宋代彩塑是该寺的精华文物,也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整个塑像群造型灵动,法相庄严,排列和谐,栩栩如生,极富艺术魅力。

圣母乐亭?又称攒尖阁,为寺院正中的一座四角攒尖顶建筑,东西面阔10.80米,南北进深11.60米。乐亭违反坐南朝北、面向正殿的规制,坐西朝东,全部建筑由14根露明柱子支撑,因系移柱造,明间宽达6.28米,故在四角增设辅柱二根,给人以纵横各五间的假象。斗拱结构奇特,为明清风格,装饰性强,驼峰造型较早,当心间的普拍枋为原木。从梁架布置看,乐亭可能是在元代一开间小亭基础上,经明清扩建,更换斗拱和瓦面而成攒尖顶方亭。2009年维修过程中,在圣母乐亭屋面西侧的一块筒瓦上,发现了“正统十年(1445年)捌月初六日本寺僧人能景、常满”字样的烧造铭文,说明明代中期此寺就已声名远播。

七岩圣母殿?洪福寺所以建有乐亭,是因为寺内建有圣母殿。乐亭坐西向东,正对着圣母殿,更加凸显出圣母殿在整个寺院中的重要位置。圣母殿与正殿西侧对称布置的地藏殿营造法式完全一样,均为清代建筑,灰脊筒瓦,圆直木柱。悬山顶面阔三间,四架椽前后无廊,不施斗拱,梁架结构很普通,但因殿内供奉七岩惠应圣母,成为寺院重要殿宇。

留晖洪福寺整体布局紧凑合理,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山西古代佛教庙宇建筑群的典型实例。寺中圣母乐亭是国内现存唯一居佛教庙宇中轴线中央的戏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乐亭这种独具特色的布置,反映出忻州定襄一带崇拜七岩圣母的信仰。

七岩圣母,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创始人赵襄子的姐姐、代王夫人。《史记·赵世家》记载:“简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摩笄山即定襄七岩山。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烈女,在七岩山建庙,四时祭祀,香火不断。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朝廷尊崇其为烈女,宋徽宗赵佶敕封其为惠应夫人,并建“神母祠”。到元代,人们逐渐赋予“神母”一个新的使命,就是给无子嗣的人家送子。于是,神母演变为圣母。直到现在定襄一带还流传着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圣母祠拜祭圣母、爬山赏景的习俗。求子的夫妻,上午到七岩洞内的七宝池中捞取鹅卵石,乞求圣母赐子,下午则到山下洪福寺内,观看由住持僧人主持的隆重祭祀仪式。

时至今日,圣母乐亭仍然发挥着作用。留晖庙会一如既往地年年举办,乐亭里主要上演的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小戏和八音会。乐亭演出的台口也改变了方向,面向山门,以便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古代建筑为顺应時代需求更好为大众服务在这个山村古建中得到了印证。

猜你喜欢

正殿乐亭重修
有趣的乐亭话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灵石县马和村晋祠庙及其乐亭考
王安石两首“众乐亭”诗考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简述乐亭大鼓
关于独立院校重修现象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