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次摄影史话漫谈

2024-03-07杜英东

文史月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榆次照相馆老照片

杜英东

今天,手机摄影技术的普及,带给我们一张张赏心悦目的摄影作品,让人们感受那精彩的瞬间,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在你欣赏一张张精彩、震撼的照片时,可曾想到摄影术的诞生只有100多年历史,在清末民国时期,照相还是少数人的高消费,普通人家是照不起相的。

喜欢收藏的我从2012年起开始收藏山西老照片,尤其想看看过去的榆次是个啥样子。榆次100多年来的摄影发展史是怎样的呢?榆次有过哪些照相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收集,总算有了一些令人满意的老照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为我们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的榆次城市面貌、风土人情、晋商历史等等,老照片中蕴含了太多的历史信息,每一张老照片都可以解读出榆次曾经的一些往事。

先从摄影术的诞生说起。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摄影技术在法国正式诞生,发明人是法国化学家、艺术家路易·达盖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以清廷失败而告终。随后,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随着大批商人传教士的到来,摄影术也传入中国香港、广州等地并逐渐向北方发展,从东南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地照相馆的相继开业,继而发展到北京、天津等地。

山西地处内陆,相对封闭一些,但是,晋商在明清商场驰骋500年,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自然也就较早地接触到了摄影术。在北京兵部任职的灵石人杨昉成为晋中摄影第一人,也是山西最早的摄影师。杨昉(1830—1894),字少初,号朗山,清灵石县张家庄人。其父杨尚文,字仲华,号墨林,藏书家。杨昉是中国摄影的先驱者,也是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者,他在北京拍摄了很多照片,光绪六年(1880年)返乡并带回来照相机、缝纫机等设备。几乎是同时期,也是光绪六年(1880年)左右,随着探险家传教士进入山西,他们也把摄影术传入了山西。这个时期还没有专门的照相馆,探险家传教士们拍摄了大量山西老照片。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有名的摄影师有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法国汉学家沙畹,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等人。

目前榆次最早的蛋白照片南大街街景,大约拍摄于1890年前后。照片中左边商铺字号为永康镇许家的“巨和昌”,东家是著名的晋商许尔昌。第三家为药店。右边为金珠首饰店。南大街为清末榆次的商业中心。而常家留存有进士常麟书、常赞春弟兄们读书生活的清代老照片(约1890年左右),说明晋商大户们早早地接触了来自西方的这项新发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省城太原有了第一家照相馆——?摹真照相馆,地址在校尉营,老板朱益文。这个时期,考察正太铁路线路的正太铁路总工法国人埃士巴尼和副总工法国人米来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榆次拍下了城隍庙玄鉴楼照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着正太铁路的通车,法国人拍下了包括正太铁路榆次站在内的正太铁路沿线系列照片,宣统元年(1909年),山右第一商区太谷县首家照相馆瑞丰照相馆开业。而榆次经济相对于太原、太谷就差一些,所以照相馆的出现要在民国早期了。

榆次第一家照相馆还是未解之谜,虽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的《榆次文化志》《榆次市志》以及《榆次文史》27期上记载第一家照相馆是丽生照相馆,但是记载的开业时间却有不一致的地方。《榆次文史》27期上侯尊五先生写的《榆次照像业的发展》一文中称“民国十年,河北南宫县人张馨亭在榆次衙门街路南开了一家照相馆,是榆次第一家照像业,起名为丽生,照相设备全是进口货,由张馨亭带两个徒弟,一直经营到民国二十六年张馨亭去世。丽生开业之后不久,车辋常凤桥在城内北大街路西开设榆次第二家照相馆,起名为双星,由常凤桥带一徒弟,营业至1930年”。而《榆次文化志》和《榆次市志》均记载榆次摄影最早为20世纪30年代,张新亭和常瑞峰(即常凤桥)分别开设有丽生和双星照相馆,日军侵占榆次后全倒闭。当时照相业刚刚起步,摄影室设备极为简陋,摄影室三面玻璃墙,摄影师利用黑白布幔调节光线,阴雨天光线不好就不能干了。当时业余摄影者也有,属于流动照相摊,城内南寺街两级女子学校有个马老师,业余摄影干得出色。一开始照相馆只拍室内人像,后来也有了室外摄影,承接郊游、大户人家结婚照相等。华丽照相馆就可以拍大幅的室外照片。

而据笔者多年收集的榆次实物老照片来看,民国时期,榆次最少有过8家照相馆,分别是“丽生”“华丽”“双星”“秀真”“新生”“丽真”“正大(太)”“丽华”。其中各照相馆存世的老照片中数丽生照相馆的最多,这也反映出丽生照相馆经营的时间长,但是不是第一家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现存华丽照相馆的一张郊游老照片上题记落款为民国17年(1928年)六月摄影,也就是说华丽照相馆最迟在民国17年(1928年)已经存在,这也推翻了《榆次市志》和《榆次文化志》的记载时间。著名金融家贾继英家五子同婚的大幅照片拍摄于民国19年(1930年),两张一套,一张为五子五媳合影,题词由贾继英的同事太谷人李步青书写,一张为贾继英夫妇以及弟弟贾继曾和五子、五媳、喜娘、儿童40多人的合影。五子同婚,全国少有,又是晋商名人家族史料,可以说,是民国老照片中的珍品,只可惜照片背板边缘裁剪过,已不知道是哪家照相馆拍摄的。成书于民国24年(1935年)的《榆次县志》卷六中记载“三十年代时榆次有三家照相馆”,可惜没有记载是哪三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华丽、秀真两家照相馆的具体位置以及投资人已经无法考证,期待有新的史料出现。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月4日,榆次沦陷。全面抗战八年中,榆次先后有侵华日军20师团、109师团、独四混旅团等部队驻扎,日军拍了不少榆次城市面貌以及民俗人物的照片。近些年从日本回流不少,使我们在今天通过侵略者的镜头能看到80多年前的榆次城市风貌,看到城墙、城门等一批消失了的建筑。

民国27年(1938年),河北籍人卢好义与妻子韩兰芝在城内北大街北段开设新生照相馆,从存世的带有“新生照相馆”字样的照片来看,民国31年(1942年)时,新生照相馆还在营业。卢好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担任公私合营榆次市照相一部的主任,照相一部也就是后来的红卫照相馆、北大照相馆。

抗战时期还有两家照相馆,一家是正大(太)照相馆,经营地址不详。另一家是丽真照相馆,地址在北大街,榆次围棋界老人程富平老师写的《榆次围棋史话》中提到:“榆次围棋要追溯到1942年(民国31年),当时榆次城唯一的照相馆是许家兄弟开的。二人不仅会照相,还会下围棋,据说和日本人学的,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榆次城内的日本人非兵即商,至于向兵还是商人学的已不得而知,但许家兄弟学会围棋却是难能可贵,开创了榆次围棋历史的先河。”这个说法中的照相馆可能指的就是丽真照相馆,不准确的是当时还有新生照相馆和正大(太)照相馆存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姓李的平定人在树林街口开了丽华照相馆,一直经营到榆次解放。据一本榆次商会1950年支援抗美援朝的捐款账本记载,照相业中只有丽华照相馆捐款一万。

新中国成立后到公私合营期间,又有“华明”“庆华”“庆昌”“旭东”等几家照相馆陆续开业。华明、庆华、旭东这几家照相馆都在北大街路西,51号是原来的新生照相馆,庆华是60号,华明是65号,旭东是117号。庆昌、庆华两家照相馆的开办人是李姓弟兄两个,以两人的名字命名,是丽华照相馆老板的两个儿子。1956年全国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这几家照相馆以及新生、丽华照相馆,改造成公私合营榆次照相部,下分照相一部、照相二部、照相三部。1958年,照相二部在粮店街建成新馆,命名为红旗照相馆,而照相一部则在北大街北段路西原新生照相馆旧址,照相三部在北大街南段路西。进入20世纪60年代,摄影项目主要以人像和机关单位、学校、工厂团体照为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摄影一部改名为红卫照相馆,20世纪80年代改名为北大照相馆。改革开放初期,晋中饭店门面上又新开了海鸥照相馆,后来又在西顺城街八一饭店大楼开了分店。

新中国成立初,比较出名的摄影师有郝学功、卢好义、郝公瑾、许明山、曹文深等人。1956年以后,涌现出了王祥云、张建华、武福洪、石凡、王元栋、李丕明等钻研摄影的干部,由单纯的人像摄影发展到新闻、民俗等方面,摄影技术得到提高。1956年,石凡拍摄的“榆次民兵声援苏伊士运河”,李丕明拍摄的“农家乐”“琴声”参加了省展,武福洪拍摄的“高洁”“新月”发表于《山西日报》。20世纪80年代,王元栋的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展出中多次获奖。1988年,王元栋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

1982年3月,榆次市摄影学会成立,是晋中第一个摄影组织,榆次摄影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3年至1990年,榆次市摄影学会除正常举办摄影讲座外,还举办了七期培训班,培养了200多名摄影人才,每年举办摄影作品展,先后展出3000余幅作品。1987年2月19日华美图片社文化馆新楼举办“华美杯”全国首届彩色摄影大奖赛。1991年2月28日至3月24日,榆次报社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10个单位联合举办第二届“华美杯”全国摄影大奖赛及影展,展览地点在北门口的文化馆新楼以及东顺城街,参赛者1800余人,共邮寄作品1万余件,榆次约有20万群众观看展览,并且有日本、苏联等国摄影家参加,反响很大。位于道北街路西的华美图片社,经理是王全珠,引进了日本先进的冲洗设备,为当时榆次乃至晋中摄影行业的领跑者。

这个时期,榆次市摄影学会有会员200多名,其中有中国摄影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冀安信、王元栋、李丕明、王全珠、康文平、武福洪、武澂、温祁明、赵步锋、范岐山、张应康等50名,有省级会员86名,地级市会员50名。这个时期,榆次有百余幅摄影作品获国家、省、地级市奖项,榆次的摄影事业也发展到了巅峰时期。1998年,华美图片社举办了武福洪、范岐山、王元栋、张应康、王全珠五个人的影展,日本同行前来参观影展。

20世纪80年代,是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的年代,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摄影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光明、长征、桥北、青年、正太、春光、榆次彩色图片社、华美图片社、华艺影楼等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乡镇村庄也有了个体照相馆,比如城东源涡村的“源涡摄影部”,更多的是流动照相个体户,方便了农村老百姓。这个时期学校毕业团体照、逢年过节家庭照、旅游外出景点照是重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属于榆次市服务公司的北大、红旗、海鸥三家照相馆相继改制成立民营摄影公司。

北大照相馆于1990年榆次老城改造拆迁时,该店用自身积累的资金,在北门口东侧邮电局旁边,购置了一套三层结构43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名改为榆次彩色图片社,田步云任图片社经理,资产达到200余万元。1995年田步云调回服务公司工作。图片社经理依次由李喜成、南东民、刘贵科、田力担任。1997年,北大照相馆改制设立为榆次北大摄影有限公司,在2000年政府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1990年红旗照相馆经理为李志花,职工36人。1993年改为影像艺术中心,经理仍为李志花。1995年经理孙学勇。1999年底企业改制从榆次市服务公司分离,成立独立的实体公司。建筑面积508平方米,执行董事孙学勇,执行监事王子文。2006年11月因经营不善靠资产租赁维持。

海鸥照相馆改得晚一点,2000年由原人民澡塘和海鸥照相馆合并成立榆次海鸥摄影有限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13.5万元,董事长为刘建平,董事有张保峰、王玉军,李文刚为执行监事。营业地址在西顺城街17号原人民澡堂旧址。2000年6月,海鸥照相馆所属楼房因城市建设拆迁,在南窑东街19号租赁120平方米作为营业场所。從公司成立到2006年期间,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亏损严重。2006年,实行职工身份置换,全员买断。2009年更名为晋中海鸥摄影有限公司,法人曹志钧。

这个时期,婚纱摄影流行起来,华美图片社在西顺城街开设巴黎婚纱影楼,后来又有几家影楼相继开业,婚纱摄影成为时代主流。200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摄影打败了传统的照相行业,照相已经从一种高消费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为人们留下一张张精彩的影像,留下美好的记忆。

猜你喜欢

榆次照相馆老照片
奇趣照相馆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A LONG LENS
大惊小怪说晋商——游榆次常家庄园有感
老照片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