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录像示范法对提升孤独症学生课堂适应能力个案干预研究

2024-03-06杜文海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宇研究者次数

杜文海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 广东东莞 523000)

孤独症学生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前,大多都未接受过正规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没有形成初步的课堂规则意识,课堂适应能力较低。而对于部分入学前在康复机构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学生来讲,他们能适应一对一教学,但集体课堂适应能力较低[1]。研究者认为,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提升孤独症学生的课堂适应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对于有课堂适应困难的孤独症学生来讲,如果不能尽早对其采取干预措施,将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本研究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利用孤独症学生的视觉学习优势,采用录像示范法,对一名一年级孤独症学生进行干预,以帮助其习得适应性课堂行为,减少原有不适应的课堂行为,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适应课堂学习。

一、研究对象

(一)基本资料。小宇(化名),男,7岁,东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学生。出生时医院检查无异常,从2岁开始其母亲发现小宇很少与人对视,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3岁半时被诊断为孤独症。3 岁半至6 岁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二)课堂问题行为描述。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对老师及家长的访谈,小宇存在课堂互动较弱和课堂规则适应欠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老师的唤名反应弱,有效互动行为少,主动举手回答的行为发生率低,对同伴的帮助回应弱,在端坐、安静、问好、说再见、排队、拿指定学习用具等课堂规则的适应方面表现较弱。其中端坐、安静表现最差,难以在上课期间保持端坐和安静,频繁出现离座、摇晃身体和桌椅、拍手、拍桌子、尖叫、哭闹等不适应的行为。

上述不适应行为在课堂上一直发生,并且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多,老师需要不停地中断教学活动对小宇进行多次提醒和制止,已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同班同学的课堂学习,上述不适应行为严重时甚至干扰到邻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亟须对其进行干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单一被试实验中的A-B-A型设计,运用录像示范法对小宇进行一对一干预训练,探讨录像示范法对提升孤独症学生课堂适应能力的成效。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确定目标行为。使用自编的《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对小宇1周(5天)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与班主任老师的讨论,对小宇在课堂上出现的不适应行为进行筛选,根据不适应行为出现的频率、严重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程度,最终将课堂离座行为和课堂吵闹行为确定为需要干预的目标行为。

本研究中所定义的课堂离座行为是相对端坐行为而言的,是指在集体课上课时间内未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身体离开座位,屁股离开椅子,也包括大幅度摇晃身体,将手、脚大幅度伸出桌椅以外,摇动椅子和桌子,使其偏离座位区域等。课堂吵闹行为是相对安静行为而言的,是指在集体课上课时间内出现的尖叫、哭闹、喊叫、发笑、拍手、拍桌子等行为。

2.干预方法。本研究运用录像示范法对小宇的目标行为进行干预,录像示范法是基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运用视觉支持策略的一种干预方法,是采用录像的形式呈现榜样的例子,以此来改变个体的当前行为或者学习新行为的方法[2]。

从小宇的学习优势来考量,其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较强,能理解和执行简单的指令,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很感兴趣、会自己打开视频软件(腾讯视频、抖音、西瓜视频等)点播动画片和刷短视频,所以选用录像示范法适合小宇。

3.干预工具。用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用“爱剪辑”软件对原始视频进行剪辑、配音、插入图片、音效、动画效果等,最终形成录像示范视频。干预时选用10.9英寸的平板电脑播放视频,因为其具备屏幕大、画面清晰、音质好、触屏、方便暂停和回放、便于携带等优点。在录像示范视频中插入动画(计时器、计时沙漏等)吸引小宇的注意力,插入掌声音效、表扬语、大拇指夸赞特效、儿歌、动画等对小宇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进行强化。

录像示范法对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常见形式有成人示范、同伴示范、自我示范[3]。经测试小宇回避观看自己的照片和视频,所以选择同伴示范。让班级里小宇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同学乐乐担任视频中的示范者,研究者本人和其他科任老师分别担任视频中的老师。

4.自变量和因变量。本研究的自变量是针对小宇课堂中的两种不适应行为录制的示范视频;因变量是小宇课堂离座行为和课堂吵闹行为两种不适应行为的变化情况。小宇在干预之前未接受过录像示范法的教学训练,干预期间也没有参加课外和校外其他同类型的训练活动,无关变量的影响较小。

5.强化物。通过《儿童兴趣调查表》对小宇的兴趣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对海苔、葡萄干、击掌赞扬、儿歌、小猪佩奇动画很感兴趣,将这些确定为本次研究中的强化物,以此作为小宇表现良好后的奖励,增强小宇的学习动机,提高并维持小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

1.基线期。在基线期,对小宇的课堂离座行为和课堂吵闹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每天这两种行为在课堂上出现的次数。基线期的时间为5天。

2.干预期。干预期时长为30天,为了不影响小宇正常上课,选择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20—8:35的晨间阅读时间和下午2:15—2:30 的午后休闲时间,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每天训练的总时长为30 分钟。训练地点选择在小宇班级旁边的绘本阅读室,温馨且安静,是小宇比较喜欢的场所,这种不受打扰的抽离式环境,可以有效避免无关因素分散小宇的注意力。

训练流程主要包括观看录像示范视频和模拟练习,每次观看视频至少三遍。录像示范视频片段如下:

“乖乖坐好”录像示范视频片段

老师:乐乐,我们坐着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小礼仪呢?

乐乐:坐着的时候,头要抬起来、小手放在膝盖上、小脚要并拢放好、背要挺得直直的、眼睛要看着老师。

老师:乐乐说得真好!那现在就跟着王老师的口令,坐坐好吧,“1-2-3-手放好、4-5-6-脚并拢、7-8-9-腰挺直、眼睛看着王老师”。

乐乐:王老师,我坐好了。

老师:乐乐,你坐得真棒!老师给你手臂贴个“大拇指”吧。

以“乖乖坐好”录像示范视频片段为例,研究者首先完整播放一遍视频,通过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是谁?是哪位老师?老师让乐乐干什么?乐乐是怎么做的?老师有没有表扬乐乐?乐乐做得好不好?)让小宇对视频中的人物、场景、示范行为等有初步了解;然后让小宇观看第二遍,研究者边播放边对视频中示范者(乐乐)的行为进行点评、对乐乐的语言进行复述(有时在视频中加入旁白配音的复述),并确保小宇注意力的集中。第三遍让小宇独自观看视频,并要求小宇说出或者模仿做出视频中示范者(乐乐)的语言和动作,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研究者要提醒他。如果小宇不能说出或模仿做出,则要求再次观看录像,研究者在此时给予小宇必要的提示或辅助,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或减慢播放倍速,直到小宇能说出并模仿做出录像视频中的恰当行为,如果不能则循环此环节。观看结束后研究者和小宇进行模拟练习,模拟视频中的情境、行为和语言。如果小宇未能做出恰当反应时,研究者要给予必要的语言或动作提示,小宇表现出示范视频中的恰当行为时,要及时强化。

每天训练结束后,小宇回到班级开始正常上课,研究者(有时是助教老师或实习老师)对小宇每天课堂上的离座行为和吵闹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完成干预期数据的收集。

3.维持期。干预期结束后进入维持期,时长为10天。这一阶段不再对小宇做任何录像示范法的训练干预,也不再对小宇课堂上表现好的适当行为进行强化。研究者对小宇撤出训练后课堂上的离座行为和吵闹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训练的维持效果。

四、研究结果

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的结果分析主要运用视觉图表呈现和分析说明。将小宇每个阶段课堂离座行为和课堂吵闹行为出现的次数分别绘制成折线图,直观呈现在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两种行为的变化情况,以验证录像示范法的干预效果。

图1 为小宇在三个时期中,每天课堂离座行为出现的次数。

图1 小宇课堂离座次数统计图

从图中可见,在基线期,小宇课堂离座行为的次数较多,平均每天的课堂离座次数为18次,平均每堂课离座3次。老师的教学活动时常被迫中断,去对小宇做出提醒或干预,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转移到小宇身上,无法专心学习。干预后,小宇课堂离座次数呈减少趋势,到干预后的第3周时趋于平稳。课堂离座次数从干预刚开始时的平均每天15次降低到干预后期的平均每天7次。维持期,小宇课堂离座次数无明显回升,干预效果良好。

图2 为小宇在三个时期中,每天课堂吵闹行为出现的次数。

图2 小宇课堂吵闹次数统计图

从图中可见,在基线期,小宇课堂吵闹行为的次数较多,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出现尖叫、哭闹、发笑、拍手等吵闹行为的次数为29次,平均每堂课吵闹5次。教师如果对其吵闹行为忽视处理,其行为会越来越严重,有时甚至会出现攻击同学的倾向,助教老师只能将其带离教室,这也影响了小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干预后,小宇课堂吵闹次数逐渐减少,课堂吵闹次数从干预刚开始时的平均每天22次降低到干预后期的平均每天10次,平均每堂课吵闹次数1—2次,有时甚至整堂课也未出现吵闹行为。维持期,小宇课堂吵闹次数比较平稳,干预效果良好。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来看,通过6 周录像示范法的干预,小宇的课堂离座行为和课堂吵闹行为明显减少,这两种不适应的行为逐渐被小宇从录像示范视频中习得的适应性行为逐渐取代。小宇在课堂上开始表现出较多的适应性行为,并通过持续地反复观看、学习、模仿录像示范视频,以及在课堂上实时模仿学习录像中小伙伴乐乐的行为,小宇的适应性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和泛化。小宇开始逐渐理解并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尤其是端坐、安静、举手等课堂适应行为比干预前有明显增多,课堂适应能力逐步提升。

五、反思与讨论

(一)示范行为要清晰、具体,可观察、易模仿。录像视频中的示范行为一定要具体、易学,便于学生模仿学习。老师的指令语言要简短、通俗、易懂。如:正确地坐——两脚并拢、脚踏实,左右手叠放在桌面上;正确地站——立正站好、背挺直,两手放在身体两边;保持安静——嘴巴闭上、不出声。

(二)示范行为要与日常课堂规范保持一致。干预期间录像视频中的示范行为要与日常教学中老师的课堂行为规范保持一致。在对小宇干预的初期,录像示范视频中使用的是生活语文老师用到的常规口令“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腰挺直、脚踏实、眼睛看老师”并配合动作示范。但等训练结束后,小宇回到班级开始上课时,各科老师都习惯使用自己的常规口令,如:生活数学老师用到的常规口令是“1-2-3-4、坐好姿势,5-6-7-8、闭上嘴巴”;绘画与手工老师使用的是手指操;运动与保健老师又是在学生站立状态时整顿课堂常规的。于是小宇在录像视频中习得的行为不能及时在自然的课堂情境中使用和强化,很容易忘记,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又不断显现。经过研究者与各科任老师沟通,建议在小宇干预期间,所有学科课堂上的常规口令都与小明训练时录像中的一致,等到小明牢固习得一个常规口令后再换另一个。结果显示,小宇在录像中习得的适应性行为得到了保持,课堂适应能力明显提升。

(三)结合提示和强化,能达到更显著的效果。在运用录像示范法干预时,根据小宇的学习反馈,灵活地使用提示和强化。提示要将动作提示、语言提示和视觉提示图相结合,如,提醒学生“答到”时,动作示范将右手举起,手肘放在桌面,看着老师说“到”;提醒学生“安静”时,动作示范将右手食指放在闭合的嘴唇上;提醒学生“坐好”时,动作示范腰挺直、右手叠放在左手上、两脚并拢踏实。在小宇课桌的右上角粘贴视觉提示图,随时提醒和帮助小宇保持好行为。针对小宇目标行为的强化物要与日常教学中的其他强化物有所区别。强化要及时,开始干预后,要求小宇班级的所有老师对小宇在课堂上出现的录像视频中的示范行为和语言进行及时强化。

(四)要注重录像中示范者的选择和引导。本研究录像视频中的示范者乐乐是小宇喜欢并接受的同伴,而且乐乐可以正确表现出录像视频需要表现的行为,在平时的课堂上乐乐也有很好的言谈举止,能够起到日常榜样作用,加深和巩固小宇在干预时习得的示范行为,而且在其他情境和环境中也有较好的泛化效果,如,午餐、午睡、阳光运动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示范者乐乐年龄也比较小,所以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让其时刻做好小宇的榜样和示范。

猜你喜欢

小宇研究者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猜猜我是谁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