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 ~6 岁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自贡市六辖区为例

2024-03-05曹照洁何等红李玉莲杨帆

科学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辅导班育儿家长

曹照洁,何等红,2*,李玉莲,杨帆

(1.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2.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常乐幼儿园,四川成都 610200;3.成都市锦江区风华幼儿园,四川成都 610011;4.四川省洪雅县符场小学,四川眉山 6203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问题态势的转变和社会婚育政策的动态调整及育儿观念的普及,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子女教育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家长作为社会育儿的第一主体,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试图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寻求高质量幼儿阶段的教育,家长群体成为推动教育发展改革的基础力量。我国幼儿教育课程在政策高位上主要划分为五大领域,但幼儿园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课程标准参考,形成“宽范围、窄质量”的课程现状,而幼儿兴趣辅导班作为幼儿教育阶段必然附存的产物和承载培养幼儿兴趣的主要载体应运而生,扮演着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补充角色。家长热衷于为幼儿“报班”,但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现状存在着部分不合理的因素。曹娜通过对保定市两所幼儿园中3~6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幼儿的兴趣选择[1],李芸在《幼儿家长对兴趣班的选择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提出,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特点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了解浅显[2],何亚柳在《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及其来源研究》中得出,兴趣班的压力在幼儿学业压力中位居第二[3],刘丽玲在研究中指出家长过于注重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不注重审美情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4]。时下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动机和态度偏离了培养幼儿兴趣的本质方向,超前教育普遍流行,过度消磨幼儿学习动机和热情,造成幼儿教育不良发展,间接引发幼儿厌学及各种学业和心理问题。兴趣作为心理人格理论中的重要命题,随着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逐渐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孔子提出“乐学而忘忧”的思想,表明兴趣在教育上的重要地位。现代教育理论普遍认为,兴趣是学习者从事一切工作的初始动机之一,应在幼儿特定年龄段及时培养以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如何科学看待幼儿兴趣的本质和合理地培养幼儿兴趣的方式成为目前亟须研究的课题。对此,本文通过问卷法、数据分析法,采取分层抽样和目的抽样,对四川省自贡市六辖区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现状进行调查,抽取12所幼儿园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1 500份,回收率为93.75%,最终以1 500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样本,以参与有效问卷的1 5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四川省自贡市3~6岁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真实现状,客观分析其影响该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发现改善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困境对策,矫正家长对待幼儿兴趣培养的过度聚焦理念,呼吁社会客观对待幼儿教育阶段的热潮,为科学培养幼儿兴趣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幼儿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现状

(一)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特点

1.幼儿同时参加兴趣辅导班的数量不唯一性

由表1可知,在对幼儿同时参加兴趣辅导班数量的调查中,同时参加1个兴趣辅导班的幼儿数量为355人,占比为23.67%;参加2个兴趣辅导班的幼儿数量为863人,占比57.53%;参加3个兴趣辅导班的幼儿数量为258人,占比17.2%;参加4个兴趣辅导班的幼儿数量为24人,占比1.6%。幼儿同时参加兴趣班的数量按照占比人数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2>1>3>4。同时参加1个兴趣班的幼儿数量占全部人数的23.67%,同时参加2个以上兴趣辅导班的幼儿数量占全部人数的76.33%。由此可以得出,四川省自贡市六辖区幼儿同时参加兴趣辅导班的数量存在不唯一性,幼儿人数集中在选择2个兴趣班数量上,也反映出该区大部分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学业负担较重,幼儿教育环境存在不良因素。

表1 幼儿同时参加兴趣辅导班的数量(N=1500)

2.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类型多元性及性别差异性

由图1可知,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类型主要有乐器类、美术类、舞蹈类、语言类和运动类五种。参加乐器类的男幼儿人数为97人,占比6.47%,女幼儿人数为133人,占比8.87%;参加美术类的男幼儿人数为251人,占比16.73%,女幼儿人数为146人,占比9.73%;参加舞蹈类的男幼儿人数为36人,占比2.4%,女幼儿人数为225人,占比15%;参加语言类的男幼儿人数为123人,占比8.2%,女幼儿人数为198人,占比为13.2%;参加运动类的男幼儿人数为245人,占比16.3%,女幼儿人数为46人,占比3.07%。其中,参加美术类的幼儿人数最多,参加乐器类的幼儿人数最少,男幼儿选择兴趣辅导班的类型主要集中在运动类和美术类,女幼儿选择兴趣辅导班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美术类和语言类。所以,幼儿选择在兴趣辅导班的类型上呈现多样化及性别差异性,这与社会性别承担角色理论趋于一致。

图1 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类型图

(二)家长选择兴趣辅导班的特点

1.家长较尊重幼儿的兴趣自主性

由图2可知,幼儿在参加兴趣辅导班的自主选择性上,幼儿自主要求、对兴趣辅导班感兴趣的人数为1386人,占比92.4%;家长决定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人数为114人,占比为7.6%,即幼儿对于兴趣辅导班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家长也较尊重幼儿的选择权,但少数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采用家长决定式的形式,并未尊重和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和想法。所以,家长与幼儿在选择兴趣辅导班时存在分化现象,主要以家长尊重幼儿的选择为主。

图2 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自主选择性调查图

2.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动机偏功利性

由图3可知,在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动机调查中,家长动机主要为社会竞争激烈、赢在起跑线、为孩子升学做准备、有一技之长、单纯培养兴趣六种动机。其中,社会竞争激烈动机的家长人数为264人,占比17.6%;赢在起跑线动机的家长人数为565人,占比37.67%;为孩子升学做准备动机的家长人数为402人,占比26.8%;有一技之长动机的家长人数为108人,占比7.2%;单纯培养兴趣动机的家长人数为161人,占比为10.73。六种动机占比人数的数量关系为:赢在起跑线>为孩子升学做准备>社会竞争激烈>单纯培养兴趣>有一技之长。这表明89.27%的家长对于幼儿选择兴趣辅导班的动机并不是单纯培养幼儿兴趣,而是多掺杂社会动机因素,所以,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动机偏功利性。

图3 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动机调查图

三、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外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存在错位

幼儿园外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存在较大错位,进而产生家庭育儿问题,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育儿困境,也反映出社会育儿制度存在一定缺位。

一方面,由于社会机器运作及分工的不同,各行业工作时间制度存在差异性。园所与其他行业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同,而在人口常模发展一般规律下,抚养幼儿的家长正处于工作稳定期或者创业前期,工作时间多,居家空闲时间少。但是,由于教育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相对于家长的居家空闲时间而言,具有较大的时间充裕性,如幼儿有寒暑假期或国家法定节假日等较充足时间,而家长的休假时间少且时间延续性较短,双方无法匹配合理的时间交集,导致幼儿与家长的时间产生错位现象。根据补偿心理理论,会因对幼儿陪伴时间过少而产生愧疚心理,导致在某一方面对幼儿进行过多补偿。所以忙于工作的家长群体在幼儿主动要求参加兴趣辅导班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家长会忽视兴趣辅导班的教学质量、资质及幼儿是否真正需要兴趣培养等其他因素,最大限度选择为幼儿报各种兴趣辅导班,以满足幼儿需求来平衡双方时间错位的矛盾。

另一方面,在没有祖辈成员的家庭中,接送幼儿是极为普遍且现实的问题,而幼儿兴趣辅导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时间冲突。多数幼儿园会在日常离园时间之后开展兴趣辅导活动,进而延长部分幼儿离园时间,使得家长下班时间与幼儿离园时间较为重合,便利家长接送幼儿。即使幼儿选择园外的兴趣辅导班,部分幼儿园所也会提供校车接送本园幼儿到园外兴趣辅导班。该模式目前普遍存在于幼儿园中,而兴趣辅导班在此背景下扮演着托育机构的功能,兴趣辅导班也成为家长时间与幼儿时间之间错位的公约数,吸引着家长群体的青睐。

(二)传统教育观念的模糊性影响家长教育观

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一些教育俗语发展为一定群体所认同的教育共识,如“赢在起跑线”成为许多家长的育儿准则。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或家长都对“赢在起跑线”等传统教育观念的认识具有模糊性,存在着一定认知缺陷,主要表现为家长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肯定因素的无限放大和否定因素的无限忽视,导致教育观出现偏离。实际上,“赢在起跑线”等传统教育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将幼儿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从侧面论证了“赢在起跑线”的局部合理性;卢梭提出如果我们打乱了幼儿发展的次序,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5];王亚捃提出幼儿的提前学习,对幼儿的童年是一种浪费,并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6],又充分论证了“赢在起跑线”的不合理性;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曾分析过毕业自该校的23位院士的学习档案,发现如果追溯到初中、小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名列前茅的尖子[7]。所以,“赢在起跑线”等传统教育观念具有对立性。基于社会竞争等因素产生的生活焦虑,家长群体对幼儿教育观念产生怀疑和迷茫,进而模糊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笼统纳入对幼儿的教育之中。

(三)教育评价影响家长育儿观

教育评价是影响教育综合发展的因素,关系着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方向。在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教育评价附着着明显的唯成绩论色彩。在幼儿教育阶段,教育评价理应是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受整个社会教育评价的影响,家长对幼儿阶段的教育赋予功利性,即幼儿阶段过分注重成绩和表现形式,忽视幼儿的情感、情绪、心理教育。兴趣辅导班迎合社会需求和家长教育心理,推出各种极具“噱头”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吸引众多家长群体的关注,家长群体普遍为幼儿选择各种兴趣辅导班,甚至花费家庭经济总量的多数占比为幼儿选择兴趣辅导班,以缓解社会教育焦虑,从而幼儿阶段的教育实质上沦为社会教育竞争的起跑线。

四、建议及对策

(一)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缓解家庭育儿困境

弹性上下班制度的提出由来不久,其意图在于缓解社会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保障社会劳动权力,平衡社会、家庭及事业的矛盾。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有利于摆脱当前家庭育儿困境,缓解社会青年生活压力,平衡社会中家庭与工作之间的权重,对社会人口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推动优势。

纾解幼儿时间与家长时间存在错位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调整幼儿与家长时间的重合区间,缩小二者时间错位差距,加大其重合度。首先,社会应该全面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完善各级各类举措内容,科学划分福利层级,率先在试点城市实验,保障家庭育儿时间,将育儿时间纳入社会福利系统,从法律高位明确制度地位。单位应制定人性化的弹性上下班规则,建立员工育儿时间档案,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充分保障员工各项权利,如将家庭中有3~6岁幼儿的员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幼儿年龄段合理制定员工上下班时间及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使得员工有较充裕的时间陪伴幼儿。其次,延长女性休产假时间,相应延长其配偶陪产假期,保证社会群体对育儿时间的需求,采用灵活调整产假期人群的工作内容,安排适合在家办公或工作时间较短的内容。

(二)明晰传统教育观念,宣传科学育儿观

传统教育观念是社会长期形成的独特教育文化,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一度成为指导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明晰传统教育观念的科学性及局限性,有利于家长养成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幼儿的教育既不盲目跟随,又不超前教育,跳出教育焦虑陷阱。对此,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推动科学育儿观念的深入宣传,出台各类家庭育儿指导方案,督促地区重视育儿工作,举办国家级育儿知识大赛和宣传活动。社区可将宣传育儿知识宣传活动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组建志愿团队,定期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园所方面不仅应担起公共育儿责任,更应将宣传育儿知识纳入工作内容,利用家园合作及家庭指导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采用讲座、传单、观摩、家长开放日等方式进行宣传,建立园内专家教师团,及时指导家长育儿观念和方式。

(三)探索大众教育评价新模式,创新教育多元评价

教育评价是社会对教育价值、发展及趋势的一般看法,大众对教育评价的标准不仅受国家层面理论的影响,而且更受其现实生活背景的影响。转变社会大众对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探索教育评价新模式,有利于破除目前教育发展困境,使我国教育在本土化的发展中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扭转目前由社会竞争和教育焦虑引发的各类问题,缓解教育的恶性竞争。在社会教育评价模式中,全社会应努力破除唯成绩论,提高情感等维度的评价比值,给家长和育儿群体传达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认知。幼儿阶段的教育评价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硬性评价方式,而应该融入软性评价模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教育者对这些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支持和引导幼儿从他们的现有水平向更高质量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8]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且能够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幼儿教育评价模式中,我们应将幼儿、教师、家长、专家纳入评价主体中,将幼儿情感、创造力及各种隐性能力纳入评价内容中,从各方面逐渐影响社会及家长对教育正确评价的回归。

五、结束语

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教育现象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层面的必然写照,即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替其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时代回应。家长热衷于为幼儿报名各种兴趣辅导班的热潮,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受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虽然国家出台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条例,但是对幼儿兴趣辅导班目前并未进行有力的管理。随着社会人口政策的调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制度的优化,家长对教育焦虑的缓解及幼儿参加兴趣辅导班的困境依托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将逐步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辅导班育儿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偷偷摸摸育儿
我心中的好家长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家长请吃药Ⅱ
诱拐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