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甘南地区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中的实践调查和路径探索

2024-03-05景琪

科学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器乐共同体

景琪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 747000)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四个年级所有在校主修生和辅修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文献研究(借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和访问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抽样调查。

问卷调查中包括调查对象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对象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查对象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调查对象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情况和调查对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本研究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乐器学生现状。针对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如何在民族乐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图1)。

图1 研究思路

二、调查基本情况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音乐专业器乐方向的四个年级所有在校主修生和辅修生。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159份。其中,回收150份,回收率94.3%;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100%。

(一)调查对象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专业基本功完成较好的占54.6%,技巧完成较好的23.3%,曲目演奏完成较好的占16.7%,情感价值的共鸣仅仅占了7.3%,而情感价值的共鸣没有完成的就占了65.3%。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基本功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偏低。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表达严重不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乐曲需要表现的内涵。经过调查,大致可将器乐学生分为三类:一、从小学习民乐,基础扎实,专业较好,考音乐学院落榜的学生,称为“遗珠”;二、经过高考前集中培训,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基本功薄弱,水平较差、不稳定,只能较片面地演奏完整首乐曲,但是深层次的情感传递不能较好地表现出来;三、无任何专业基础和技能,进校后才开始学习相关乐器的辅修生,此类学生需要从枯燥的基本功练起,古乐曲演奏能力也相对较差。

表1 调查对象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单位:人(%)

(二)调查对象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通过走访各位器乐老师,笔者了解到各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知识目标(本门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及知识量)、能力目标(对本课程的以外的延伸)、思政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图2中可以看出,43.25%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知识目标,25.46%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能力目标,10.56%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思政目标,说明调查对象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图2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调查

(三)调查对象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甘南地区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中需要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引入。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经调查,民族器乐课程中的教学方式主要有指导式、演奏式、问答式、启发式和观摩式。图3显示调查对象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80人次选择指导式教学、76人次选择演奏式教学、50人次选择启发式教学,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传统式教学。但传统的器乐课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进行思考、讨论和展示等环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如今,高校中器乐教学的方式已经趋于多元化,问答式和观摩式的互动性较强,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通过这些方式更能恰当地引入思政元素。

第二,几位专家的意见使我深受启发,他们的意见很中肯,很到位,是在好的基础上讲我们的不足,在我们初步演出即试演成功的基础上让我们思考,甚至于有位专家讲是在“锦上添花式”地修改完善,他们也是来帮助我们的戏走得更远,更加经得起推敲。比如像谈恋爱的戏,存在跳戏,没有铺垫,我们当时也是这么讲,人物情节等要有一个逻辑过程。

图3 调查对象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

(四)调查对象对当地民族音乐的了解情况

民族乐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民族乐器的乐理知识、各种演奏技巧及乐曲分析,传承民族文化和红色基因,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把价值观与情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和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堂上引入民族音乐,传递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理念与文化思维。从统计数据表2来看,调查对象对于四个少数民族中的传统乐器基本了解,大多数学生只懂得乐器的名称、演奏的基本形式及音乐风格特点,却对音乐中所传承的精神和所蕴含的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课程中引入传承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器乐演奏技巧和所蕴含的文化至关重要。

表2 调查对象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情况 单位:人(%)

(五)调查对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

从我校大学生的认知观念看,在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时,从图4中可以看到,有7.15%的学生“非常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15.58%的学生“基本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70.24%的学生“听说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7.03%的学生“不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总体数据来分析,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说和了解,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同时仍然有7.03%的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糊。这表明在民族院校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入民族乐器课堂教学非常必要和重要。

图4 调查对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

三、分析与讨论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我校民族乐器专业学生基础技能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偏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民乐教学与课堂思政建设的融合,在教学中缺乏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渗透和人生价值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

(一)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基本功较薄弱

我校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基础技能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偏低。经调查,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从小学习民乐,基础扎实,专业较好,考音乐学院落榜的学生;二、经过高考前集中培训,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基本功薄弱,水平较差、不稳定;三、无任何专业基础和技能,进校后才开始学习相关乐器。这表现为学生心理素质不强,乐理知识基础不牢,舞台实践机会欠缺。而扎实的乐理基础知识、较强的心理素质、敏捷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较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观念不足

学生个人的内在因素和认知观念使其在更好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指导个体的行为向良好趋势去发展[7]。从调查中得到,我校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观念不足,因而无法深刻地去理解课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的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中缺乏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渗透和人生价值的培养,教师为了弥补学生入学专业水平偏低的短板,快速提高其专业水平,忽视了音乐文化和课堂美育的重要意义。

(三)忽视器乐教学与课堂思政建设的融合

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忽视了器乐教学与课堂思政建设的融合,无法深化课堂内涵、提升学习效果,导致教学中缺乏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渗透和人生价值的培养。学生只是一味地提高演奏技巧,并没有认识到民族乐器文化价值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巩固的同时,培养和构建起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发学生情感价值共鸣。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甘南藏区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中国民族乐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民族器乐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其课堂教学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载体。本研究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专业能力现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对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情况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来研究甘南藏区高校在民族乐器课程中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调查显示,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在教学、科研、实践和比赛四个环节中体现出教学质量。挖掘课堂教学中蕴含的价值引领、品格塑造、红色基因、时事热点等思政元素,深化理论课程知识点,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过渡;重视舞台实践环节,抓住舞台学习锻炼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强化心理素质,实现舞台实践育人目标;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模式,利用平台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如通过在线观看学习我国名师的音乐会、讲座和学术交流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平等共享,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训练学生表演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在民族乐器教学过程中融入并移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特色元素、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不同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和排练民乐合奏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5),可以使民族乐器课程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精神等得以充分发扬,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走向价值层面。

图5 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过程

(一)融入并移植不同民族音乐特色元素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融入并移植不同民族音乐特色元素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要善于利用当地藏族音乐资源,将当地藏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乐曲《吉祥谣》展现出了藏族音乐独有的特色,利用二胡曲演奏踢踏舞与藏族弦子的音乐特征,移植了藏族音乐元素;乐曲《草原新牧民》开篇就融入了蒙古族音乐长、短调音乐元素,借鉴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方法来表现出蒙古族奔放、豪爽的文化特点。

(二)融入并移植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技巧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融入并移植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技巧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乐曲《金珠玛米赞》展现出了藏族踢踏舞与藏族弦子的音乐特征,移植了藏族弦子乐器中的拼音元素,表现出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场景;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移植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融入西域元素,模仿维吾尔族特色乐器冬不拉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特色。

(三)融入不同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融入不同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在学习乐曲《满江红》时,学生通过学习岳飞的抗金历史,联想到我国现在的戍边英雄,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并以这首词作为演奏整首乐曲的感情支撑。学生能学习到以身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情怀,懂得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四)在民乐合奏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乐合奏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乐队排练中学生用不同的民族乐器在指挥老师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同一首乐曲。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传统乐曲的认知,能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乐器的学习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学生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时代需求的人才,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走向价值层面。

五、结束语

民族器乐教学是民族院校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其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器乐演奏专业教育教学及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美育素质,从而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课程思政和课程美育的着眼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器乐演奏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时代需求的艺术类人才为出发点,加强当地红色基因保护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要通过课程、舞台和线上的教与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器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