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2024-03-03吴迪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院校互联网+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现在制定学校教学制度、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执行、课程管理、招生选课、学生学籍学业管理、教师教课与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探索“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内涵,将其应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有着积极意义。文章围绕此论点展开综合分析,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管理评价法、定性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对“互联网+”理念的认识,基于对当下教学管理不足之处的深究,得出“以‘互联网+构建智慧校园、以‘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落实师生管理、以‘互联网+开拓线上思政教育”这四大基本模型。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理念也迅速传播开来,将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来看,“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有着不少创新和启示,让高职院系的教学管理融合互联网理念、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来展开,以“互联网+”技术来研究高职院校的运转逻辑与规律,打造智慧校园;以“互联网+”教育来创造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手段落实对教师的服务以及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与管理;以“互联网+”理念开阔线上综合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平台的互补模式等,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育人成果、持续优化教学管理,意义重大。

一、“互联网+” 理念和技术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的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理念在教育上的体现,常见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途径,构建线上教育平台,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事实上,“互联网+”理念在教育上的体现绝非仅限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是体现在高职院校制定学校教学制度、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执行、课程管理、招生选课、学生学籍学业管理、教师教课与科研管理等方面,相比于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从输入端着手研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互联网+”理念,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教育资源错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体系以增强对学生的综合管理,加强教师监督与教师服务,开创线上教育新场景,形成线上与线下的互补,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教育部指示和社会期望

致力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创新更好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和更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制度、育人目标、学业管理、课程模式、课程考核、学业预警、教师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其中,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是顺应教育部要求、满足社会期望的必然选择。

(二)是打造高质量人才的必然途径

推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既是教育部指示和社会期望,也是打造高质量人才的必然途径,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在高职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发展诉求,有助于学生个人学识和技能发展,并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管理。例如打造翻转课堂,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互补,可有效解决课堂课时较少的问题,课堂上可以带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因课时不足而导致的灌输式教学。再例如做好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实行学业预警,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意义重大[1]。

(三)助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为社会需求服务,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互联网+”理念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新场景,这也是高职院校办学能力提升的表现。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常见难点或问题

(一)缺乏线上教育途径,缺乏 “互联网+” 教学

“互联网+”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一些情况下却没有受到重视,一些院校存在缺少线上教育途径的问题,或者开展了线上教育,但是内容却不充实,难以为继。当然,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的教育理念和经费有关,比如科技硬软件、数字化资源,基础架构、维护、制作、人才、教学资源等都需要较大成本,线上教育途径并非易事。又或者,一些情况下缺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因为课堂课时较少,教师被迫只能进行灌输式教学,原本要吸引学生探讨交流的话题或问题没有亮点,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2]。

(二)缺少对学生综合评价以及学业预警机制

首先是缺少综合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学业情况、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等缺乏深入调研,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不够了解,也就无法对教育模式进行持续改进。

其次,不仅缺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也缺少学业预警机制,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学业管理都属于间接管理、事后管理,只起到了事后通知作用,这样的学业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管理,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子的学习态度散漫,应付了事,学习成果自然难以达标。如果能够做好对学生学业的直接管理、事前管理,制定学业预警机制,将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精准了解以及合理劝导,增加办学质量。

(三)教师对 “互联网+” 教育不适应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养,要看到“互联网+”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有很大不同,是信息化教育的升级。目前来看教师的“互联网+”教育技能还存在不足,出现了不善于展开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效不足等问题,还需要持续加强“互联网+”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 “互联网+” 教学管理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 “互联网+” 构建智慧校园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定学校教学制度、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执行、课程管理、招生选课、学生学籍学业管理、教师教课与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在“互联网+”理念影响下,对各个环节都造成巨大影响,近年来倡导的“智慧校园”的概念,也是“互联网+”理念下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互联网,让学校包括课堂内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管理体系全面数字化。依托智慧校园系统,学生通过校园一卡通可查找数字化图书资源,可查找空缺的自习室,可进行身份认证、校园消费、个人资料查询、学业查询等多种功能。依托于智慧校园系统,学校资讯也可通过线上传输,教师可查看学校实验室、电教室等设施的在位状态。

大数据思维下,智慧校园系统收集院校大数据,进而寻找最优化的教学管理措施,分析如何最优化控制招生人数、生源地等,如何提升教学楼、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的利用率,如何配置完善而充足的教学资源,如何对教学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等等。寻找高职院校运行的逻辑与规律,使相关教学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例如图书资源的配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定,收集学生借阅图书的大数据,或者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日常借阅中学生反馈短缺的图书、学生需求的图书,并了解学生的图书借阅习惯和借阅方式等,进而实现图书资源科学配置[3]。

(二)以“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核心点在于“资源—教法”两大方面。首先在资源方面,提倡加大数字化学习途径和资源建设,解决学习资源局限性的问题,构建专业的线上教育资源网站,并配制足额足质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搜索学习资源使用或学习。这一教育资源网站也能作为线上教学的载体,实施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4]。

其次在教法方面,倡导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倡导将教育和互联网相结合,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拓展,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进而解决解决课堂时间少、教育内容较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也利用课外时间促使学生巩固学习并开阔视野。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部分教学可在线上进行,一部分教学可在线下进行,线上教学以MOOC课堂教学和SPOC课堂教学等模式为主,区别在于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有一定限制的,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上传学习资料,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登入个人账号,进入学习直播间打卡学习,也有互动论坛、疑惑询问等功能。比如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教学手段,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来看,在“课前”教师准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注意课前学习内容不要太长,内容也不会太过深刻,仅引导学生进行基础学习即可,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初步认识,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学习负担;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基础知识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少讲基础知识,多讲深入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可进行实践演练、习题测验、解惑纠错等教学环节,持续增强教学质量;在“课后”,则主要作为巩固知识、作业交流、解惑答疑、学术交流等环节,学生有学习上的问题可在班级群或论坛上流言,教师和同学及时解答该学生困惑[5]。

(三)以“互联网+”落实师生管理

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主要在“培养——监督——服务”三点,“互联网+”理念为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对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教师培养可能存在冲突问题,因此打造线上培养途径,构建互联网培养平台,实时记录教师打卡学习数据,构建教师个人档案,以培养促使教师提升“互联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互联网+”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监督”也需要完善,建立全面的听课、巡课、监课、课程判断以及改进体系,辅以奖惩制度,根据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定,判断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学生对于教师的反馈性评价、其他教师听课的侧面性评价等,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另外,在学生选课环节中,将教师的考评数据和学生学业数据透明化,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考评情况,寻找最合适的教师,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业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学生。对教师的“服务”同样可依据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服务于教师的教学需要、科研需要等。

其次是对于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在于“评价—管理”二维结构。必须基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方能有的放矢展开管理,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育人水平现状进行全面、分类的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社团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以做到对学生的精准测评……进而判断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否健康,判断学生的学业情况是否达标等等。利用互联网可更好地收集并归总学生资讯,委托辅导员、授课教师、班委、宿管、家长等多方人员配合,观察并记录所有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状况,对于其中重点情况或特殊舆情状况要尤其注意,各方人员之间通过互联网交换信息。并且,基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将其反馈给学生,并做好学生的各方面管理,查缺补漏,及时了解学生缺点并跟进解决。在管理方面,尤其突出的是实施对学生的学业预警,也就是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业现状应具有一定预判性,收集学生参与每一次考核的成绩,小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大到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精准了解,制定学生成绩变化情况量表、学生学分不足以及补考信息表等,应用大数据思维,运用精准算法,对学生未来的学业趋势做出合理预判,构建学业预警机制,将学生学业问题、学业态势反馈给学生,如学业不足,则要求学生及时改进,从事后管理发展为事前管理,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以“互联网+”开拓线上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两条腿,缺一不可,既要培养学生完善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和人格,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知识教育,也会影响思政教育。

具体来说,即构建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并不断充实平台内容,要言之有物,上传一些有教育价值的视频或文章供学生查看,或者利用这个网络思政平台进行好人好事评选、红色征文、红色观影、校园举报、生活困难求助等活动,真正让学生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上传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各地医疗团队支援其他急需医疗队伍地区的感人视频,这就是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的体现。再例如围绕“网络道德”这一主题,向学生传输健康积极的网络道德观念,劝诫学生用真善美对待周围事物,不要被不良思想蒙蔽,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在网络上攻击别人,不要轻信网络内容,做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

在自媒体时代,在思政内容形式上也可进行创新,短视频是人们喜闻乐见而又生动形象的教育载体。高职院校可拍摄情境教育短剧,用一个个简短而又有趣的小故事、短视频来揭示思想道德真理,这种轻松而有趣的形式,更易被学生接受。

五、结语

本文基于对于“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认识,明确了其对于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调研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常见难点或问题,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应用目标。通过研究得出以“互联网+”构建智慧校园、以“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落实师生管理、以“互联网+”开拓线上思政教育四大基本模型:打造“智慧校园”,实现教学管理体系全面数字化,讓高职院校运转更高效、更先进,在大数据思维下,也能优化诸多教学管理措施;优化教学模式,首先加大数字化学习途径和资源建设,其次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实施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落实师生管理,对教师落实“培养—监督—服务”,对学生则做好“评价—管理”二维结构;开拓线上思政教育,构建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并不断充实该平台,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和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刚,王青,戎静.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491-494.

[2] 许玉婷.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山西青年,2021(07):136-137.

[3] 罗建军. 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模式创新[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四). [出版者不详],2021:31-34.

[4] 万琰. 探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J]. 学周刊,2019(01):14-15.

[5] 王丹,杜俊.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思考[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25(04):19-22.

(荐稿人:罗盼,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吴迪(1994—),女,硕士,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实训中心)科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高职院校互联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