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探索研究

2024-03-03胡思海常宁辉秦建彬孙然孙晓锋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开放共享融合途径安全教育

胡思海 常宁辉 秦建彬 孙然 孙晓锋

摘  要:新时代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均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观念不强、途径匮乏、形式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制约着其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中心)的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为同时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场域。通过优化与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发展与创新有机融合方法,丰富与拓展教育资源,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新模式,构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高校特色的高水平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体系,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协同育人功能,有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融合途径

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国经济社会正式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些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让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实落细,促进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融合,发挥他们的协同育人功能,是目前高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2],为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实施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陆续出台,以期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促使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最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

安心劳动离不开安全的氛围,安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3]。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安全教育也是其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时代不断进步,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愈加复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范围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拓展,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水平,适应时代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4]。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时期,给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革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实现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习惯,并终身受用[5-6]。鉴于此,加强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效融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筑牢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困境

经过近年的发展,劳动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实践育人作用逐渐显现,尤其是2020年以来,高校先后推出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7-8]。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在认知、环境、过程、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深刻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国内外多种社会思潮深刻交锋,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次,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仍然存在偏见或偏差,“劳心者”与“劳力者”地位悬殊,忽视甚至歧视普通劳动者,社会大众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现实意义还没有给予真正重视与正确对待。再次,高校劳动教育弱化,主要表现在劳动课程缺乏、体系不健全、劳动实践场地不足,以及形式和内容单一等,以至于部分学生劳动素养不足,出现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不肯吃苦的风气,不能正确对待劳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与功能被弱化[9-10]。

与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相比,安全教育形势也不容乐观。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1]。当代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切都需要以安全作为前提。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和国际社会形势愈加复杂,安全问题面临的形势也更加繁杂,加之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高校安全事故也给大学生安全教育敲响警钟。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实用性不强、师资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内容缺乏吸引力、预防效果不佳等困境。

可见,对于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尤其是在具体的实施和落地环节,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践效果亟待提升,在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方面值得深入探索。鉴于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也需要进入新阶段,更需要采用创新手段,注重创新性与实效性等新特点,以大学生更熟悉和更喜好的方式开展。

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融合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理想载体和场域

众所周知,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支撑着实验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于教学、科研的投入增加,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年增加。在国家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仪器设备共享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中心),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社会开放共享,提供多种测试、培训和实验等服务。

理论上讲,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安全教育,都需要具体的实践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学生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上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学习设备使用方法、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自主操作。基于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同时开展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理想的载体和场域,把严谨规范、责任担当、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安全规则、安全意识、劳动素养等核心元素融入劳动实践中,促进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13]。

四、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与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对于已经构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科研、教学、实验、实践训练中融入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实践内容,通过完善开放措施、服务指南、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制订安全规章和应急预案等,完善与优化平台运行机制,建立基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运行体系。依托共享平台,开设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以开放性、综合性实践为主,学生时间选择灵活、自由,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仪器设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安全操作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方案、解决问题,并提出安全要求,提供条件保障,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劳动作风、务实的劳动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置安全风险的能力[14]。

整体上,通过优化与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运行方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安全价值观塑造的模式,将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稳定、持续、高效的全过程育人机制,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劳动育人和安全育人功能。

(二)发展与创新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融合方法

高校劳动教育不仅受教育领域的制约,同样受其他实践领域的影响[15]。在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技巧、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在遇到安全隐患时,能够找到解决方法[16]。通过重点关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科研相关的领域,挖掘大学生通过共享平台开展的各项劳动实践活动特征,突出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相融合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新应用。因此,在劳动实践教育中,注重将新兴科学技术与具体劳动实践相结合,推动平台教学、科研等课题、项目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融入安全教育理念,强化诚实劳动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和安全防范能力,适应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17-18]。创新与发展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方法,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化、项目化、信息化、常态化和品牌化,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融合体系。

(三)丰富与拓展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资源

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所开展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是实施劳动教育、体现劳动精神,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养的重要载体。统筹劳动与安全教育资源,拓宽劳动与安全教育途径,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开放灵活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劳动育人资源,整合课题组、共享平台、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綜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方面的资源融入劳动教育,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综合实施的劳动与安全教育格局,形成劳动与安全育人合力。研究把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融入大学生实验、实训课程,以及实习、见习教育等过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依托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设劳动创新课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劳动专项、安全培训与演练等,使劳动习惯和安全意识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人类生活方式愈加多样,面临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因此,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革新教育方法,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融合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理想场域,具有独特优势。探索和发展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融合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地的有效举措,对构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高校特色的高水平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体系,发挥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晓青. 供给侧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资助育人的价值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09):104-108.

[2] 王莹. 新时代育人目标的丰富和拓展: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的解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7):52-55.

[3] 杨志成.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J]. 红旗文稿,2022(12):35-38.

[4] 李丹. 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设置与教学实施[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6):216-221.

[5] 寧本涛,孙会平. 以“五育融合”之眼看大学生劳动教育[J]. 劳动教育评论,2020(03):58-69.

[6] 徐石海. 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16-18.

[7] 刘向兵,党印.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推进的多元与统一:基于80所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2(05):54-59.

[8] 张劢.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导向研究[J]. 大学,2020(41):144-146.

[9] 张阳. 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指向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J]. 新经济,2021(01):34-39.

[10] 程文宣,黄海鹏.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57-59.

[11] 徐成芳.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N]. 光明日报,2022-12-01(06).

[12] 胡思海,常宁辉,秦建彬. 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培养卓越化学人才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81-182.

[13] 陈华胜,李恩普,朱宏伟,等. 一流本科视角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思考与实践:基于国内外19所高校的调研[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85-90.

[14] 彭超,王榆元,邓昌爱,等. 大型仪器在本科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广东化工,2020,47(01):169-170.

[15] 张政文,王维国. 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哲学智慧[J].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42(02):20-40+144-145.

[16] 陈秀珍. 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策略探析:评《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0,20(06):2471-2472.

[17] 杨翠兰,弓辰翡. “砺”劳树人:高校劳动教育的本真与行动[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4):90-97.

[18] 谢爱娟,刘文杰,孔泳,等. 物理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实践探索[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0):62-66.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胡思海(1982—),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常宁辉(1983—),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秦建彬(1986—),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孙然(1984—),女,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孙晓锋(1979—),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

猜你喜欢

开放共享融合途径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