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及破解路径研究

2024-03-03童陈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

摘  要:近年来,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水平低下逐渐成高校党建难题,给高校政治氛围和育人环境营造、发展党员持续教育培养、学生党组织发展壮大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这一难题是主客观原因交织下逐渐加深演变的结果,既有来自高校学生群体特点的原因和发展党员工作要求的影响,又有来自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制约。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破解,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和创新举措,从政策保障、培养模式、工作机制、党务队伍等多方面齐发力,出台指导性意见,抓好顶层设计;创新个性化模式,做实精准培养;贯彻一体化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按照专业化目标,建强党务队伍。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党员发展

教育部思政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进一步推动破解低年級大学生党员发展等难题”[1],明确将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作为年度加强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问题攻关项目。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建立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培养机制,加大在高校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2]。据调查,一些省市已就在高校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出实质性的探索,但从总体实践情况来看,效果仍不甚理想。

一、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的消极影响

(一)低段数量急剧减少,不利于营造良好政治氛围和育人环境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育人环境,是做好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从高校实际工作来看,从低段学生中发展党员往往是优中选优,在低年级发展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入党,在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显著,更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和鲜明的主流合力;与此同时,相比高年级学生忙着实习、就业和升学,低年级学生精力相对更集中,参与党的活动的热情更浓厚,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更强烈,也更容易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当前,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急剧减少,无论是政治导向还是实际结果,都对高校良好政治氛围和育人环境的营造较为不利。

(二)发展时段高度集中,不利于进行后续高质量继续教育考察

持续高质量的培养与教育考察,是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入党需要在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五个身份阶段都接受一定的培养和教育考察,发展时段集中在高年级,易对发展党员工作后续高质量继续教育考查造成困难。

对比其他基层党组织,高校党组织培养教育有其自身优势,通过在低年级发展进而在高校期间经过持续的教育考查完成整个入党过程,更有助于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反之,后续继续教育考查不仅要受到临近毕业精力难以集中等影响,而且还很可能因毕业组织关系转出致使继续教育考查延长甚至中断。

(三)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高校学生党组织持续发展壮大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然而,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党员低年级少、主要集中在高年级的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毕业生一离校,学校学生党员数量骤减,甚至个别高职高专院校出现学生正式党员一度清零的现象。从高校实际工作来看,学生党员队伍的不稳定和结构比例失调,会对学生党组织建设乃至持续发展壮大造成困难。

二、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群体特点的限制

一是年龄学制的限制。目前,高校主要有两年制(主要指“3+2”的五年一贯制)、三年制高职高专和四年制本科等学制,尤其对两年制学生而言,第一年是新生,第二年就是毕业生,如果因年龄原因缺少中学阶段的培养,那么在高校阶段发展入党几乎不可能,三年制学生也是稍不抓紧时间就无法发展入党。因此,高校普遍存在的“大一不能发展,大二个别发展,大三集中发展,大四慎重发展”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学生学制上的限制。

二是培养方式的限制。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实习实践环节已成为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为注重理实一体,以师范生培养为例,在传统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很多院校已构建了“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贯穿于3—4年的专业学习中。培养方式的转变增大了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加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难度。

三是考核评价的限制。尽管发展党员工作明确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止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简单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可以不做要求,毕竟缺少学习成绩支撑的大学生党员无法真正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要求和变数,例如大一新生很可能因为还没来得及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就因成绩原因错过发展入党的时机。

(二)发展党员工作要求的升级

一是源头大幅缩小。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重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以下简称《细则》)明确“由过去年满18周岁发展入党到现在入党申请要求年满18周岁”,《细则》规定的这一调整在实践中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中生党员”基本成为历史,“高中生入党积极分子”也变得极为稀少。缺少了高中阶段的前期培养,高校低段学生发展入党难度大大增加,以低年级为单位设置学生党支部几乎不具备可行性。

二是时间明显拉长。《细则》虽未明确规定从入党申请人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限,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原则上要求须满6个月,二是为杜绝“关门主义”“发展对象未来三个月内将离开工作、学习单位的,一般不办理接收预备党员的手续”等情况,前后两者叠加,整个发展入党时间较过去更长,相对地留给在校学生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减少。

三是标准不断强化。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提髙党员发展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一大特点。政治标准的强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客观上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政治标准更难量化,政治素质的培养更具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相关政治审查要求更加严格、手续更加复杂。

(三)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制约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突出表现在对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有些高校党组织看来“发展党员虽有年度指标要求,但只要在高年级阶段完成指标就可以了”,而在有些中学党组织看来,“既然规定申请入党要求年满18周岁,那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就没有中学什么事了”。

二是联系机制不健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反映在具体实践中会出现以下情况:一些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对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指导和督促不够,高校党组织与中学党组织之间发展党员工作几近脱节,彼此之间的联系只是停留在“例行公事”性的相关手续承接上,而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一体化的联系机制。

三是党务力量待加强。由于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和客观人手紧缺等原因,即使是“三令五申”,不少高校仍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很多委派缺乏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不高的辅导员或者离退休党员兼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不稳定,加上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手段和系统的业务能力培训,导致现有党务力量难以适应政治性和政策性要求极高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

三、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破解策略

(一)出台指导性意见,抓好顶层设计

抓好顶层设计是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关键。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联合,根据中央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就推进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统一政策口径。结合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学生党员的条件、程序和手续等基本要求,特别要对包括从入党申请人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限要求以及“发展对象未来三个月内将离开学习单位的,一般不办理接收预备党员手续”等《细则》中留有“政策余地”的规定,尽可能做出相对明确且有利于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入党的指示,允许高校党组织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主体提出可行性意见或者通过“一事一议”的操作办法在经审批同意后予以实施。二是强化任务考核。一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调度,加大对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倾斜,每年单独编制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计划,视情规定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数不低于一定比重;另一方面,将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把责任层层压紧压实。三是落实基础保障。一方面,明确党务队伍、工作经费、活动阵地、业余党校、智慧党建等党建工作基础建设标准和保障要求,给予政策支持或推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将上述党建工作基础建设与保障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专项督查考核,纳入党建“双创”评选、培育和考核体系,并向发展低年级大学生党员适当倾斜。

(二)创新个性化模式,做实精准培养

做实精准培养是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重点。要由作为发展党员工作主体的高校党组织切实把握好“关口前移”与“保证质量”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创新个性化的模式,着力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重视启发教育。突出一个“快”字,着力通过新生报到志愿服务、上好“新生开学第一课”等途径,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加强政治引领,第一时间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引入新生的校园生活;探索将党课教育纳入低年级教学计划,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参加“青马工程”,厚植入党志愿,扩大低年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规模,确保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末锁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第一时间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好苗子“领进门”。二是建立准入机制。突出一个“准”字,在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和把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列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基本条件,还可通过探索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培养考察积分卡”以及正向“破格”和反向“退出”清单制度等形式,量化考核标准,形成鲜明导向,开宗明义,向有志于加入党组织的低年级大学生“敞开门”。三是用好智慧党建。突出一个“活”字,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途径,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数字化改革,省市统建与高校自建相结合,联合推动智慧党建迭代升级,积极探索“网络党支部”“网上党校”等形式进行经常化、可持续的教育管理,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全时跟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实现党建服务的动态延伸,有效缓解学生实习实践带来的限制,提升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乃至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贯彻一体化理念,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是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基础。鉴于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关键要贯彻一体化理念,着力建立健全两大机制:一是大中学间纵向联系机制。落实高校党组织和中学党组织主体责任,做好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低年级到高年级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接续培养,确保工作顺畅衔接,抓好源头工程。抓实抓好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校风好、党建工作基础好的示范性高中要探索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工作,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与组织考查同步进行,对年满18周岁且符合入党条件自愿申请入党的学生,接收入党申请并配备入党联系人,对不满18周岁的但经考查其他方面并符合入党条件的,可一对一配备党员教师作为其思政导师,毕业后经征求思政导师意见可由党组织出具推荐信,按组织关系转移方式到高校后接续培养。高校党组织要主动与中学党组织对接,特别是举办“3+2”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要探索与合作的示范职业高中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解决五年一贯制学生在高校期间几乎不能发展入党的问题。二是高校内部横向协同机制。一方面,要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有利于提升政治功能、发展组织优势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设置,改进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年级、班级或学科专业建立党组织,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每名学生,把广大学生牢牢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另一方面,要防止简单地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视为学生党支部的事情,使工作停留在狭隘的实用主义层面,要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后续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學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学生党支部三级工作责任链,指导共青团组织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强对低年级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

(四)按照专业化目标,建强党务队伍

建强党务队伍是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难题的保证。鉴于新形势下包括发展党员工作在内的党建工作具有的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等特性,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必须按照专业化目标,着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科学规划与配置。在思想认识上,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配齐党务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辅导员、组织员、骨干教师以及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从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中选聘担任组织委员,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二是注重培养与激励。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势必对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培養与激励并重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党务工作者队伍才能管得住长远、接得住挑战。为此,一方面要广开培训渠道,大力支持党务工作者学习进修,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聚焦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打通晋升通道,建立专职党务工作者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制度,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将担任专职党务工作经历及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为党务工作者成长发展提供保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EB/OL]. (2022-03-03). http://www.moe.gov.cn/s78/A12/gongzuo/yaodian/2022 03/t20220303_604031.html.

[2]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EB/OL]. (2021-04-23).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1/0423/c117092- 32085543.html.

[3]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60.

[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EB/OL]. (2022-03-03). http://www.moe.gov.cn/s78/A12/gongzuo/yaodian/2022 03/t20220303_604031.html.

[5]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EB/OL]. (2021-04-23).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1/0423/c117092- 32085543.html.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童陈军(1978—),男,硕士,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