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分级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机制探索

2024-03-03张绿霞杨蕊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实验室管理

张绿霞 杨蕊

摘  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推下,高校科创活动迎来了蓬勃发展,实验室作为科创活动主要载体,体量大、危险源复杂难辨、实验项目多种多样正逐渐成为其新的特点。文章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情况多样导致实验室安全检查成效和时效不理想的问题,以实现实验室安全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结合当前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热潮,从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要点和分级安全检查等方面阐述了分类分级管理思想融合下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机制,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安全检查频次要点。

关键词:分级分类;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安全检查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十年来不断创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同时,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实验室在体量上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1],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复杂多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和压力骤增。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了解实验室运行实际和安全管理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安全隐患、消除隐性事故、宣讲安全理念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发展,检查专业性不够、深入度不足、实效性不好、系统性不强及成果不佳等新的现实困境逐渐凸显[2]。因此,创新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机制,厘清实验室安全检查“怎么查、查什么”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高校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

高校实验室体量大、开展的实验项目多种多样且以探索性研究为主、实验不确定因素多、涉及的危险源复杂难辨,这些特点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点数量多且分散。实验室分类分级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新型途径。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始探索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模式[3-5],通过组织实验室开展全面危险源辨识,利用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估等方式评价安全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室分类和安全风险分级,达到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实验室差异化管理的目的,并逐渐实现实验室分类分级与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实验项目评估等工作的融合。

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纠、提升实验室安全风险整体预控能力的有效模式,其体现的是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精细化、专业化的强烈需求。基于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推动厘清差异化安全检查要点,创新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机制,对解决当前实验室安全检查困境具有积极意义。

二、基于分类分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机制

(一)按学科性质分类梳理检查要点

根据学科性质和实验活动特点,结合危险源使用与分布情况,教学单位和科研平台被划分为自然科学I类、自然科学II类、人文社会科学与艺体类三大类。三类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共性要点如表1所示。

1. 自然科学I类

自然科学I类主要是危险化学品及生物试剂使用量大、涉及面广的自然科学类单位,如材料学院、化工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等。这类单位实验室安全检查须全面关注各类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情况。涉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应组织师生学习、熟悉相关化学品的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尤其是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类化学品,做好日常台账管理,不囤积化学试剂,自配、分装等试剂应严格做好标签管理,避免出现标识不清或标签脱落的试剂。使用易燃爆气体或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使用惰性气体的实验室,应合理配置气体报警装置。使用高压灭菌设备等特种设备的实验室,严格落实“申购审批、使用登记、持证上岗”管理原则,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非特种设备应做好运行、维护记录,大功率或需长期运行的设备不应使用插线板拖载,应合理张贴操作规程和警示标识。实验动物饲养场所的布局、通风系统、屏障设施等应符合行业要求,用于解剖的实验动物须从具有资质的单位购买并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化学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实验动物尸体应严格按照要求分类处置。自然科学I类单位的实验室应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系统,尤其是排放有毒有味废气体的实验室应加装吸收过滤装置。学生开展实验时应根据情况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开展化学和生物类实验的实验室应配备应急喷淋设施,并做好定期巡检记录。

2. 自然科学II类

自然科学II类主要是以大型仪器设备、特种设备及电气类管理为主,或兼有少量危险化学品使用的自然科学类单位,如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这类单位实验室安全检查主要关注设备使用安全、机械与电气管理安全、试剂安全与防护设施配置情况。特种设备申购应严格落实安全审批论证手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时申领使用登记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妥善保管;气体钢瓶使用应严格遵照规范,合理悬挂信息标牌,盛装气体应与气瓶标识一致,不得混装,放有大量惰性气体或液氮、二氧化碳的较小密闭空间应加装氧气含量报警装置;“四高”设备和电磁辐射等特殊设备存放地操作规程和安全标识须上墙,且不能用插线板拖载,对不能断电的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涉及使用大型机械的单位应当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按照机械安全条款妥善管理。高压、大电流等强电实验室应设定安全距离,并在相关场所设置安全警示,做好使用与维护台账记录。使用少量化学生物试剂的实验室应做好试剂台账管理,按照化学试剂属性落实分类储存原则,定时清理过期或标签脱落药品,并根据实验室相关实验活动需要安装符合要求的通风系统,配备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3.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体类

人文社会科學与艺体类主要是以机房、图书资料室、设施设备、水电线路管理为主的文科与艺术类单位,如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这类单位实验室安全检查主要关注水电和设备使用安全,规范使用插线板,长期通电的设施设备不能使用插线板。小型易伤人用具与设备专人管理,须特别注意图书资料室、陈列馆等安全管理,严禁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场所配备齐全的消防灭火设施,保障逃生通道畅通,在醒目位置规范张贴安全标识与逃生线路图。

(二)按危险源分类梳理检查要点

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在全面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及其相关实验活动的安全风险来评定实验室类型和风险等级。结合高校实验室运行实际,把实验室分为化学类、特种设备类、机电类、生物类、辐射类和其他类。不同类型实验室涉及的主要危险源如表2所示。

1. 化学类实验室

化学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以化学品合法合规合理购买、储存、使用和处置为主。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品安全管理动态台账,定期清理废旧过期试剂,设置专用存放空间并科学分类存放,根据化学品特性选用化学品柜并规范张贴存放清单,储存危险化学品特别是易燃爆化学品的总量应符合要求。剧毒化学品执行“单独存放”“五双”管理,精麻类化学品落实“专柜储存”“双人双锁”管理,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存储条件达标、“双人双锁”管理。化学废弃物应按化学特性和危险特性规范分类收集、暂存,暂存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和不相容物质。消防灭火器、应急喷淋、洗眼器、急救箱等安全防护物质应配备齐全并定期检查。

2. 特种设备类实验室

特种设备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以特种设备规范使用、维护为主。特种设备存放区域合理,应办理使用登记证并张贴在显著位置,应规范张贴操作说明和安全警示标识,应配有完整的特种设备技术安全材料做好使用记录、定期维护记录,应根据特种设备类型要求定期委托资质机构对设备整体和重要零件进行检验,并将检验合格证置于显著位置。气体钢瓶合理固定,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钢瓶应分开放置,较小密封空间使用可引起窒息的气体应安装氧含量监测等必要气体报警装置。同时,应由已取得相应类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对设备其他使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3. 机电类实验室

機电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以大型和涉危机电设备的规范使用为主。大型、高功率设备应与电路容量相匹配,应有设备运行维护记录、安全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应合理张贴安全警示标识,仪器设备的接地和用电应符合相关要求。强电实验室应加装绝缘设施,激光实验室配置安全屏蔽设施并张贴警示标识,进入高速切削机械操作工作场所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存放区域合理,应保障散热空间,在醒目位置张贴高温警示标识。

4. 生物类实验室

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检查以生物安全为核心,涉及实验场所、基础设施、人员防护等方面。实验室安全防范设施应达到相应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实验区域布局合理、气压正常,应配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生物安全设施,实验场所应安装合理的消毒装置,应合理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应规范消杀、合理处置生物废弃物,操作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应落实到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喷淋装置和洗眼装置。

5. 辐射类

辐射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主要围绕制度、场所、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展开。涉辐实验室应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在许可证范围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辐射设施和场所应设有警示、连锁和报警装置,实行进出登记制度,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辐射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考核,持证上岗,应严格开展个人剂量检测并按时参加放射性职业体检;涉辐单位应建立完整的辐射工作档案,包括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事故处置、辐射工作场所电离环境检测等。

6. 其他类

其他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以水电基础安全为主,应配备合适的消防灭火设施,保障逃生通道畅通,应规范张贴安全标识与紧急疏散示意图,应保持实验场所干净整洁。

(三)分级开展现场安全检查

在现行“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体系基础上,分级开展实验安全现场检查。学院在全面辨识实验室危险源的前提下,围绕实验室“人员—工艺(实验方案)—环境”与危险源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综合评估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根据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由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高风险实验室每半月至少检查1次,中风险实验室每月至少检查1次,低风险实验室每两月至少检查1次。学校以实验室体量、危险源种类与存量、安全检查台账等为依据,综合评定学院安全风险等级,学院安全风险等级可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根据学院安全风险等级,由学校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高风险学院每月至少检查1次,中风险学院每学期至少检查3次,低风险学院每学期至少检查1次。

三、结语

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以分类梳理安全检查要点、分级开展现场检查为主线,有效发现并妥善整改实验室“制度—环境—设备—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推动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落实落细落地,逐步解决实验室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的问题,精准管控实验室安全风险,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廉水,王宇,周坤,等.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治理态势、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今日科苑,2022(05):1-10.

[2] 宋志军,蔡美强,谢湖均.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0):292-296.

[3]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EB/OL]. (2018-03-02). https://sbc.ecust.edu.cn/2018/0302/ c1544a73673/page.htm.

[4] 潘蕾.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53-256.

[5] 李志刚,何一萍,宋强. 贵州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2):9-12.

(荐稿人:史天贵,北京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张绿霞(1995—),女,硕士,西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机制与分类分级管理研究;杨蕊(1982—),女,硕士,西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责任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实验室管理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若干措施的通知
浙江省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研究
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备受期待
基于Arduino与Python的实验室联动门禁报警系统设计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基于SSH架构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论高校电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