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导向”的医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
2024-03-02郑小兰肖苏军雷恩骏刘梅陈陵
郑小兰 肖苏军 雷恩骏 刘梅 陈陵
2007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倡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类活动,促进高校的全面综合性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而后,2015 年国家国务院办公厅深化了《有关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国家范围内全面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并将在2020 年国内全面开展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改革[2]。其中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医学人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3]。“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专业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养成,其导向分别为“执业能力”“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这一模式是在深入理解基础上提出的,对传统的德智体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深化认识,主要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素质和强烈职业认同感的应用型医学人才[4]。在此背景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对麻醉专业的医学生,坚定地采用了“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专注于以“执业能力、职业精神、社会适应”为导向的专业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医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道德高尚的全面发展型医生,以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本试验拟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麻醉专业医学本科生中的教育模式,以“执业能力、职业精神、社会适应”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执业能力,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于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 的85 名麻醉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的43名学生为对照组,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的42 名学生为试验组。纳入标准:(1)参加全国高考录取的全日制麻醉专业本科生。(2)身心健康。(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退学、休学者。(2)因身体健康等各种原因在研究过程退出本研究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男23 名,女20 名,年龄23~25 岁,平均(23.44±0.63)岁。试验组采用“三导向”人才培养方式,男27 名,女15 名,年龄22~26 岁,平均(23.36±0.76)岁。2 组学生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授课,讲授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临床常见问题的学习,并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学生自愿完成。教学时间为1 年。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5]:(1)以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组织医学生开展早期临床实践、科研活动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提高麻醉本科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2)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教育。通过开展思政课程、专家讲座、医学辩论赛等活动,培养麻醉本科生的人文情怀,要求他们具备对患者的爱心、怜悯心和同情心。(3)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模拟招聘、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麻醉本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其能尽快适应医院工作。教学时间为1 年。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成绩、技能成绩
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理论考试包含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麻醉解剖、麻醉生理、麻醉设备等;技能考试包含麻醉机的使用、麻醉前准备、术前评估、气管插管技术、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穿刺及椎管内麻醉等。
1.3.2 “三导向”评分
采用“三导向”指标体系[6],该培养模式指标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41 个三级指标构成[7]。其中17 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6 个执业能力指标、6 个职业精神指标和5 个社会适应指标,考核学生在执业能力、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3 个方面的水平,具体涵盖16 项执业能力、14 项职业精神和11 项社会适应的考核指标,每项0~3 分,得分越高代表能力水平越强[6]。
1.3.3 创新创业满意度
设计《麻醉本科生创新创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科研兴趣、教学效果以及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的意愿。调查问卷采用10 分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受益程度以及参与意愿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指标体系
2 结果
2.1 2 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比较
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比较(分,)
表1 对照组、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比较(分,)
2.2 2 组“三导向”评分比较
试验组执业能力、职业精神、社会适应“三导向”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试验组“三导向”评分比较(分,)
表2 对照组、试验组“三导向”评分比较(分,)
2.3 2 组满意度比较
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试验组学生对科研兴趣、教学效果、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的意愿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试验组创新创业满意度比较(分,)
表3 对照组、试验组创新创业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主干课程。麻醉学是一门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专业[8],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护、舒适化医疗及疼痛诊疗等方面,专业性强,对实践技能要求高[9]。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麻醉学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医学生的需求。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幻灯片进行常规理论教学,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忽略了对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也缺乏麻醉学的实践,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学生缺乏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验组采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培养麻醉本科生的临床与科研实践能力、职业精神与人文关怀以及即将毕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符合三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即执业能力、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
“三导向”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灵活、实用、获益大等优点,已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10-11],也促进了医教研的全面发展[12]。在本研究中,“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三大培养体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走向临床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13]。简而言之,“三导向”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外,还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14]。这也有利于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医德兼备、救死扶伤的医生,并能改善医患关系。本院采用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开展学生早期临床、早期科研,整合临床麻醉实践与基础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和医学修养,这是培养学生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15];同时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个性化辅导和人文关怀,培养“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本研究中,试验组的教学效果、科研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试验组麻醉医学生执业能力、职业精神、社会适应“三导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践效果与齐齐哈尔医学院的研究类似[16],齐齐哈尔医学院应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于基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教学中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李科等[6]的研究相近,证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及社会素质,改变了以往医学教育偏向于专业素质培养的弊端,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整体执业水平,使医学生走向医生岗位后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高超的执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了医疗水平[6,17]。
根据中国医学生的发展规律,培养医学生的执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18],如何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麻醉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鼓励医学生在传统观念上进行创新。传统的麻醉学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引导。通过“三导向”培养,医学生能够主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进,同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互联网+、医学生课外实验和科研学习等,是实现“三导向”培养模式中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创新创业教育与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都以实用主义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麻醉学专业人才;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麻醉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医学生应对未来就业风险的综合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能力,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而提高麻醉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由谢志平[19]等发起的一项关于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显示,很多学生都有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的意愿,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收获最多的是阅读文献与科研思维的能力,阅读大量文献并撰写科研论文也是早期接触科研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表现。本研究致力于践行“三导向”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为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平台[20]。本研究显示,基于“三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增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意愿,获得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三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本院麻醉医学生的教学中取得了成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学生的肯定与喜爱。本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三导向”模式紧密结合,将创新思想与理念渗透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中,将创业激情渗透执业能力的专业素质之中,将创新创业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身心素质之中,有利于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综合性的麻醉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