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岩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2024-03-01牟孝梅王娇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审美特征

牟孝梅 王娇艳

摘 要:贵州岩画艺术语言包括题材、构图、造型、色彩等要素,岩画记录了西南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民风和精神追求,从早期原始艺术的稚拙之美经过中期的融合发展之美到后期包容成熟的精美,完整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西南民族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贵州岩画;艺术语言;审美特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34

1 贵州岩画的分布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岩画,是古代西南各民族记录在山崖上的图像史,具有补遗西南民族史、艺术史的重要价值。

贵州岩画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的大江大河流经区域,境内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是发现岩画点的密集之地,最为集中的分布地段在北盘江、红水河和乌江三条大江大河沿岸。贵州境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西南古代各民族迁徙和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岩画正是记录了西南民族志的珍贵图像史料。笔者根据目前发现的岩画,统计贵州省境内共有46个岩画点,其中珠江流域的岩画点共有27个,长江流域共有19个岩画点。贵州涂绘类岩画点最多,共有39个,凿刻类有4个岩画点,未公开发布岩画内容的岩画点3个①。

2 贵州岩画的艺术语言

贵州岩画创作从史前一直延续至明清,其中农耕文明的图像较多。艺术语言包括题材、構图、造型、色彩等要素,岩画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西南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民风和理想追求。艺术风格既有西南民族艺术特征,又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文化元素。

2.1 题材

贵州岩画属于现实主义题材,偶有自由洒脱的浪漫主义风格。取材皆与先民的生产生活相关,表现范围从早期的大型动物到明清时期的民族民俗生活,地域民族特征明显。总之,凡是与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关的内容皆可入画。

因考虑到岩画选址、表现内容、绘制方法、表现形式的特殊性,本文依据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以内容为据的岩画题材有动物、人物、手印、放牧、射猎、异形图像与抽象图形、文人画及民俗事项;以画面的形式为据岩画题材可分为单幅画、场景组合画。

2.1.1 以内容分类的题材

第一类动物题材。动物题材类岩画是贵州岩画数量最多的,其中马在动物图像中数量居首位。动物题材的表现对象有大型的走兽、飞禽,还有富有象征意义的孔雀、蛇等动物,这些均是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动物。除了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外,贵州岩画中还出现了异形动物,此类图像是在现实动物形状的基础上加入了大胆、夸张的造型元素,为贵州岩画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类人物。人物图像多绘在场景中,又可分为涂绘类无服饰人物和以线造型特征清晰的人物两类。贵州岩画人物数量虽不多,但在每一幅画面中起主导性作用。民族民俗生活场景中的人物最多。

第三类手印。手印是人类早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的表现形式。西南岩画系统中手印岩画较少,目前贵州手印岩画数量在西南岩画中是最多的,手印类型也最全。手印早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中常出现在大型动物旁边②,贵州手印岩画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表现形式相似,皆是手印与动物组合,不同于欧洲旧石器手印岩画特点的是贵州手印岩画的伴生图像出现水禽类动物,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山地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群落特征。

第四类放牧。放牧是贵州岩画表现题材最多的,以牧马类居多,还有少许牧牛图像。牧马题材里的马为体型较小的西南山地马,善于行走山路。部分画幅里马的数量非常壮观,牧马人有序地穿插在马群中。牧牛的题材画幅虽然较少,却表现出了贵州岩画的浓郁生活气息。

第五类射猎。贵州岩画目前只有一处岩画点发现有射猎的图像,所猎的是飞鸟,画面中人物蹲姿、跨步、手持弓箭射向空中的飞鸟,真实反映出历史时期先民的部分生活情景。

第六类异形图像与抽象图形。异形图像是在现实人物的原型上加入一些组合形式。抽象图形有点、折线、曲线、圆圈,多出现在组合动景中。

第七类民俗事项。民俗题材取自先民的生产生活,描绘了舞蹈、农事傩、渡口、击鼓等民风民俗。此类题材以人物活动为主,表达了各民族祈求农业丰收、驱疫纳吉、祈福禳灾等的愿望。

第八类文人画。目前在西南岩画系统中只有贵州岩画出现了文人画中的花鸟画样式,是贵州岩画呈现出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构图式样为南宋时流行的“一角半边”式,表现技法是水墨勾线敷色,为明清水墨花鸟样式。

2.1.2 以画面形式分类的题材

第一类单幅图像。贵州岩画中的大型动物属于单幅图像的形式,动物多绘制在岩壁高处,各类不同的大型动物图像在线条、色彩和风格方面表现一致。画面为单独的一只大型动物,描绘的动物有水牛、大象、犀牛、馍、鹿、羊等,周围没有相同造型和色彩的伴生图像,个别动物有叠压在其上的后期图像。

第二类组合画幅。这类题材表现内容多样,可分为放牧、射猎、舞蹈、民俗、文人画,其中放牧的组合画面规模大。组合画幅主题突出,内容涉及先民生产生活中的紧密相关的事项,前期关注生产资料,后期倾向于精神生活的抒发。

2.2 构图

贵州岩画构图既有全球岩画创作的共性,又有自身的地域民族特征。岩画的创作者以山为依托,把生产生活绘制在山崖之上,构图随岩壁的形状而布局。共有三类构图方式。

第一类,单独表现的大型动物图像,构图如现代的单独纹样,一只动物一幅画,塑形饱满,有完整动物和半身动物样式,未见同时期的伴生图像和叙事情节。贞丰红岩岩画里的大型动物即为此类构图形式。

第二类,多类物象组成的叙事场景,主要体现在人物、动物之间的互动,构图为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同一个空间表现多个情节,画面一片繁忙景象。贵州岩画中的放牧、傩舞等民俗生活场景皆是此类构图,其中的人物、动物不描绘细节,动态随场景叙事情节而变化。

第三类,表达心理需求的叙事场景,画面集中表现一个情节,突出心理愿望。此类构图以人物为主,人物安排在画面中心或视觉焦点,观者可与作者同样关注到画面表达的重点。线条表现力娴熟,人物的动态和心理结合得恰到好处。构图、线条、造型、动态、心理描述在此类构图的作品里创作者把握到位。

2.3 造型

贵州岩画造型写实,物象的特征易于辨识,动物、人物是主要表现对象。造型数量最多的图像是动物,动物中马的数量居首。动物又分为大型单个动物和群组动物。人物出现在叙事场景中,在场景中起主导作用。

2.3.1 动物造型特征

贵州岩画中的动物大致有三个时期的造型及演变特点,分别为大型动物时期、早期农耕时代和文人画时期。

大型动物时期,目前发现的贵州岩画中的大型动物为红色彩绘,以线造型为主,部分动物略皴擦色彩,共有三大表现类型。第一类为粗线条勾勒形体,再以相同的色彩皴擦线条边缘,绘制的动物有犀牛、鹿、貘、羊,大型动物在岩壁上高度要高于其他图像,发现此类大型动物最多的是北盘江流域的贞丰红岩岩画。贞丰红岩不仅仅表现大型动物,并且画的动物体积也较大。北盘江流域的六枝特区桃花洞岩画亦有大型动物,特点是用粗线条表现大型动物,图像本身不大,画有似虎类的猫科动物。第二类为粗线条塑造形态,四肢勾绘粗壮有力,身体直接涂满色彩,分布在乌江流域的孟关猫洞坡岩画,绘制了似猛兽状的长尾、粗壮四肢的动物。第三类为细线条勾出身体轮廓,直接以线条的起伏转折等变化表现结构,北盘江流域贞丰红岩岩画中的牛、象、大型水禽是此类细线条的造型特征的代表。

早期农耕时代,此时期岩画表现的是历史上贵州山地文明混合经济类型的图像,主题有放牧、民俗生活。放牧内容居多,包括牧马、牧牛场景。放牧岩画以马、牛为主题图像,牧马岩画中马的特点或是呈悠闲状的成群马匹,或是马匹成队奔跑的场景,直接以粗线条勾绘,简洁明了,线条放松,有一气呵成之感。此类主要分布在红水河流域惠水岩画点、长顺龙家院洪崖洞岩画,乌江流域龙里巫山岩画、开阳大岩口、小岩口岩画。牧牛图像在龙里巫山岩画点有发现,造型特点是直接没骨涂色,牛的伴生人物或牵牛或在牛后做耕地状,还有佩戴刀剑站在动物旁边的人物,畜牧、养殖的劳作方式、人物佩戴的刀剑样式反映了此地居民的经济模式为早期农耕时代。伴随在民俗生活中的动物,代表性的有北盘江流域的关岭马马岩岩画,描绘了渡口的民俗生活,其中有人物牵马上船渡河的场景,有骑马前行的景象,动物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动物造型没骨涂色,马上渡船、奔走及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描绘得真实自然。驮运图像表现的是成队的马匹驮运物资的场景,代表性的当数花江河畔的七马图,使用黑色勾线而成,形态高度概括,马驮运货物行走山路的形神兼具,犹如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

文人画时期,贵州岩画以文人画中的花鸟画形式表现的动物有似鹤的飞禽、鱼、马等。文人画集中在安顺新塘岩画点,造型特征为墨色勾线、朱砂设色的明清花鸟画表现样式。将文人画融入岩画,增加了贵州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既传承了岩画传统的写实风格,又加入了文人画的气韵生动。

2.3.2 人物造型特征

贵州岩画中的人物数量不多,多出现在场景中,有伴生图像。人物岩画有明显的叙事情节和地域民族特征,年代晚于大型动物的创作时期。根据贵州人物岩画造型规律与演变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大类为简约勾线的无服饰人物,出现在放牧、骑马、牵牛等内容的画面中;第二大类为民俗生活中着服饰的人物,人物造型细腻,注重服饰细节的描绘,画面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勾线简约的无服饰人物,以线条勾勒出人的形体和动态,线条简约朴拙,人物动作幅度不大,不表现人物五官等细节,动态表达到位。这类人物在贵州岩画中占比多,主要在放牧等大场景的岩画中出现。以红水河流域的惠水岩画、长顺龙家院红崖洞岩画、乌江流域开阳县的大岩口和小岩口岩画、龙里巫山岩画为代表。民族民俗生活中着服饰的人物出现在有生活叙事情节的画面中。此类人物造型方法多样,绘画技法与驾驭线条的能力明显比无服饰人物娴熟,尤其是对人物的头饰、服装有具体详细的描绘,以流畅细腻的线条绘出西南古代民族服饰特征。人物动态亦有多种变化,如有牵手人物、舞蹈人物、傩事人物、摆渡人物、牵马人物、持刀人物、坐姿人物、击鼓人物等,各类场景中的人物动态随情节变化而造势。此类人物以写实手法表现出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北盘江流域的六枝特区木岗镇尖山洞岩画、关岭马马岩岩画、贞丰红岩岩画,乌江流域的龙里巫山岩画、息烽三妹岩岩画为代表。

2.4 色彩

贵州岩画的色彩包含绘制岩壁的色彩和岩画的色彩。岩壁色彩是喀斯特地貌环境中的山体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灰白色。贵州岩画属于涂绘类岩画,颜色主要使用红色系颜料,在灰白色背景的岩壁上加入红色类图像,映衬得岩画格外醒目。早期的大型动物岩画偏深紫红色系,中期的放牧、民俗类的无服饰人物出现的场景叙事岩画的颜色使用暖红橙色系。着华丽服饰的后期人物是暖橘红色系,贵州后期岩画还出现文人画,色彩为明清花鸟画的墨色勾线设色的方式,色彩使用朱砂敷色。

3 贵州岩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贵州岩画属于西南涂绘类岩画,以红色系颜色绘制图像,在青山绿水中显眼瞩目,是先民绘在山崖上的西南民族的图像史,是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艺术发展、演变和审美的珍贵史料。

3.1 艺术风格之美

贵州岩画从选址、题材、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凸显出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从早期原始艺术的稚拙之美经过中期的融合发展之美到后期包容成熟的精美,完整地展示了各历史时期西南民族的审美意蕴。纵观艺术史的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图像艺术皆有时代印记和风格特征,贵州岩画既融入了中国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又保持和傳承着民族艺术特色。

贵州岩画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的艺术创作繁荣时期。第一阶段是大型动物图像时期,此时期表现牛、犀牛、象、貘、鹿等大型动物,手法写实,线条粗犷大气,大线条简略勾勒出动物形态,动态幅度不大,没有细节修饰,多为单个大型动物,部分动物有伴生的阴手印,图像呈现出原始艺术的大气、朴拙之美。第二阶段放牧为主的图像时期,以放牧为主的岩画内容,画面注重布局和叙事,其中牧马图像构图满密,此时段牧马类主题已演变为表现骑马放牧人物与成群的马匹组合的多物象场景,造型简括的多个个体组成完整的叙事情节,大场景里面又有多个小故事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整体有序,个体生动,各个环节相互连接,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之感,缓缓地叙说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的生命之歌。牧马类岩画与中国汉代画像石在构图、造型方面有相近的艺术处理方式,汉代繁密的艺术风格与大场景满密的贵州放牧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牧牛类图像人物或牵牛或赶牛,构图简约。造型点、线、面结合,人与动物的躯干以涂色的块面呈现,四肢用线,周围围绕点与线形式的图案,人物根据场景情节出现多样的动态,与云南岩画中的牧牛图像有颇多相似之处。牧牛岩画与西南地区汉代画像砖清朗抒情的装饰风格接近,描绘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此时期岩画表现出悦动的生命气息,艺术律动之美跃然于画面中。第三阶段民俗生活图像时期,艺术风格融入了周边及中原地区的元素。图像以人物活动为主,以优雅流畅的长线条勾绘人物与服饰,细致的画出了民族地域服饰特点,驾驭线条的能力已非常娴熟,表达了此时期各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追求,代表性图像有祈求丰收的农事傩、民俗活动及有题记的明清文人画。人物造型比例协调,绘画技法成熟,民族服饰精美,塑造了优美精致的民族装饰艺术风格,即传承了西南民族艺术的洒脱又吸收融合了中原的绘画风格,包容性强,时代风格明显。

3.2 民族爱美情怀

贵州岩画每一个阶段图像的时代艺术特征鲜明,是不同历史时期先民对物质生活的记录、对精神生活的抒发,从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对美的追求。不仅具有文献史料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更是留在现今难得的中国艺术史发展、演变的图像史证。

爱美和表现美的情怀是贵州岩画不断追求的主题,各个时段的图像各有特色,各有各自不同形式的美。从早期的大型动物到后期的线条精美的人物,展示了贵州岩画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为我们再现了先民创造美的情怀和对美的不懈追求,及传承、发展、交融的开放胸怀。

早期大型动物图像以大为美,线条奔放大气,通过线条转折、顿挫画出先民眼中与心中统一认可的理想动物。中期的牧马、牧牛为主题的叙事场景以满为美,寥寥几笔勾绘奔跑的马与多种动态的骑马人,饱满的构图和奔放的运动之美体现出有张力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先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呈现是一种健康之美。后期民俗活动的叙事场景,细腻的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祈求丰收的农事傩、穿着民族服饰人物的民俗活动中体现出来。作品用笔洒脱,线条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表现出气韵生动的意境,展现出中国画的美学意蕴,融合了各民族的艺术形式,营造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生命的空间,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以形写神,透出创作民族通达万象、兼容并蓄、包容收纳的胸襟。

4 结语

贵州岩画是西南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后创作的时间跨度大,从史前粗放风格的大型动物到明清文人花鸟画和精致的民族服饰人物,是贵州古代各民族艺术风格发展的图像史证。不同时期的艺术语言既是先民艺术审美的体现,又是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

注释

①牟孝梅.贵州贞丰红岩岩画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150-153.

②张亚莎.手印岩画刍议[C]//杨超,刘五一.2010年岩画与史前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137.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审美特征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