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24-02-28司娴朱倩男秦建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待业通州区南通市

司娴 朱倩男 秦建兵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4]。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较强、流行面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南通市通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紧邻上海市和苏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这使得通州区成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人口流动频繁,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风险相对较高。根据国务院2018 年7 号公报,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指南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不断降低其流行水平,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笔者研究该地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对该地区防控和健康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论文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和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时段为南通市通州区2013年1月—2022 年12 月的病毒性肝炎报告的数据。

1.2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根据国家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因病原体不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未分型肝炎。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通市通州区2013—2022 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数据运用 Excel 2019 和 SPSS 17.0 软件整理分析。以发病例数、发病率及构成比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率的比较及趋势检验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病毒性肝炎2 391 例,其中甲型157 例(6.6%),乙 型981 例(41.0%),丙 型150 例(6.3%),丁 型1 例(0),戊 型585 例(24.5%),未分型517 例(21.6%)。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0.189‰,,其中最高的为乙型(0.078‰),最低为丁型(0.0001‰)。10 年来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χ2=43.192,P< 0.001),以乙型较为明显(χ2=103.619,P< 0.001),其余的甲型(χ2=50.889,P<0.001)、丙型(χ2=28.109,P=0.001)、戊型(χ2=52.871,P< 0.001)、未分型(χ2=64.674,P< 0.001)趋于平稳,丁型(χ2=8.328,P=0.501)偶发且无明显趋势。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未见有因病毒性肝炎死亡的病例,见表1,图1。

图1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图

表1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中男性1 563 例,女性828 例,男女报告病例性别比为1.89︰1,男性发病率(0.255‰)明显高于女性(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05,P< 0.001),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男性发病例数均高于女性,见图2。在各年龄组中均有报告病例,其中0~19 岁组报告传染病发病例数最低,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96%;20 岁以后开始升高,20~39 岁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0.41%;40~64 岁组报告发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8.34%;65 岁以后组开始逐渐下降,65~85 以上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0.28%,见表2,图3。报告病例在各职业分类中排名前5 位的分别是农民(60.43%,1 445/2 391)、家务及待业(11.50%,275/2 391)、工人(9.45%,226/2 391)、离退人员(7.70%,184/2 391)、干部职员(2.89%,69/2 391)。甲型肝炎病例中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农民64.97%、家务及待业12.10%及离退人员7.64%;乙型肝炎病例中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农民49.44%、家务及待业14.58% 及工人10.30% ;丙型肝炎病例中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农民71.33%、离退人员12.67% 和家务及待业8.67% ;丁型肝炎仅出现1 例,职业为农民;戊型肝炎病例中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农民68.55%、家务及待业10.94% 及工人(7.69%),见表3。

图2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各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例数性别分布

图3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各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年龄组比率)

表2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各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例数年龄分布

表3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例数职业分布[例(%)]

2.2.2 时间分布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每月均有报告病例,春季略有增高,季节性变化总体上不甚明显,其中甲型、未分型在春季、丙型在夏季,戊型在冬春季中病例数占比稍多,见表4,图4。

图4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各型病毒性肝炎报告日期分布

表4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季节分布

2.2.3 地区分布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14 个乡镇街道中,兴仁镇(0.297‰)、兴东街道(0.291‰)、金沙街道(0.289‰)居病毒性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的前3 位,为城区或靠近城区的人口密集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后3 位的分别为五接镇(0.129‰)、二甲镇(0.121‰)、平潮镇(0.121‰),均为边远农村乡镇,见图5。

图5 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地区分布

3 讨论

根据2013—2022 年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据统计分析,近10 年来该区的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以乙型肝炎尤为明显,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趋于平稳,均低于全国发病水平[5-8]。这表明南通市通州区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区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在2019 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各种防控措施的实施。这些防控措施包括社交隔离、旅行限制和个人卫生措施,如戴口罩和勤洗手。这些措施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社交隔离和旅行限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其次,个人卫生措施的加强,勤洗手和安全饮食,也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机会。此外,公众对健康和卫生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可能导致更多人采取积极主动的健康行为,包括接种疫苗、定期体检和遵守医学建议,从而减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9]。

在男女发病比例上,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10-11]。可能与男性的行为习惯有关,比如抽烟、喝酒,喜欢参加社交应酬等导致受到感染的机会增多,以及某些男性比例较高的职业,如农民、建筑工人等,在农田劳作或养殖等过程中接触到污染的水源、土壤、动物粪便等,这些环境暴露也有可能带来病毒传播的机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基本集中在40~64 岁的人群,<20 岁的比较少见,与其他地区的报道基本相同[12-13]。可能是少年儿童及青年群体的自身免疫力高,另外国家对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政策也发挥积极的作用。病毒型肝炎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布是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可能与饮食习惯、卫生意识、不安全的性行为及职业暴露风险有关。在时间分布上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病毒性肝炎每年每月均有报告病例,春季略有增高,季节性变化总体上不甚明显,可能是由于近些年来有效的预防控制以及传统生活习惯改变[14-16]。从地区分布上分析,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为城区或靠近城区的人口集中地区,这可能与这些地区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社会交往活动频繁等有关。

综上所述,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挑战,尤其是随着生产生活恢复秩序,人员的流动性增大,社交活动增加有可能造成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反弹,因此要持续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加强监测和筛查,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以阻断病毒传播链;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场所清洁和消毒,保证环境卫生。加强社区管理,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加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疫情苗头,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推动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和易感人群。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公众遵守防疫措施[17]。疾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南通市通州地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秩序。

猜你喜欢

待业通州区南通市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