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三甲综合医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2024-02-28陈春媚黎君园罗家栋杨君华冯天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玉林市红十字会病原体

陈春媚 黎君园 罗家栋 杨君华 冯天梅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各种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者黏膜,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1]。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有乙型病毒肝炎(hepatitisbvirus,HBV)、丙型病毒肝炎(hepatitiscvirus,HCV)、艾滋病病毒(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2]等。医务人员的工作本身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其职业行为不可避免地与多种疾病的传染源接触[3-4]。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为一所拥有700 万人口的地级市三甲综合医院,同时兼市级传染病定点医院,除了收治普通疾病患者外,承担收治全市的疑似/确诊各种常见传染病患者。2018—2022 年收治传染病患者29 686例,其中艾滋病病例806 例、病毒肝炎病例9 105 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2022 年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监测的403 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乙型肝炎、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进一步了解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血源性职业状况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实习医师/护士、工勤人员。

1.2 方法

从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导出2018 年1月—2022 年12 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相关数据报表,针对发生职业暴露人群的职业分布、暴露发生场所、暴露方式、暴露环节、职业暴露病原体分布、预防用药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人群的职业分布

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共上报职业暴露403 例,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以护士占首位,占50.12%,主要与护理操作较多,接触锐器的机会更多有关;第2 位是实习生(医师/ 护士)108 例,占26.80%,主要与实习生操作不熟练,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有关,见表1。

表1 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2.2 职业暴露发生场所

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场所为内科病房168 例,占41.69%;其次是外科病房133 例,占33.00%;门诊医技48 例,占11.91%;手术室29 例,占7.20%;急诊18例,占4.47%;产房7 例,占1.74%。从上述分析可见,内科病房职业暴露占比最高,与内科日常诊疗项目开展较多有关。院感科日常要加强内科线的培训,规范操作,降低发生率。

2.3 职业暴露方式

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方式是针刺伤320 例,占79.40%;其次是血液/体液接触破损皮肤33 例,占8.19%;切割伤22 例,占5.46%;血液/体液接触黏膜17 例,占4.22%;其他11 例,占2.73%。

2.4 职业暴露环节

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环节是拔针158 例,占39.21%;其次是清洁整理/回收医疗废物110 例,占27.30%;采血/注射时64 例,占15.88%;手术操作时43 例,占10.67%;其他28 例,占6.94%。

2.5 传染病病原体种类

在病原体种类中,乙型肝炎病毒94 例,占23.33%;其次是不明病原体77 例,占19.11%;HIV 病毒22 例,占5.46%;梅毒16 例,占3.96%;丙型肝炎病毒11 例,占2.73%;双重感染4 例,占0.99%。

2.6 预防用药情况

暴露源是乙型肝炎病毒的94 例中,有20 例未产生有效血清保护性抗体,接种了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占21.28%;暴露源是HIV 的22 例,经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评估,有12 例启用基础预防用药: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拉替拉韦钾三联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d,占54.55%;暴露源是梅毒的16 例,经皮肤病性病门诊专家评估,有5 例注射长效青霉素(2.4×106U/次,1 次/周,连续3 周),占31.25%;暴露源是丙型肝炎病毒的11 例,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目前没有针对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这几例暴露者均没有使用阻断药,仅予建卡登记,按期落实定期复查,目前已经完成全程随访,均未发现发生相关感染。对所有403 例上报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经绿色通道发生当日完成首次检测,进行为期6 个月的定期追踪随访。暴露源是乙肝、丙肝、梅毒和不明病原体分别于暴露当天、暴露后1、3、6 个月进行检测随访;暴露源是HIV 的分别于暴露当天、暴露后4、8、12、6 个月进行检测随访;经随访均未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感染。

2.7 感染性疾病科与非感染性疾病科的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分布情况

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发生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职业暴露较多,2018—2022 年共报告86 例,感染性疾病科同期上报8 例,全院总共上报乙肝病毒职业暴露94 例。主要原因为我国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患者占比较高,非感染性疾病科室的患者中也存在不少乙肝患者,因此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职业暴露不止发生在感染性疾病科。

2.8 感染性疾病科与非感染性疾病科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布情况

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发生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2018—2022 年共报告11 例;感染性疾病科同期上报11 例;全院总共上报乙肝病毒职业暴露22 例。感染性疾病科与非感染性疾病科均有可能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2.9 乙肝病毒、艾滋病职业暴露全院职工年发生率分布情况

乙肝病毒肝炎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2019—2021 年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率变化不大,2022 年该发生率较之前有所降低;近几年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率变化不大,见表2。

表2 乙肝病毒、艾滋病职业暴露全院职工年发生率分析(%)

3 讨论

分析监测资料显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职业暴露人群以护士为主,暴露发生场所主要是病房内,以针刺伤占首位,多发生在拔针环节,与国内较多调查结果基本一致[5-7]。提示由于医院护理人员普遍缺口较大,护士日常工作繁忙、患者家属需求较高、护士工作压力大均为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护士相对医师需要更多地使用注射器与输液器等操作,工作任务繁重、环节多、职业防护意识淡漠、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均可能是他们比较容易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原因[8-9]。

传染病病原体种类中,传染病病原体为阴性占首位,为44.42%;感染指标均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无传染风险,有传染病处于窗口期的可能;因此,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要求职工采取落实上报、监测、定期进行随访制度。发生不明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占19.11%,多发生在门急诊采血、输液患者,因经济原因,一般不愿意主动检测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或是清洁工在徒手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无法追溯锐器来源。对于发生这类职业暴露,采取落实上报、监测,定期进行随访。在日常督查中加强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对个人防护等加强培训及督导。

发生艾滋病病毒相关职业暴露22 例,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是市级定点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全市传染病患者较多相关。经追踪,虽然这22 例暴露者均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但其身心伤害不容忽视[10-11],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做好暴露后相关处置后加强了相关的心理疏导。从2018 年、2019 年的监测数据提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人数明显增高,每年均有6 例报告;比2017 年3 例、2016 年4 例增高,暴露病例主要发生在感染性疾病科。为有效降低感染性疾病科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采取以下措施:院感科连续1 个月加强现场观察,纠正不规范操作。护理部、院感科专门组织人员到上级传染病医院参观学习,拍摄标准化拔针视频反复加强培训学习,在全院推广安全型留置针、无针接头等安全注射用具的使用。从2019 年开始至今,连续5 年每年在感染性疾病科举办一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同时加强培训、强调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必须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个人防护措施,选择正确防护用品。规范以下行为:禁止针头回套;禁止徒手分离针头;禁止徒手处置医疗废物等。经过整改,2021—2022 年调查提示,感染性疾病科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下降;非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上报意识提高,有利于及时评估及预防用药阻断。

本调查显示,发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职业暴露94 例,以非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为主,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主要感染源,与汤紫媛等[12-13]报道结果相似。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的国家,乙型肝炎患者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感染源,医务工作者主要通过乙肝疫苗接诊进行预防。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每年落实职工健康体检,鼓励职工检测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鼓励上岗前接种乙肝疫苗。

对发生的相关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均能得到职业暴露处置小组专家及时评估指导,由当事人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选择是否进行阻断、预防用药,完善血清学检测。院感科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完善追踪登记,做到不遗漏每例建卡登记病例。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及考核,以提高他们的个人防护知识,定期在全院范围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方便取用。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措施体系,才能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猜你喜欢

玉林市红十字会病原体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玉林市安监局召开安监局长工作会议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