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2018-09-10吴金钗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待业慢就业毕业生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体现了比较严重的就业心态问题,造就了高校应届生的就业困境。我国的就业形势本就比较严峻,却存在一些学生主动选择待业,还有一些毕业生是被动待业,主要是其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维持就业状态。在这一慢就业的困境之下,本文主要针对其成因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几点建议来为突破慢就业困境而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生 慢就业 待业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77-02

随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岗位竞争,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学为用到现所呈现的慢就业,目前,慢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发展的潮流,也成为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综合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领域所凸显的问题,本文以及为研究背景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缓解上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发展对策,在促进我国教育和人才实现科学的发展。

当前年青群体的观念愈发多元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然出现了慢就业的情况。而所谓慢就业,实际上就是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延缓自身就业时间的情况,比如以考研、间隔年等形式来减缓这一就业时间,希望可以降低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增长,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形成了一种社会困境,对其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非常有必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顺畅就业是核心。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值得探究。“慢就业”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体制机制束缚的折射,是社会认知评价偏失的折射,是高校高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折射,是父母和家庭观念保守的折射,是毕业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不高的折射。治理“慢就业”困境的策略有以下几点:深入推进就业优先战略,破除劳动力市场分割;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观念“正能量”;深入完善高校育人机制,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着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重视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自主能力建设,锐意改进择业观。

1 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成因分析

1.1 就业难让毕业生推迟了就业时间

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规模正在不断增大,2013年就迎来了最难就业季,随后几年的就业形势却反而更加严重,导致一些毕业生被动地推迟了自己的就业时间,无奈地充当着慢就业人群中的一员。也有一些毕业生虽然在毕业后就业,但是就业时间不长,反复地寻找工作,导致其在毕业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维持就业状态,这也是一种被动性慢就业的现象。

1.2 传统观念与新时代观念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里,铁饭碗是最优先的就业选择。因此持有这种观念的毕业生会执着于进入国家单位工作,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不会考虑其他单位的就业,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也处于慢就业状态。而在新时代观念里,毕业生青睐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无限商机,比如代购和微商等。但是毕业生在从事这些工作时,有的将其作为专职工作,也有的毕业生以兼职的形式来进行,从而等待机会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毕业生出于缓冲就业压力,认为考研或者留学是可行的选择。

1.3 学生主体认知而引起的就业心态

毕业生成为慢就业族的一员,在多数情况下是迫于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而选择待就业。而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会根据自身的专业成绩、荣誉证书、实习经历、党员身份等因素来判断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能力在客观上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是实际上,毕业生处于慢就业状态,这一问题更多的是其根据个人主观能动性作出的选择而带来的结果。他们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自主学习与自主控制能力也比较薄弱,导致其就业竞争力低下,进而引起慢就业问题。

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解决策略

2.1 树立合理就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值

毕业生要处理好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需树立起合理的就业观,要学会根据社会需求而积极主动地作出适应性的合理调整,要具备审时度势的眼光和能力,避免过分地追求符合理想要求的择业目标,盲目地去执着某一择业目标。毕业生应该适当地调整自身的就业目标,即先将自己的就业状态稳定下来,再谋取更多的发展,争取在毕业之后就及时就业。在稳定就业状态中为新的职业选择积极地创造良好的条件,会比在待业状态寻找机会更加可靠又理智。而且毕业生在稳定就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能够为将来自己理想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因此,毕业生要合理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选择合适的就业起点,为实现理想就业而蓄力。

2.2 优化专业教学,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需正视当前的慢就业问题。一方面,高校要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让学生可在未来就业时可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因此,高校要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实现专业的横向延伸发展。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这一目标。而在专业课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善于拓展更多的教学途径,比如校企合作、微课、慕课等,培养优质人才,降低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而引起的慢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规划理念,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并督促学生去贯彻实施,使其在获得一次次阶段性成功的过程中,对职业生涯规划充满自信。

2.3 让毕业生从主观上脱离消极的慢就业状态

在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毕业生以消极态度选择慢就业,实际上会导致国家与家庭投入的人力资源无法转化成为产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进程。这就需要国家、家庭、高校、学生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主体一起努力,帮助毕业生主动脱离消极态度下的慢就业困境。比如,国家可为毕业生出台自愿自由流动的政策与激励措施,缓解人力资源在地区配置方面的不合理问题,让毕业生可面临更多的自主选择;人社与教育等相关管理部门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宣传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及时提供最新的就业市场讯息,以供其参考;社会应该鼓励毕业生多元发展,各媒体可营造良心舆论氛围,让毕业生可以适当择业就业;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应该尊重毕业生的自由选择,不过多干涉孩子的择业问题,让毕业生可从多个方向获取支持力量,主动脱离消极的慢就业状态。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慢就业困境会加剧就业形势的严重性,也不利于毕业生的个人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大学生能够树立起合理的择业观,通过稳定就业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为谋取新的未来而蓄力。各高校也要注重优化专业教学,并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此外,国家、家庭、社会等应该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关照和关怀,既引导其合理择业,又尊重其自由择业,使其主动走出慢就业困境。

参考文献

[1] 胡庄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

[2] 胡泊.高校畢业生未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2).

[3] 武蕾.“慢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2).

[4] 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5] 李冰焱.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探索[J].产业科技论坛,2015(20).

[6] 泮凯.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7] 张莼波.“慢就业”折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及择业观教育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8] 高健,杨建,管京凤.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治理机制研究[J].教育观察,2017(21).

[9] 武蓓蓓.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析与对策[J].长江丛刊,2017(25).

①基金项目:温州市教育局2018年温州高校思想政治专项课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治理机制研究——以温州商学院为例(WGSZF201807)。

作者简介:吴金钗(1986-),女,温州苍南人,本科,初级,主要从事思政系列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待业慢就业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语言艺术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面对性待业窘境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