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作用、内涵与路径

2024-02-27刘欣

老区建设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刘欣,江西省泰和县第四实验小学教师。

摘 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等方面。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乡土实际,推动农村教育理念现代化;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进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加快乡村教育政策资源投入,筑牢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石。

关键词:乡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1-0054-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充分认识我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全面理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基础

近年来,国内对乡村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对乡村教育的作用,罗春娜等认为,教育及其衍生出的人力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1];徐晓军等认为,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稳定的人才。[2]对于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杜尚荣等认为,乡村教育应该立足于乡村发展现实需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并满足以乡村人民需求为中心[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现代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科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化。[4]对于乡村教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秦玉友认为,要亟待考虑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問题[5];李立铭等认为,农村教育现代化仍存在认知不足、教育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6]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杨卫安认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创造是不竭动力,人民中心是根本宗旨,统筹协调是基本工作方法,依法治教是制度保障[7];赵鑫、李敏认为,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紧扣“中国特点”“乡村特色”“现代水平”等发展指标。[8]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对农村教育发展有一定研究,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还有提升空间: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教育的内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效深入;二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教育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更多研究基于教育现代化。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域,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充分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目的就是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路径。

(一)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巨大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背后必然是规模庞大、体系完善、机制灵活、结构科学的教育供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公平教育权。根据《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我国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为1.64亿人,其中农村学生占比为32.6%。因此,有着乡村自身运行发展规律、特点的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随着我国人口出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化的趋势不断凸显,必然要求提升人口高质量发展。因此,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以人口质量对冲人口数量的下沉,是满足乡村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众多乡村人才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方面,所有振兴事业都需要乡村人才具体实施推动,而教育是提供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举措。以产业振兴为例,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绝对主体,占比高达91.8%;随着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以低学历为绝对主力的小农生产与经营模式必然加速瓦解萎缩,新型农业、新型农场、新型农业运营模式不断涌现,乡村高质量人才缺口必然快速放大,加速培育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发展趋势,必然要求乡村教育体系随之变革。因此,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可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强国战略。乡村教育作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基础,既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乡村教育质量总体不断下滑已成不争事实。根据中国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科目,农村学生各科平均分都低于城镇学生,且英语分值相差达8分。[9]熊丙奇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0]此外,农村生源步入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门槛越来越高。相关学者研究发现,院校层次越高,农村子女所占比例越少,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11]因此,加快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受教育群体接受更高质量教育,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三、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话题。我国现代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所提出的“三个面向”。[12]这一概念历经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经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当下重要研究课题。乡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工作就是必须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内涵。

(一)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的基础、灵魂,也是最难改变的地方,形成于长期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现实环境,包含着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认识。[13]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首要的是厘清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乡村教育虽然首先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本质上应通过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理念现代化,就是在认清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认识到教育的社会价值,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作为教育追求方向,这实际上是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乡村教育体系现代化

教育体系现代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教育体系现代化以终身教育为宗旨,追求全民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实质上是要针对乡村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满足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需求。为此,必然要构建三大教育体系,即自幼儿园至大学的一以贯之的符合乡村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终身化的人才学习体系,及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建设乡村教育体系现代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动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外,更为关键的是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乡村教育体系。

(三)乡村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农村教育技术现代化仍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延伸数字基础资源,重点要加快改造并进一步完善包含算法、算力、数据及网络等基本要素的数字底座配套设施,不断推动乡村教育由传统的人际互动转化为人机交互、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求变创新转型,推动乡村教育技术现代化走深走实。此外,乡村教育技术现代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教学硬件、软件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适用于乡村教育的基础科研环境、科研体系,形成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氛围,注重现代技术对乡村教育理念的创新等。

(四)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规划者与实施者,在乡村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乡村教育数字化的实施成效。因此,对于乡村教育而言,就是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队伍的标准化、专业化、均衡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因此,引导乡村教师深刻认识到数字教育时代及教育数字化成为必然要求,要积极推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单一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教学转型,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和数字化转型,带动乡村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和数字素养。

四、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绩,包括乡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有效提高、乡村教育公平性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乡村师资队伍趋于合理、乡村学生享受教育公平水平不断提升。[14][15]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出生率的下滑,乡村教育仍存在不少困境,包括乡村教育教学忽视乡土文化教育,失去乡土特色;乡村教育教学总体经费因历史欠账过多,投入总体仍然不足;乡村小学类型复杂多变,小规模及乡村薄弱寄宿制学校仍大量存在,办学效益不高;乡村师资隊伍弱且稳定性差,结构性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立足乡村教育特色优势基础上,综合施策,补足短板。

(一)立足乡土实际,推动农村教育理念现代化

一是根植农村传统文化,发现、利用乡土特色教育资源。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为开展乡村教育创造了优势条件。要深入挖掘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优秀思想、人文道德,充分发挥其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积极作用。把“地方”融入乡村教育体系,既可以提高归属感,增强认同感,并为我国各地探索“小而优”“小而美”的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二是立足我国农村教育基本特征,激发用活农村办学活力。鼓励地方和农村学校创新教育治理方式和课题教学变革,是时代发展趋势。[17]因此,实现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必须让农村教育在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方式上更具有当地发展特色。此外,还必须建立符合当地农村教育特色的办学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农村办学活力。

三是立足农村教育实践,完善教育理论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理论伴随着中国教育变革不断丰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农村学校开展的教育实践与实验,形成的丰富农村教育经验与理念,都为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来源。要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式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

(二)把握乡村教育特点,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自信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是在乡村弱、城市强的背景下开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本质上长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自信危机[16],教育理念严重滞后。因此,实现农村教育自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力量及精神支柱。[21]推动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发展必须立足乡土,依靠并激发乡村自身的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文化认同,走内生发展之路。

一是科学看待乡村教育取得的历史成就。总体上看,我国乡村教育对中国国民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从曾经的“扫盲普小”到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教育轉变。从微观上看,不少受乡村教育的群体步入社会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二是正确对待并客观分析乡村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乡村教育领域就是国民教育质量的失衡。在教育资源总体稀缺背景下,保障乡村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科学投入必须得到重视,这也是解决乡村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本举措。

三是进一步明确乡村教育的定位。虽然目前对乡村教育是“离农”还是“支农”存在较大争议,但本质上都是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积极贡献。因此,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教育的重新定位势在必然。结合城乡一体化趋势,乡村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支农”,而应该必然服务于城乡一体化这个根本趋势,在通过教育转移部分就业群体同时,重视乡村支农教育成效,通过提高职业农民社会地位,提升乡村教育存在感。

(三)加快农村教育数字化建设步伐,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

以数字化引领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是目前我国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标志性指标。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历程雷同,同样经历了过去的多媒体教育到互联网教育到大数据教育发展阶段,有效推动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及智能化服务。[18]

一是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设立农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专款专用,重点支持农村硬件设备及相关在线设施的更新替代,将乡村学校数字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等战略重要考核指标。

二是加快数字技术在农村教育中推广应用。要加快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创新优质高效数字教育共享新模式,如借鉴“互联网+在地化”等新模式[19],通过打造无边界学习中心、跨学科学习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推广使用。

三是加快打造农村教育数字化云平台建设。农村教育数字化云平台除了应具有基本的学习、评价、监测、优化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个性化、特色化,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师资源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的关键资源、战略资源。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必须常抓不懈。

一是抓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推动乡村人才供给机制的现代化。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加速实施乡村教师人才引进专项政策,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服务乡村教育。坚持教师培育本土化进程,运用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20],推动乡村教育教师配比现代化进程。

二是抓乡村教师队伍培训,重点实施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培训。扩大乡村教师培训轮训比例与范围,围绕教师教育理念现代化,着重现代化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国际化教学视野的课程开发;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鼓励城乡交叉教学。

三是抓好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留住现代化教师队伍。加快乡村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力度,加快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转移力度,保障教师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荣誉体系,构建并丰富乡村教师话语体系,以全媒体矩阵诠释好最美乡村教师故事。

(五)注重乡村教育资源投入,筑牢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石

一是明确经费投入来源。政府要保障乡村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渠道和主体,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和义务。针对大部分市、县教育经费拨付不足问题,国家、省级层面应加大保障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渠道。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资源更多倾向乡村教育事业。

二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利用。重点要加大乡村教育资源优化布局,按照“小学中心化、初中乡镇化”要求,整合关键资源,形成教育资源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

三是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是保障乡村教育经费高效运转的前提与基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管。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经费审计机制的建立与运转,明确政府审计主责,公开审计报告,追究违纪违法行为。

五、小结

我国仍是农业大国,乡村人口占比短期内仍占相当比重。本文认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厘清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在此基础上研判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制宜,靶向施策,通过加强资源配置,实施政策引导和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城乡教育融合互促发展,把乡村教育真正办成“在农村”“为农村”“富农村”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春娜,李胜会.中国乡村振兴的动力因素研究:基于教育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20,(8).

[2]徐晓军,成军琦,孙权.教育先行:巩固脱贫攻坚成功与乡村振兴的衔接[J].中国民族教育,2021,(10).

[3]杜尚荣,田敬峰,洪成文.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23,(6).

[4]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N].2022-12-09(06).

[5][16]秦玉友.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危机与重建[J].教育研究,2021,(6).

[6]李立铭,胡恒钊.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0,(3).

[7][15]杨卫安.借鉴·生成·发展: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建构的三重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8]赵鑫,李敏.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6).

[9]史料未及.孩子间差距有多大?看完这些数据你就知道了[EB/OL].https://www.sohu.com/a/66168538 0_121643129,2023-04-01.

[10]熊丙奇.清华农村生源超2成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317124584969120&wfr=spider&for=pc,2022-09-09.

[11]冯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职业学校超70%学生来自农村[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685745427824555&wfr=spider&for=pc,2022-08-20.

[12]柳海民.推升中国教育学术发展质量的强劲引擎[J].教育研究,2019,(10).

[13]顾明远.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N].人民日报,2016-02-01(09).

[14]张地容,杨丹,李祥.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发展的历时成就与经验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2,(9).

[17][22]凡勇昆.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语境、典型表征与制度逻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

[18]余胜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

[19]田俊,等.“互联网+在地化”: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

[20]安晓敏,王虎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内涵阐释、历史观照与推进道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21]武天宏.乡村教育自信:现实遭遇、当下价值与重建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1).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Role, Connotation and Paths

Liu Xin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 a necessity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a strong support for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Its connotation includes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staff. To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we must base ourselves on local condition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concepts; Guided by digitization, promote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of ru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teaching staff; Accelerate the investment of rural education policy resources and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education;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