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2024-02-21邱丙辉
邱丙辉
(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口腔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固定义齿修复作为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牙齿修复方式,可对受损或缺失牙齿起到修复作用,促进牙齿生理功能和美观的恢复,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常见如龋齿修复、脱落牙齿修复、修复磨损牙齿等[1]。通过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有助于恢复咀嚼功能,促进正常进食和消化;通过修补受损牙齿或安装人工牙冠,提升美观度;对残存牙齿形成保护作用,存在牙齿缺失情况时周围牙齿可存在倾斜或移动等情况,引发咬合不准确或牙列不稳定情况,通过固定义齿修复可填补缺失牙齿空间,以免其他牙齿位置发生变化[2]。由此可见,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实施的重要性。当固定义齿的基牙存在残冠残根等情况时,导致该治疗措施在实施时缺乏良好固位力,不利于最终治疗效果[3]。因此,临床多利用牙冠延长术充分暴露残根残冠后完成修复,以此增加基牙临床牙冠长度,拓宽表面积,获取良好固位[4]。为探究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由此展开相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60例需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以62颗患齿为观察组,均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给予冠延长术,以对侧62颗健康牙齿为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62岁,平均(51.65±5.57)岁。纳入标准:①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需展开固定义齿修复;②个人认知、交流无异常情况存在。排除标准:①机体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②研究所需基本资料存在缺损者。
1.2方法:执行冠延长术前需展开相应准备工作,对个人牙齿情况进行检查,明确患牙具体部位,判断断面范围情况,评估牙龈边缘状况,以评估位置为冠延长术切口。治疗中还需考虑修复后牙龈的一致性及美观性,若个人完全符合冠延长术指征便可展开手术,手术中切口为内斜方式,若牙龈宽度较小,切口可取复位瓣方式,全厚瓣翻开后判断患牙具体情况,切除牙槽骨、肉芽等组织,确保断面与牙槽骨嵴顶之间的距离在3 mm以下。患牙位置于上前牙区域时,术中需充分考虑牙龈形态的美观性,清理牙根表面残留的牙周膜纤维,防止疾病出现复发。对牙龈瓣位置、形态等进行调整,修复及复位的位置为牙槽嵴顶,将牙周塞缝合并置入其中。执行压迫止血后,对牙龈复位及效果进行观察,注重术后护理,嘱咐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术后7 d避免进食坚硬食物,确保口腔清洁。于术后6~8 w展开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明确修复体的具体情况。
1.3评断标准:评估观察组修复牙齿后牙龈沟深度、牙龈沟出血情况,评估时间节点为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
1.4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牙龈沟深度比较:观察组在不同时间点牙龈沟深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牙龈沟深度比较
2.2两组牙龈沟出血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牙龈沟出血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龈沟出血情况比较
2.3需修复患者治疗效果:所有患者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术后12个月对牙齿情况进行复查,可见义齿固位较为理想,未见修复体松动状况,固位边缘具有理想密合性,缝隙较小,机体无明显不适,所具咀嚼功能优越,未见牙周袋及牙龈红肿情况。
3 讨论
当牙齿表面受到破坏或损伤等情况时,临床将其称为牙体缺损,疾病发生原因较为多样,常见如龋齿、外力损伤等,对于龋齿而言,主要是牙体在酸性环境下出现溶解,酸性物质对牙本质及牙釉质起到腐蚀作用,进而导致牙体表面存在破坏或溶解情况[5]。牙体缺损可危及个人口腔健康,增加牙齿敏感度,增加疼痛感觉,若未及时展开有效治疗,可进一步扩大牙体缺损,影响牙根及牙髓,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并发症[6]。残冠主要是牙齿在龋坏的作用下,牙冠存在大部分缺损,若牙冠存在缺损状态可发展为残根,增加机体不适感的同时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口腔癌、畸形、牙釉质发育不全等[7]。目前临床针对此类人员多采取根管治疗,然后给予修复治疗。固定义齿修复是目前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修复技术,将其应用于牙体缺损人员中,有助于恢复患牙咀嚼功能,提升牙齿美观度及舒适度[8]。固定义齿修复的主要步骤如下:①牙科检查:对患者牙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患牙状况以及修复需求,在使用牙齿X射线或口腔扫描技术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②治疗方案制定: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专属治疗方案,选取适当修复材料和方式。③牙齿准备:若治疗中需要安装人工牙冠或桥梁等,需要提前做好牙齿准备,常见如龋齿去除、清理受损组织以及牙齿表面。④修复制作:依据个人治疗方式,制作相应修复体,如牙冠等物质。⑤固定修复体:在准备好的牙齿上安装修复体,该过程中需做好固定工作。
由此可以看到固定义齿修复应用效果与固位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残根残冠或牙冠较短等人员而言,缺乏理想固位力,应用固定义齿修复展开治疗时难以获取理想治疗效果[9]。将固定义齿修复应用于残根残冠或牙冠较短等人员时,需要切除部分牙齿表面,以此为修复材料提供充足的空间控制,该情况下可增加牙齿的脆弱程度;切削牙齿表面后,固定义齿修复可能会对牙齿内部血管或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增加牙髓炎发生风险[10],同时对邻近牙可造成负面影响;在固定义齿修复中需要依靠临近牙齿,如通过牙桥等物质进行固定,以此增加邻近牙齿所承受力量,增加牙周组织疾病发生风险[11];最后由于残根或牙冠短,修复材料难以提供有效保护和支持,固定义齿修复可能会出现脱落等情况,影响修复材料的使用寿命,出现频繁修复或更换等情况,增加机体不适和经济压力[12]。
针对该情况,临床应通过相应措施提升修复效果。牙冠延长术作为常见修复技术,应用中能够确保牙周生物学宽度,拓宽健康牙体组织范围,去除部分牙龈及牙槽骨,充分暴露牙齿,行修复治疗后可确保正常牙龈形态的美观度[13]。该方式在治疗中主要是充分暴露换牙断面,对桩核进行修复,适当延长牙冠长度,增大残冠残根裸露的表面积,以此强化固位力[14]。牙冠延长术适用于保留残根残冠人员,该方式能够确保龈沟底与牙槽基的恒定距离,保证龈沟深度处于正常状态,对牙周附近的牙槽骨起到良好去除作用,有助于牙槽嵴之间位置的调整,修复牙冠,促进生物学宽度的恢复,实现患牙长时间且健康的保留,恢复牙齿正常生理功能,确保牙列的整齐及牙齿外观[15]。同时牙冠延长术能够避免活动修复体损伤邻牙,通过固有牙体组织对牙周边缘进行修复,使修复体边缘、软组织与骨三者形成良好关系,缩短修复耗费时间,对修复体形成稳定作用,降低术后牙周炎症的发生风险[16]。
冠延长术主要用于恢复丧失的牙齿结构,恢复牙齿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美观度,有助于修复龋齿及外伤所致牙齿缺损等问题,对咬合力的平衡及分布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该方式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存在严重龋齿,无法进行充填修复、牙齿在外伤作用下出现严重破损或断裂;②牙齿缺失部分结构,需通过修复维持咬合平衡及牙齿稳定者;③因发育异常导致牙齿出现形态或大小不对称,需展开整形修复者。冠延长术的应用可保留不易修复或修复效果不佳的残冠残根,为后期修复提供良好条件,若残根残端为前牙,存在预期效果不佳者,为避免牙冠延长术出现骨质缺损情况,建议拔除并展开种植或常规修复[17]。
对于固定义齿修复人员而言,应用冠延长术展开治疗时,需以牙周的生物学原则为依据,确保牙龈沟底及牙槽嵴顶距离介于1~3 mm。冠延长术实施中,牙龈边缘位置延伸范围过大时可导致牙周纤维结缔组织和结合上皮的损失,难以确保牙周生物学原则。因此治疗中需准确判断牙周组织的形态变化,并评估可能引起的侵犯范围,提前备好牙龈边缘位置,以此确保治疗效果,并遵循牙周生物学原则。执行冠延长术时需注重以下要点:①全面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基牙条件、缺牙状况及口腔清洁度等。②基牙须确保冠根比<1∶1。③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手段,提升个人知识储备,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总结固定义齿修复人员应用冠延长术优势如下:①改善牙齿外观:冠延长术可以增加牙齿的冠部长度,以此改善牙齿的外观,对于牙齿过短或磨损严重情况,该技术的实施能够使牙齿更加均匀、美观。②增强咀嚼功能:冠延长术可恢复或增强牙齿的咀嚼功能,当机体存在牙齿过短或缺失部分等情况时,正常的食物咀嚼功能可受到影响,增加消化不良等发生风险,通过该技术手段能够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确保食物的充分吸收和消化。③保护牙齿结构:冠延长术可以保护牙齿结构,防止进一步磨损或破裂,当牙齿过短或磨损严重时,可导致牙本质裸露、牙龈退缩等问题,增加龋齿和牙周疾病等风险,在冠延长术实施的基础上,能够修复牙齿并保护牙齿结构,减少进一步的损害。④提高牙齿稳定性:冠延长术可以提高牙的稳定性,当机体处于牙齿缺失或无法正常使用时,可应用该方式增加牙齿和周围牙齿的接触面积,提高其稳定性和功能。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口腔疾病的发生较为频繁,应用固定义齿修复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时,增加冠延长术可获取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牙齿外观、促进咀嚼功能的恢复,保护牙齿结构并提升其稳定性,为个人提供良好口腔健康和美观效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