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步提升与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4-02-19肖平刘若旻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程思政

肖平 刘若旻

摘 要:《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而对各课程所蕴含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关注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都普遍薄弱。本文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探索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同步提升以及三者各自的具体教学指向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从沉浸式体验中落实享受乐趣,从勤练常赛中落实增强体质,从激发积极情绪中落实健全人格,从克服困难中落实锤炼意志;可将篮球项目文化、篮球技战术作为知识传授的核心内容。从篮球起源与蓬勃发展中讲好篮球故事,从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教学中提高技战术水平,将参赛能力、执裁能力、运动损伤防护及应急处置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从落实常赛中提升参赛能力,从轮流担任裁判及完善裁判协会制中提升执裁能力,从篮球运动用力特征中提高运动损伤的防护能力,从多媒体可视化及现场教学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篮球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1-0015-07

Abstract: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cs and Politics in the Curriculu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oint out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integrity in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nto one.” For a long tim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primarily aimed at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le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value shap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embedded in each course are generally weak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basketball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the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iming at exploring how to synchronize th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sketball course,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ointers and practice paths of each of the three.The study shows that  “enjoying fun, strengthening physical fitness, improving personality and refining will” is the core content of value shaping. Enjoyment of fun is realized from immersion experience, physical fitness is realized from diligent practice, integrity is realized from stimulating positive emotions, and will is realized from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Take the culture of the basketball program, basketball skills and tactics as the core content of knowledge transfer. Tell the story of basketball from the origin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 from the teaching of heterogeneous grouping and homogeneous grouping. To take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the ability to officiate, the ability to protect against sports injuries 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as the core content of competence training.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gam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r games; the ability to officiate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rotation of refere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ferees association system; the ability to protect against sports injuri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ertion of basketball; 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will be enhanced from the multi-media visualization and on-site teaching.

Key words: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bility cultivation; Basketball courses; Curriculum civics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长期以来,课程教学重视知识传授成为理所当然,而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普遍薄弱,体育课程同样如此。体育是世界上诸多著名高校精英教育的主课之一,深受古希腊身体、心理、智力全面发展的奥林匹克传统思想的影响,其学科地位常常比其它科学文化知识更高。体育课程中的球类运动更是深受学生喜爱,以三大球“篮排足”(篮球、排球、足球)和三小球“乒羽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为主,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球类运动的本质是游戏,是一种制造胜负的对抗游戏,一种通行世界、有故事可讲的游戏。“三大球”作为团队项目,其游戏性之浓厚、竞争性之激烈、集体性之重要、文化性之丰富、教育性之全面,是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将三大球做为评价国家体育实力的必选内容。篮球运动又是三大球中高校普及率最高的项目,因此,研究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同步提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为其它球类项目及运动项目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1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1.1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基本内涵

价值塑造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炼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对个体的思想道德认知与观念进行干预和引导,润物无声、隐而不彰地将思政教育元素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规范道德行为,推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改变;知识传授是在学科知識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功能,教师以教学为基,以育人为要,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谱系,让已有知识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将授“鱼”作为授“渔”的关键支点[2];能力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实践应用—得到反馈—再次学习不断循环的过程,注重在实践中提升应用知识与技能的熟练度,完善认知结构与经验系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的综合能力。

1.2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互依存,不可割裂

《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价值塑造是“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知识传授是“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根本;能力培养是“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关键。第一,知识是能力获得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没有先后之分,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知识的传授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从而进一步提升实践应用水平,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能力培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汲取,推动能力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二,知识与能力是价值的载体,价值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反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指向育才,而价值塑造指向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人”比“才”更根本,育“人”重于育“才”[3]。要在育才的过程中育人,挖掘、提炼篮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中落实各思政元素的价值塑造。第三,价值塑造能够对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起到反作用。随着各思政元素被逐渐赋予学生个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则会更加积极地汲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

2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指向

2.1 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与高校篮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相契合,与价值塑造教育理念同向同行。第一,篮球运动的本质就是游戏。运球过人、巧妙配合、积极拼抢、投篮命中等过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5],学生在篮球课程中享受快乐体验是首要目标。第二,健身功能是篮球运动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高校篮球课程通过“学、练、赛”推动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提升,促进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第三,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使学生健全心理特征,形成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塑造健康的人格。第四,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决定了其具有激烈、困难等特点。“狭路相逢勇者胜”,高度的竞技性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因此,高校篮球课程应以落实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来提升价值塑造。

2.2 将篮球项目文化、篮球技战术作为知识传授的核心内容

《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1]高校篮球专业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篮球项目文化知识与篮球技战术知识。第一,篮球项目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篮球运动赛制与规则、我国篮球运动代表人物及重要赛事、篮球运动赛场礼仪等。第二,篮球技术主要包括攻守移动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技术等。第三,篮球战术主要分为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进攻战术包括掩护、传切、突分、策应等基础配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进攻半场区域联防战术、进攻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快攻与衔接段进攻战术等;防守战术包括挤过、穿过、绕过、交换、夹击、“关门”、补防等基础配合与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区域联防战术、全场紧逼防守战术、防守快攻战术等[6]

2.3 将参赛能力、执裁能力、运动安全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高校篮球课程的能力培养以培养篮球竞赛、篮球裁判、篮球运动健康等多领域全方位人才为目标,主要指向学生参赛能力、执裁能力、运动损伤防护及应急处置能力培养。第一,参与篮球比赛、积累比赛经验的过程是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具备参赛能力尤为重要。参赛能力具体指向赛前准备与赛后总结的能力、灵活运用技战术的能力、与队友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抗挫折与心理调节能力等。第二,篮球比赛受规则的约束与指导,需要裁判员维护赛场秩序、公正执裁,才能够正常运转。学生仅了解篮球运动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学会担任裁判。学生执裁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竞赛、记录台工作与临场判罚等。第三,篮球运动过程中激烈的竞争与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运动损伤防护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运动前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热身与放松。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则能够使学生在运动损伤或身体异常等紧急情况时知晓发生原因及发生部位,熟练进行运动伤害急救。

3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3.1 “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课程的价值塑造

3.1.1 从沉浸式体验中落实享受乐趣

沉浸式体验是人们完全投入在一种行为中而体验到的整体感受,身处这种状态中的人除活动本身以外,失去了对时间和周围其他事物的感知,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7]。沉浸式体验会带来很大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个体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厌倦。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应将篮球运动的趣味性特征加以突出,使学生沉浸于课堂中,觉得篮球课“好玩”而不是“无聊”。第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游戏化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与好奇心,集中注意力,从“玩”中“学”。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趣味比赛,例如在运球技术教学与练习后开展运球追拍与运球绕圈接力比赛;在传接球技术教学与练习后开展三传两抢与球追球比赛;在投篮技术教学与练习后开展跳投接力与投篮积分比赛等。同时,经常对比赛规则进行变动,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与变化的渴求。第二,注重开展对抗性练习,优化教学比赛形式。激烈的对抗与竞争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对抗性练习与比赛过程中出汗最多、最高兴、最认真、最卖力。在技战术练习过程中加入防守,鼓励对抗,例如采用“二打一”“三打二”等方式對进攻技战术进行练习;在教学比赛中不局限于“五打五”,增加“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等新赛制,在创新的竞争环境下享受乐趣。第三,推进教学信息化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在PPT、视频、图文等媒体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三维动画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讲解技术动作与战术跑位要领,帮助学生认知正确技术动作的结构组成与发力方式,理解不同战术与配合的轮转时机,得到从感官到认知全身心的沉浸式体验。

3.1.2 从勤练常赛中落实增强体质

篮球运动本就具有健身功能,跑、跳、投、运(球)等身体活动所产生的运动负荷能够给予人体各器官与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功能的提升。高校篮球课程应通过“勤练”与“常赛”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的快速提高。第一,保障技战术练习时间。反复的练习是学生掌握与运用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奠定参赛基础的关键。保障课内练习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贯彻“精讲多练”[8],杜绝“说教课”“纪律课”。第二,注重结合专项的体能勤练。根据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设置结合专项的体能训练,增加体能训练的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例如在传接球技术教学与练习后开展胸前传球全场极速跑训练,在运球技术教学与练习后开展全场快速运球跑、全场Z形快速运球跑等训练,通过较高负荷的体能训练对学生篮球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强化,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第三,将课课有比赛作为刚性要求。保障课内比赛时间,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由高至低将赛事划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各层级内部开展篮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要求进攻队员勇于突破,相互配合;防守队员积极移动,全力以赴。

3.1.3 从激发积极情绪中落实健全人格

积极情绪是人格健全者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合理的目标、良性的人际关系、重要他人、正确的应激与防御系统等激发积极情绪能够对人格产生渗透作用,促进个体形成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从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9]。在高校篮球课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情绪,落实人格健全。第一,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设置挑战性、激励性学习目标。当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水平和在活动中感知到的挑战程度和激励作用处于均衡状态时,被激发出的积极情绪水平最高。目标的设置应当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实现目标后应给予学生物质或精神奖励。第二,创造成功机会,注重进步度评价。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分层,各层级建立不同成功标准,保障成功体验的获得,增强成就动机;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积极反馈,增加进步度指标在课程评价中的权重,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三,以生生、师生间良性互动助推人际关系培养。良性的人际关系是产生积极情绪的重要因素。在比赛中引导各球队创建属于自己的队名、口号、庆祝方式等,在群体认同作用下促进队员凝聚力与相互信任的内化;鼓励球队成员在课内外共同参加集体活动,在团队配合的过程中让彼此更加熟悉,交往更加密切,情谊更加稳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聆听学生对课堂的意见以及运动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与比赛过程中经常对学生予以正面反馈,先指出优点再提出建议,满足学生对积极评价的需求。

3.1.4 从克服困难中落实锤炼意志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的发生是与克服困难紧密联系的,困难越大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越高,个体的意志能动作用也就越大[10]。篮球运动激烈的攻守竞技过程带来的心理惰性、体力消耗、情绪波动等对于参与者来说是最大的困难,在实力相当的竞赛中尤为明显,越临近比赛结束和关键时刻就越考验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往往是意志品质更加坚强的一方取得最终的胜利。高校篮球课程应从意识与行为层面引导、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落实意志品质的锤炼。第一,创设相对困难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与比赛的难度。例如完成加长距离的中长跑、在长跑的最后阶段要求竭尽全力地冲刺、适当增加训练的组数或强度、将比赛时间适当延长或变时间制为计分制、适当利用较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第二,精益求精,注重技能掌握。技能练习过程中针对动作的重难点与易错点进行强化与纠正,例如单手肩上投篮的手型与发力顺序、原地持球突破的脚步与沉肩动作等;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提升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技能精细化学练过程中促进意志的形成。第三,明确学习目标,制定锻炼计划。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立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且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比赛中得10分以上、1min内完成边线17次跑等;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并坚持执行,例如完成每日校园健康跑打卡、每周参与课外俱乐部活动与比赛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目标与计划的制定推动意志行动的完成,提升自觉性、自制性与坚持性。

3.2 “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课程的知识传授

3.2.1 从篮球起源与蓬勃发展中讲好篮球故事

自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现美国春田大学)任教期间受到当地儿童将球投进桃子框的游戏启发而创编篮球游戏[6],百年间篮球运动已发展成为具备丰富文化内涵及精神教育价值的载体。《纲要》中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1]自传入中国以来,篮球运动所诠释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体育精神已然成为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从王治郅成为“NBA亚洲第一人”,到姚明、易建联、韩旭、李梦等男女篮球运动员陆续站在世界最高水平职业篮球联赛的赛场上,中国篮球人从未停止过脚步。他们始终诠释着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坚毅豁达、永不言败、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体育精神,借助篮球运动这一载体,在世界的舞台上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讴歌和平与友好[11],向世界展示中華儿女的热忱与民族自豪感。加强对篮球运动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提炼,讲好篮球故事。借助多元化媒介传播榜样力量,以视频放映、故事讲述等方式为学生呈现篮球运动起源到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落实情景育人、榜样育人,让学生在了解篮球运动内涵的同时体悟篮球运动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12]

3.2.2 从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教学中提高技战术水平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应遵循运动技能学习与认知规律,依照学情与学习阶段应用合理的分组教学方法提高技战术水平。第一,在技战术学习与练习阶段,以异质分组教学加速学生对技战术的掌握与运用。落实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搭配”,每组设置若干名技战术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小组骨干,以组内合作的形式推动较高水平学生对较低水平学生的“传、帮、带”,缩小学生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巡视指导,规范技术动作与战术跑位要领,对易错点与重难点进行强化。第二,在技战术巩固与提高阶段,以同质分组开展教学比赛推动学生技战术水平提升。依照学生技战术、体能等运动水平划分同质小组,共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强化组三个组别。各同质小组内部分别开展教学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大胆进攻、积极防守、努力拼搏、争取胜利,推动学生在实力相当的竞争环境中发挥潜能,突破瓶颈,共同进步。

3.3 “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课程的能力培养

3.3.1 从落实常赛中提升参赛能力

篮球比赛是篮球运动之“宗”,参赛能力是高校篮球课程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参赛能力要在比赛中磨练,在实战中提高,应致力于让学生多打比赛、让每位学生打上比赛,通过常赛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13]。第一,落实课课有比赛。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如全场或半场的5V5、3V3、篮球技巧比赛、投篮比赛等,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划分层级,在层级内开展比赛,避免学生之间由于运动技能水平差距过大而导致运动伤害[14]。第二,从课内比赛拓展至课外联赛。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六周日可组织全校体育比赛。”[15]以篮球选项班为单位,每周六、周日组织班级之间的课外比赛,按照学期计划编排赛程,将每次比赛进行链接而形成联赛[16],打造品牌赛事。联赛参照课内分层比赛制度,设定小组赛与淘汰赛两个竞赛阶段,将每场课外比赛的胜负结果进行积分,以此确定小组赛排名与进入淘汰赛的资格。在淘汰赛结束后确定各队的最终排名,对前三名进行表彰。新学期的比赛参照上一学期的比赛成绩采用升降级制度,丙级前三名上升至乙级,乙级前三名上升至甲级;同时甲级倒数三名下降至乙级,乙级倒数三名下降至丙级。课内外常赛的落实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在激烈的同级别竞争与对抗中快速提升技战术运用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学会享受比赛[17]

3.3.2 从轮流担任裁判及完善裁判协会制中提升执裁能力

执裁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身体素质与基本功,更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执裁经验。课堂比赛与课外联赛的开展均能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执裁实践机会。第一,学生轮流担任课堂比赛裁判。课堂比赛开展过程中,教师担任主裁判,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轮流担任第一副裁判与第二副裁判,师生共同配合完成执裁任务。执裁过程中发挥主裁判的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吹罚,对错判、漏判以及不规范的手势、移动等进行纠正,并进行课后总结。第二,建立篮球裁判协会。篮球裁判协会为校级组织,以具有国家级、一级篮球裁判员技术等级的教师为主导,主要担任课外联赛组织、执裁以及对会员的指导、培养、管理与选拔工作。具有一定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知识基础,且对执裁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均可加入裁判协会。协会定期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由具有较高裁判员技术等级的教师、学生骨干担任教学指导工作,传授篮球执裁专业知识。第三,裁判协会组织会员执裁课外联赛。课外联赛开展过程中,裁判协会调动会员完成比赛的赛程编排与赛制制定,履行裁判员与记录员职责,赛事各项工作要求向国际篮联正式比赛工作要求靠拢,确保比赛的规范性、纪律性与安全性,以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专业能力。

3.3.3 从篮球运动用力特征中提升运动损伤防护能力

篮球运动主要依靠上下肢骨骼肌群与核心肌群带动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协调用力,运动过程往往伴随着高速度的位移动作与激烈的身体对抗,因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注重篮球运动发力肌群与关节的激活、保护与恢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第一,运动前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根据篮球运动用力特征设计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例如以水平指拨球、双手抛接球、单手投接球、抛球击掌、持球腰间绕环、胯下“8”字绕环等原地球性练习对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以及上肢骨骼肌群进行激活;以三传两抢游戏、运球接力比赛等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下肢骨骼肌群进行热身等,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克服功能惰性,迅速地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减少或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18]。第二,运动过程中不断规范学生技术动作及运动行为。在教学与比赛中及时对发力错误与可能导致受伤的技术动作及危险运动行为做出警醒、制止与纠正,确保运动过程的安全性,避免运动损伤。第三,运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拉伸、放松等整理活动。针对课时教学中用力较多的关节与肌群,通过牵拉带拉伸、放松操、两人互为搭档进行抖动放松、敲打揉捏放松、倒挂肘背腰放松等方式增加疲劳关节与肌群的血液循环,降低紧张程度与延迟性酸痛,帮助机体恢复。

3.3.4 从多媒体可视化及现场教学中提升运动损伤应急处置能力

高校篮球课程中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要兼顾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实现“双管齐下”。第一,运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实现可视化教学。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晦涩的文字知识通过生动的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予以可视化呈现。例如为学生呈现关节与肌肉运动损伤过程的模拟动画、放映紧急救治教学视频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建立线上资源库。借助SPOC、MOOC等网络教育平台,开设运动损伤应急处置相关主题的线上课程供学生学习,并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通等定期推送宣传运动过程中皮肤擦伤、肌肉痉挛、关节扭伤、岔气、中暑、晕厥等急性损伤的应急处置知识。第三,开展运动损伤应急处置现场教学及演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冰袋、纱布、棉垫、绷带、AED等急救物品及器材向学生模拟并教授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与急救措施,例如关节或软组织挫伤的应急冰敷、骨折的病肢固定、伤口清洁止血与包扎、心肺复苏、脊柱搬运等。组织学生互为搭档进行应急处置方法的练习,促进学生对运动损伤应急处置方法的掌握,全面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4 结 语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同步提升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新命题,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对学生塑造什么价值,培养什么能力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新问题。体育课程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也亟待更多的研究加以论证和彰显。体育课程中的知识传授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不论是什么项目,其知识传授都离不开该项目的文化价值、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如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体育课程中的能力培养,虽然运动项目各有不同,但各自项目的训练能力,比赛能力、执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走跑跳投的行动能力等,都是体育课程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篮球项目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引发更多的争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10-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蕉,方霁.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内核、路径与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3]钱颖一,王子晨.大学育人,要提“均值”减“方差”[J].理论建设,2016(6):105-106.

[4]教育部门户网站.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

[5]張云鹏,李杰凯,任纪飞.以“会打球、爱打球”为目标的篮球教学实践探索——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103-106.

[6]篮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3.

[7]张红霞,谢毅.动机过程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J].心理学报,2008,40(12):1275-1286.

[8]尚力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22(5):96-103.

[9]朱翠英,银小兰.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的影响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1):143-145.

[10]李佑发.意志研究现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60-63.

[11]陈胜,朱智华.篮球比赛的体育文化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30-32.

[12]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13]李彦龙,徐硕,於梦婷,等.“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困境与纾解[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5):13-18.

[14]李继刚,刘雪鸥.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合理规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5):26-33.

[15]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1-06-23)[2021-07-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2_546095.html.

[16]毛振明,李捷.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号召,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23-29.

[17]罗秋兰,孙军,黄诗萌.普通高校体育术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向度:“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3):64-70.

[18]邓树勋,王健,乔德才,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5.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