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及支持策略
2024-02-16吴玉美
文 吴玉美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认真细致的观察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研究幼儿最直接的有效办法。我园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专注度和精准度不够,介入支持幼儿的真实需要不够适宜。基于此,我们以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为载体,开展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案例研究。
一、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大班建构区域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实操”。教师通过视频,观摩、研讨大班建构区搭建活动“雪游龙”。活动目标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增强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观看微格分析建构区视频,讨论、梳理支持幼儿区域活动的时机和策略。教师能在实践中使用白描方法,观察记录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能借助微格观察分析法,不断改进解读和分析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路数及支持门道。教师能运用观察工具表,根据“看到了、看懂了、想到了”三个维度,观察分析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教师能了解大班幼儿建构探究的学习特点。
活动前期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研活动告示单、教研活动记录本、区域游戏照片和视频材料、教研活动反馈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记录清单。
二、活动实施
(一)视频解读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游戏经验,知道轨道的搭建方法,能够和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游戏。他们在建构区利用墙面洞洞板、轨道、木球等材料来搭建轨道,制作“雪游龙赛道”和“钢架雪车”,并尝试搭建不同难度的赛道。
(二)研讨实录
小组研讨重点:看到了幼儿的哪些行为表现?体现了幼儿怎样的发展水平?以下是部分小组讨论实录。
教师A:活动中,两名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非常投入。
教师B:我同意。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了强烈的探究欲。尤其是穿黑色衣服的小孩,积极尝试轨道的不同搭建方法。
教师C:活动开始,两名幼儿的互动并不多。随着游戏的深入,他们对轨道的铺设有了不同的想法。
教师D:两名幼儿的冲突说明了他们对这个游戏都有自己的思考。
教师E: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和合作经验。教师需要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小结: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发现、解读幼儿游戏。不仅“看到”幼儿的行为,而且越来越“看懂”幼儿。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适宜地调整支持策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成长。
三、活动反思
(一)证据与呈现
教师通过视频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分析基本到位,在研讨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表达出幼儿在干什么,分析出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做到“观察在先、支持在后”。
(二)收获与共识
教师运用微格法和观察量表,梳理观察内容,思考幼儿需求,反思支持策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又一次闭环式研讨。
此次教研,让教师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观察的意义:观察是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用多种感官获取可视可听的幼儿现场信息;借助评价量表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信息背后蕴藏的幼儿需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当事者”更适宜的支持。
(三)评价与启示
通过活动评价发现,教师对幼儿的分析角度还不够全面,缺少多维度的思考,如缺少对被观察幼儿个性特点这一要素的思考。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表中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介质做好记录,丰富幼儿发展的观察维度;阅读《幼儿发展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做好阅读笔记,撰写观察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