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元材料”到“多类情境”的趣味编织

2024-02-16沈晓佳

好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彩线慧慧豆豆

文 沈晓佳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本文从自选、合作与创新三个维度,探究趣味编织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自选:表现材料特征,“自助式”选材

(一)投放“材料包”,设置专项区域

在编织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各类材料的特征,为幼儿提供“材料包”,以供幼儿自主选择,突出不同形式的编织活动的主题。例如,在对线、纸、布等编织材料分类时,可将这类材料收纳在不同的区域。实际上,很多材料在其应用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教师可以将可应用的、相似功能的材料整合在一起。

(二)流程“清单化”,做好编织准备

基于对“材料包”的选择,幼儿可结合自身的兴趣,做好后续编织活动的准备。为了帮助幼儿做好编织活动计划,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可显示编织流程的清单,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对编织什么、如何编织进行初步规划。幼儿可以采用绘画表征的形式,简单描述不同的编织过程以及对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教师结合幼儿所表征的内容,给予针对性指导。

二、合作:建构编织项目,“互助式”交流

(一)演示操作

在编织阶段,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些编织技法,如剪裁纸张、线团使用、布匹布置等。在丰富有趣、形状各异的纸艺作品的影响下,幼儿会感受到活动的新鲜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动手尝试,感受材料的质地,体验编织的乐趣。例如,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使用彩纸和小眼睛编织“小鱼”的纸艺过程。在幼儿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顺手用彩纸,准备好相应的材料。等幼儿观看后,教师利用手中的材料再为幼儿演示一次。同时,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上传一些成品照片,供幼儿观察和参考。

(二)互助合作

在幼儿熟悉基本操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完成一些相对复杂的编织作品。虽然编织流程会变得相对复杂,但是能够促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合作中提升能力。例如,活动前,豆豆准备好一个木框。由于木框较大,豆豆一只手拿不住。但是,如果她用两只手拿,就做不了其他事情。于是,豆豆就对身边的慧慧说:“我们一起编织小彩虹吧。你帮我拿木框,我来缠彩线。”慧慧欣然同意。于是,豆豆、慧慧一起合作,完成了“小彩虹”的编织。

三、创新:创设多类情境,“艺术式”展览

(一)设置“展示台”,基于经验推动自主创新

在幼儿完成不同类型的编织作品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回顾活动的过程,助推幼儿深化感悟,表达体验,进而总结经验,助推幼儿自主创新。

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上传一些幼儿在活动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分享活动过程。接着,拍摄、上传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分享,简单地说一说、讲一讲做了哪些事。教师要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豆豆,你在剪纸的时候,可以先从这边剪,这样会快一些。”“我们在缠绕彩线的时候,可以请同伴帮忙。两个人互相合作时,彩线就不会乱掉。”……这样的引导式互助提示和分享式经验分享等支架,能够帮助幼儿打开思维,体验创作的趣味。

(二)情境“生活化”,基于体会拓展创作范畴

民间工艺创作具备延伸性,教师借助活动,结合幼儿的感受和体会,拓展幼儿的认知范畴,促使情境“生活化”。以下是一段师幼对话活动后的发散思考。

教师:我们编织的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

豆豆:可以挂在墙上,用来装饰。

慧慧:可以摆在家具上,挺好看的。

教师:是的,我们编织的东西可以用来装饰。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装饰自己的家呢?你们会用什么装饰呢?

…………

上述互动将编织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拓展了创作范畴。

总之,趣味性是创作型活动的“底层原理”。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不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这样才能优化活动流程,提升幼儿的活动体验。

猜你喜欢

彩线慧慧豆豆
生日快乐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拉下彩云做衣服
自由自在的豆豆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爸爸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带着脑瘫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豆豆过夏
绣娘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