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研究

2024-02-07迟逸迪石洁

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家具设计用户需求

迟逸迪 石洁

摘要:为减少轮椅类残障人士在家具使用交互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更好地与轮椅等辅具配合使用家具。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国内外无障碍家具的市场现状,并通过访谈调研和观察法总结分析轮椅类残障人士实际生活中的障碍。总结分析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无障碍家具设计的方法和要点。为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轮椅类残障人士;特殊人群;无障碍设计;家具设计;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1-0123-03

Abstract:To reduce the obstacles of wheelchair disabled people when using furniture,and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for them to use furniture together with wheelchair and other assistive devices. Understand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barrierfree furni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actual research,and find out the obstacles in the actual life of wheelchair disabled people through interview,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methods and key points of barrier free furniture design for wheelchair disabled peopl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accessible furniture for wheelchair disabled people.

Keywords:Wheelchair disabled people;Special populations;Barrier-free design;Furniture design;User needs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以上,并且在各类残疾人数量中,肢体残疾类的总人口数最多。肢体残障人士作为特殊人群中的典型,尤其是下肢残障人士(轮椅类残障人士)在生理结构上与普通人有明显不同,他们在家具使用、交互中的困难也更加密切、更为特殊;同时国内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轮椅使用者的总人口数。

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更加关注不同人群的特殊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但国内现有的针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家具设计中,大多是面向老年群体的设计实践及研究,残障人士作为特殊人群中重要且特殊的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可以更方便他们配合使用轮椅等辅具,使空间的利用更加灵活自由,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在起居空间内活动的方便程度和舒适度。而现有的可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家具普遍具有使用功能性不強、缺乏美感、不够舒适、可选择性不多等问题。因此,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需要进一步发展,应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他们享受到更加方便、自由的生活。

20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的人文主义传统,出现了关注残障人士特殊需求的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无障碍设计的目标即是“无障碍”,让特殊群体能够方便地进行生活活动,享受与健全人“平等”的生活环境。广义来说,无障碍设计的对象应包括残疾人、老年人、普通人等所有类型的潜在用户。1974年,联合国明确了无障碍设计的新概念[1],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陆续颁布了相关法规和标准,无障碍设计的完善程度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其概念在1985年首次提出,但发展较为迅速。2010年开始,我国民政部开始实施“福康工程”项目[2],为残障人士创建更加方便、舒适、轻松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及兜底工作。

(一)生理分析

轮椅类残障人士多为下肢残疾者,其生理条件大多发生了较大改变,部分或全部丧失了下肢运动的能力,腰部及上肢的活动能力也有所不同。轮椅类残障人士在进行身体脱离轮椅或其他家具、辅具的运动过程中,以及在进行取放物品等动作时,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无障碍家具产品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方便残障人群的室内活动,更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现代生活。因此,在为轮椅类残障人士进行无障碍家具设计时,需要合理依据人体工程学,确保家具具有合适的尺度,方便轮椅类残障人士配合轮椅等辅具的使用。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他们“坐”与“站”的姿态转换的关系,尽量避免在运动中出现过大的动作行为而产生安全隐患。

(二)心理分析

轮椅乘坐者由于自身生理特征变化等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悲观、自卑、自尊心强、敏感等不良情绪[3],并且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冷漠、嘲笑、过度关心等情况,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轮椅类残障人士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被禁锢在轮椅上、局限于室内中,这种生活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心理的积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家具的使用障碍与冰冷无趣感可能会加重残障人士的心理负担,这就为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残障人士心理方面的设计,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服务人们的生活,改变生活的环境并提高生活质量。家具产品是传递和表达信息的载体,不仅设计师可以通过其设计传递给使用者情感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对于家具产品的主观认知形成情感价值。因此,家具的外观形态、搭配摆放以及互动性等,都可以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轮椅类残障人士的心理情绪,引导他们保持良好、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行为分析

1.取放物品类:在轮椅类残障人士以乘坐轮椅的姿态,完成伸手取放物品的动作时,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取放都有伸手高度范围的限制,如图1。而由于不同残障人士腰部及上肢等的机能不同,具体取放物品的伸手高度范围也会有所不同,物品取放位置过高或过低都难以满足轮椅类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甚至容易出现轮椅侧翻、物品摔落等安全隐患。具体的取放物品类问题有例如:衣柜挂衣杆位置较高,不方便轮椅类残障人士挂取衣物;储物类家具的高层与低层储物空间,可能超出伸手范围不便于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日常使用。在实际家具设计中,应充分参考轮椅类残障人士的可接触范围,并根据各范围区间取放物品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储物区域的位置安排。

2.容膝容脚空间类:轮椅与普通座椅在尺度上有较大的区别,轮椅上的坐姿状态膝部高度较高,脚部位置也会抬高并有所前倾。轮椅类残障人士在使用部分桌子、柜子、操作台等家具时,会由于膝部高度、脚部前倾以及轮椅脚踏板等配件的阻碍,产生可接触范围不够、操作不便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家具。例如,多数厨房操作台下方一般是整体橱柜,没有留出方便轮椅进入的容膝空间,导致轮椅类残障人士对于操作台的可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应充分考虑轮椅类残障人士人体及辅具的尺度,桌面及脚部空间高度在700mm和250mm左右为佳,留出足够的容膝和容脚空间,使各类家具适应轮椅类残障人士的特殊性。

3.轮椅操作与家具配合类:由于轮椅尺寸较大且较为笨重,轮椅的活动旋转需要较大的空间,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家具也应能够配合好轮椅等辅具的活动。能够保证轮椅顺利通过并转弯的走廊宽度约为1100mm,因此,室内空间的家具摆放应尽量遵照这一要求,为轮椅类残障人士留出足够的操作轮椅等辅具的空间;同时在家具上增添扶手细节,也是为了方便轮椅类残障人士配合使用家具。

4.接触坐面高度类:轮椅类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需要有从轮椅上移动身体到沙发或床的活动。普通的沙发座面或床面的高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轮椅类残障人士在使用时,很有可能不方便在两个接触面之间移动身体。为了方便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使用,接触坐面的高度应尽量与轮椅坐面高度齐平,高度约在490mm为宜。

本课题以轮椅类残障人士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分析入手,进行针对这一群体的无障碍家具设计及优化。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的设计核心,要从残障人士的现实需求和情感、性格等方面出发,秉持着利他主义原则,除了最基本的,将家具与残障人士的人体工程学相结合,更要考虑家具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可用性,设身处地地思考了轮椅类残障人士在使用时会遇到的各种障碍,并加以消除或改进,以为轮椅类残障人士设计安全、好操作的无障碍家具为目标,满足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一)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在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的设计实践中,应首先考虑并注重的就是安全性,在材料选择、尺寸和功能等方面根据轮椅类残障人士的身体方面的实际条件来进行灵活的设计,以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对轮椅类残障人士造成伤害。残障人士的生理结构特点,直接导致其身体的肌肉力量和灵活度降低、行动不便,尤其在起身、落座、弯腰等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吃力等问题,他们在行动上需要依靠外界辅助,又加之轮椅及其他辅具尺寸较大且笨重,他们无法及时感知或规避生活中的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在家具及辅具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轮椅类残障人士“坐”与“站”姿态转换的关系,并制定合理的尺寸及配重,尽量避免在运动中动作过大而出现轮椅或家具侧翻、磕碰等危险情况,提前思考并规避掉部分安全隐患,提高轮椅乘坐者的使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家具材料的安全也是重要的安全性问题,应尽量选用环保安全的材料,关注轮椅类残障人群的健康问题。

2.定制化设计: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个人条件存在特殊性,微小的尺度变化就有可能会影响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使用。并且现有的多数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实际上只适用于较为重度的残障人士,对于其他程度的轮椅类残障人士并不适用,也限制了具有独立自理想法的残障人士的可操作性。很多残障人士家具及辅具适配机构在注重功能与舒适的条件下,也对家具进行了定制化的成长性设计,如图5,但考虑到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的重量以及可调节结构的操作难度,轮椅类残障人士很难做到自主调整家具的高度宽度等细节。因此,在为轮椅类残障人士设计无障碍家具时,也应与轮椅等辅具一样经过特殊适配后进行日常使用,即对家具进行定制化设计,并且也需要考虑到轮椅类残障人士作为家具的使用主体的使用需求。

现有家具及产品的定制服务[4],大都依赖于使用预组装模块化部件的不同组合或延迟的生产策略,针对残障人士的家具适配定制服务也大多采取了这种方式。这种方法只需定制产品中的部分部件,无法做到产品的完全定制,因此,对于残障人士的部分特殊需求较难满足。而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定制需求,或许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解决。

3.折叠结构:折叠结构是家具设计中常用到的一种结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节约空间,增加室内空间的利用率,使室内空间的使用更加灵活[5]。对于轮椅类残障人士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轮椅等辅具,需要相对普通人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折叠结构可以改变物品的取放位置,方便收纳和取物,对他们非常有实用意义。但在实际运用折叠结构时,可能也会为残障人士带来更多的操作不便,同时需要格外注意折叠形式、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4.情感化设计:情感化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有3个层次,都影响着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首先,本能层次是使用者对于产品的直接印象,产品的外观就是对这一层次的直接影响因素;其次,行为层次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最后,反思层次是前两个层次的更深融合,也是产品对于使用者更深的影响[6]。残障人士容易出现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但仅仅是室内的活动空间,也很可能有许多影响轮椅类残障人士正常生活的障碍,这会使他们的情绪更加消极、自卑。因此,在为轮椅类残障人士设计无障碍家具时,不仅需要满足使用这一最低要求,更需要照顾他们情感方面的需求,充分考虑产品功能的同时,通过适宜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设计元素的语义来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这种情感是人们的主观因素,所以设计者需要在本能行为的层面上,依照轮椅类残障人士的行为习惯,从情感化方面出发对家具的进行设计,提高轮椅类残障人士的自理自立能力,并在实际使用中影响反思层次,引导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国市场上现有的专门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并不多,且大部分是作为医疗及辅助器械出现的,仅以基础的功能需求为出发,而忽视了外观的美观性和其给使用者带来的情感关怀,外观造型较为冰冷、工业化,人性化和趣味性较为欠缺,如图6。而国外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虽然相较于国内更加成熟,但在外观的情感化和可操作性等问题上依然有所欠缺。

(二)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实践

1.功能与细节:本组家具的总体功能设计是为了更好、更安全地帮助轮椅类残障人士生活,主要依据乘坐轮椅时的人体工程学尺度进行设计。根据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优化了柜子内部空间的划分及桌面的造型,并适当增加了储物空间,将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伸手范围内的空间充分利用。

在功能方面,对本组家具重新进行了功能区域的规划,又不限制家具的单一使用功能。輪椅类残障人士在使用普通衣柜时,普遍存在拿取不便的情况。考虑到轮椅类残障人士抬手范围有限,也为了增加竖直方向上可利用的空间,因此,将挂衣区调整至衣柜下部,将不常用的储物区域移至侧面和上方,并将上方空间改为下拉式抽屉,使物品的取放动作均可在胸前位置进行,方便残障人士取放物品。衣柜内用搁板取代抽屉的设计,也是为了可以消除抽拉抽屉时需要前后移动轮椅的动作。书桌桌面设计有弧形空缺方便轮椅进入,弧度的大小需要根据轮椅类残障人士自身情况进行调节,如此轮椅类残障人士就可以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对桌面的利用面积更大,从而提高桌面的利用效率。在桌子下方设计了可调节高度的置物推车,代替笨重且较难取物的抽屉,在进行推拉动作的过程中,即可完成置物隔板的高度升降。同时对于桌子重新划分功能区,除了传统的桌面与抽屉区域,还增加了桌子下方的置物车区域,前侧和左侧的挂放物品区域。

在细节方面,在家具表面均增加了扶手,方便辅助轮椅类残障人士抓握、活动,给予他们更多安全感;并且本组家具尽量避免出现直角,露出的零件部分全部倒圆,防止轮椅类残障人士使用时出现磕碰而受伤。为了尽量减少轮椅类残障人士在取放物品时对轮椅等辅具的移动操作,柜子内部用搁板取代了抽屉,柜门替换为更加轻便透气的布帘;桌子右侧抽屉起储物功能,桌面上覆盖玻璃盖板,可以对抽屉内物品一目了然,下方的储物抽屉也设计为了可升降的置物推车。同时为了减少家具与轮椅碰撞后产生位移的情况,需要对家具添加一定的配重,并可根据轮椅类残障人士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2.结构与尺寸:考虑到人体工程学以及不同的个体需求,本组家具选择了实木框架板式结构,并运用32mm系统,使用工业标准板材和标准钻孔方式使家具标准化、模数化,可以随时根据残障人士的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方式在满足残障人士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本组家具整体的结构尺寸设计参考了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人体工程学尺度,增加残障人士的可操作性、可接触性。参考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伸手区间(最高约为1300-1400mm),适当缩小了柜子的高度尺寸;轮椅的高度一般在480-550mm,正常书桌的高度(750-800mm)即可满足轮椅类残障人士的使用要求。同时,将衣柜底部和桌子侧面的横枨整体架空抬高,为轮椅等辅具留出足够的容脚空间(220mm左右),减少辅具与家具的碰撞。对于轮椅类残障人士来说,抽拉抽屉的动作并不像普通人那样轻松,因此这组家具中尽量避免出现抽屉这一配件,全部改为置物搁板,并不做固定处理,轮椅类残障人士可以通过32mm系统的预留孔位,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搁板的高度位置以调节置物空间的大小。

3.外观与造型:本组家具在造型外观方面,主要需要依据轮椅类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情感方面的特点,参考乘坐轮椅状态的人体工程学尺度进行设计。无障碍家具面向的并不只有轮椅类残障人士这一使用主体,轮椅类残障人士的监护人、护工等健全人,也是本组家具的使用者之一。因此,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情感需求,打造适宜的居家环境,本组无障碍家具需要与医疗器械等辅助产品相区别,在满足基础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家具的外观造型尽量与普通家具靠近,并增加了装饰展示的空间。柜子左侧放置了小置物搁板,以铜管作围栏,可以作为展示空间或者起临时储放等作用,正面开口使取放的操作更加方便。桌面上也设计了铜管围栏,左侧下方设计了洞洞板,与柜子的金属部分相呼应,可以挂放一些物品或装饰,不仅可以方便轮椅类残障人群取放物品,还可以当作围挡防止物品掉落或磕碰,并为家具整体增添装饰美感。家具总体风格方中有圆、比较温和,降低了家具的机械冰冷感,体现出这组无障碍家具的在情感化方面的设计。

4.材质与色彩:家具的材质与色彩,可以给人最直观的情感体验,对于轮椅类残障人士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两件家具均选择了胡桃木色实木贴皮,辅以黄铜金属配件和棉麻材质点缀呼应。木材是最有人情味的材料,纹理质感能够给人亲切温和、厚重踏实的感觉,深色的胡桃木色的家具也能给人沉稳舒适的感受,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黄铜作为工业产物,具有坚硬、耐腐蚀的质感,金属的光泽和冰凉的手感也具有现代的时尚感,与木材的质感碰撞,能够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力的感受。多种材质与色彩碰撞,使家具整体的沉稳温和中增加了一些跳跃感,给人轻盈又坚实稳定的视觉感受。

针对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相比于一般无障碍家具设计应有更多依据人体工程学而考虑的细节。轮椅类残障人士的生理特殊性,以及由于生理问题导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特殊性,都影响了轮椅类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具的尺度和造型,在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考虑轮椅类残障人士日常使用家具时与轮椅等辅具的配合。在实际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师在充分考虑残疾人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首先保证家具的安全性,并对定制化、折叠结构、情感化等方面进行设计优化。设计师在为特殊人群设计家具时,不单单需要设身处地考虑家具的尺度是否适合特殊人群使用,也要考虑特殊人群自身的特殊性,为特殊人群创造更加舒适、积极愉悦的家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志方.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山西建筑,2012,36:5-7.

[2]民政部实施“福康工程”[J].中国老年,2012,12:9.

[3](英)詹姆斯·霍姆斯-西德尔(James Holmes-Siedle),(英)塞尔温·戈德史密斯(Selwyn Goldsmith)著;孙鹤等译. 无障碍设计 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经理手册[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02.

[4]刘幸菱,余雅林.基于用户体验的家具定制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05):79-81.

[5]李如洁,顾倩雯,杨子倩.可折叠家具的设计分析[J].设计,2022,35(11):126-128.

[6]舒纯.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运用研究[J].设计,2016(03):56-57.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家具设计用户需求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