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联读课点评

2024-02-06梁翰晴洪方煜

学语文 2024年1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祝福

梁翰晴 洪方煜

摘要:以小说对“雪”与“火”的描写为抓手,整合鲁迅的《祝福》和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将课堂分成“雪之味”与“火之韵”两个版块,以小组探究、横向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小说环境描写的妙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走向个性化阅读,从而理解祥林嫂在鲁镇的“精神困境”和林教头在纠结中的“精神突围”。雪与火的交织,让生命有了厚度。

关键词:比较阅读;雪与火;生命厚度

点评:这是安吉县特级教师培养班来台州中学交流,梁翰晴老师执教的一节观摩课。两篇文章同属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小说单元,是经典篇目,按照单元学习任务,需要分析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如何让自己的教学不落俗套?如何在一节课中上出新意与深度?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进行重新整合,深入挖掘。梁老师抓住两篇风格迥异的小说中共同的场景描写——雪与火,和学生一起探讨小说中的生命意味,可谓是慧眼独具。

一、导入

师:我们南方很少得见雪,所以我们对雪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文学作品。大家能否举举例子?

生:《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沁园春·雪》《湖心亭看雪》……

师:那么,有关于火呢?现在似乎也不多见。

生:野火烧不尽、烈火焚烧若等闲、烽火连三月、烽火扬州路……

师:雪与火,本是相生相克的概念。在第六单元里,有两篇经典课文《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迅和施耐庵不约而同地让“雪”与“火”反复交融。今天就让我们以“雪与火”为切口,打通经典,去探索小说中的生命意味。

点评:一节成功的课堂,需要一个好的导入,从一开始就能切近学生心理,点燃学习的热情。这一点,梁老师做得很好:从回忆小学、初中的经典诗文,进入新课学习,温故知新,在平实中不疾不徐导入新课,亲切平易,干脆利落;从雪与火的相生相克到课文中的反复交融,设置课堂悬念,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将课堂定位在了较高的审美品鉴的层面上;以“雪与火”为切口,探索小说中的生命意味,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又凸显了设计的匠心。

二、雪之味

我们先来品品“雪之味”。

PPT呈现:

《祝福》中的雪

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现实)

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现实)

3.另叫柳妈做帮手……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回忆)

4.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现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3.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林沖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4.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师:在课前,我们下发了预习案,将两篇课文中主要的雪景描写罗列了下来,并请大家概括两篇文章“雪之共性”,从大家的预习案反馈来看,有几种较为典型。

PPT呈现:

雪越下越大(李芸琪、罗艳菲)

朔风与雪交织(陈羽琦)

都有动态的变化过程(吴晓霞)

雪都下得很大,积雪厚(包紫怡)

都渲染了阴郁凄冷的氛围(N人)

都暗示了人物的凄惨命运(N人)

如果按照这样的归纳,从自然角度和文学角度,这两场雪似乎毫无不同。但是,有这么一些同学,他们对这些句子各有偏爱,发现了“雪之个性”。

PPT呈现:

喜欢《祝福》1处雪景的有:黄婧蓉、蒋雨恬、陈一航、蒋佳音、余奕瑾、潘雨佳

喜欢《祝福》2处雪景的有:邵苏依、徐婷、上官敏芬

喜欢《祝福》3处雪景的有:朱怡宁

喜欢《祝福》4处雪景的有:李芸琪、吴晓霞、林妍希、陈羽琦、李静、李雨星、蒋佳音、何欣怡、包紫怡、蔡杨丹

点评:两篇小说篇幅都较长,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在一节课之中解决几个典型问题,实现课堂的聚焦?梁老师的做法是编写预习案,在预习案中直接罗列主要雪景,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深入品悟,归纳共性,读出个性,为课堂的深入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内外的融通。

活动一:品味——雪之个性

请这些同学做好准备,来为我们展示他们独到的品味。可以与周边同学探讨交流,完善自己的观点。(3分钟时间探讨)

黄婧蓉:“我喜欢第1处。第1处雪景描写不仅仅是写雪,还带有一点烟火气,把鲁镇也带到了。‘满天飞舞的雪花不仅仅是自然的冰雪,也暗示鲁镇人们的纷乱与忙碌。”

师:“你敏锐地发现了雪花之外的因素,这就是‘个性所在。我突然想问你一个问题,‘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雪那么洁净,那么空灵,为什么会给人很‘乱的感觉呢?到底是谁觉得‘乱?”

黄婧蓉:“应该是鲁镇里的人。”

朱旖萱:“我认为不是。对于鲁镇里面的人来说,雪应该是平常的,因为祝福是他们每年都做的仪式,哪怕下雪他们也习以为常的。认为雪‘乱的应该是‘我。”

师:“君子和而不同,我们的思维碰撞点来了!有没有同学补充?”

邵苏依:“我支持第二种观点。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祝福的程序是很繁琐的,忙于祝福的人不会有心思看雪,但是对于‘我这个看不惯旧俗的人来说却是‘乱的。我喜欢的第2句里面也可以体现出来,第2句说‘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只有‘我听到了瑟瑟有声的雪声。所以在赏雪的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

(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已经是对你最好的支持。你的思维已经进入到文本深处。如果按照你的想法,真正‘乱的是什么?”

邵苏依:“是叙述者眼中的鲁镇祝福景象。”

师:“精彩。这三位同学对‘雪之个性的分析,帮助我们从自然意义上的雪景,进入到了人文意义上的雪景。对于有闲趣的人来说,江南的雪无疑是美的,但是对于忙于祝福的人却是无暇顾及的,对于‘我这个接受过新思想的人来说是‘乱的——那么对于祥林嫂呢?祥林嫂想不想参与到祝福中去?但是她有没有参与进来?有关这一点,我想请唯一的喜欢第3句的同学来解答。”

朱怡宁:“祥林嫂很想参与到祝福中来,但并没有成功。”

师:“请说说喜欢第3句的理由。”

朱怡宁:“‘微雪点点预示柳妈的出场,祥林嫂听从柳妈的话去捐门槛后,本以为可以加入祝福,但还是被拒绝。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垮了。”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关于柳妈,有一个很重要的定语。”

生:“善女人。”

师:“祥林嫂死去了。是善女人柳妈压垮的?是鲁四婶压垮的?是那一点点微雪?所以,自从点点微雪落在祥林嫂身上时,她就注定走向死亡,‘死是祥林嫂唯一的‘生路。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何其残忍,又何其现实。”

李芸琪:“我喜欢第4处。但是喜欢的理由和黄婧蓉讲的基本一致,也是带有烟火气。”

师:“喜欢第4处的同学有很多,大家是否有补充?”

(生沉默)

师:“看来,1和4基本是共通的。综合以上同学的发言,我们发现鲁镇的雪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雪,更是下在祥林嫂生命里的雪。这场下在民国年间的雪,来得那么急,那么快,它带走了祥林嫂。接下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宋代的那场雪,又给林教头带来了什么?”

活动二:表达——我之色彩

PPT呈现:

喜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处雪景的有:赵丹宁

喜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处雪景的有:赵丹宁、陈奕轩、罗艳菲

喜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处雪景的有:赵丹宁、罗艳菲

喜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处雪景的有:赵丹宁、金瑶艺

(生笑)

师:“我们先来问问‘博爱的小赵同学。为什么都喜欢呢?”

赵丹宁:“我认为这篇文章里面的句子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讨论。雪越下越大,意味着外界环境对林冲的压迫也越来越厉害,他最终奋起反抗。”

陈奕轩:“我喜欢第二处的那个‘紧字,有一种动态感,联系赵丹宁说的,有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师:“我很喜欢你的炼字能力。”

金瑶艺:“4是侧面描写,另外几句都是直接描写。第4句通过林冲的衣服被雪打湿来反衬雪下得很大,也是外界对林冲压迫的一种体现。融化的雪很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林冲的心也冷下来,他彻底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过去的自己决裂。”

(生鼓掌)

师:“你说得太有文学味了,‘与过去的自己决裂,或许也正意味着他要和水泊梁山靠近,和未来抗争,和自己的命运抗争。最后一位,罗艳菲同学,给你一个挑战,你可以概括一下雪是如何一步一步压迫林冲的吗?”

罗艳菲:“雪先是‘纷纷扬扬卷下,接着是‘正下得紧,随后就‘越下得紧,最后湿了林冲衣衫,也冷了他的心。雪象征着外界的压迫,一层深似一层的压迫将林冲逼到绝境,并由此暗示出林冲将被逼上梁山的命运。”

师:“套用丁玲的话,林冲是非上梁山不可的。显然,山神庙外的雪,绝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雪,更是下在原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生命里的雪。”

点评:课前的充分品读,收获了课堂的别样精彩。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自如独到的表达,老师的导引、追问、归纳,使得对环境的探讨由自然而社会,由社会而生命,层层深入,课堂相生相融,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阅读深度,整个课堂渐臻佳境。

三、火之韵

师:剛刚我们交流了“雪之味”。看到了生命之中的冰雪给人带来的刺骨的严寒。但是,生命之中绝不仅仅是冰雪,还有被压抑着的火光。我们来品读“火之韵”。

关于火,《祝福》中是隐形的,它隐藏在初雪的“雾霭”里,隐藏在长夜的“爆竹”里;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火是显性的,它既是林冲“向火”时的“炭火”,检查时的“火种”,也可以是陆虞侯放的那把大火。

点评:这是课堂的过渡环节,考虑到课堂只有40分钟,且有导学案的支撑,教师用语简明扼要,概括了两篇文章中有关“火”的情节,直接导入到下面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紧凑而从容。

活动三:品析——火之象征

请小组讨论,说一说这两篇文章中的火分别象征什么?

李芸琪:“我们小组认为,火象征着人物内心的希望。祥林嫂希望得到他人的慰藉,可惜鲁镇的人们极端冷漠,还以此为谈资。同时她无比渴望去触碰‘香火,参加到祝福中去,渴望得到认可,但即便她捐了门槛,人们也不接受她,最终她心中的火被风雪掩埋。林冲本来身处体制内,只想做良民,然而受到逼迫,高俅的威压、陆谦的背叛都推着他往‘反的方向走,正如他希望护住炉火,小心谨慎,逆来顺受,但最后他终于对一切绝望,心中复仇的火焰吞没了一切,最终他主动走向风雪,不再要那些火光的温暖。”(生鼓掌)

师:“全面而深刻!这一小组认为,祥林嫂与林冲的生命中都有火光,也就是希望。外界的环境就是冰雪,这种冰雪表现为鲁镇人们对祥林嫂苦难的鉴赏,表现为官僚体系对林冲的步步紧逼。有没有小组补充?”

吴晓霞:“我很赞同刚刚那一小组的想法,我认为雪是清冽的命运考验,是冷漠的困境,火则象征着两个小人物的反抗,祥林嫂一次又一次地反抗,她逃出婆家,嫁给贺老六时的举动,还有后面的捐门槛,都是反抗。林教头的反抗更是血淋淋的。”

师:“你讲了一个关键词——反抗,我想问问,这两个人的反抗成功了吗?”

吴晓霞:“我认为都失败了,祥林嫂最终也没有冲破冰雪,林冲虽然手刃仇人,但是他原本的安稳追求也被彻底打破了。”

师:“是啊,尽管都在反抗,但祥林嫂最终还是无法触碰到祝福的‘香火,她在生命的大雪中,在祝福的热烈氛围中死去。而林教头尽心尽力呵护的那朵‘火苗也被风雪扑灭,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所以他是被‘逼上梁山,而非主动上山。尽管两团火苗都被大雪扑灭,但是生命的火光依旧熠熠生辉,因为可贵的不是结果,而是反抗本身,是在风雪中依旧燃烧的生命之光。”

点评:由渴望“香火”到掩埋,由“护住炉火”到“不再需要”,祥林嫂的反抗没有冲破冰雪,林冲的反抗换来的是安稳追求的破坏——学生对“火”与反抗的理解与归纳准确精到;冰雪表现为鲁镇人们对祥林嫂苦难的鉴赏,表现为官僚体系对林冲的步步紧逼,可贵的不是反抗的结果,而是反抗本身所透出的生命之光——老师的总结深刻有哲理。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课堂总结

PPT呈现: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刘亮程

同学们,刘亮程先生說,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而我们学了这堂课,却应该有着新的了悟:尽管生命中的雪是寒冷刺骨的,但它依旧难以抹煞生命的热度。雪与火的交织,让生命本身有了厚度,也让正在活着的我们有了体验深情的权力。

点评:三语两语,实现了课堂的升华,由他人的生命意味,到自我的生命意味,这是学习所需要的真正的内化。

五、作业布置

拓展阅读:

1.2020浙江卷《雪》,品析“雪”之余味。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文,林教头雪夜杀人出走,庄客借烘,品析“火”之余韵。

点评:课堂的结束,只意味着时间上的结束,对于学生,还有文本的延续,应用的延续。梁老师作业的设计,由课内到课外,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阅读,简洁而实用。

总评:整合是当下许多联读与群文阅读的共同做法,如何整合,愚以为,一是要突破课文甚至是单元限制,要有一定的跨度;二是要寻找恰切有效的单元内整合点,同时又要展现经典的深度与广度;三是根据整合,设计能体现思维梯度的学习任务群。梁老师的做法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整合理念,课堂聚焦于雪与火这两个核心意象,由环境到人,再到生命意识的探究,抓住语言品读,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审美鉴赏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这节课的突出优点是,课堂讨论很好地体现了广度与深度:

《祝福》中的雪,鲁镇上的人们司空见惯;“我”却成了熟悉的外来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赏读,是一种“乱”——这不单是满天飞雪的“乱”,更是鲁镇的“乱”,是作者内心的“乱”;而在祥林嫂眼中,这点点微雪则全部下进了她的心里,没有一丁点的温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越下越紧,象征了对林冲的外在压迫越来越严酷,林冲无处可遁,只能跟过去的自己决裂,只能实现精神突围,走向重生。

祥林嫂在努力地接续“香火”,代价是半年的工钱,但其希望在漫天的飞雪之中显得极其卑微,很快被鲁镇的风雪淹没;林冲小心翼翼地护着炉火,护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最后还是被风雪与冰水浇灭。他们都进行了反抗,尽管祥林嫂在风雪中死去,林冲追求安稳的生活被打破,但这种反抗本身,却显得尤为可贵,在风雪中仍可熠熠生辉。

这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并鼓励学生对同学的感悟加以归纳和深层补充,进而对学生思维与思想进行拓展与提升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借鉴。

(作者:梁翰晴,浙江省台州中学教师;洪方煜,浙江省台州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校对:尹达]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祝福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