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设计探析
2024-02-06王英
摘要:近年来,中考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逐渐成为主流。中考作文的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追求情境设计的真实性、情境材料的整合性和情境任务的驱动性。这对日常写作教学有多方面的启发:命制试题注重真实性,重在关注生活;跨学科学习注重整合性,重在全景开放;安排任务注重驱动性,重在唤醒思想。
关键词:语文中考;写作命题;情境化设计;试题评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表达与交流类问题或任务)要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1]语文课标的命题要求给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方向,但具体如何实施教学,仍是一线教师的困惑。除利用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写作专题外,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中考写作命题设计的探析,结合教学实际,来有效指导日常写作教学。
一、语文中考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设计的意义
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通过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设计典型的写作任务,突出读者意识,构建完整的交际语境,旨在考查学生在真实交际语境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呼应教学政策和顺应社会现实的前提下,设置真实或拟真情境化写作任务已成共识,其意义如下:
(一)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使语文核心素養考查落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本质是个体的内在品格和能力,往往具有内隐性,很难直接测量和考查,需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任务和问题”的解决,得到深度理解后才能体现出来。
长期以来,中考的写作试题注重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考查,往往关注选材、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等写作技法的掌握情况。套作、宿构等现象泛滥,“一篇范文”套用至多个题目的情况层出不穷,虚假写作、无病呻吟现象成为作文主流。此类习作既无法表达真实自我,也无法进行有效人际交流和问题解决,更不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考查。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1],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是防止押题、拒绝套作的双重法门,也让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真正落地。
(二)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使写作回归交际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1],在国外的研究中,一般将写作功能指向交际。交际便会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我国传统作文向来“重表达,轻交流”,学生在缺乏真实的写作情境、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情况下训练写作,导致写作动机越来越低,语言训练无趣而寂寞,写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远离真实的生活。针对此种情况,荣维东教授指出“在写作命题中,需要创建真实或拟真的写作情境,明确写作任务,包含写作要素,树立角色意识,功能指向交际”。[2]力求让写作回归交际功能。
(三)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评价和命题建议,作文命题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整体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1],使“写作教学目标”“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教学评价”三者指向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命题就是指挥棒,怎样命题,就会有怎样的教学。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给教师的写作教学带来新的启发。通过研究中考作文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内容和形式研究,教师更明确写作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情境化任务写作为写作教学提供“导航”。
二、中考作文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设计的特点
近两年的浙江省语文中考试题,“逐步构建了一个语文素养命题内涵的立体结构,即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情境任务为载体,以高阶思维为目标,以核心知识为支撑。”[3]中考作文的命题情境,逐渐倾向于真实性、整合性、驱动性。
(一)命题设计的真实性
自然、真实的生活中蕴含着写作需求,需要去真正解决写作问题,这是完全真实的写作情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活动的演讲稿、调查报告、倡议书、申请报告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的微信、短信、征稿等等。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认为,完全真实情境并不等同于真实情境。真实情境包括完全真实情境、拟真实情境和想象情境。事实上,对于人脑来说,真的和虚拟的真实被激发的机制基本上一样。符合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且有明确的写作目的,便是典范的拟真实情境。
1.符合学生生活
以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例: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左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略
学生从小到大,不管是自己还是旁人,不管是亲历还是耳闻,“犯错”委实不少:小到作业时审错题、人与人交往时一句话的不当……大到轰动全国的社会事件,如江西鸭脖案……。无论是有心之失,还是无心之过,桩桩件件,其实都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隐痛以及社会建设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此类作文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认知自我的同时,引导他们认知社会。
有些作文情境,看似远离学生生活,实则息息相关。如2023年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设置了“油船漏油后众人不同反应”的情境,普通人的确很少遇到“油船漏油”情况,但背后实则是“面对环境污染众生相”的情境。对于生活在浙江的学生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垃圾分类”等并不是陌生话题。
不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情境都是伪情境,如让学生以市长的身份,写一封公开信,“关于征求2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学生对于此类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无从了解,无法真实呈现写作成果。此类情境写作,既不是“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的真实需求”,也不能“服务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2.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以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例:
经网络投票,2022年“中国大书法年度汉字评比”结果出炉,“开”字当选。
[词典释义]开:①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②打通;开辟。③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放开。④开始。(选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请从[词典释义]中任选一个义项,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略
在该题的审题过程中,学生会对“开”字为何能当选“中国大书法年度汉字”产生疑惑,进而引发思考;“汉字溯源”有助于理解“词典释义”的各个义项,而各个义项之间可单独立意,也可互相联系:你一旦“打开”便开始一段新的“开始”,一旦“打通”,便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学生在读题——关联——初步立意——选材——组材——行文——强化立意——回读与微修改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理解到分析,再到评价,最后进行创造的全过程。
3.有明确写作任务
“拟真”写作命题包括情景材料和写作任务两大部分,任务其实就是指令,荣维东教授认为:“规范的拟真写作任务情境要素有:读者、目的、话题、角色、文体等。”[3]具体见下表:
表1“拟真”写作命题要素[4]
以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例:
在班会课上,给学弟学妹做一次主题分享。可以讲述你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和体会;可以就如何实现心愿谈谈看法,给出建议。请拟写发言稿。
要求:略。
此题创设了典型的拟真实情境,在班会课上,给学弟學妹做一次主题分享,该题的写作任务情境要素包括谁写的——考生;写给谁——学弟学妹;写作目的及内容——分享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和体会,实现心愿的看法和建议;文体及表达——发言稿。完备的情境要素使写作目的明确化,并作为写作的背景资料和知识支架帮助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既有知识,达成交际功能。
(二)命题设计的整合性
中考作文命题情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多种情境的整合,从单一结构情境转向多元结构情境。
1.文学体验情境与日常生活情境结合
以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例:
任务二: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辗转多处,易地求学,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做事应当机立断还是反复斟酌?类似的阅读体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简爱毅然离开桑菲尔德,鲁迅多方思虑才弃医从文,学生在审题和构思时,会结合原著内容,对两人的行为进行辨析,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识别、分析、提炼任务情境中的关键因素,发现并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框架,调动不同的资源,自己确定问题。需要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和多领域知识技能的参与。
这类题型给写作命题的情境设置打开了新的思路,文学世界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精心构建的特定时空,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在特定时空中蕴含丰富的情、境、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文学世界和学生生活勾连起来,能为语文考查提供更丰富的路径。同时也能避免对整本书阅读的梗概式记忆和碎片化考查。
2.跨学科情境
《各学科内培养写作能力》一书提出:一是写作教学应当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二是各科老师应当合作研讨,开展跨学科写作教学并提高质量。在美国,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不同学科的特色语言和语言形式,模仿科学家或专家的书面和口头语言,撰写各类研究报告。近年的中考卷中,大作文的写作情境设置尚未涉及跨学科情境,但命题者以小作文进行跨学科的尝试。如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组委会向来宾赠送的“绍兴·宋韵”记事本的封面设计提供创意”一题,记事本的封面设计涉及美术等相关学科知识。
(三)命题设计的驱动性
1.情境材料对学生有吸引性
比利时教育家罗日叶认为,好的情境材料应具有靶向性,能激发学习动机。在考场的特殊场景下,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材料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引发学生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以2023年某市中考试卷作文题为例:
一幅漫画设置如下情境:孩子骑着木马,指着天上的太阳说:“天上的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妈妈则叉腰回答:“天上的太阳怎么会有两个!”
此情境材料,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且能带来比文字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二,材料内容开放性和限制性结合,带给考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其三,材料具有思辨性,“天上会不会有两个太阳?”是孩子敢于质疑、充满想象的表达;但妈妈的“天上的太阳怎么会有两个!”何尝不是科学理性的体现?这样充满思辨力的材料让学生不自觉地思考其中,而人在进行精神层面的思考时,神经元冲破常规思路的瞬间,能强烈刺激大脑皮层,同时唤醒大量沉睡的神经通路,进而产生快乐。
2.情境任务对学生有生长性
情境材料潜藏着分析问题的语义层,情境任务隐含解决问题的逻辑链。其中解析任务需探索“从任务出发—重返情境—联系语义关系—寻找问题症结—聚焦任务难点”等一系列路径,落实任务还需激活和融通写作系统中的惰性知识。情景任务下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中考作文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设计对教学的启示
(一)命制试题注重真实性,重在关注生活
真实情境,包括真实的生活以及依据生活逻辑衍生出的各种可能性。创设真实的情境,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关注和思考、提炼。针对真实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可调动的资源,让学生关注当下生活。如笔者学校附近新建高铁站,向全社会征集新路名。笔者上了一堂课——《记得住乡愁,望得见未来——让路名串起城市的现在和未来》,给自己的家乡新路命名并阐述理由,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针对“假想”或“规定”的交际语境,教师更应重视,相比真实情境的受限性,拟真实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学习及写作目的大量命制。同时真实情境往往杂乱无序,充满偶然,如将其原样照搬到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需在关注生活的前提下,提炼生活,构建情境,从而使写作面向具体交际语境,让写作真实发生。
命制注重真实性,尤其要避免出现不贴合学生生活、不符合学生学习、缺少明确写作目的的“伪情境”。
(二)跨学科学习注重整合性,重在全景开放
日常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来自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情境的多方面整合。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蕴含丰富情、境、理的文学作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如读完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琐记》,学生常常会对少年鲁迅遭受流言的经历充满同情和愤慨,笔者便设计如下写作情境:请你给少年鲁迅写一封信,你可以回忆自己遭受或听到别人流言时的心情和应对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也可思考流言产生的原因,写一篇议论文。青少年时期,负责推理、冲动控制、理性决策的前额叶皮层正处于发展期,需要依靠杏仁核(该部分与情绪、冲动、本能和攻击性有关)做出决定,因此遭受别人流言這一情境基本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将自己和鲁迅的经历两相比对,彼此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写作空间无限延伸。同时,该写作情境可与七上教材的写作专题“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特点”结合起来,进一步创设全景开放的写作情境。
跨学科写作情境的创设,则使学生的写作空间和资源变得空前广阔和丰富,如笔者尝试融合人教版多学科进行跨学科写作尝试:学习《科学》七上第二单元《观察生物》时,有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洋葱细胞和蜗牛等实验,笔者便结合名著《昆虫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日记的写作;《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中关于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内容,利用初三学生参加余杭区研究性小论文比赛的契机,笔者就藉此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污染主题的研究性小论文写作。
(三)安排任务注重驱动性,重在唤醒思想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提供“情境”的目的,既是激发兴奋的情绪,也是引导学生自由思想,引发创新思维,培养思维品质。赞科夫也强调,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设置情境化写作任务,必然能有力激发学生的情趣、激活其思维,并链接多方面的信息。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情景化写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多样的写作训练活动,通过激发动机、产生冲突、提供支架来引发思辨和创造。
为避免写作任务的散乱和缺乏内在的关联,可结合写作学习任务群进行系统的写作任务安排,让学生在多种情景化写作任务中或是多角度的任务考量中引发思维,表情达意。
情境化写作命题设计,可有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使写作回归交际功能。同时,对教师的写作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浙江省中考情境化写作命题设计所体现出的真实性、整合性、驱动性等特点,给教师的写作教学以借鉴。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跳出常规,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设计具有真实性、整合性、驱动性的写作教学情境,让原先静态凝固的学习化为动态发展的素养历练,使知识在整合性学习中结构化,使能力在驱动性任务中系统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荣维东.写作任务的情境化设计[J].语文学习,2022(1).
[3]章新其.追求素养命题,引领教学改进——素养立意语文命题的浙江探索[J].语文建设,2023(13).
[4]王瑞.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王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责编:夏家顺;校对:胡承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