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4-02-03王静
王静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以生活为前提,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数学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极其重要,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采取以下策略:课前,收集信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中,应用知识,为教学活动提效;课后,注重生活实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知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105-04
生活即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以生活为前提。基于“人本”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以往灌输式“一言堂”的落后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以生活信息收集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2]。
1.生活调查
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例,为激励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提高其运用统计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统计素养和统计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制作表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应用场景以及应用方式表达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生活化应用的初步了解以及有效内化。比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你从哪些途径了解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内容?这些数据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收集到的?不同的数据描述方式有怎样的区别?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什么?你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应用有怎样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了解以及疑惑,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生活化应用的内化[3]。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生活观察
數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枝花、一片叶,大到广阔无垠的天空、深不可测的海洋。数学不是枯燥烦琐的公式,而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知识的生活化观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4]。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教师可以先排好教学顺序,第一是相交线,第二是垂线,第三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然后观察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辅助学生了解定义的相关内容。如教学相交线,教师可以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剪刀为例,剪纸时‘剪刀张开时’两个刀刃之间形成相交线。通过这样的生活观察,学生能清晰具体地了解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呈现以及应用,教师能高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3.数学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学生不仅要读解题过程、读数学故事,还要读蕴含的数学知识、方法、符号、图像、表格等,进而把数学变为“有趣”的游戏、变成生活常识,由“必须学”转变为“想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教师可设计阅读数学史的预习作业。公元前200年,古埃及人利用数学知识测得了地球赤道的周长,他们所用的数学知识包括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学生通过阅读数学史,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开阔数学视野,提升数学文化修养[5]。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要求数学教学突出现实性和时代性。因此,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这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为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在不同教学环节创设生活应用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6]。
1.生活故事激趣,实现课堂高效引入
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一些与现实相关的生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导入效率[7]。以“几何图形初步”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自己精彩的生活经历诱发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分享见过的比较独特的建筑物或几何体,从而实现课堂高效导入。
2.生活情境重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发挥生活情境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作用,倡导通过生活情境重现,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重现,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8]。例如,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现体育考试情境: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男生起点在女生后方200米,假如相同时间内男生的速度是5米/秒,女生的速度是3米/秒,那么多长时间男生会超过女生?教师通过学生平时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5t>3t+200的不等式。为提高情境利用率,教师可将同样的生活情境进行多次应用。例如,体育跑步测试的情境,还可应用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哪种形式的统计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数据,让学生自主完成统计任务,并与不同统计方式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统计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数据分布的情况。除了横向应用教学情境外,教师还可纵向应用生活化情境。例如,教师可重现全校体育测试中学生的强项运动项目调查情境,提问学生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式才能保证结果的可信度高,工作量少,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学生提出抽样调查的方法后,教师可问他们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抽查多少人科学合理,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抽查的人数为90人,每个年级抽查30人,这样可信度会比较高,工作量也会比较少。此外,在教学以及复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做调查,刚好本章教学内容已近期末,很多体育课正在进行体育测试。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调查,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生活化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教学效果[9]。
3.聚焦生活实际,提取数学模型
新课标指出: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与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从而进行数学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并能从生活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为例,教师在课堂伊始可导入这样的生活情境:学校的走廊里挂有很多同学的美术作品,这一幅幅作品不仅图案美,装裱在相框里也蕴含装饰美,利用课件呈现校园走廊作品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已知画框中正方形图画的面积是900cm2,你能列出关于这幅图画边长x的方程吗?问题2,若三幅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图画装裱后挂在墙上,所占面积为2700cm2,你能列出关于正方形图画边长y的方程吗?在问题1中,学生根据等量关系,正方形图画的边长2=画框中正方形图画的面积,从而可以得出:x2=900,通过两边开平方可得:x1=30 ,x2=-30,结合实际意义,可以求出正方形图画的边长为30cm。在问题2中,学生根据等量关系,三幅正方形图画的边长的平方和=所占面积,从而可以得出:3y2=2700,通过计算可得:y1=30 ,y2=-30,结合实际意义,可以求出正方形图画的边长为30cm。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3,对照上面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应该如何求解(x-2)2=9?学生根据前两问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首先由方程(x-2)2=9,得到x-2=±3,从而得到:x1=5 , x2=-1。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出利用平方根的意义求解方程这一思想。由此可见,生活化场景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容易看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也会更加透彻和深入,并从中提取出求解方程的数学模型,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这样的场景中更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多种多样的数学理论知识,研究解题方法,然而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在现实中的实际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更加牢固,教师就要注重生活实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学生完成生活化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他们在知识理解以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传授[10]。
1.生活联系理论,优化学生理解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各个学科都有交集,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銜接与融合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饭卡或水卡,让他们根据今天饭卡里的消费和余额,以及水卡里的消费和余额,计算按照此消费标准饭卡里或水卡里的钱还能用多少天。又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后,教师可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工件”的实践性作业:角平分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红酒开瓶器等。请参考红酒开瓶器的设计原理及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可以直接画出任意角的平分线的角平分仪工件。
2.跨学科实践,优化学生思维
其他学科中有动手的实践部分,数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学科交叉思维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将数学作业与其他科目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数学与物理的结合。本作业基于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之后,结合物理学科“机械运动”杠杆内容,探讨动力和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取一根长为100cm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上,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O的左侧距离中点25cm处挂一个重9.8N的物体,在中点O右侧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使木杆处于水平状态。改变弹簧秤与中点O的距离L(单位:cm),看弹簧秤的示数F(单位:N)有什么变化,填写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以L的数值为横坐标,F的数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上表中的数对应的点,并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问题2,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函数图像并进行验证。问题3,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支吗?为什么?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吗?又如,数学与生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牵牛花是自然界中一种“聪明的植物”,它自己腰杆不硬,为了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常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它还有一手绝招,就是沿“最短路线”螺旋前进,难道牵牛花也懂数学?教师可以此导入,设计实践性跨学科作业:任务1,寻找路边的牵牛花,缠绕一圈,画出其缠绕圆柱形树干的侧面展开图。任务2,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若干组a、b、c对应数据,列表填写,找寻三个数据间的规律,总结你对牵牛花的发现。任务3,结合课内外资料对牵牛花的“一手绝招”作出科学解释。
3.亲子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氛围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亲子数学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层次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还能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父母深入参与孩子的学习。例如,教师可开展“我为父母讲道数学题”的实践活动,该活动倡导人人皆可为师的理念,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与讲”的实际运用。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浓厚氛围。又如,可开展“亲子一日游”数学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放假由父母带孩子出去游玩的习惯,让学生做旅游小主人,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让父母玩得开心、吃得安心、住得舒心。在选择路线时,特别是路线的距离、交通工具的选择、时间的管理、餐饮的安排、资金的配备等,学生都需要搜集相关数据,并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这种亲子实践活动,能反映出学生已不是昔日的随从,而是有一定见解和主张的旅游规划者。亲子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的数学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数学思维得以充分训练。在亲子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学到生活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能使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生活经历的闭环,使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生活经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乐趣的同时,加快学生的知识深化与内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生活之美、学科之美,真正展现生活教育理论的作用与魅力,让数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工具,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可能。
参考文献:
[1]邢耀磊.合理运用教材,有效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J].试题与研究,2020(30):31-32.
[2]李常胜.略叙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138-139.
[3]吕小兵.漫谈折纸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数学月刊,2023(06):19-22.
[4]卢芳芳.“双减”下的作业“加法”———以初中数学长周期作业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3(06):47-49+67.
[5]张瑞杰.生活情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20(06):85.
[6]汤庆瑞.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探析[J].高考, 2020(04):38.
[7]何萍.初中数学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J].中学数学月刊,2023(05):24-28.
[8]陈锋.促进学生认知深度建构的教学设计———以“线段、射线、直线”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3(05):36-39.
[9]黄贤明,徐芳影.数学理解视角下“抽样与数据分析”试题的评析与启示———以2022年江苏省各市数学中考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 2023(05):59-62.
[10]付卓志.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J].湖北教育,2019(07):67.
Application of Tao Xingzhi’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Jing
(Jiangsu Huaiy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 Qingpu Kaiming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223003, China)
Abstract: Tao Xingzhi’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premise of life, without life, there would be no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daily life, and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onnect the two closely. It can help students fee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daily life, better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apply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of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Before class, collect student information and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lass, apply life knowledge and improve teaching activities.After clas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life and optimiz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tudents.
Key words: Tao Xingzhi;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knowledge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