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4-02-02盛常青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大学生

【内容摘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再加上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压力,若是心志不坚定很容易走上弯路。本文认为,高校和教师应当认识到融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信息变革,互联网技术和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迎来了融媒体新时代。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形式更为多样,信息互动更为活跃,媒介格局、舆论环境、话语主体、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与各类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使媒介资源的功能、技术、方式、价值得到全面提升。

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术。但是其中也不乏虚假、低俗、负面的消息,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而对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入和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融媒体的内涵

融媒体的本质是媒体融合,是当前信息传播多样化背景下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多种信息的获取,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后,在不同媒介平台进行共享,①具体编辑流程可见图1。

它是充分利用媒介作为传播载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将传统媒体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与新媒体广泛性、快速性等传播优势有效结合,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广泛的关注,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之中。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有其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即时性、交互性和整合性。一是即时性,新闻、报纸等进行信息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融媒体时代直播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其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是当下大众极为热衷的信息传播方式。二是交互性,融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实现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的共享。三是整合性,传统报纸、期刊等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为主,而新媒体多以视频形式为主,通过将二者的传播形式和特点进行融合、互补,推动信息资源的更快传播。2021年,有关机构发布了我国《2020年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其中指出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通过建设自有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入驻等方式,客户端覆盖率明显上升(见表1)。

二、融媒体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再受地域限制

以往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受时间、地域限制。融媒体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文素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可以使教学突破时间、地域和教学场地的限制,有助于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②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人文素养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被动接受人文素养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形式和渠道较为局限,学生的思想进步不能与时俱进,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③教师将融媒体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获取人文素養知识的途径,充分利用融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优势,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等增长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成效。大学生可以在文明上网寻求信息资源的同时,顺应思想潮流,与时俱进提高人文素养。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更全面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较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和政治法律等方面。但是受教材内容和课时限制,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经由教师将其中的正向信息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之中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不利的内容都被舍弃,以致大学生所接受的人文素养知识并不全面,学生对其认知不到位,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三、融媒体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革新价值

(一)营造文明的融媒体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但受其影响我国的媒体和舆论环境逐渐出现一些不好的趋势。一方面,一旦出现热点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会引起网民热议,网络舆论迅速扩散,极易产生社会负面信息和言论,各种网爆事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部分不良媒体受利益驱使,歪曲事实,过度诱导、营销等,对信息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有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曾在网络上遭遇过网络诈骗、信息被盗、病毒攻击等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见表2)。在融媒体时代,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手段,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融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可以降低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荼毒和侵蚀,对融媒体环境具有净化作用。④例如,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在融媒体平台上遇到网络暴力时,可以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而且学生具备法治意识,在融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时不会发表违法言论,可以更好地利用融媒体平台。

(二)构建新型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融媒体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创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模式,使其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推动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互联网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进步,将融媒体平台上最前沿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融入到人文素养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人文素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的全面发展。其次,借助于融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创新传统教育模式,改善以往人文素养教育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的缺点。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文素养信息资源,提升甄别信息的能力,还能借助手机等电子设备实现“碎片化”学习,提升人文素养教学成效。最后,教师通过对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后,将其融入到人文素养教学内容中,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需求和实际需要。⑤教师借助融媒体平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将传统知识和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融媒体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革新策略

当代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市场主导、价值多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心浮躁,功利心加重。应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审美能力,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一)变革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理念

融媒体推动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将融媒体思维模式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以融媒体技术为导向,树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思想,革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融媒体技术、思维和信息资源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彰显新时代人文素养教育内涵和价值。传统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在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和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融媒体时代信息变化趋势,以融媒体技术创新人文素养教学教育理念,依托融媒体平台上的海量信息资源来丰富和拓展人文素养教育,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引导学生认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依靠人文类公共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⑥

(二)优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内容

进入融媒体时代,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利用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资源,优化和拓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提升改善教学资源质量。例如,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媒介依赖等问题日益严重,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媒介是当前教育事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纳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内容中,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融媒体技术和思维方式,合理利用融媒体平台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对信息资源的甄别和接受能力,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依托融媒体平台,构建融媒体下的人文素养教育平台,通过对平台上人文素养教育信息的筛选、整合,把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使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更为全面。例如,现在融媒体平台上有许多宣传传统文化的视频,教师可利用这些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创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方式

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融媒体技术运用到人文素养课程之中,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大学生是社会信息的主要获得者和传播者,通过大学生对融媒体平台上人文素养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协助大学生构建人文素养知识体系。首先,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交互性的特点,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实现人文素养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不仅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人文素养信息共享的作用,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融媒体平台上获取的信息与教师和同学分享。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机应用,将自己获取的信息分享到班级群组中,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还可以使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以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⑦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来开展辅助教学,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助推教育数字化,如幻灯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对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融媒体平台上的文学资源,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在内的大量形象生动的视听材料,为教学提供良好的视听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使教学真实、直观、生动具体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情感相融、融汇贯通。

五、结语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融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影响,将融媒体技术和思维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助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专业素质和审美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赋能筑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融媒体时代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B318)、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人才选拔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JGYB226)、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重审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臧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年第38期。

②张立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评〈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42期。

③姜顺清、张翠玲、邢义通、张赫:《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年第8期。

④曹丽萍、祁国辉:《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方法建议》,《黑龙江科学》2021年第12期。

⑤陈明海:《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艺术院校文学素养教育为例》,《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37期。

⑥吕文江:《人类学教学之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能贡献——基于实际教学的一些思考》,《教育现代化》2020年第7期。

⑦袁宜如、王一成、廖康礼:《高校人文讲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路径与评价框架探讨》,《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6期。

(作者盛常青系湖南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戴想荣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副主任护师;李宇系湖南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黄胜系湖南工商大学讲师、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小希】

猜你喜欢

融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