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现象下的青少年榜样教育思考

2024-02-02李霞李祖超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网红青少年

李霞 李祖超

【内容摘要】网红现象影响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发展。正能量网红给青少年带来偶像引领力,负能量网红严重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新媒体技术的急速变革,催生出众多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陷阱,不断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向,施教者对自媒体冲击表现出的应对能力滞后性,加之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限制,导致青少年榜样教育在网红文化异态面前的无力性。因此,需要从网络平台监管、网络正面榜样树立、企业技术提升、学校德育以及青少年自我教育等方面综合施策,化解困境。

【关键词】网红;青少年;榜样教育

2022年中央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清朗”行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肃清网红乱象,规范行业秩序。根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达7.16亿。①青少年是网络世界的重要用户,但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内容、负能量网红的恶劣行径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着青少年对榜样的正确认识,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分析网红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探究负能量网红给青少年带来影响的原因,有利于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针对性建议,促进青少年网络德育建设,使青少年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融入网络世界。

一、网红现象对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影响

在网络媒介的助推下,网红影响力被不断放大,在不同领域涌现出积极进取的引领者,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榜样,同样也存在着众多哗众取宠、思想庸俗的网红,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和个人成长造成恶劣影响。

(一)正能量网红带来偶像引领力

1.知识型网红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型网红依靠专业素养或者广博的知识面,依托视频软件平台,通过个性的讲解方式,带领青少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一方面,知识型网红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为广大青少年网友提供了多元学习空间,引导青少年尊重知识、学习知识,努力练就过硬的技术能力。B站账号“罗翔说刑法”拥有超过2500万粉丝,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知识讲解,吸引众多法律专业学子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在传递专业法律知识的同时引导大众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被粉丝称为“bilibili男神”。另一方面,科普型网红通过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视频内容,将枯燥的理论、艰深的知识抽丝剥茧,带动青少年理解知识、渴望知识。“不刷题的吴姥姥”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型网红,她通过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带领青少年走进物理的多彩世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成为青少年崇拜的“科学明星”。众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通过短视频交流平台为青少年创设了汲取知识的便捷渠道。

2.文化型网红提高审美素养

文化型网红往往通过真实的采风取景,以短视频推广或直播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引导青少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实精神世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如被央视点赞的国风变装偶像朱铁雄、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等,他们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娱乐形式,通过新颖、独特、趣味的短视频内容,将传统工艺、国粹艺术、民俗文化等带进青少年的关注视野,引领青少年在了解和传承经典中提高审美志趣。以拍摄制作风景文化为主要方向的网红,呈现的短视频内容具有更强的现实与直观性,可以使青少年扩大视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怀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3.励志型网红激发奋斗激情

励志型网红以个体真实的生存生活现状为内容主体,借助短视频平台传递普通人的奋斗状态和精神追求,有利于引导新时代青少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起伏,勇敢逐梦前行。励志型网红有着小人物的大梦想,如“网络发明家手工耿”,网络平台使他的“无用良品”收获大众青睐,他用生活的改变向粉丝传递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坚持梦想就有成功的机会。励志型网红不仅是追梦的实干家,也是直面苦难的乐观派,区别于以卖惨博同情的恶意营销者,他们用奋斗点亮生活中的黑暗,展现出向死而生的勇气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传递出尊重生命的朴素哲学。

(二)负能量造成价值观扭曲

1.娱乐至上,思想道德庸俗化

一是在追求感官刺激中挑战传统道德底线。庞大的网络直播大军良莠不齐,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网红为博眼球直播行为毫无下限,衣着暴露,行为乖张,迹类疯迷,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疯狂试探。2021年有快手“网红一哥”之称的某网红以直播虚假结婚骗取粉丝流量,遭到几十万用户投诉,账号被平台永久封禁。他把严肃的婚姻当成儿戏,不只欺骗粉丝情感,更是对诚信与忠诚的道德挑战。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青少年若长期沉浸于这类网络世界的感官刺激中,接受低俗软色情的擦边影响,必然造成自身思想道德情趣的低俗化。二是在肆意恶搞中陷入歷史虚无主义的迷津。在流量的驱使下,众多短视频逐渐呈现出泛娱乐化,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以“恶搞一切”为创作指南,甚至刻意歪曲历史事实,侮辱革命英烈,毫无历史概念和民族情感。B站某以创作漫画视频为主、拥有千万粉丝,且关注者主要是青少年的网红,其随着对利益的无限追逐,他的恶搞开始肆无忌惮,不仅在游戏直播中频爆粗口,开启网络骂战,更是在直播中侮辱革命先烈。在这样短视频网红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就会为追求所谓的个性与自由无视历史事实,浸淫在肆意恶搞的无知快乐中,丧失正确的人生航向。

2.崇尚奢靡,人生追求功利化

一是导致消费观奢靡。以高调炫富、展示奢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网红群体充斥各大软件平台,青少年往往被这些光怪陆离的虚假现象所迷惑,忽视背后的资本运作事实,形成爱慕虚荣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奢侈的消费观念。二是导致金钱观畸形。“一夜暴富”成为一些网红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一些影视明星也纷纷登网圈钱,因虚假带货引发网络骂战,遭到广大网友群嘲。所谓的“明星网红”以无节制的物欲为追求,在物质世界迷失自我,成为资本的附庸、金钱的奴隶,严重影响青少年的金钱观,会让他们信奉金钱至上,并在不断的物化中让思想越来越浮躁、精神越来越萎靡。三是导致职业观非理性。2017年新华社发布的《95后的谜之就业观》显示有54%的“95 后”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②,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影响着青少年的职业选择,一些青少年只求赚快钱,甚至辍学当网红,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培养,更是对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精神品格的消磨。

3.美丑不辨,认知能力低智化

一是颜值至上,技能弱化。青春靓丽的网红明星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偶像,但极端的逐貌看脸,使才华让位于颜值,导致青少年审美观肤浅化,重外在轻内在,忽视心灵与道德的内在美,重形式轻内容,忽视个人专业技术的硬实力。二是以丑为美,娱乐失智。扮丑是部分劣质网红的鲜明特征,他们试图用低俗的场景、狰狞的人格满足粉丝的猎奇心理这类网红往往视频直播空洞无物,且价值扭曲,以返祖化、低智化内容收割着大众的智商税。三是视野狭窄,偏执自负。某些所谓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在评论新闻事件过程中过度肢解,断章取义,影响青少年认识世界的客观性。某些专蹭社会热点的网红,以发表偏激性言论和奇葩论调赢得追捧,迎合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仅传达了错误的信息,而且影响青少年培养辩证理性的世界观,影响其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

二、网红现象挑战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三重原因

网红本身产生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变革使人们难以即时把握其内在规律,再加之资本掌控下所产生的变异化网红形态,容易使作为主要受众的青少年群体产生错误的榜样认知,影响其价值观树立。可以从网络媒体自身、教育者及青少年自身层面,来分析网红乱像造成危机的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急速变革挑战社会主流价值

1.网红文化异化形态的冲击

网红文化是新媒体时代催生出的网络文化新样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以及网红群体对人们的现实影响,在逐利的虚拟世界,网红文化表现出多样的异化形态,不仅误导网络用户的价值判断,更消解人们的道德目标与人生追求。资本控制下的网红文化以“污文化”“裸文化”“丑文化”“炫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等异化形态出现,误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方向。③网络文化的异动使青少年在“网红偶像”的意见引领下无限释放内心恶的元素,放松自我道德约束,导致更加无视社会公德与个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个人主义无限放大的虚拟空间,价值观不成熟的青少年会不断弱化对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认知,降低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的价值追求,选择性忽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时代先锋的历史成就与实践付出,长期沉溺于自我陶醉的虚拟世界,最终将逐步消解自身的主体性,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新媒体技术变革对价值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极速变革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挑战和谐社会的价值生态。某些负能量网红为博得用户关注,取得直播或视频收益,往往通过打造虚假人设、伪造虚假现实、恶意挑起话题,使网络用户产生错误的判断。大数据的精准测算又导致人们对网络观看内容不断趋于同质化,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容易导致认识的片面性。尤其是“00后”等网络原住民,已习惯于虚拟世界的生存模式,更加亲近和认可网红所传播的“社会现实”,在长期的极端情绪影响下会怀疑正面榜样人物的言行,质疑社会所弘扬的主流价值观。

3.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陷阱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电商交易总额达1751亿元,同比增长47.7%,④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抖音平台每月有超900万场直播,售出超过100亿件商品。⑤近年来各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红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网红靠直播致富,为求收益各显其能。某些不良网红选择直播奢侈消费,炫耀名牌穿戴,更有甚者打着爱心旗号消费残疾人等。某些网红瞄准青少年,通过游戏直播等获得收益,许多青少年为追捧的“偶像”重金打赏。而网红经济的背后有着资本操控的流水线式生产,资本打造出的光鲜亮丽的网红形象也只不过是资本扩张的中间工具,资本的逐利性使其以流量为王,以金钱收益为王,而内容的教育性、思想性则少有关注,因此当青少年沉迷于追随网红的世界时,易于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

(二)教育者对自媒体冲击应对能力滞后

1.家长示范指导缺位

2022年《法制日报》推出“关爱未成年·暑期防沉迷”系列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众多青少年学生深陷短视频不能自拔,满口网言网语,只想当网红,学习被抛之脑后,对此很多家长往往无能为力。⑥一是某些家长自身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世界,孩子成为父母的模仿者,慢慢深陷其中。二是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做到时时关注孩子,而网络学习几乎已经成为日常,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孩子受不良视频引导的风险。三是家长对于直播软件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并未完全掌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只有爷爷奶奶相伴,老人對于各大视频软件的使用不精通,对于如何通过软件或者手机设置预防青少年沉迷无从知晓,因此更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有效监管。

2.学校科普宣传欠缺

学校层面在青少年网络运用与网络内容甄选方面欠缺引导。一是对于网络知识的科普不足,包括相关学习软件的高效运用、某些违规视频等青少年网络禁区的预警等。二是在网络内容层面的分析与引导欠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已被网络世界包围,针对复杂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侵蚀,学校层面在价值观的引导上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对正能量网红的树立与宣传欠缺。网红已成为影响青少年人生价值追求的重要网络力量,青少年善于模仿与自己年龄相近、交流同频的人群,学校层面在筛选对青少年有影响的正能量青年网红上力度不够。

3.社会监管能力滞后

对于网红等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快速生成的网络现象,一时难以把握其运行规律,因此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一是由于对网络平台的运行及网络红人等资本运作模式缺乏深入的掌握,在筛选劣质视频中存在漏洞,由于各平台规则设定不同,以及粉丝数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某些低俗视频创作者通过打擦边球等逃避大数据排查。二是对于主流网络阵地的抢占反映较为缓慢,利用网络平台对正能量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劣质、低俗、无营养网红的限制,对道德失范的流量明星的抵制等需要强化。三是相关网络运行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对于各自媒体平台内容传播、用户注册等缺乏一定标准,关于网红等明星艺人的直播规范等尚不完善,导致对网络监管表现出被动性。

(三)青少年个体发展特征限制

1.知识经验缺乏,易盲目跟风

一方面青少年往往思维活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潮流事物充满探索欲,对网络世界接受度高且融入迅速,但在猎奇心理影响下,往往会被大量良莠不齐的事物包围,在难以分辨真假美丑的情况下,容易发展成病态审美。另一方面,青少年模仿能力强,但又辨别力较弱,在社会经验层面缺乏,往往容易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被负面网红带偏节奏,加入键盘侠、杠精、网络喷子的行列。

2.自我控制力弱,易情感冲动

青少年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弱,容易被泛娱乐化的网络世界感染,沉溺于虚拟环境所带来的情绪释放。一方面,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容易被网络世界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吸引,沉溺于网络世界带来的情绪释放的快感,形成躺平甚至颓废的价值态度,导致心理人格的扭曲和道德人格的异化。⑦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和辨别能力且情感冲动,感性认识占据主要地位,为证明自我的主体性,逆反心理较为强烈,容易被网络负面情绪感染,造成激进、粗暴的言行和扭曲的人格。

三、网红现象下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的突破

网红乱象给青少年成长发展所带来的恶劣影响,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自身、政府的监管力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升等形成合力,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科学的网络价值观。

(一)运用网络平台,提升网红正面影响

正确发挥正能量网红的影响力能产生强大的正向引领力。一方面,提高官方媒体抢占网络高地的能力,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结合网下热点追踪扩大网上信息传播力。一是创新网络直播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与流行艺术形式相结合,探索用户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青春模式;二是运用网络技术优势,探索优秀电视节目内容与用户直播互动的新形式,吸引广大用户关注有趣且有营养的网络直播内容,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网络空间占领力;三是发挥媒体融合优势,通过线下调查采访,将榜样人物故事搬上网络空间,既有国家功勋、道德楷模、人民英雄,也有努力奋斗的普通人,通过网络世界展现真实而又亲近的榜样人生,在宣传榜样故事、榜样精神的同时,使榜样形象进入青少年视野。另一方面,点赞网络世界正能量,凝聚网络主流力量。一是搭建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根据青少年实际需求强化网络大数据分析筛选能力,精准发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的网红⑧;二是经由官方媒体平台对正能量视频的点赞、转发等,扩大正能量网红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三是引导大众支持网络正能量,树立网红典范,引导大众积极学习正能量,凝聚网络正气。

(二)严格监督管理,肃清网红负面影响

規范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严格的网络监管,才能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强化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一是加强对不同软件平台的监管,对违规发布直播内容、恶意制造平台不良竞争等软件进行相应制裁,对规则模糊不完善导致网络空间乱象横生的软件平台进行责令整改;二是通过对网络直播空间、网络视频内容等的大数据监控,对网络内容真实性、知识性进行科学研判,完善网络监督预警机制。对网络直播言行违反社会公德、传播反智言论、具有煽动行为等进行及时停播,将靠低俗、恶俗视频博关注、获得流量的“网络乞丐”划入网络黑名单。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整饬网络环境。一是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出台关于网络直播内容、网络主播言行以及网络直播平台数量等的相关规定,对于诱导消费、虚假消费等伤害消费者权益的网络直播现象给予依法制裁;三是针对青少年等不同用户人群,出台针对性网络使用管理规定,联合网络平台制定符合用户特点的使用规范;四是创新网络空间奖惩力度,针对积极向上,具有正面引领力的网络主播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创作,针对有影响力的负面网红加大打击力度,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严惩,着力褒扬社会正气,贬抑网络邪气。

(三)提升企业责任,完善技术漏洞

企业的责任意识与视频软件的技术升级是影响青少年接触网红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网络平台要提高责任意识。一是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抵制恶意营销和恶性竞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二是严格审核筛查,制定与执行平台入驻与内容传播的相关规定;三是积极配合社会主流价值宣传,在内容推广与软件模块设定上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正能量专栏等。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提升弥补平台漏洞。一是在用户注册层面,通过技术把关,对用户年龄、身份进行审核,尤其针对青少年设定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在准确识别身份后可链接普通用户模式与青少年模式;二是在内容传播层面,提高对视频审查或直播过程中出现的侮辱性语言、暴力性语言以及涉及淫秽色情的擦边画面等的技术检测精准性,对相关违规内容进行及时停播;三是优化青少年模式。除登录步骤上的技术升级,还要进一步优化软件使用细节。首先,将普通模式与青少年模式进行不同的系统设置,当切换到青少年模式,普通版的收藏夹、历史记录、关注等都会被完全改变,且版块设置随之更新。其次,在内容上着重推荐教育类、科普类视频动画等符合青少年年龄段的视频内容,关闭青少年模式的网络直播充值、打赏功能。最后,限制青少年使用软件的时间,在观看网络直播或视频过程中,精准设定时间限制,超过一定时长自动关停,避免青少年沉迷。

(四)加强网络德育,推进立德树人

学校网络德育建设与家庭的网络监督引导对青少年的榜样认知和道德发展轨迹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要发挥学校德育的引导作用,创建立德树人的网络德育氛围。一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既满足青少年网络文化需求,又从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二是学校要重视对榜样的宣传,使网上监督与网下教育融合发力。学校党委宣传部要牢牢把握正能量的榜样宣传方向,积极运用校园媒体开展榜样人物、榜样故事、榜样精神的宣讲,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三是教师队伍要与时俱进。在“微时代”,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网络素养,熟练掌握青少年的网络学习方式,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握住价值观宣传的网络阵地,教师要具备时刻为自己充电的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在学生心中树立渊博进取的形象,带动学生珍惜青春、尊重知识、锐意进取。四是在课堂融入榜样教育的内容,实现课堂内外榜样教育的有效衔接。尤其在思政课中融入对民族榜样、时代楷模的学习,融入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精神学习,延伸对不同专业领域佼佼者的榜样故事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在言行上要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尤其在寒暑假,要发挥好父母对孩子的监督作用,关注孩子的网络学习时间、学校内容以及思想的变化等,并做好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五)强化自我教育,培育核心价值

青少年自身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是其成长为德才兼备时代引领者的重要内在推力。一方面,青少年要强化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能力素养。首先,高尚的德行是助力人生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青少年既要从大处着眼,立大志,又要从小事做起,管好小节。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明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认真学习和辛勤劳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素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通过勤奋努力的踏实付出练就本领基础。最后,深入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培育对自我和社会的理性认知,勇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检验自己的德才,绽放青春的光芒,实现人生理想。另一方面,青少年要提高网络素养,用好新媒体工具。网络世界通过不断的流量积累实现其运作和利益获取,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就会不断被虚拟世界消费但却不自知。青少年要从内心树立起强大的自制力,以免坠入网络陷阱。一是要加强网络信息识别能力、网络舆论判断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信息内容和网络言论。二是用好新媒体工具,进行网络阅读、网络新闻浏览、网络正能量传播等,发挥微视频等新媒体工具的功能进行公益宣传、知识科普等,最大化利用和发挥新媒体工具的效用。三是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侵蚀,自觉屏蔽不良网站,协助网络监管部门共同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VSZ05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CNNIC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cnnic.cn/n4/2022/0916/c38-10594.html,2022年8与31日。

②《95后的謎之就业观,你看懂了吗?》,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17-05/22/c_1121013214.htm,2017年5月22日。

③贾彦峰、朱平:《网红文化异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误导及其矫治》,《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第6期。

④《快手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快手网站, https://ir.kuaishou.com/zh-hans/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kuaishoukejifabu2022niandiyijiduyeji,2022年5月24日。

⑤《2022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中国证券网,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2205-4891860.htm,2022年5月31日。

⑥张守坤、韩丹东:《短视频成孩子们暑期沉迷“新选择”》,《法治日报》2022年8月4日。

⑦朱秀凌、王尧:《大学生健康网络道德观的协同培养机制》,《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

⑧林宵、马婷婷:《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李霞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祖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谢敏】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网红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ВаНхУН»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