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美育育人路径研究

2024-02-02朱雯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网络美育新媒体

朱雯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为大学生美育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了高校美育育人模式的创新和转变,为大学生美育提供了更丰富的渠道。本文期望站在网络新媒体的角度,充分挖掘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美育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探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美育育人的创新发展路径,为推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美育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新媒体;大学生;网络;高校

美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审美活动等方式塑造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格,可以在大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价值理念进行深层次的美学引导。①高校大学生美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美学思想和审美活动,对大学生的审美和价值理念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把握真善美的内涵和本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②高校美育把大学生放在教育和培养的重要位置,以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多元美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并结合美育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美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当代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高校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美育和艺术培养挂钩,更多从艺术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展开美育培养,并且过分注重美学知识的理论层面教学,而忽略了审美实践在高校大学生美育中的重要作用。③以往多数美育课程将晦涩的美学和审美理论作为教学中心,审美实践也大多简单停留在艺术欣赏的层面,没有通過审美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审美意识和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学形式单一且固化是以往高校美育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本文期望在网络新媒体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美育育人的创新路径,结合新兴的网络新媒体技术优化高校大学生美育培养方式,从而提升高校美育的育人效果,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一、高校美育概述

(一)美育的基本内涵

美育即为审美教育。中国自春秋时期就有关于审美教育的记载,最早从孔子开始就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思想,要求通过“乐”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④而西方发展史中,柏拉图也明确将审美教育作为自身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审美教育加强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以审美教育为手段,实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到了近代,王国维对美育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了更加深入和准确的表述,强调美育与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认为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特质进行锻炼和培养。⑤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蔡元培首次系统提出了美育理论,他吸收了中国古代“乐”的教育和西方美育的积极成果,系统地提出了美育的三个方面,将美育归纳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强调通过环境、艺术和美学理论三方面的综合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美育培养。

从美育的功能角度来说,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和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美育工具论派的观点认为美育就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手段。⑥知识论派更强调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分析美育,肯定美育与美学之间的深刻联系,认为对学生进行美育需要将美学原理作为基础指导;陶冶论派则站在教育手段的角度对美育进行定义,认为美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审美能力的综合教育,有利于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理念进行教育,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各个论派对美育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实质是对人的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艺术和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从情感和道德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审美教育通过一切与美相关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化教育,通过美的知识和行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美育,提升学生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活动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⑦

(二)高校美育的作用意义

美育是当代大学生人文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重点目标在于通过一切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能力、品格、价值理念的全面发展。当代高校教育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教育目标,通过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而面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审美教育活动关系紧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审美素养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审美培育能够有效对大学生的品德和情操进行教育,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从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⑧审美教育有助于调节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状态和精神状态,通过美学培养促进大学生的精神解放,净化大学生的情感。

并且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美学教育模式,与德育和智育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建立起以三方教育为综合体的全面大学生培养机制,能够从审美、知识、品德三个方面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德育和智育是当代人类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其智育和德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道德提升和智力开发,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整体思维和人格的成熟发展。将大学生的智力教育和审美教育相结合,能够借助审美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能力,对学生进行大脑开发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

审美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从诞生之初不断发展,延续至今,当代高校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或情感教育了,而更多是通过美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感染中,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个人人格的完善。从根本上来讲,审美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围绕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展开人文素质教育。⑨⑩以美育为基础的当代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对大学生的世界观等价值观念进行全面培养,与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对大学生从智力水平和心理架构的层面实现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对大学生道德水平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审美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和美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净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和情感素质。

二、新媒体发展对高校美育的价值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和交往方式。新媒体等新型智能技术的诞生,给传统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传统社会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机遇。美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机遇,将新媒体与高校教育和美育培养相结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和人际交流的固有模式,以其独特的新媒体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美育应该积极搭上新媒体发展的快车,将新媒体作为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扩充和充实高校美育内容,以新媒体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方式,提升高校美育的育人成效。

与新媒体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时代的更新,在既往的高校教学实践中,高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基础模式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教师在高校教育中和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和掌控能力。而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打破传统高校教育的单一模式,冲击传统高校美育教学中的主、客体界限,将学生作为高校美育的主体,增强学生在美育活动中的参与性和话语权。新媒体以及独特的交互性特征给予了高校美育更丰富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等多种现代技术媒介,自由获取丰富的网络信息。新媒体技术为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网络平台和资源,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实现美育培养。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下的审美教育利用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难以提起學生对审美教育的主动兴趣。而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使得高校审美教育实现教学模式的巨大转变,以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支撑,丰富高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便利性和传播性特点,为高校美育提供广阔的艺术和美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美育的兴趣和热情。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通过先进的现代虚拟手段,实现高校美育课堂的提质升级,将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进行具象化和生动化,通过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育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校美育教学的育人成效。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中,学生也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强大互动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审美互动,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艺术创作和品鉴,加强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元素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吸收多元化的艺术元素,实现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促进和提高。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美育育人创新路径

(一)基于新媒体的高校美育体系创新

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高校美育育人模式创新,首先应该建立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新美育体系,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丰富高校美育的内涵和模式,为高校美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美育途径。新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时代的转型和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美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高校美育也应该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在正确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和特点的高水平高校美育体系。高校应该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将学生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将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构建以新媒体技术为发展导向的高校美育育人新体系。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美育育人创新应该始终将立德树人和全面培养的教学任务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将美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与智育和德育相结合,形成以全面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新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该以全新的美育体系为基础,推动高校美育从内容到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吸收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美育培养中的优势,提高高校美育的质量和成效。并且高校应该结合新媒体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美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新媒体等网络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推动高校美育的提质升级。

(二)网络空间下学生审美环境创新

在高校传统美育模式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实现高校美育育人创新,应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美育的根基,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道德进行综合培养。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土壤,以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为基础,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理念的优秀内核,对大学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进行培养。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将传统高校审美教育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以互联网为载体,拓展高校审美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审美培养平台,借助网络空间实现了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审美环境创新,以广阔的互联网环境为学生提供审美,培养实践和交流的平台,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载体,为学生引入了更新和更自由的审美环境。因此推动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美育育人创新,首先应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规范的网络空间审美环境,以健全的互联网法治和规范推动网络空间的治理为学生提供积极清洁的网络审美环境。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在互联网空间和大平台中进行网络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网络环境的整体风气和其他网络主体的观念意识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体网络空间的氛围和环境。

(三)家、校一体的美育模式创新

教育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教育既是一项国家事业,同样也对一个家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美育的创新发展,也应该结合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力量,以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基础,建立起三位立体的一体化美育新模式。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美育模式创新,应该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大学生美育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三方美育合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实现优质大学生美育。传统的高校美育以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忽略了社会和家庭因素,在大学生美育培养中的积极价值。而新媒体技术的强大互动能力为三方美育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网络平台,创新高校美育模式应该充分吸收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的美育资源,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美育和人格培养中的影响作用,转变传统美育观念,以全方位的美育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美育质量升级。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美育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基础,要求从家庭教育的层面出发,转变自身的家庭教育和美育理念,与学校和社会美育形成合力。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价值,正确认识家庭美育的作用和内涵,挖掘家庭美育资源以推动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新媒体技术从家庭环境出发,推动大学生美育培养。而新媒体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美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和平台,有效提升了社会美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美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自觉自立的学生网络审美态度

新媒体等新兴技术发展的背后是以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为支撑的网络时代背景,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也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审美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水平,在更加良好和广阔的审美环境中接受高质量的审美教育,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发展。面向新媒体网络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审美人生态度,以健康的审美情绪面对人生和生活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网络时代下社会功利观念强烈,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时代特征,在时代背景下,以审美和积极的眼光去对待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好,以非功利性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个人审美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网络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网络空间,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海量的资源。但同时海量新媒体网络信息也对大学生审美培养造成了冲击,各类低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出现审美低俗化和无力化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的多样性,提升自身甄别和判断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而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加强对各类不良信息的抵制浏览,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应该树立审美自觉意识,面对各类网络信息的诱惑和冲击,保持自觉自立的网络审美态度,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审美教育,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四、结语

新媒体是网络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新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共享和互动能力,能够为人们提供资源丰富的广阔交流和共享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在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推动高校美育育人方式创新应该充分吸收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传统高校美育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特点,拓宽高校美育育人渠道。并且高校美育育人创新还应该将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相结合,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美育育人体系,在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下,利用新兴技术优势提升高校大学生美育育人效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美育平台和环境。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美育育人方式是网络数据爆炸背景下高校教学和育人体系创新的必然選择,融合了传统高校育人经验和新兴技术,对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①沙家强:《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内在理路与实践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3期。

②李梅、陈萍:《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结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5期。

③刘钰涵、刘茂平:《高校美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2期。

④颜怡、冯益平:《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0期。

⑤张志强、吕晨晨:《新媒体背景下本科“管理学”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研究》,《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4期。

⑥黎明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⑦李山岗、刘小旦:《“三位一体”传统文化美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晋中学院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18期。

⑧杨玲玲:《“数字中国”与高校大学生智慧美育新模式探究》,《中国高等教育》2023年第6期。

⑨严岩:《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美育体系创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⑩龙笑、朱星辰:《新媒体时代的医学教育与教师培养》,《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2期。

陈磊:《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研究》,《职教论坛》2020年第12期。

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7期。

张永康:《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教育科学》2022年第5期。

杜卫:《坚持育人导向,遵循美育特点,探索美育规律——关于当前普通艺术教育的若干观念和方法论思考》,《美术研究》2022年第1期。

王德胜、杨国龙:《蔡元培美育方法的“实验美学”因素探析》,《美术研究》2021年第4期。

张馨艺、李永胜:《论新时代高校以美育人的五大着力点》,《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42期。

方瑞、闵永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多维审视》,《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郭瑾莉:《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的改革理路与行动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12期。

白雪、李广:《“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的价值,逻辑及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小希】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美育引领下的高职院校育人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309)、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创新美育机制与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B07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美育新媒体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